旧时,浙江、江苏一带农村家家户户都会织布、染布。老辈人身上穿的衣服、日常用的包袱皮,甚至自家闺女的嫁妆,都是自家纺织印染的蓝印花布。窗帘、头巾、围裙、包袱、帐子等都可用它来做。蓝印花布仿佛就是汉族劳动人民的专用布料。
江浙一带蓝印花布的主要产地就在江苏的南通地区。明清以来,江苏南通是中国棉纺织基地,所印制的蓝印花布衣被天下,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延续至今,以手纺、手织、手染的方法制作生活用品,印染图案以植物花卉和动物纹样为主,也有简洁的几何图形。它以耐脏耐磨、结实经用、图案吉祥等特点深受广大群众喜爱,以和谐的蓝白之美闻名于世,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自然,清新。南通是全国研究开发和生产民间蓝印花布的重点地区,被誉为中国蓝印花布之乡。
汉族民间利用蓝草色素染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代,战国后期的大思想家荀子,目睹绿色“蓝草”的色素转化过程及染出由黄变绿、由绿变蓝、再变青的过程,发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的感叹,成为形容后人超过前人的千古名言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蓝靛发展成为蓝染技艺,至今已逾千年。北魏贾思勰著的《齐民要术o种蓝》专门记述了从蓝草中撮蓝淀的方法:七月中作坑,令受百许束,作麦秆泥泥之,令深五寸,以苫蔽四壁。刈蓝倒竖于坑中,下水,以木石镇压令没。热时一宿,冷时再宿,漉去 ,内汁于瓮中,率十石瓮,著石灰一斗五升,急手摔之,一食顷止。澄清泻去水,别作小坑,贮蓝淀著坑中。候如强粥,还出瓮中,蓝淀成矣。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制蓝淀工艺操作记载。
南通自古以来民风淳朴,滨江临海,温暖湿润,特别适宜棉花生长,棉花种植在当地农村十分普遍,再加上当地的汉族民间纺织技术又十分发达,尤其是元代黄道婆学得黎族的纺织技术后返回故乡江苏松江,引进黎族纺织工具并加以改进,促进了松江及南通地区棉纺业的发展。宋、元以后,家家都有木制的纺车和织机,家家可闻布机声,户户都有织布娘,南通地区成了著名的纺织之乡。棉布在汉族民间已相当普及。
随着棉纺手工业的发展,蓝草大量种植,染坊相继增加。南通温暖湿润,特别适宜蓝草的生长。蓝印花布的染料是以蓝草为主要原料,蓝草依其科属的特性与生长环境,主要分为四种,即蓼蓝、山蓝、木蓝、菘蓝。江苏以盛产蓼蓝闻名。在明清时期,南通的染织蓝印花布的作坊已发展成有规模的街市,据明代《南通县志》记载,在染织局登记在册的手工染坊就有十九家之多。
人们对日常生活用品要求不断提高,原来简单、粗糙的图形已不能满足民众的审美和生活的需求,民间艺人大胆吸收剪纸、刺绣、木雕等传统艺术图案,不断地丰富染织蓝印花布的纹样。与此同时,随着油制伞业的发展,用桐油纸来刻花版,省工省时效果好,上油后花版耐水、耐刮性强,使用寿命长,其花纹表现更丰富,使其工艺更趋于成熟。民间蓝印花布的广泛应用,促进印花担队伍的迅速发展,“印花担”也叫“花担匠”,他们只印花、括浆,不染色,为农家提供各种形式的花版。这种“印花担”在江南也称“秃印作”,他们走街串巷,走乡串村,担子一头装的黄豆及石灰粉,另一头装有刮印工具和花版,任凭客户挑选花型加工,他们不间断地更换花型,以求得生意兴隆。清末,在南通地区印花担队伍还保持着近百人。农家把刮好浆的坯布送往附近染坊,或自己制作靛蓝染色。由于蓝印花布需求的不断增长,蓝草种植的普及亦推动制靛业的发展。
就地取材的染布原料,自纺自织的便利工艺,使江海地区染织业迅速发展,并逐渐成为全国知名的特产地。蓝印花布的工艺由江南传到江北,由苏州及南通传遍了江苏各地区,形成了以江苏为中心的主要产地,产品除供应本地外,还畅销各地。印花的技艺由此流传和影响到全国。
荆棘鸟 有卖以蓝印花布风格的衣服 这个牌子还是比较时尚的 在八仙城南北那条街的东侧 也就是朝西门面的还有一个地方 是正宗的蓝印花布衣服挂件什么的 但个人感觉风格比较传统 在王府井那边的蓝印花布博物馆 你进去 说要买纪念品 他们会招待你的
通州特产大富豪啤酒
江苏大富豪啤酒有限公司由国家大型企业南通啤酒厂与国际著名的啤酒公司日本丸红株式会社、日本三宝乐啤酒公司和香港肇丰投资公司合资组建,总资产3.5亿元,为国家特大型啤酒生产企业。产品先后荣获:全国啤酒行业优质产品奖、江苏名牌产品、江苏省免检产品、江苏省重点保护产品、江苏省用户满意产品、江苏省著名商标等荣誉。产销量连续四年在全省啤酒行业排名第一,白金大富豪啤酒已出口日本,销往香港。
(雨 辰)
长江四鲜
银鱼:古称“脍残鱼”。此鱼形细长,身透明,体光滑,长约一指。喜栖息于近海的长江口,正规名字叫间银鱼,当地人众称“面杖鱼”。因这鱼细骨无鳞,色明莹如银,其味又极鲜美,故深受食客青睐。
刀鱼:因此鱼其状似刀形,俗称刀鱼。刀鱼“狭薄而长头”,与凤鲚有相似之处,但比凤鲚个大,也称江鲚。个大者有一尺来长。此鱼特点是肉质细腻鲜嫩,入口即化,但丝毛骨较多,食之须小心。清明前大量上市。一过清明,其丝毛骨即变硬,价钱就开始下跌。
鮰鱼:亦称鮠鱼,俗称白戟。此鱼特点其吻圆突,口腹部,体无鳞,大者长达一米以上。现产量急剧减少,大鮰鱼已不易捕捉。鮰鱼肉肥肉鲜,精炖红烧,均为鱼中名品。其鳔肥厚,可制鱼肚,历来为上等食用鱼类。
鲥鱼:古称“魱”。形秀而扁,似鲂而长,长约70厘米,银白色,腹部具棱鳞。一般三四龄成熟,春夏之交,溯江而上,主要产于南通的长江入海口到南京燕子矶一带的下游地段。其味极为鲜美,更宜不刮鳞清炖,为长江鱼类中的极品。可惜近年已濒临绝迹,其身价愈发昂贵。
(雨 辰)
二甲蓝印花布
通州二甲镇的蓝印花布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民间印染工艺品,从制版、印花到染色,全部采用手工操作,是我国人民智慧的结晶。
据传,蓝印花布在宋代由“布衣被天下”的松江嘉定一个姓归的人所创造,称为“药斑布”。“药斑布”在明、清时代称为“浇花布”。由于用靛蓝(从靛青中提炼出来的染料)作染料染色,印成的花布蓝白分明,色泽沉着,故又称为“蓝印花布”。而南通的蓝印花布则以当地手机织造的纯棉白布为面料,用靛蓝作染料,以石灰、黄豆粉作防染剂,用柿漆纸或桐油纸作雕花型板,经过十多道工序加工而成。因有石灰作防染剂,加之靛青亦是一种中草药,所以不怕虫蛀,且有消毒作用。用这种布做衣服穿在身上透气、凉爽、厚实、经济、消恶、防蛀,很受人喜爱。
南通地处江海之交,地势平坦,气候宜人,是江苏的重要棉区之一,随着植棉业的发展,棉纺织手工业越来越兴盛,不少农家都有纺车、织机,农忙耕作,农闲纺织。蓝印花布作为棉布的一个特色品种,随着土布业的兴盛,也得以极大发展。而二甲镇则以加工工艺精湛,成为蓝印花布制造业界的翘楚。民国年间,二甲的染坊达20余家。在这些染坊中产生了不少经验丰富的“看缸”师傅和制板刻花艺人,有的祖辈相传绵延五代,生产工艺上继承了民间手工印染的传统,使老蓝印花布的产量一年比一年高,质量一年比一年好。用蓝印花布制作的被面、被单、蚊帐、包袱、枕套等日用品遍及城乡居民家庭。
1954年,染坊合并,成立了二甲印染厂,生产工艺在原有基础上发展了双面印花、复式印花、彩色印花等。主要产品除了蓝印花布外,还有扎染蓝印花布、手工丝网印花布以及用上述面料生产的服装、鞋帽、壁饰、工艺包、座垫、台布、门帘等实用品、装饰品、工艺品。各种产品手感丰满厚实,色泽雅致自然,纹样朴素大方,装饰情趣浓郁。特别是浮色洗去后,花纹愈发显得清晰,虽旧而色不褪。
二甲蓝印花布的图案丰富多彩,有花草树木、鸟兽虫鱼、山水风景、仕女人物、神话故事等,题材广泛,生动别致,画艺精美,并且题有吉利的“口彩”,如“吉祥如意”、“四季平安”、“年年有余”、“福禄寿喜”等,表现了劳动人民朴素的感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蓝印花布还巧妙地运用粗犷的点子,宽细不等的线条,大小多变的块面,采取大胆夸张的表现手法,来描绘群众所熟悉和喜爱的现实生活,构图饱满,穿插多变,乡土气息浓郁,地方特色鲜明,表现了中国民间艺术的特有风貌。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对外贸易的发展,二甲的蓝印花布获得了香港顾客及日本和欧美各国外商的好评。二甲印染厂成为我国出口蓝印花布的主要定点生产厂之一。盛开在江海平原上的“蓝印花”骄矜地走向了世界。1980年,255蓝印花布获得江苏省优质名牌产品证明书和优质奖,“蓝麒麟”牌被评为“著名商标”。1986年,又获得全国工艺美术百花奖。
近年来,该厂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年产蓝印花布12万米,扎染蓝印花布6万米,在同行业中一直处于领先地位。设计人员深入民间搜集整理图案,使传统的“喜鹊登梅”、“麒麟送子”、“凤凰牡丹”、“龙凤呈祥”、“五福捧寿”、“狮子滚绣球”、“鲤鱼跳龙门”及梅、兰、竹、菊等图案重放异彩。还设计了多种栩栩如生的古代和现代题材的图案,许多产品成了备受欢迎、盛销不衰的热门货。该厂为了扩大外销,满足国内外客户的需求,在上海设立了窗口,并为南通蓝印花布艺术馆、沈寿艺术馆提供了展品,还曾作过影视剧的外景地,向梅等著名演员来过此处。
二甲蓝印花布这一东方工艺的杰作,已成为南通、江苏乃至中国对外的一张“名牌”。蓝印花布的成功向世人表明,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
(雨 辰)
红木雕刻
通州红木雕刻久负盛名,它讲究美术造型,具有结构精巧,木纹清晰,做工精致的特点。南通红木雕刻厂生产的“金爵”牌红木小件和红木家俱,早在八十年代就被众多外商誉为“中国之最”、“中国家俱第一”。
作为红木工艺“后起之秀”的紫光工艺品公司,将江南三大名楼黄鹤楼、岳阳楼和滕王阁雕刻成红木工艺精品,该公司曾于1993年荣获联合国国际旅游联合会颁发的“国际红木雕刻艺术最高金奖”。
青年工艺师朱宇,因在红木工艺船的雕刻制作上独领风骚,成绩斐然,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一级民间工艺美术家”证书。
(雨 辰)
历史悠久的正场熏糕
清乾隆年间的金榜辑录的《海曲拾遗·卷六·物产》篇中写道:明嘉靖年间“……芝麻糕出秦灶,熏糕出正场……”说明这些茶食糕点的制作,距今已近5个世纪了。可惜后来由于种种原因,这些食品湮没不闻久矣!然而正场熏糕于改革开放以后,在通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