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难的灾害疾病

自然灾难的灾害疾病,第1张

灾害之后的疫病爆发的危险因子主要是与被安置的人群有关.包括人群能否得到安全的水源和卫生设施,拥挤的程度,人群自身的身体状况,以及医疗救治的状况等 .这些因素与当地的疾病生态学相互作用,从而影响了人群罹患传染病及死亡的风险。自然灾害是一种大气地质水文相关的灾害性事件.这些灾难包括地震,火山爆发,坍坡(LAND SLIDES),海啸,洪水以及干旱等,灾害的发生有快有慢,他们对人们的健康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在过去的20年里自然灾害夺去了百万计人的生命,对至少1亿的人口造成恶劣的影响.发展中国家由于缺乏资源,基本的医疗设施和灾难预防机制,所遭受的损失更为惨重。

自然灾害相关的死亡尤其是突发灾害之后相关的死亡通常是由钝挫伤,挤压伤,或者淹溺所造成的,而由于传染性疾病所造成的死亡很少见。

自然灾害是指大气、地理或者水文等成因造成的灾变,包括地震、火山爆发、泥石流、海啸、洪水和干旱等。自然灾害可能会突然爆发,也可能缓慢发作,并对安全健康、社会和经济造成重大影响。在过去二十年中,自然灾害已经造成数百万人死亡,并影响到十多亿人的生活,造成了无可估量的经济损失(1)。资金不足、基础设施较弱、缺少灾前应急方案的发展中国家在灾难中往往会受到更大创伤。与自然灾害相关、尤其是突发灾害引起的死亡,大多来自于砸伤、压伤,或者溺水。与之相比,灾后传染性疾病引起的死亡并不是那么常见。 灾后疫病的传播风险与被安置人员的规模和特点是密切相关的,尤其是饮水安全,公共厕所卫生,被安置人群的身体状况,对于预防接种性疾病的免疫力,以及得到医疗救治的情况等, 虽然与其他自然灾害如地震,火山喷发,海啸等自然灾害比起来,有关洪水之后疫病爆发的资料较为详实,但是那些不会引起大量人群重新安置的自然灾害(不论是何种类型的自然灾害)通常都不会引起疫病爆发。

灾后传染病的传播风险主要与迁移人口的数量和特征有关,具体包括是否有邻近的饮用水及可用的厕所,迁移人群的营养状况,人群接受过如麻疹之类的传染病免疫接种的比例,以及是否有卫生保健服务等等。(8).疫病在遭受自然灾害的人群中爆发的风险要低于遭受战争冲突的人群,后者中2/3的死亡可能是由疫病引起。(9)营养不良会增加因疫病死亡的风险,而这一情形在战争冲突中更为普遍,对于长期战乱导致的人口迁移来说尤为如此。(10)尽管没有水灾后(11)的疫病爆发那么完整的记载,诸如地震、火山爆发、海啸(12)等不会导致人口迁移的自然灾害(无论哪种类型)后几乎没有疫病爆发。(8)在历史上,由于自然灾害导致的大规模人口迁移并不常见,这很可能是人类历史上大规模疫病爆发并不频繁的原因之一(8),也能解释不同灾害后的疫病爆发风险的各异。 为了有效地援助受灾人群,我们需要准确地评估疫情风险。基于疫情风险评估,我们可以有侧重有先后的分配赈灾捐款。

系统全面的评估疫情风险需要确定以下几点: 1)受灾地区常见的地方病和流行病; 2)灾区的人群生活状态。包括人口数量,分布规模,居住地点,和住宅密度; 3)卫生用水的补给状况,卫生保健设备是否足够; 4)灾区人群的基本营养状况和疫苗接种率; 5)医疗保健和病历管理状况。 以下几种类型的传染病与灾后人群关系密切

1、水源性传染病

在自然灾害时,用水安全是受到威胁的,洪水之后饮用被污染的水爆发腹泻已经有报道,.2004年在孟加拉洪水之后,腹泻的病例多达17000以上,

在缺少安全用水和卫生环境不好是,甲肝和戊肝也容易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夹肝在很多发展中国家流行,很多儿童都感染过而且形成了免疫力.因此在这些地方夹肝的爆发风险就很低了,戊肝的爆发通常是在暴雨或者洪水之后发生,病情通常是轻微的,而且具有自限性,但是对于孕妇来说致死率达到25%,.2005年巴基斯坦的地震之后,戊肝的病例急剧上升,在无安全饮水的地方聚集发生的情况很相同.在被安置的人群中超过1200例有黄疸并确诊为戊肝.2004年12月的海啸,甲肝和戊肝的聚集发生也引起了关注。

钩端螺旋体是一种动物易感性的细菌,通过与污染的水源直接接触可以导致传播,龋齿类动物的尿液中含有大量的够端螺旋体,他们的皮肤或者黏膜与水源,潮湿的土壤,一些蔬菜如甘蔗接触之后就发生了传播,或者一些被尿液污染的土壤也可以传播,洪水时由于龋齿类动物的扩散以及开阔的高地上人与动物的近距离接触,为有机物的广泛分布提供了便利,2001年NALI台风就造成了中国大陆和台湾省钩端螺旋体的爆发, 1998年阿根廷1997年俄罗斯的Krasnodar地区,以上这些地区洪水之后都发生了钩端螺旋体的爆发。

2、拥挤相关的传染病

自然灾害中被安置的人群中出现拥挤是很常见的,这为疾病的传播提供了便利。麻疹以及灾后传染的风险是由受灾人群的基本免疫水平决定的,尤其是15岁以下的儿童。拥挤的居住环境有助与麻疹的传播,为了避免麻疹爆发就需要提高人群的免疫接种覆盖率水平l以防止爆发。1991年在菲律宾的Mt. Pinatubo火山爆发时,被安置的人群有18000例感染了麻疹。亚齐省海啸中在Aceh Utara 地区有35人群体发病,虽然对人群进行了大规模的接种,但断断续续还是有零星的或群集的发病。2005年南亚地震之后在在巴基斯坦 在地震之后的六个月有共计400人零星或群集感染了麻疹。

脑膜炎奈瑟菌是通过人与人之间传播的 ,尤其是在拥挤的情况之下,在亚齐和巴基斯坦的灾害中有死亡病例和感染病例的记载。就像在亚齐和巴基斯坦发生过的一样,用抗菌药物快速预防能够阻断传播。

在灾后被安置的人群中呼吸道的急性感染是疾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尤其是五岁以下的儿童,。由于缺乏医疗救助和进一步的抗菌治疗增加了急性呼吸道感染致死的风险。人群中的危险因素包括拥挤,在室内用明火烹饪,营养不良。在1998年Mitch的飓风,30天内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增加了四倍,在2004亚齐的海啸中, 2005年巴基斯坦的地震中,在被安置人群的罹患疾病和死亡中占了很大比例。

破伤风不是经过人与人相互传播的,是由破伤风厌氧杆菌释放的毒素引起的。尤其是在接种覆盖率低的人群中,污染的伤口,与破伤风引起的疾病和死亡关系紧密。在亚齐的海啸中,2.5周之后106例破伤风中有20例死亡。2005年巴基斯坦的地震中也要类似的报道。 自然灾害特别是气象相关的灾害如龙卷风,飓风,洪水等,这些灾害会影响虫煤育种的地点,源于这些介质的疾病就传播开了。一开始洪水会吧已有的蚊子巢穴冲散,在由于暴雨或者河流满溢形成的深水中又形成了新的巢穴,这就导致了(尤其是几周之后)传播介质的大量繁殖,以及传播疾病的巨大潜力,而这些又取决与当地蚊子的种类和他们的生活习性。拥挤的感染人群以及易感的宿主,薄弱的卫生基础设施,一些控制措施的中断都是介质传播性疾病播散的危险因素。

在洪水的后期疟疾的爆发是常见的现象。在1991年大西洋的哥斯达黎加地区的地震时发生的改变有助于蚊子的繁育使得疟疾病例急剧上升。此外厄尔尼诺-相关的周期性洪水与秘鲁北部的疟疾流行关系密切。

登革热的传播是受到气象条件的影响,包括降雨和潮湿度,常有明显的季节性。然而,登革热的传播并不是直接通过洪水。但是这些事件常常与传播的高危期伴随。基本供水的中断和固体垃圾的处理所引起的虫煤介质大量繁殖能够加剧其传播。爆发的风险受到很多复杂因素的影响,比如人类行为的改变,(户外睡觉时受到蚊子叮咬,从非登革热流行区到流行区,控制措施的中断,过度拥挤等),居住地环境的改变有利于蚊虫的繁殖(滑坡,砍伐森林,造河堤,河流改道等,)。

在 1994年南加利福尼亚的地震中爆发了介壳虫真菌感染。这种感染不是经过人源传播的,而是由真菌引起的,发现这种真菌存在于南北美半干旱的地区,这次爆发是由于过度暴露于地震后造成的山体滑坡空气尘埃中。 历史上,自然灾害后公众和执政者已经形成了一种观念,就是对重大疾病爆发的恐惧。把死尸与疾病错误地联系起来,在受灾的人群中引起恐慌也引发媒体和其他部门的误解。

在灾难没有引起大量人群重新安置时,自然灾害之后疫病爆发的风险并不高。由于缺乏基本的生存需要比如没有安全的饮用水和卫生条件,缺少足够的防护措施,以及基本的医疗服务,在被安置的人群中传染性疾病很常见,这些条件有利于疾病的传播。确保用水安全和基本的医疗服务是至关重要的,及时检察在以前一些受灾地区发生的流行性疾病也很重要。对传染性疾病进行细致的风险评估,决定检测体系中首要检测的疾病,优化免疫和阻断虫煤介质的传播,五个基本的步骤能够降低受灾群众罹患传染性疾病的风险,步骤总结如下:

灾害引起的死亡大多数都是由灾难过程中的个体外伤所导致。在关注于外伤救治和大量人员伤亡处理的灾难应急计划中,同样应该把灾后幸存者的医护需求考虑进去。对于灾后常出现的大批幸存者聚集而缺少安全用水和卫生设施的情况,我们必须在救治和预防措施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例如迅速输送安全用水、治疗脱水的药品、抗生素,以及接种疫苗等物品到受灾地区。

对于受灾地区的监控有助于了解自然灾害引发传染病的致病和致死的可能性。然而,获得相关的监控数据常常并不容易。在灾难中,公共医疗设施的损坏使原本脆弱不堪的监控和响应体系更加恶化,甚至被完全破坏。正如,在 2004 年 Aceh 灾难中,监控官员和公共医疗人员有可能死亡或失踪。人口迁移也可能会对普查数据造成扭曲,这使得对比概率的计算更加困难。在紧急灾难发生阶段,公共医疗卫生服务通常由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这造成了对多方协调工作的挑战。同时,灾前基准监控数据的缺乏,会导致将当下流行疾病从地方性流行性疾病传播背景进行准确区分的困难。

虽然灾后监控系统是用来对当下(灾后)易流行疾病快速检测用的,但缺少基准监控数据和精确的分母参考值,可对检测数据的解读造成障碍。地方性流行性疾病的检测病例可能会被解读(由于缺少背景数据)为灾后流行疾病的趋势。然而,在这种情况下,当检测到传染性疾病的病例时,应优先考虑的是快速实施控制措施。尽管面对这些挑战和困难,对传染性疾病的持续监测并对其采取相应措施;对于监控疾病的发生、记录它们的影响,应急控制措施,以及更好地评估灾后疾病爆发的风险起着核心的作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3422409.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07
下一篇 2023-04-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