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午是几点 正午是指什么时候

beat的意思2023-04-07  17

导读:看古装剧,我们总能被里面的时间给迷惑,特别严谨一些的古装剧,时间线很是重要,所以要看懂一部剧,还需要懂得古代的计时方法才行。那么,正午是几点?正午是指什么时候呢?和我一起去看看吧。

上午十一点到下午一点为午时,故正午指12点。

正午出处:

唐 李廓 《夏日途中》诗:“树夹炎风路,行人正午稀。”

译文:

树林夹着炎热的道路,中午时候路神行人稀少。

古代计时法将一天一夜分为十二时辰,上午十一点到下午一点为午时。十二时辰制在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古代人的计时方法有哪些

地支计时法:古人把一昼夜分为十二个时辰,用十二地支名加上“时”字表示。即子时、丑时、寅时、卯时、辰时、巳时、午时、未时、申时、酉时、戌时、亥时。每一时辰相当于今天的两个小时。子时就相当于现在的23点至1点。

十二时段计时法:把一昼夜分为十二个时段,每个时段等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各时段的名称是: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呋、晡时、日入、黄昏、人定。

更点计时法:这种计时法出现较晚,专用于夜间计时。古人把一夜分为五个时辰,一个时辰即一更,一更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一更是晚上7点至9点,二更是9点至11点。

午时三刻是几点

“午时三刻”是12点45分左右,按照古代两个小时为一个时辰的说法,午时三刻就在11点到13点之间,这其中最接近的时间就是12点45分。

古代的人们虽然没有钟表,但是他们也发明了属于自己独特的计时方法,那就是天干地支计时法,他们那个时候一天就只有十二个时辰,过完之后就是另一天了,而且古代的十五分钟是一刻钟。

也正是这个推算误导了好多人,他们认为午时三刻是11点45分,看着的确没错,但他们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午时”并非“午初”,11点45分指的是午初三刻,过了十二点才叫“午时”。

在古代封建迷信的思想中,这个时间斩杀犯人能够让他们永世不得超生,因为这个时候阳气最旺盛,阴气最薄弱,所有的阴气都会被阳气冲散,也就说明了死后这个人成不了鬼也成不了神,这就是当恶人的后果。

午时: 11点-上午13点

正子时是夜里24点,正午时是中午12点。

十二时辰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根据一日间太阳出没的自然规律、天色的变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产活动、生活习惯而归纳总结、独创于世的。生活之美,被古人融入十二时辰点点滴滴。吃货的十二时辰,北京十二时辰,杭州十二时辰、晋江十二时辰,珠海十二时辰,大理十二时辰,高校十二时辰。

扩展资料:

中国古代,人们用“铜壶滴漏”的方法计时把一昼夜划分成十二个时段,每一个时段叫一个时辰。每一时辰的前一小时为初,后一小时为正。比如7时叫辰初,8时叫辰正,9时叫巳初,10时叫巳正。十二时辰既可以指一天,也可以指任何一个时辰。

十二时辰相当于24小时,每个时辰等于2小时。旧小说有"午时三刻开斩"之说,“午时三刻”就相当于现在的中午11时43分12秒。俗话说“女孩难得午时贵”,意思是说午时出生的女孩是最为好命的。

又传说子时、寅时、辰时、酉时这四个时辰出生的人必定人中龙凤,日后必能成大事,有成为达官贵人的好命。破晓是指早晨刚开始发亮,朝阳或好似朝阳发出光亮,他并不是精确的时间名词而是一个时刻。一般是4、5、6点钟天刚亮的样子。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时辰

昼夜长短:6.22夏至日昼最长,12.22冬至日昼最短。6.22-12.22昼逐渐变短;12.22-次年6.22昼逐渐增长。

贵阳纬度在回归线以北,因此正午太阳高度,6.22-12.22逐渐变小,12.22达到最小;12.22-次年6.22昼逐渐逐渐增大,6.22日达到最大。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41853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