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有哪些有名小吃 上海特色小吃介绍

英雄杀官职2023-04-04  15

1、蟹壳黄。蟹壳黄是上海的特色小吃之一。蟹壳黄是颜色金黄,有点像蟹壳,起名为蟹壳黄。蟹壳黄是用面粉加酵母粉,油酥等食材制作成饼皮,然后包入鲜肉,或是都是豆沙馅料做成椭圆形,表面上撒上白芝麻,放入烤箱烤熟即可。蟹壳黄口味有甜和咸的两种,咸的有:鲜肉,蟹粉,虾仁,葱油等,甜的有:白糖,玫瑰,豆沙,枣泥等。甜蟹壳黄的口感:酥脆可口,香甜好吃。

2、南翔小笼包。南翔小笼包是上海的特色小吃,是一种非常好吃的小吃。南翔小笼包是用面粉做的表皮,包入猪肉馅,放入蒸笼里隔水大火蒸熟。南翔小笼包个头比较小巧,皮薄馅多,香味扑鼻。南翔小笼包的口感:香咸可口,非常入味好吃。吃南翔小笼包的时候要注意,先咬一口下去,喝了汤汁,再吃肉馅,这样不容易烫嘴。

3、生煎包。生煎包是上海出名的特色小吃之一。生煎包是很多上海当地人早上都会吃的小吃。生煎包是用面粉加入酵母,清水揉成面团,发酵后,包入猪肉馅料,包成包子,收口朝下放入平底锅里,加入食用油,煎至底部金黄后,加入少量的清水,盖上盖子,焖熟后,撒上熟芝麻,香葱即可。生煎包的口感:香软可口,底部酥脆,非常好吃。

1、各色糕团

上海人喜欢吃的是糕团,双酿团,糍毛团,条头糕,还有青团,这些软软黏黏甜甜的小吃在上海各老字号小吃店都可以买得到,价廉物美,带回家也是老少皆宜。沈大成,王家沙等老字号店是不错的选择。

2、城隍庙梨膏糖

相传已有1300多年历史。100多前上海城隍庙开设了果膏糖店,由于业主善于经营,使城隍庙梨膏糖扬名中外。此糖分疗效梨膏糖和花色梨膏糖两类。疗效梨膏糖有止咳平喘、生津开胃之效用。系采用杏仁、桔梗、茯苓、半夏、冬花、前胡、桔红等药材和白砂糖一起经煎熬精制而成。

3、高桥松饼

高桥松饼又名细沙千层饼,是上海高桥镇的著名特色产品之一,至今已有100余年历史。因其入口酥松而得名。又因酥皮层次分明,每层薄如纸,别称千层饼。经配料、调制发面。

4、蟹壳黄

蟹壳黄因其形圆色黄似蟹壳而得名。蟹壳黄是用油酥加酵面作坯,先制成扁圆形小饼,外沾一层芝麻,贴在烘炉壁上烘烤而成。此饼味美咸甜适口,皮酥香脆。有人写诗赞它 “未见饼家先闻香,入口酥皮纷纷下”。吴家苑饼出产的蟹壳黄在上海颇有名气。

5、城隍庙五香豆

城隍庙五香豆所用原料是专门选自浙江省余姚县出产的蚕豆,“不尝老城隍庙五香豆,不算到过大上海!”这是凡到城隍庙中外游客众口一致的评语。城隍庙五香豆皮薄肉松,盐霜均匀,咬嚼柔糯。吃到嘴里香喷喷、甜滋滋,别有风味。

蟹壳黄是一道上海的小吃,因其外形橙黄,香酥可口,在口味上因为有味赛蟹黄而得以次命。来上海有几样东西一定要吃,蟹壳黄就是一样,在那里有好吃的传统蟹壳黄呢?

很多来上海旅游的朋友都在问上海的传统小吃是什么,什么地方可以吃到特色,什么才是上海旅游时值得吃的呢!

蟹壳黄是沪上美食中最平民化的,它的外形和北方的烧饼颇具相似又像常州麻饼。扁平的外形、松脆的口感入口后颇具有蟹的味道,因此得名蟹壳黄。一般情况下蟹壳黄早上供应的比较多见,几乎所有做大饼的摊头上都有。

蟹壳黄在上海最出名的店铺莫过于吴苑饼家,这家隐藏在延平路上的店铺并不显眼,说实在的当年在延平路上班的时候没少在这里吃东西,唯独没有吃过这里的蟹壳黄。早期制作蟹壳黄,是将做好的生坯贴在直立式的烘炉壁上烘烤而成,当时的蟹壳黄也多半为咸口味,比如包入葱油、鲜肉、蟹粉、虾仁等,后来,也发展出包入甜馅,像是白糖、玫瑰、枣泥等。

蟹壳黄基本原料是面粉的蟹壳黄和面时很有讲究,除了加水还要放入素油,而且不是一点点的素油,要把面团和成烤熟了会起酥层的亮光光的生面团。其口味上之区分也不是伴随在面团里的,是把糖料和精盐拼了少量面粉用油搅拌成甜咸酥油面酱,这些东西备妥以后,就可以动手做了。把分均匀的小面团中包进不同口味的酥油面酱,按成各自的形状,多多的洒上白芝麻,贴进炉壁,掌握好火候和时间,就能烤出香喷喷咸甜的蟹黄壳。

简单介绍一下吴苑饼家,这是国营饮食店(原来叫延平食堂),与之前我们介绍的富春小笼一样都是那种地上和桌子上都不油,但粘粘的,餐巾纸还是红色的那种。这家好吃的蟹壳黄,绝不是机械做好,而是用手工揉搓出来的面团,我吃过的除了这家之外王家沙也是只得推荐的,毕竟这里就是上海传统的,但蟹壳黄真的就只有这家好吃,懂我意思吧,千万要认清楚。

景点相关资料

朱家角位于上海市青浦区内,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古镇,2000年原沈巷镇并入朱家角。朱家角面积为138平方公里(包括水域),人口约66000人(2003年)。号称“上海第一大镇”。

朱家角有北大街、东井街、西井街、大新街、东市街、胜利街、漕河街、东湖街、西湖街等几条老街。其中北大街在2005年11月被评选为上海市十大休闲街之一。

“小桥流水天然景,原汁原味明清街”。据记载,朱家角在宋、元时已形成集市,明万历年间正始建镇。朱家角又名珠街阁,雅称珠溪。全镇占地47平方公里,镇内河港纵横,九条长街沿河而伸,千栋明清建筑依水而立,三十六座石桥古风犹存。有沪上第一石拱放生桥、“长街三里,店铺千家”的北大街,集江南豪富人家建筑之大成的席氏厅堂、清代“吴中七子”王卂纪念馆、更有古色古香的“江南第一茶楼”和极具江南水乡风情的水上“游船茶馆”...石板老街、深巷幽弄、拱形石桥、咿呀小舟、无不折射出古镇朱家角的水之美、桥之古、街之奇、弄之幽,真可谓“船在水上行,人在画中游”也。

在江南水乡,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南周庄,北周庄,不及朱家一只角。”所以去过周庄、同里的人,建议你再抽个空儿,从上海乘旅游专线巴士,到素有“上海威尼斯”之称的朱家角看一看。

拥有“上海威尼斯”的美誉,小桥流水自是风韵柔媚,但这一切不是朱家角的全部,新油刷过的门窗背后,还是古老的宅子和在这里生活了千百年的人们。他们的日子仍然散发着淡淡的江南古韵。

古镇由两条小溪和横亘它们之间的一条大河构成。枕河人家一个个窗台和屋角,虞美人开得正艳;石板路上,心事颇多的婆婆们佝偻着背,交流着家长里短;半掩的木板门后,巧手媳妇围着灶头忙得正欢。那些人家的家常菜虽然简单,但香气扑鼻,让人联想起馋嘴的童年。窄窄的小弄中,卖的都是特色风味,有栗子肉粽、箬叶烧肉、荠菜炒年糕……最绝的要数城隍庙前的湖鲜,一只只小船靠在驳岸边上,船上满载刚刚打捞上来的鱼虾,架着旺旺的火炉。游客从高高的驳岸看下去,指定品种,商定价钱,船家飞快地秤好,船娘麻利地三下二下,鲜美的湖鲜便可品尝了。

朱家角古镇的景区核心是“放生桥”,这是一座建于清代中叶的石拱桥,气势宏伟,构造匀称,是朱家角的标志性建筑。站在“放生桥”上,可一览古镇全貌。朱家角也因为“放生桥”,于纤细之中透露出几分豪气。

如果到了艳阳天,家家户户趁着好天气,忙着将衣裤、鞋袜,甚至小孩的玩具搬出来晒。也有妇女临河取水洗衣裳。朱家角居民,没有热情拥抱游客以及好奇的叨扰,只如常生活在自己的天地,偶有露出些许厌烦,却也没有阻人千里外的冷漠。

石板老街、黛瓦民宅、深巷幽弄一无不展现朱家角典型的江南民居风貌。全镇九条老街,假依着漕港条条支流,构成宛如一把张开的大折扇。那临水而建、密密稠稠的民居宅第,一式灰瓦叠叠,白墙片片,黑白相间,布局紧凑而典雅;那些迂回曲折、鳞次栉比的旧居店铺,又将朱家角勾勒出多角、多弯、多弄、多巷的独特建筑布局。前街后河,隔岸相望是一条条平行的“姐妹老街”,有时老街处会出现一道”过街廊棚”,古风犹存,专为来往行人遮风挡雨,显得古色古香,俊秀清雅。

漫步街头巷尾,这里的民宅大多为砖木两层,临水傍桥,屋脊起翘,有的民居用石垒砌作房基,有的则于脆半枕河水,底下用木桩支撑,悬在波光粼粼的河面上,活像南方的“吊脚楼”,煞是有趣。

朱家角历来水木清华,风光旖旎,历代一批批文人雅士、官宦人家相继迁聚古镇,建宅造园,故镇上至今拥有明清建筑有数百处之多。席氏厅堂。柳亚子别墅、陈莲舫旧居、课植园以及大大小小富户巨宅,高高的风火墙、深深的石库门,黑瓦粉墙庄重古朴,雕栋画梁美轮美奂,与周庄古镇沈厅、张厅相比,却别有洞天。

最典型的明代民居老宅,当推东湖街的席氏厅堂。头厅高大宽敞,庭柱石墩,硕大无比,气度非凡。特别仪门上方中有“乐且有仪”四字,两边雕有各式动物走兽,刀功细腻,造型逼真,栩栩如生,是全镇保存最完整的砖雕。

小桥

“到了古镇不看桥,等于古镇勿曾到”。各种各样造型的古石桥把古镇连成一个整体。建于明代的五孔石拱放生桥、三孔石拱九峰桥、单孔石拱泰安桥等36座精美的古石桥,依然是古风犹存。

流水

镇内河港纵横,九条长街沿河而伸,千栋明清建筑依水而立,尽显江南水乡之特色。

人家

“楼上住家,楼下开店”是古镇的一大特色。千余栋明清建筑别具一格,万余户人家依水傍河。

北大街

是上海市郊保存得较为完整的明清建筑街,又称“一线街”。街上民居、店铺鳞次拮比,粉墙黛瓦,错落有致,曲径通幽,古意盎然。

江南第一茶楼

建于清代。登上此楼,既能领略三面环水的秀丽风光,也可欣赏明清建筑楼群。临河百米长廊,东眺放生桥,西望小淀山。在品茶之余,还能欣赏茶楼中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民间文艺表演。

珠溪园

布局精巧,假山、水帘洞、荷花池、湖心亭等点缀其间。园内有春、秋、冬三园景色,暗香浮动,郁郁葱葱。春园小溪环绕,溪岸边筑有石驳护棚,溪上有造型各异的四折桥、弧形水泥桥、石板小桥等,形成了桥孔中见桥的奇观异景。

泰安桥

俗称何家桥,始建于明代万历十二年(1584年),为单孔拱形石桥,位于漕港河口的名刹圆津禅院门前。桥高且陡,桥头竖立旗杆石两块,系悬路灯所用,是往来船只得航标,桥两边青石扶手上的“飞云石”浮雕,古朴敦厚。

城隍庙

人称“清华阁十二胜景之一”,是道教教徒的主要活动场所,周围建筑古朴典雅,庙内戏台可观赏精彩纷呈的节目。门前的一对石狮,怀抱绣球,线条柔和,颇具江南石狮雕刻风格。

课植园

位于朱家角北首西井街,环境油井,是镇上最大的庄园式建筑。因原园主为马文卿,故俗称“马家花园”。园名定为“课植”乃寓“课读之余,不忘耕植”之意,故园内既建有书城,又辟有稻香村,以应园名。整个庄园建有碑廊、望月亭、唱戏楼、荷花池、水晶宫、五角亭等。

淀山湖

是天然淡水湖泊,简称淀湖,俗称甜水湖。湖面东西宽9公里,南北长18公里,环湖周长约35公里,面积62平方公里。烟波浩淼的淀山湖是杭州西湖的十一倍,水天一色,风景秀丽。

银杏树

位于原慈门寺大殿亭院内,为原慈门寺主持和尚亲手所植,约有700年历史。民国期间,慈门寺逐渐衰落,现为人民医院,存雌雄古杏各一株。高约18米,树围分别为2.7米和3.3米,被称为清华阁十二胜景之一,1991年列入县级保护文物。

席氏厅堂

建于明代嘉靖年间,位于东湖街席家弄里,是镇上现存较为典型的明代宅第建筑。宅第做南朝北,前后共五厅堂。正墙门前的两座扁圆形石墩、雕有民间建筑罕见的奔腾麒麟,沿河油石驳、河埠、水墙门。头亭建筑高大宽敞,保存完好的仪门砖雕,龙凤走兽,造型生动,雕工细腻,以前为席氏家族婚丧喜庆的场所。

圆津禅院

始建于1341年,寺内因塑有辰州圣母像,故又称娘娘庙。后大部被毁于兵灾,近修复,以供奉观音菩萨为主,香火极盛。

慈门街

在原慈门街基础上重建,是百年老店函大隆酱园的后院,内有文昌阁、九碑廊、龙泉地等,现为商业、旅游、娱乐为一体的商贸城。

放生桥

横跨于镇东首漕港河上。5孔石拱,全长70.8米,宽5.8米,高7.4米,人称“沪上第一桥”。明隆庆五年(1571年),由慈门寺僧性潮和尚募建。放生桥长如带,形如虹,“井带长虹”为朱家角十景之一。

大清邮局

邮政局是清朝时由西方传入中国的信息传递官方机构。朱家角大清邮局遗址是目前上海地区唯一保存完好的清朝邮局遗址,颇具研究价值。现经整理后对外开放。

报国寺

上海玉佛寺下院,原址关王庙,也是淀山湖畔一座著名的古庙,建于明代,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重建。寺内有千年银杏、汉白玉释迦牟尼、观世音佛像合称报国寺三宝。

摄影

朱家角是上海附近保存最完整的江南水乡古镇。水乡泽国、千年古镇、名胜古迹和文化韵味构成了朱家角的特色,特别是少了周庄的商业气息,更多了清新的感觉。是喜爱拍摄江南水乡风光的摄影爱好者的绝好去处。朱家角四季皆可旅游摄影,以每年春、夏、秋为佳。您可春天的小桥流水,夏天的古街幽弄,秋天的名园古刹,都是不错的拍摄题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38799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