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春拳发源地在哪里?

咏春拳发源地在哪里?,第1张

关于咏春拳的发源地在川滇边区。

人们认为咏春拳源自川滇边区,流行于福建,而扬名于广东佛山。发展至今的咏春拳是经过历代咏春先师逐步发展完善而成。

2014年11月11日,福建省福州市申报的“咏春拳”项目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017年6月8日,国家级“非遗”项目咏春拳正式进驻福建警察学院。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扩展资料:

咏春拳,不少人认为,是李小龙令咏春派武术饮誉国际。然而,真正令这门精妙的武术扬名世界的,是李小龙的同门师弟———梁挺,他在世界64个国家开了4000多间咏春武馆,徒子徒孙逾100万人,其中包括欧洲众多国家的特警总教头和多位世界拳王!

咏春拳以实际的拳术战斗理论为主,以身体结构、关节活动及流体力学开始研究改进,脱离了传统的五行八卦及象形神意等玄学、非科学性质、近似哲学性的解释。

由于咏春拳不依靠肌肉力量,讲究以弱胜强、借力打力,利用力学原理破坏重心,以最短的时间直接挤到对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咏春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叶问咏春拳

咏春拳属于少林拳术,五枚(梅)师太、至善禅师和天地会的一尘庵主都属少林门人,属于福建南少林拳术。这里首先要辨析的就是这个“南少林”问题。根据周伟良先生《武术文化与会党文化语境中的福建南少林研究》一文中我们知道,“福建少林寺”长期来在海内外(尤其是习武群落中)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已成为一种具有强烈文化认同的集体记忆,它是史学界讨论天地会起源时一个无法绕开的话题,也是研究有关中国武术史和少林武术的重要内容,尤其对于我们认识多样式的少林武术文化构成,提供了一个详实的样本。在“闽省何处南少林”的历史提问中,福建福清市以无可辩驳的材料证实了该地南少林的历史存在,但无资料证明此少林就是武术意义上的南少林。关于武术语境下的南少林之事,还有待于理论界的深入。 在作出进一步研究后对于所谓的“南少林”我们得知: 近代以来民间习武群体中所谓的福建南少林,是武术文化与会党文化长期共同氤氲催生的一个文化概念。其中既烙有明朝的历史文化印痕,也有清代天地会出于纠众结盟的需要,更反映了人们在原生态少林武术文化辐射下的多元价值诉求。 这一语境中的福建南少林,不是一个具有确切地址的实指寺院。故而囿于了实证主义方法中的“泉州南少林说”、“莆田南少林说”或“福清南少林说”等,在一些关键问题上往往难以自圆其说,其根本原因也在于此。 福建南少林文化概念的形成,源起唐代智广禅师开山的仙游九座寺(太平禅院),中继明代雪熙贤“募缘拓建”的苦菜寺,后随天地会的结会、习武活动在各地的不断发展而逐步形成,进而“润物细无声”地在民间(尤其福建及台湾)产生了极为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并成为少林武术文化构成中的一个重要单元。 然而将咏春拳定义为“南少林拳术”是有其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的。这涉及到两个重要的概念:“少林武功的原生态文化”与“次生态文化”。所谓的少林武功原生态文化是指历史上有脉络可寻的、由少林寺僧整合或传承的各类武功技法。这个概念表述强调了以下两点:第一,在历史上是有脉络可寻的,这就与因文化认同而假借少林武名的次生态文化现象有了区别;第二、原生态的少林武功是经由少林寺僧的整合或传承。因此,像明代由俞大猷传入少林寺的棍法和历史上民间俗家弟子或寄身少林所习技艺,或所习练的是由少林寺僧传承有源的少林武功,都应纳人其“原生态”的范围。所谓少林武功次生态文化则是指传统武术中那些事实上与少林武功并不存在传承关系,而是在“今之武艺,天下莫不让少林”的社会背景下,因崇奉、认同少林为“武中道场”而自觉认宗归祖的社会文化现象。就此而言,少林武功文化是一种远远超出寺界地缘的文化集,从“明代今之武艺,天下莫不让少林”显露的是当时人们意识深处对少林寺武技的赞许和推崇,继而至清代出现的今人谈武艺,辄曰:“从少林寺出来”,则标志着由原生态基础上衍生的次生态少林武功文化现象已经正式形成。正是在这样一种文化认同作用下,“少林”之名在清代才有可能被各地风起云涌的各类秘密结社所借用。如南方的天地会虚撰少林僧征西鲁故事,并将其内部所习拳种托名于少林寺,从而导致了具有广泛影响的福建南少林文化现象,而北方的拳会组织中出现了“少林会”,川省等地的教门组织中出现了“少林青主教”(又名少林神打)。 咏春拳像其它许多拳种一样均未与少林寺有过实际上的传承关系,只是对“少林”名号的借用,显然是一种少林武功的次生态文化现象。之所以附会“少林”二字有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原因。

咏春拳发源地在川滇边区。

咏春拳是一门中国传统武术,是一门制止侵袭的技术,是一个积极、精简的正当防卫系统、合法使用武力的拳术。

较其它中国传统武术、更专注于尽快制服对手、以此将当事人的损害降至最低。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3383947.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04
下一篇 2023-04-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