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最正宗的苏式面馆

苏州最正宗的苏式面馆,第1张

苏州最正宗的苏式面馆有同得兴、裕兴记、御面斋、琼林阁和壹得面馆等。

1、同得兴

同得兴在苏城面馆中的名气“碰碰响”,几乎是苏城面馆的一哥。到不是说他家的苏面有多正宗,而是他家的宣传包装非常到位。

作为《舌尖2》中的枫镇大面的拍摄地,同得兴确实有实力担当苏式面的代表。

在上世纪90年代,同得兴还是体育场路的一家小店时,他家的肖老板喜欢亲自掌柜,头上抹着很多发蜡。对于自家的面,他非常自信——每次新客来,都很独裁地替别人点单。

2、裕兴记

要说现在有谁能和“一哥”“别别苗头”(苏州话:比一比),裕兴记可以算是一个。老板以前是新聚丰的大厨,后来自己开了面馆,陆续推出三样独家神器——一盆“小浣熊”,两碗土豪面,于是火了。

“小浣熊”就是两面黄,一种口感像干脆面的苏式面。这东西制作略微复杂,售价高(相对),而苏式面本来是平头百姓的消费,渐渐地就边缘了。

3、御面斋

三虾面、秃黄油面是土豪面,但是和御面斋一比,简直就跟白送一样——这里有着“苏州最贵一碗面”——澳洲龙虾面。

有胆开在嘉余坊“苏州面馆一哥”同得兴对面,三年多来生意不错肯定不是靠运气。因为走的是高端路线,肯定有两把刷子。

4、琼林阁

琼琳阁在苏州方言中就是“很好很赞”的意思,取名很讨巧。

苏州面馆动辄就是“同治始创”“百年老店”,相比之下,琼琳阁面庄完全是个小字辈。面庄大约在 2011 年前后开业,而排队购买面票的顾客常常要排到店堂外。

5、壹得面馆

壹得不算是苏城主流的面馆,位于衰败的美食街——学士街上,但靠着一碗蕈(Xùn)油面,生意一直很好。

松树蕈是一种菌,主要附生于松树根边,常年都有,以春秋二季生长最旺,品质也最为上乘。

因为它的颜色和周围颜色接近,采摘不易;新鲜的蕈要除虫、去膜、盐水浸泡,收拾起来也麻烦,所以,蕈油面价格略贵。

品尝正宗的姑苏味儿,还得来苏州走一趟。谈论吃面,苏州人数一数二。苏州城虽然不大,但大大小小的面馆却超过了2000多家。在苏州人心中,一碗热腾腾的面条,贯穿了生活的方方面面。能够在苏州扎根脚步的面馆,也可以算的上在全国打响了名号。苏州面馆排名前十的面馆,外地人来了,那也是必尝的。

一、同得兴

凭借一碗枫镇大面,同得兴成为苏式面馆的领袖。2013年,《舌尖上的中国》摄制组前往苏州,反复品尝摸索,最后看中同得兴的一碗白汤面。带着热气的面碗端上来,汤汁清澈见底,细白的面条搭配浓郁的焖肉,绿葱点点,入口满腔清香,舌底生津。

二、裕兴记

裕兴记的招牌为三:两面黄、三虾面以及秃黄油。

纯正的两面黄早些年消失在苏州,直至裕兴记开业,才令其重现江湖。正宗的两面黄分“硬软”两派,由于“软”两面黄过于复杂,如今裕兴记大多供应的为“硬”两面黄。将面条炸的金黄酥脆,搭配现炒的浇头,汤汁的软糯与面条的酥脆口感融合一起,十分美妙。

三虾面多见于端午之后,融合虾干、虾脑、虾仁与一体,制作工艺十分费工夫。以三虾为主打的浇头面,也有两种吃法:一种是汤面,一种是拌面。汤面以白汤为底,需要些功夫,而拌面则相对简单些。不过无论哪种,如果见识了三虾面的烹饪过程,都会为其折服。

秃黄油是传闻中顶尖面点,黄油的本质是指蟹黄以及蟹膏。用蟹来做面,可谓奢侈。要知道一只蟹的蟹黄并不多,想做上一碗正宗的秃黄油,消耗的蟹品就得有六只。用浓郁的蟹黄蟹膏做浇头,经过猪油以及胡椒粉翻炒焖透,浇在面条上,色泽油黄,香气扑鼻。

三、伟记奥面馆

苏州老字号伟记奥面馆,主打奥灶面,分为:白汤卤鸭面以及红油爆鱼面。原始的奥灶面来源昆山,由于甜口过甚,令外地食客难以下咽,伟记奥面馆经过改良,让奥灶面的甜中带了咸鲜。白汤卤鸭面就可品尝这独一无二的汤底,搭配肥而不腻的鸭肉以及龙须面,原汁原味,香甜四溢。

四、胥城大厦

胥城大厦是苏州四星级酒店,一碗奥灶面让其光辉更加闪耀。胥城大厦的奥灶面改良超过二十年,每日慕名而来的食客络绎不绝。同样分为白汤红汤两种,胥城大厦在原材料中加入中药,每日熬制超过9小时。汤汁浓郁,营养丰富,就连演员葛优都曾亲自品尝过胥城大厦的奥灶面。

五、美味斋

美味斋的爆鱼面堪称苏州一绝。每日宾客大排长龙,若是去晚一些,基本就得不到位子。美味斋在苏州本身并不算出名,但独有的爆鱼面烹饪十分入围,鱼肉表皮被油炸的酥脆,口味甜中带鲜,使用少见的龙须面弹牙劲道,令人回味无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3382153.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04
下一篇 2023-04-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