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三条高铁实现互联互通 2022年将率先建成米字高铁

河南三条高铁实现互联互通 2022年将率先建成米字高铁,第1张

河南三条高铁实现互联互通

河南三条高铁互联互通

3月9日凌晨4点20分,经过1000余名作业人员连续9个小时的奋力鏖战,济郑高铁接入徐兰高铁鸿宝线路所首组42号道岔插铺施工顺利完成。

此次施工不仅创造了有砟高速道岔在既有大型高铁枢纽长距离纵移、曲线段插铺到位的国内纪录,也标志着济郑高铁与徐兰高铁、京广高铁实现互联互通。

记者在现场看到,此次施工地点位于郑州东站范围,每天京广联络线的行车54对、徐兰高铁76对。为最大限度减少对正常行车的干扰,施工单位采用半幅封锁施工,作业难度大大提升。

作为河南“米”字形高铁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42号道岔插铺的圆满完成,使济郑高铁进一步融入郑州东枢纽,实现济郑与徐兰、京广高铁之间的互联互通。

河南“米”字形高铁网的意义:

河南“米”字形高铁网

米字形高铁是根据河南特有的地理位置、枢纽地位提出来的,很有意思的是,河南省在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也提出过米字形发展结构。

比如说三门峡、洛阳、郑州、开封,这是一个横向的轴,竖向的轴是南阳、郑州、安阳,斜向的是许昌、焦作、濮阳。交通的发展对于经济的发展,意义不言而喻,对文化也是一样的,今天的文化也需要流通,让发达便捷的交通方式为文化插上传播的翅膀。

对世界而言,特别是在丝绸之路的申遗过程中,河南与中亚、东亚的国家都有很好的交流。在对国内各省的交往当中,随着米字形高铁的出现,文化的交流很快会出现一片繁荣的景象。

河南高铁

上世纪90年代,东部沿海地区曾兴起一股基础设施投资热,对于带动当地经济发展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目前的经济状况,内需与出口都难以在短时间内有起色的情况下,投资对国内经济拉动依然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房地产投资不振的情况下,基础设施投资热又开始兴起。

从人口数量看,郑州已经属于超级大城市,作为人口稠密的内陆城市投建高铁,与上世纪90年代东部沿海的基础设施投资有一定的相似性,应当会对当地经济有一定的拉动作用。

此外,郑州在建设航空港区,从郑州的区位来看,航空港的建设对于货物的中转、运输等也是十分有利的。

全国首个米字型高铁的省份已经形成,这个省份就是河南省,河南省的省会郑州是全国第1个形成的米字型高铁的省份,在这一路上经历了很多的坎坷,印象比较深刻的困难有以下几个。

在高铁速度上要攻破一道道难题。在没有形成米字型高铁之前,郑州市前往重庆市的交通时间大约需要8个小时45分钟左右,原因在于从郑州到重庆之间的这段路有很多山区高铁在山区里边穿梭,不得不降低时速来保证乘客的生命安全,而在形成米字型高铁以后,从郑州前往重庆最短的时间只需要4个小时左右即可抵达,不需要在绕行西安等省份,直接从郑州市通往重庆市,在这一条路上很多山区之间的交通要道也克服了很多的技术性问题。例如如何确保列车在山区之内也能够保持高速运行时速,最高达到350公里每小时左右。

郑州东站要有承载米字型高铁的能力,这一难题也得到了攻克。想要形成全国米字型高铁,不但要在速度上攻克所有难题之外,在河南省省会的郑州东站,也要具有相当规模的高铁运行承载力度。每天从郑州东站出发的列车高达几百辆,从全国各地经过郑州前往其他省份的列车同样高达数百列,如此大流量的列车活动,也对郑州东站的承载能力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对此郑州东站在起初建造时就已经扩展到了亚洲比较大的高铁站之一。经过了数10年的发展,最终形成了米字形高铁的能力运载。

总体来说,米字型高铁形成的最后一条道路是从郑州通往济南的高铁,只需要三个小时左右即可抵达,这一标志着郑州成为了全国首个米字形高铁的城市。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3377974.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04
下一篇 2023-04-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