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场的草场村

草场的草场村,第1张

宿州之北七十里有夹沟镇,夹沟镇之北二十里有草场村,其间有长山相隔。山道蜿蜒、林木葱翠、野果遍坡、清泉淙淙、古寺掩映、稻香弥野、风光旖而丽、物产丰而佳。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明太祖朱元璋第四个儿子朱 ,即后来的永乐皇帝,时年三十一岁,被封为燕王,镇守北平,是年燕王率师征北。燕王在符离、夹沟一带安营扎寨,招兵买马数年,燕王征北的历史故事在宿州大地广为流传。由于当时此村地处深山,环境清幽,水草丰美,确实是个理想的养马基地。此地一经确为军事重地,原村中的人家不得不全部搬迁,唯有马皇后的表舅武忠一族,可以入住,以帮助看管草料场,故村名以草场名之。

关于草场村的故事

草场村前身为朱陈村。唐宪宗元和四年,大诗人白居易曾到此并附诗一首,诗云:“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蔴青氛 ……一村唯俩姓,世世为婚姻……”。宋元丰三年,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轼为《朱陈村嫁婚图》题诗二首,今千年连理古槐尚在。

明洪武二世,燕王(朱棣)征北,在今夹沟镇皇殿湖一带,招兵买马,养兵蓄锐十二载,朱陈村被定作征北军马草料场,朱陈人家不得不迁出,唯有马皇后的表舅武忠一族入住看管草料场。从此,朱陈村更名为草场。

草场地处夹沟镇最北部的偏远山区,三面环山,形如扇状,人口六百多人,土地七百多亩。生态自然古朴,幽静山水园林,是其特色。

草场村景点介绍

草场盘山公路、莲花拜佛、老和尚场、龙爪峪、杏花园、耙子道、十里长山套、狼庙、雾窟、黑龙潭、千年古槐、橡树林、卧牛山、蚂子嚎、岗子泉。

草场盘山公路

草场自古与镇头接壤仅一曲折羊肠小道相通。1976年夹沟区委首次开通龙顶山,历经四年,初具规模。2002年墉桥区委、区政府拨款18万元,连同省民主党集资23万元,重新草场盘山公路,路长2.1公里、宽8米,自此贯通了皇藏峪、大龙泉寺、大五柳风景区的旅游线。当你步入草场盘山公路,一步一景,一趋一画,南俯大龙泉寺景观,北瞰草场生态园林,令你流连忘返,心旷神怡。

莲花拜佛

龙顶山南侧,草场盘山公路上,有一奇石,底座形如莲花,上如一佛,面对大龙泉寺,吟经颂佛,自古天成。每当清晨,薄雾弥漫,寺钟萦绕,栩栩如生,宛如仙境。

老和尚场

龙顶山上,有一开阔地带,方圆约800平方米,无石无树,甚是为奇。据说唐宋时,乃大龙泉寺的旧址,和尚在此练功,脱打稻谷,后因水源贫乏,才迁到龙顶山下的呵泉边。

龙爪峪

龙顶山南侧,离远观望,山脊凹凸自然,形似龙爪,刚劲有力,有大龙爪、小龙爪之称.翠绿植被,风影晃动,似蛟龙欲腾.

杏花园

二月底三月初,龙爪峪下,满天杏花,竞相开放,鸟鸣山幽,蝶莺飞舞,胜景宜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轼曾附诗一首“我是朱陈旧使君,劝君曾入杏花村;如今风物哪堪画,县吏催钱夜打门。”今虽改良树种,然古杏尚存数棵。

耙子道

出了草场村向南,首先映入你的眼帘的便是一道亮丽的风景,其山脸一道道石痕,东北西南走向,分布均匀,其间无任何乱石,宛如耙刺印,又如神笔勾勒。自然造就,巧夺天工。

十里长山套

十里长山套乃草场村南大门,方圆30平方公里,今为五柳林场所辖。自古就是兵家必争的天然屏障,山静林密,物种繁多,奇花异草,曲径通幽,乃文人墨客之胜地,也是极其纯净的天然氧吧。

狼庙

十里长山套内,狼庙旧址尚在,破四旧时被拆得一片狼藉。洪武二世,燕王征北,途径皇殿湖一带养病蓄锐十二载,其间战死士卒皆掩埋于长山套内,后人建一狼庙以记之。今唯有狼庙内一片茅草,自小即红芽,至死也红枯,特别神奇,也许是对燕王征北流血的纪念。

雾窟

龙顶山下北面,有一乱石洞,春末夏初,雨过风悠,其石洞内薄雾连绵,冉冉生起,甚是奇观。据村中老人讲,东海龙王某子犯戒,玉帝特赦其下界成山,是为龙爪山(龙顶山),龙水相伴,经久不枯,一旦遇水,则往往吞云吐雾,以欲返天庭。

岗子泉

村南一里许,山洪常年冲刷,久则成沟,沟内有一泉,上有十多米高的大岗子,则名为岗子泉。夏雨连绵,岗泉即发,一发而不可收,最少三、四个月,其泉清澈透明,入口绵甜,沁人心脾。

黑龙潭

距村西南二里许,有一深坑,深约4米,坑底有一深洞,口尚能容人,每遇暴雨狂风,坑中约有锅盖大小水花直往上冒,似黑龙吐水,故名之。有人曰此水通至东海,有人云通至长江,至今难解其谜。

千年古槐位于草场村中心,有俩棵千年古槐,虽已中空皮枯,老态龙钟,仍根深蒂固,枝繁叶茂。草场村前身乃朱陈村,朱陈俩姓互为婚姻,为示婚盟,特在寨门前左右两侧各植槐树一棵,以示与山河同在,与岁月永恒。时代变迁,古槐犹存。

橡树林

村北有一片远看是林,近观却是几棵大树,参天蔽日,特大无比。自古以来,古庙有银杏、村有长亭,长亭乃迎亲送友之地。橡树林乃草场村长亭之实,面临水库,景色天成,酷暑盛夏,树下一聚,蝉鸣鸟悦,水光山色,令你万忧皆无。

卧牛山

村西有一单独山体,形如卧牛,南北而卧,悠然自得,静观草场风云变幻,呵护村民世代平安。

蚂子(嚎)壕

草场村与萧县金寨村相接处有一沟壑,在此曾有过一场辉煌的战争。1956年闹蝗虫(俗称蚂子),所种作物被蝗虫啃尽,为此金寨村发动全村父老由北往南赶,草场村则由南往北赶,赶进两村之间的深沟内,投火烧之,只听蝗虫撕心裂肺的嚎叫,至此深沟名为蚂子(嚎)壕。后又在沟上建桥以记之,名为蚂子嚎桥。至今多年沟内也难以找到蝗虫的踪迹。

草场——白居易诗中的礼义之乡

朱陈村

白居易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

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

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

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生为村之民,死为村之尘。

田中老与幼,相见何欣欣。一村唯两姓,世世为婚姻。

亲疏居有族,少长游有群。黄鸡与白酒,欢会不隔旬。

生者不远别,嫁娶先近邻。死都不远葬,坟墓多绕村。

既安生与死,不苦形与神。所以多寿考,往往见玄孙。

我生礼义乡,少小孤且贫。徒学辩是非,只自取辛勤。

世法贵名教,士人重冠婚。以此自桎梏,信为大谬人。

十岁解读书,十五能属文。二十举秀才,三十为谏臣。

下有妻子累,上有君亲恩。承家与事国,望此不肖身。

忆昨旅游初,迨今十五春。孤舟三适楚,羸马四经秦。

昼行有饥色,夜寝无安魂。东丁不暂住,来往若浮云。

离乱失故乡,骨肉多散分。江南与江北,各有平生亲。

平生终日别,逝者隔年闻。朝忧卧至墓,夕哭坐达晨。

悲火烧心曲,愁霜侵鬓根。一生苦如此,长羡村中民。

白居易长诗《朱陈村》,描写了唐代徐州辖区某地的特殊村风、村貌,对后世影响颇大。诗中所描写的“朱陈村”现在究竟在何处?朱陈村即宿州夹沟镇草场村。此地历史与地貌与《朱陈村》诗中情况多处相合。

①草场村在唐宋时名朱陈村,又名杏花村。南寨门内两株相距二十米的千年古槐枝繁叶茂,据《村志》记载:以前朱陈两姓互为婚姻,为示婚盟,特在寨门内左右植两株槐树,表示婚姻永固与山河同在。

②明初燕王朱棣征北在夹沟皇垫湖一带养兵十二载,朱陈村被征用为燕王军队的草料场,从此“朱陈村”改名为“草场村”。

③村中两棵大树在南寨门里,从南寨门到北寨门有一百余米,传为从前的草料场。

宿州:当年下放知青故地重游为老乡献计

江淮晨报6月18日讯 近日,宿州市埇桥区夹沟镇草场村迎来了34年前曾在该村插队的上海等地下放知青,他们结伴故地重游,看到昔日老乡的生活已发生巨大的变化。他们现场献计献策、筹集资金解决饮水、修路等经济发展中的困难。图为老知青们在杏园与老乡商讨水果销售问题。

我市加速推进农村公路建设,至2009年底,全市累计完成“村村通”工程4389公里,总投资达10.8亿元,极大地改善了农村交通条件,真正把“村村通”工程建成农民最满意的一项民生工程。这是埇桥区夹沟镇草场村山村公路。 本报记者 武正润 摄

秋访朱陈村(草场村)

10月下旬,在一个秋阳高照的日子,诗词班的学员在黄新铭先生的带领下驱车前往宿州夹沟镇草场村(唐代的朱陈村)采风访问。现草场村为唐朝大诗人白居易诗中的“朱陈村”,黄先生为探究香翁诗中的朱陈村着实花费了大力气,方圆百里,历经三年时间,从近邻几个县区十多个的“朱陈村”中考证筛选,历尽艰辛终于认定今安徽宿州夹沟镇的草场村为昔日的“朱陈村”。我们能为前去访问大诗人中笔下的古村也十分的高兴。旅行社还特地为一群老年人派了一个豪华大巴,一路我们经五柳风景区、流沟寺参观完后又奔草场村,沿途由于豪华大巴车身太高太长,当村庄有低矮电线和村路下垂的树杈,影响了车的行进时,很感谢镇里和村里的同志,(夹沟镇的秘书曹彬、镇文化站站长牛洪超、草场村长武家收)他们一路陪同,排忧解难,遇有障碍拦路挡车时,他们在前面用长长的竹竿把电线和树枝挑高,让车通过。由于通往山村的路很窄,大巴的司机很踌躇能否开的进去,他们骑着摩托载着司机先行探路,回过头来再开大巴前行,他们的热情好客和淳朴的民风让我们都十分感动。也深刻的体会了大诗人白居易对山村人俗民风的描述和称颂:“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这淳朴的古韵遗风至今渊源流长,给来访的人们留下美好的记忆。

大巴盘旋翻过一个山包,来到了一个三面环山的小村,这就是我们要访的目的地“朱陈村”,村头的两棵古槐树据说是唐朝时代的,有千年树龄,要几人才能合围,树干已空,但枝叶仍茂。黄先生在千年的唐槐下给我们介绍了古村的变迁和易名:“草场村在唐宋时叫朱陈村,也叫杏花村,村中两大姓,朱姓和陈姓,明初燕王朱棣北征时,发现这个地方适于屯兵,带着军队在这里驻扎下来,积草屯粮,朱陈村成了燕王的草料场,两大姓被迫外迁,朱陈村也易名为“草场村”了。后来有家武姓迁此定居,繁衍至今。现在全村共有150户,700余口人,几乎全是武氏家族。”我们放眼望去,眼前小山村已历经千年的沧桑,唐诗中的“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现在哪里去寻呢,这些景象都幻化在历史的烟云之中了。映入我们眼帘的是公路修到了村口,家家用上了自来水,更让我们羡慕的是山村的新楼栉比,村民安居乐业。鸡鸣,犬吠,炊烟袅袅;悠闲白鹅塘戏水,匆匆羊群倦归村。这宁静、祥和景象让我恍惚,我想,陶公如果生活在这个时代,也会寻这个宝地来隐居吧。再观远处秋果累累压枝低,棉桃咧嘴吐白云;陇上菜蔬青氲,四野稻谷低垂;田园风光,美不胜收。黄先生不无遗憾地说,这儿盛产香米可是远近闻名哦,可惜我们来的早些,否则,能带些香米回去品尝。我们被村长带进一农户家稍事休息,村长给我们分发了地产的矿泉水,那水甘甜清冽,比“农夫山泉”的口感还要好,怪不得当地的稻米那么清香,原来有那么好的水质浇灌呢。随后我们又去看了村外的看了两棵古老的橡树,橡树临水而立,高大的树冠也身证了它的树龄,在大片芦苇的簇拥中,更显出它的傲岸、苍劲。下午,我们恋恋不舍踏上了归途,我们的陪同——村长和镇文化站的同志骑着摩托跟在我们的车后把我们送的很远,很远-------。

浣溪沙. 秋访朱陈村

百里采风访古村,朱陈遗址费追寻,老槐迎客立家门。

每忆车高行路窘,最怀敦厚武家人,民风淳朴见情真。

包括天然牧场、割草场、人工草场、半人工草场、草库伦及饲料轮作区。天然草场按植物区系的特点和植被分布的地带性规律,分为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群落中优势植物与利用方式的一致性,采用三级分类系统,分成若干草场类型。按人类干预程度分为天然草还可根据草场地带性植被基本型,结合大地貌特征的一致性,植被亚型与土壤母质条件的一致性,植物场、人工草场、半人工草场。按利用季节分为夏秋草场、冬春草场。

1小时21分钟90.8公里

途经:京沪高速、济南绕城高速

济南市南外环

从南外环到南外环,行驶50米

右转,进入南外环,行驶3.8公里

左转,进入埠村路,行驶650米

左转,进入S243,行驶1.9公里

左转,从S243到京沪高速,行驶820米

靠右前方行驶,进入京沪高速,行驶27.9公里

靠右前方行驶,进入济南绕城高速,行驶32.2公里

靠右前方行驶,进入殷家林枢纽,行驶440米

靠左前方行驶,进入京台高速,行驶3.0公里

靠右前方行驶,进入长清崮山立交,行驶1.0公里

左转,进入大学路,行驶490米

右转,进入京福线,行驶14.9公里

左转,进入张高路,行驶910米

请直行,进入莲台山路,行驶2.5公里

长清区张夏镇黄家峪杏花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3371826.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03
下一篇 2023-04-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