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的资料有哪些?

延安的资料有哪些?,第1张

  关于”延安“的资料极其丰富,这里只提供作为”革命圣地“的部分重要资料。

  延安与井冈山、瑞金、遵义、西柏坡并称为中国五大革命圣地。

  1935年10月19日,北上抗日的中央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吴起镇(今吴旗县城)。11月初,中央红军与在陕甘地区活动的红军会师,先期结束长征。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长征胜利结束。1937年1月13日,中共中央机关由保安迁往延安。1947年3月18日,中共中央撤离延安,转战陕北一年零五天,1948年3月23日东渡黄河。

  1937年1月13日—1947年3月18日,延安成为中共中央所在地,成为中国革命的中心。这一时期称为”延安时期“。

一、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

  在延安,中国共产党领导陕甘宁边区军民开展艰苦奋斗、自力更生、丰衣足食的大生产运动,巩固和发展了陕北革命根据地,粉碎了国民党的经济封锁和军事围剿,指挥了全国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为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延安“圣”在延安精神和延安作风。这就是实事求是、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是群众路线,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民主集中制、批评与自我批评;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等。这种精神和作风,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传统和优良作风的结晶,成为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传家宝。

二、延安是“中国革命的红色摇篮”

  延安时期,先后创办了各类干部学院,其中包括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陕北公学、行政学院、民族学院、延安大学、自然科学院、马克思列宁主义学院、中国医科大学、日本工农学校(对日军俘虏和投诚人员进行教育的专门学校)、延安外语及新文字干部学校等15所。这些“窑洞大学”为中国革命以及新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和储备了各类精英和人才。所以,延安被称颂为“中国革命的红色摇篮”。

三、杨家岭  

  1938年11月至1947年3月,中共中央驻在延安城北2.5公里的杨家岭。这里是明朝工部尚书杨兆祖的祠堂,杨家祖宗葬于此,名称杨家陵。中共中央驻此后,1939年改名杨家岭。这里先后建成中央大礼堂、中央办公厅楼、石窑洞14孔、接口石窑洞19孔、瓦房100余间,并在山腰挖土窑洞100余孔。

  在杨家岭设立的机构有:中央办公厅、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农村工作部、政治研究室、财经委员会、农村工作委员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妇女工作委员会、中央书记处等。从高处看,中央办公厅很像一架飞机,因此人们常称它为“飞机楼”。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也居住在杨家岭。

毛泽东于1938年11月至1943年初在杨家岭居住,院内有3孔接口石窑,作为办公室和寝室。毛泽东在杨家岭写了许多著作,收入《毛泽东选集》的有《五四运动》《青年运动的方向》《新民主主义论》  《抗日时期的经济问题和财政问题》等40篇。毛泽东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题词,就是在杨家岭住室写的。

  1946年8月16日下午,毛泽东在杨家岭的14孔石窑洞门前一棵树下,接见了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面对美国支持国民党蒋介石打内战的形势,毛泽东在谈话中指出  ‘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四、中央大礼堂

  1939年开始修建,坐落在杨家岭南侧山根下,于1942年竣工。1943年11月,毛泽东在大礼堂接见和招待了出席陕甘宁边区第一届劳动英雄代表大会的全体代表,向代表们做了《组织起来》重要讲话。

  1944年11月,毛泽东在这里接见了八路军三五九旅南下的全体干部,教育大家学会两种本领:一种是松树的本领,松树有原则性,生长在什么地方都是挺拔的:一种是柳树的本领,柳树有灵活性,插到哪里都能活。

  1945年4月20日,中共中央扩大的六届七中全会在中央大礼堂舞厅召开,讨论和通过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在中央大礼堂举行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6月19日中共中央举行七届一中全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委员会兼中央政治局主席,选举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为中央书记处书记。

五、王家坪

  1937年1月至1947年3月,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和八路军总司令部(后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部)所在地,毛泽东和许多领导人都在这里居住过。1947年3月18日国民党军侵犯延安时,军委及总部由此撤退,转战陕北。

   毛泽东于1946年初至1947年3月居住在王家坪。在这里先后写了《关于目前国际形势的几点估计》《以自卫战争粉碎蒋介石的进攻》《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等著作,收入《毛泽东选集》的有8篇。

六、枣园

  位于延安城西北约7公里处。这里原是破落地主申有安的果园,后来他将园子和园内窑洞卖给了陕北军阀高双城。中共中央进驻延安后将其没收,收为公有。1939年初,中央社会部住在这里,并改名为“延园”。

  1942年后,中央机关陆续在枣园修建了20余孔窑洞、80余间平房和1座小礼堂。1943年10月,中共中央书记处迁到此地。为了方便工作,毛泽东、朱德、张闻天、周恩来、任弼时、刘少奇等都住在这里。

  毛泽东在这里完成了《学习和时局》《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等著作,有28篇收入《毛泽东选集》。毛泽东经常在这里接见前方的干部。有一次,他在接见前方归来的干部时说:“你们刚从前方回到延安,你们要习惯延安的窑洞。延安的窑洞是最革命的,有马克思主义,能指挥抗日战争的胜利,全国人民把希望都寄托在我们身上,也就是寄托在延安的窑洞里,你们要看得起延安的窑洞啊!”

  1950年2月,毛泽东给延安枣园人民题写了“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的对联。

七、四大名山

  宝塔山、清凉山、凤凰山、万花山是延安的4座名山

  宝塔山:又称“嘉岭山”,位于延安城东南,宝塔建于唐代,高44米,共九层,登上塔顶,全城风貌可尽收眼底。在塔旁边有一口明代铸造的铁钟,中共中央在延安时,曾用它来报时和报警。此外山上还有长达260米的摩崖石刻群和碑林,石刻岸面整齐,岸石完整,是难得的石刻艺术。山上现已建成为宝塔山公园,林木葱郁,环境优美。宝塔山是延安市的标志性建筑,宝塔山与清凉山遥遥相峙,若想拍摄宝塔的全景,上清凉山就可以。宝塔山上的延安宝塔(又名岭山寺塔)建于1300多年前的唐代宗大历年间,塔高44米,已成为革命圣地延安的象征。

  清凉山:位于延安城中心,隔延河与宝塔山、凤凰山对峙。延安时期,新华通讯社、新华广播电台、解放日报社(新闻纪念馆处),新华书店(5号洞内)、中央印刷厂(万佛寺院内)等新闻机构就设在清凉山上,所以清凉也叫“新闻山”。

  凤凰山:1937年1月至1938年11月,中共中央驻在延安城内西北角的凤凰山麓。毛泽东、朱德、周恩来以及中央红军参谋部住在这里。毛泽东初到延安时,先住在凤凰山麓的李家窑院。《实践论》《矛盾论》就是在这里写的。由于李家石窑太潮湿,不久,毛泽东患了肩周炎。1937年夏,毛泽东移住到距李家窑院200米左右的吴家窑院。毛泽东在这里写下了《论持久战》。毛泽东在凤凰山麓写的著作,收入《毛泽东选集》的有16篇。毛泽东在这里同加拿大共产党员白求恩医生进行了长时间的会谈还会见英国记者考贝特兰和美国作家史沫特莱等。毛泽东在自己住的院子里和“宁都起义”的部分人员合了影。

  万花山:位于延安城西南15公里处的杜甫川中。延安时期,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曾在此留下墨宝。

枣园曾经是中共中央书记处所在地,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城西北8公里处。枣园原是一家地主的庄园,中共中央进驻延安后,为中央社会部驻地,遂改名为“延园”,现旧址大门石柱两侧尚有康生所书“延园”二字。1944年至1947年3月,中共中央书记处由杨家岭迁驻此地。同时还有章丘市枣园街道,镇平县枣园镇以及兴化市枣园居。

现旧址大门石柱两侧尚有康生所书“延园”二字。1944年至1947年3月,中共中央书记处由杨家岭迁驻此地。中共中央书记处在此居住期间,继续领导全党开展了整风运动和解放区军民开展的大生产运动,筹备了中国共产党“七大”,领导全国军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并领导全国人民为争取民主团结,和平建国,同国民党顽固派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为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全面内战作了充分准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3371621.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03
下一篇 2023-04-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