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关释义:
1、出关口,到塞外。也指出入境进出海关时需要通过各种检查和手续,成功通过称之为出入海关。
出处:《史记·孟尝君列传》:"孟尝君得出,即驰去,更封传,变姓名以出关”。
翻译:孟尝君获释之后,久立即乘快车逃离,(并且)更换了出境的证件,改了姓名逃出城关。
2、谓和尚或佛教信徒坐饿关结束。
出处:茅盾《子夜》十八:“四小姐很想别转了脸走过,可是张素素拉住了 她。‘啊哟!坐关和尚出关了么?这是值得大笔特书的!’”。
扩展资料:
《出关》是一首七言绝句,作者清代徐兰。诗人描写了出关时所见之景,抒发了出征士卒怀土恋乡的感情。这是清代边塞诗的代表作之一。
原文:
出关
清·徐兰
凭山俯海古边州, 旆影风翻见戍楼。
马后桃花马前雪, 出关争得不回头?
翻译:
古老的边地州城背山面海,旌旗在戍防城楼上随风翻卷。座骑后的土地正是桃花盛开的春天,座骑前的关外却依然飘飞着雪花、寒威肆虐,出关的将士又怎能不回头留念呢。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出关(词语解释)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出关(清代诗歌)
这里的关一般指长城的各个关隘关东:指山海关以东地区,主要是东北三省
关西:
1.指玉门关、嘉峪关以西地区,即我国的甘肃一带
2.指陕西潼关以西地区
关中:一般是指西安周边地区。这里的关是潼关
关内:指的是我国长城以南地区,这里的关是山海关
关外:指我国长城以北地区。特指东北三省
关中,或关中平原,指中国陕西秦岭北麓渭河冲积平原,平均海拔约500米,又称关中盆地,其北部为陕北黄土高原,向南则是陕南山地、秦巴山脉,为陕西的工、农业发达,人口密集地区,富庶之地,号称"八百里秦川"。
关中之名,始于战国时期,一般认为西有散关(大散关),东有函谷关,南有武关,北有萧关,取意四关之中(后增东方的潼关和北方的金锁两座)。四方的关隘,再加上陕北高原和秦岭两道天然屏障,使关中
成为自古以来的兵家必争之地。关中土地肥沃,河流纵横,气候温和,《史记》中称其为“金城千里”、“天府之国”和“四塞之国”。自西周起,先后有12个王朝在此建都,历时1100多年。此外,中华文明的摇篮在黄河流域,而黄河文明的摇篮是在渭河流域(关中)
说到历史上神秘的大师级人物,老子必然是榜上有名的,而老子之所以神秘,无非是因为两点,一是他所著的《道德经》高深莫测,二就是他的“不知所踪”。
根据记载,受到东周皇室矛盾牵连的老子为了避祸而西出函谷关,并在看守尹喜的帮助下顺利出关,只留下一本临场发挥写出来的《道德经》,从此人间消失。两千多年来,关于老子出了函谷关之后究竟去了哪里的讨论,从未停止过。
从《四库全书》的记载来看,“老子乘青牛而过”,也就是说,他是骑着青牛出的函谷关。注意了,忙着逃命的老子既不骑马也不骑常见的黄牛,偏偏要挑一头青牛,这是怕别人认不出自己吗?很明显这与当时的情形不符。所以就有人猜测,玄机就在于“青牛”。
因为在春秋时期,青是东方青帝的代表,所以老子很有可能是由东往西奔胡人那里去了。而且,老子所主张的阴柔哲学正好跟胡人的刚烈互补,由他作为东方文明的传播者去和胡人融合,似乎也很合适,所以一时间“教化胡人说”备受认可。
但是还有一种说法,就是在同时代的《庄子》《韩非子》等书中,都声称老子出了函谷关后,又拐过头来往东走,回到了老家。
一方面,这跟中国人的乡土意识吻合,毕竟叶落要归根嘛,另一方面,也与后来孔子“问礼于李聃”相符合。因为孔子的老家和老子的老家相距不远,这样孔子才有机会向他求教,如果说老子真的跑去了胡人那里,难不成孔子也要跟着去?
当然,也有说其实老子并没有回老家,而是跑到了风景秀丽的栾川隐居去了,最好的证据莫过于当地那些名曰老君山、老君河的遗迹了。
关于老子之行的说法虽然很多,但大多没有什么确凿的证据,所以老子最终去了哪里,到现在仍然是个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