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泰铁路动工,西双版纳成为桥头堡...

中泰铁路动工,西双版纳成为桥头堡...,第1张

2017年12月21日

中泰铁路一期工程正式动工

泰国第一条标准轨高速铁路

将由中国技术建造

此次动工的一期工程全长253公里

连接了曼谷到泰国东北部的呵叻府

未来中泰铁路还将与中老铁路衔接

构成昆明至曼谷的铁路大通道

中泰铁路的动工

意味着由中老铁路、中泰铁路

泰马铁路、新马铁路组成的泛亚高铁

正在从设想逐步走向现实

建成后从云南坐高铁可一路经过老挝

中泰铁路

一条跨越异国的经济通道

中泰铁路全长867公里

全线从泰国北部重要口岸廊开府

到首都曼谷及东部工业重镇罗勇府

一期工程动工后

其他路段也将相继启动建设

整条中泰铁路呈人字形

不仅连接泰国的东北部

它的东北起点还可连接中老铁路

将把泰国与中国西南部全线贯通连接

建成后将增强东南亚的互联互通

加强人员的商贸往来

缘起“泛亚高铁

一张连接东南亚的高铁网

许多人都误以为中泰铁路是指

中国到泰国的铁路

其实是指泛亚铁路中线泰国境内段

泛亚高铁共分为五段

第一段是中国境内段

第二段在老挝境内

第三段在泰国境内

第四段就是最新的泰马高铁

第五段则是新马高铁

中泰铁路将加快泛亚高铁的进程

促使云南成为中国面向东南亚的枢纽中心

令云南这个内陆省份变成

连通东南亚的无水内陆港

由铁路运输的末端变成真正的铁路枢纽中心

国际范儿版纳

一个占据

核心枢纽

的城市

作为连接中国与东南亚的“黄金走廊”

在“一带一路”的战略格局中

西双版纳将作为桥头堡

优先实现亚洲互联互通

在泛亚高铁建设的促进下

版纳将登上国际舞台

成为 面对东南亚的枢纽城市

中泰铁路是泛亚高铁的一条动脉

泛亚高铁是世界连接版纳的一扇门

万达西双版纳国际度假区

便是版纳的未来生活

便利的交通,将版纳人的生活空间延展

泛亚高铁景洪客运站距

万达西双版纳国际度假 区约3公里

万千风景一路看尽

扼守跨境经济桥头堡,未来之路惊艳开启

在泛亚高铁这张巨大交通网的覆盖下

版纳位于陆铁空的重要交通枢纽

占据极有利的发展优势

在适当时机下,将其转变为新的发展引擎

带动经济飞速发展

并使版纳人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未来,在版纳明媚的晨光中出发

迎着曼谷柔美的夕阳抵达泰国

一路领略东南亚自然风光和异域风情

这样的旅行生活随时开启

朝发夕至不再是梦

期待吗?

防城港没有在新马泰高铁路线图上出现。新马泰高铁的路线图包括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三国,其中新加坡至马来西亚的路线有:新加坡至槟城、槟城至吉隆坡、吉隆坡至新山、新山至柔佛州、柔佛州至森美兰州、森美兰州至泰国曼谷。而防城港没有出现在上述路线中。

时事政治作为高中政治科目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学生应该学会分析时事热点,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中政治时事分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政治时事分析(一)

时事分析背景:

在泰国首都曼谷素万那普国际机场开往市区方向的高速路沿途,矗立着一块印刷着“东盟经济共同体”标语的广告海报。东盟共同体建成即将满一周年,其中经济共同体建设取得巨大进展,为这一总人口超过6亿、国内生产总值规模达2.6万亿美元的区域带来巨大机遇,区域企业将其视作拓展市场的有利契机。

时事分析观点:

两个多月前,菲律宾新总统杜特尔特的首次国事访问,选择了中国,这被不少菲律宾观察人士称为“破冰之旅”。其实,中菲关系根本没有结构性的矛盾,非要逆着大局而行的人结下的“对抗的冰”,才是一种意外。重回黄岩岛附近捕鱼的巴拉望省渔民,和靠种植芒果、香蕉为生的菲南部果农,从中菲关系转圜中直接受益。菲律宾商人被压抑的对华交往热情,也得到久违的释放。据了解,陪同杜特尔特访华的商贸代表团,原本定为150人,后在工商界人士建议下放开,代表团规模超过500人,在菲律宾历史上可谓规模空前。

“大家都好,世界才能更美好”。中国与东南亚国家或陆上相邻,或隔海相望。在打造命运共同体的愿景下,中国为维护东盟共同利益承担了更多责任。今年三、四月,为了缓解湄公河流域国家旱情,云南景洪水电站向湄公河下游实施应急补水。湄公河水位上升,让泰国农民的水稻种子顺利发了芽,柬埔寨上丁省的渔民不再为捕鱼发愁。泰国官员称赞中国在管理跨境水资源方面更加透明化,柬埔寨官员表示中国开闸义举令人深深敬佩。

上周末,中老铁路项目全线开工仪式在老挝琅勃拉邦省举行明年初,中泰铁路项目曼谷至呵叻段计划开工建设,中国承建的马来西亚东海岸铁路项目可能破土动工。近日,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政府也就新马高铁项目签署正式双边协议,包括中国企业在内的多国铁路企业均有意竞标。中国与东盟的互联互通,正给越来越多的国家注入发展活力。

对抗的冰,耐不住合作暖流的冲刷和融化。从发起“一带一路”倡议,到亚投行、丝路基金启动,再到引领和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希望本国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是笔者接触到的众多东南亚人士的共识,当中既有官员、企业家、学者,也有普通工人和农民。

政治互信、经济合作与人文交流,就是承载中国与东盟国家互利共赢的一池春水。杂音、噪音终将散去,搅局者注定遭遇失败,合作与发展始终是中国与东盟关系的主旋律。

高中政治时事分析(二)

一个凸显公众获得感的评价考核体系,让领导干部只能通过切实提升环境质量来获得认可、赢得成绩,从而让生态文明建设不偏离正确的轨道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首次对各省区市实行年度评价、五年考核机制,并明确“考核结果作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干部奖惩任免的重要依据”,因此备受瞩目。

管理学中有句名言,没有考核就没有管理。对生态文明建设而言,是否纳入对领导干部的考核体系也是风向标。而此次出台的考核办法更进一步,在指标设计中提高了生态环境质量、公众满意程度等反映“群众获得感”指标的权重,突出了群众满意度作为生态文明建设评价考核的重要标尺。

回溯以往生态环境方面的考核,大多是以数据考量工作。数据有说服力,也有其局限性。如果抛开百姓满意度,考核也可能沦为报账对数的游戏。表面上看,任务都完成了,但环境质量却没有提升。比如约束性的污染物减排、能源节约指标,对各地设定相应的比例,这些任务经层层分解,最终变成每个地方、每个单位的任务。为保证任务完成,有的地方加大投入拿出真招,但也有的地方“开动脑筋”巧做账目。最终,大家虽然都“完成”了考核任务,结果却大相径庭:出真招的环境质量肯定有变化,忙对账的则造成环保数据和群众感受“两张皮”。

这次的考核办法出台之前,有人担心,是否还是停留在数据层面?仔细审视考核办法及相关部门配套制定的《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和《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目标体系》,不难发现“公众满意度”已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关键词,而且被赋予了较高的分值。

也有人疑虑,现阶段突出群众满意度的考核价值,会刺激一些干部追求短期的治理效果,做表面文章。因为即便地方下定决心、加大投入、埋头苦干,也还需要不短的时间才能见到效果。这个过程有可能出现评价错位,比如“种树的人”得不到合理评价、受委屈,而“乘凉的人”却坐享其成、得奖掖。但是,从生态文明建设评价考核的内在要求讲,群众的感受和发言权,是不可或缺的一环,也只有把群众满意度作为评价考核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追求评价考核结果与群众切身感受的一致性,才能增强评价考核制度的说服力。各地也应该有这样的信心,只要是真抓真落实,群众也不至于提出一夜之间重现碧水蓝天的要求,而是能感受到生态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因为看到希望而产生获得感。

让公众满意,永远在路上。一个凸显公众获得感的评价考核体系,让领导干部只能通过切实提升环境质量来获得认可、赢得成绩,从而让生态文明建设不偏离正确的轨道。更重要的是,只有把群众评价放在心上,并鼓励公众亲身参与,大家才能体会过程之艰难,为克服每一个困难齐心协力,为每一点改善欢欣鼓舞。

多次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解决好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出发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以群众之心为心,以提升公众满意度为目标,做好生态文明建设评价考核,美丽中国的愿景就会实现在我们的努力之中。

高中政治时事分析(三)

时事分析背景:

当今世界,全球性挑战层出不穷,全球治理遭遇瓶颈,制度供给严重不足,体系需要完善。在这场大变革中,中国站到了世界舞台的中央,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并提供公共产品,有力地提升了中国的国际话语权。

时事分析观点:

首先,中国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与世界深度互动,积极参与并引领全球治理,是中国新时期维护自身利益的有效路径。中国正在从全球治理的参与者向引领者的角色转变,并努力为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和完善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中国力量。

近年来,中国在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和多边机制框架场合,越来越主动地建言献策,发出中国声音,提供中国方案,成为推动全球治理的重要力量。中国重视在可持续发展、气候变化、能源安全、网络安全等重大议题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协调和配合。主席指出:“中国的发展得益于国际社会,也必将回馈国际大家庭。”不仅如此,中国还是脚踏实地、身体力行的实践者,比如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倡导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主办亚信、亚太经合组织、G20峰会等国际会议,创造了多个第一,成功地将中国方案国际化,转化成为国际共识。

其次,中国特色的全球治理观特点鲜明,国际认同与日俱增。主席曾指出,要推动全球治理理念创新发展,积极发掘中华文化中积极的处世之道和治理理念同当今时代的共鸣点,继续丰富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主张,弘扬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

自党的以来,中国日益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全球治理观,即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正如主席在接受美国《华尔街日报》书面采访时所说,全球治理体系是由全球共建共享的,不可能由哪一个国家独自掌握。同时,要完善世界经济治理,就必须更多地调动发展中国家的积极性,才能为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包容增长做出更大贡献。因此,如何提高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治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至关重要。在G20杭州峰会上,中国广泛邀请了发展中国家的代表出席,既弥补了G20代表性不足的问题,又提升了发展中国家对全球治理的参与度,这就是一个多赢的成功实践。

第三,中国参与全球治理面临难得的契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经深度融入国际体系,具备为世界做更多贡献的能力。一方面,中国靠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改革,获得更大的制度性权利。比如在2016年1月生效的新一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投票权份额中,中国占比从之前的3.996%上升至现在的6.394%,排名从第六位跃居第三位,仅次于美国和日本。这增强了中国在全球治理体系中的话语权,又推动全球治理向公平合理的方式转变。另一方面,面对当前保护主义、反全球化、民粹主义思潮泛起等多重风险,中国激流勇进,积极推动全球治理与区域一体化,提振了国际社会的信心。这为中国更深更广地参与全球治理提供了良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3370285.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03
下一篇 2023-04-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