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关城门的时辰

古代关城门的时辰,第1张

唐代

皇宫五更一点(寅时一刻)开城门

日入前五刻(申时三刻)闭城门

京城城门开启较早,四更一点(丑时一刻)开城门

与此相应,城门关闭相对也早,

“每去日入前十四刻(未时二刻)闭城门

明清两代的宵禁制度是:

一更三点(戌时五刻)敲响暮鼓,关城门,禁止出行;

五更三点(寅时五刻)敲响晨钟,开城门,开禁通行。)

在二、三、四更在街上行走的,笞打四十下(京城五十下);在一更夜禁后、五更开禁前不久犯夜的,笞打三十下(京城四十下)。疾病、生育、死丧可以通行。

骨牌是由骰子演变而来的,但骨牌的构成远较骰子复杂,例如两个“六点”拼成“天牌”,两个“么点”拼成“地牌”,一个“六点”和一个“五点”拼成“虎头”。因而骨牌的玩法也比骰子更为多变和有趣。在明清时期盛行的“推牌九”、“打天九”都是较吸引人的游戏。麻将是骨牌中影响最广的一种游戏形式。而骨牌实际上是尚未泯灭良心的中国古代学者把中国图书,公元纪年,的起源及演算方法藏于其中使其不至于在历史长河和历朝统治者的文字狱下消失! 周文王,秦始皇你们这两只罪虐深重的老狗,你们想不到智慧的人民会把你们刻意隐瞒的真相藏于博弈游戏中流传至今而大白于天下吧!骨牌-骨牌的的玩法之一:牌九推牌九时一般是轮流做庄,庄家砌好牌后,用骰子掷出点数,然后按顺序将牌分配到每个参与者手中,参与者的牌来与庄家比大小。如比庄家大的庄家赔注,比庄家小的庄家吃注。一副骨牌只有32张,比起一百多张一副的麻将来简单得多,所以才能在旧中国的农村流行起来。有人对骨牌的牌面感到很难理解,其实只要一句话就可以说清楚:每张骨牌的牌面都是两个骰子的点数拼成的!了解?不过马上带来下一个问题,一个骰子有六种点数,两个骰子点数的组合应该是21种(有人不信?你从1加到6就知道了!),怎么一副骨牌倒有32张呢?其实,一副骨牌里有11种牌面是成对的,共22只,再加上其余10种单张的牌面,正好32张。成对的牌有个专门的术语叫“文牌”,单张的则称为“武牌”。下面就来逐一介绍。文牌:1、两个六点:称为天牌,一对天牌凑一块就叫“天牌对”(“这么简单的事还用你说?是混稿费乎?!”“是是是,后面再也不敢罗嗦了...”);2、两个一点:称为地牌;3、两个四点:称为人牌;4、一点和三点:称为和牌,或者鹅牌,;5、两个五点:称为梅花,或者梅牌;6、两个三点:称为长牌,或者长三;7、两个二点:称为板凳,韦爵爷的宝贝女儿韦双双的名字就差点成了韦板凳;8、六点和五点:称为虎头,或者斧头(韦爵爷的长子如果叫韦斧头才有瞧的呢!);(为了方便大家记忆,以上八者可以一口气念作“天地人和,梅长板斧”)9、六点和四点:就叫四六啦,又叫红头十,因为牌面上总共十点,而骨牌上的四点和骰子上一样是红色的,骨牌里有很多牌都是这样命名的;10、六点和一点:幺六,又名高脚七(牌面七点,六点形如两条长脚);11、五点和一点:幺五,又名大头六;这里有一个重要问题,即为韦家二少爷命名的“铜锤”究竟是高脚七还是大头六呢?金大侠在《鹿鼎记》第45回中明确指出“铜锤么六”,可手头上的新资料显示铜锤六即大头六,各执一词,教药铺好生为难也!还要请高手指点迷津。武牌:1、五点和四点称为红九,三点和六点称为黑九,这两张牌凑一起叫杂九对;2、五点和三点称为黑八,六点和二点称为平八(取牌面上二点和六点都是“平”的之意),合称杂八对;3、五点和二点称为黑七,三点和四点称为红七,合称杂七对;4、四点和一点称为红五,二点和三点称为黑五,合称杂五对;5、最后两张名堂可就多了,二点和四点称为二四,又称大杂六,一点和二点称为幺鸡、丁三、丁鸡等等,又称小杂,两者合称大小杂,但同时还有个名字叫...“至尊宝”!(孙猴子/LBN也来凑一腿?!为何叫“至尊宝”呢?因为...“这是上天安排的最大嘛!”:)))))所谓“丁三配二四------绝配”的歇后语就是这么来的。

京师城内居民昼夜的行止,受到严格的管束。《唐律疏议》卷8《卫禁》说:"依《监门式》:'京城每夕分街立铺,持更行夜。鼓声绝则禁人行,晓鼓声动则听行。若公使赍文牒者,听。其有婚嫁,亦听。'注云:'须得县牍。丧、病须得告赴,求访医药,赍本坊文牒者,亦听。'其应听行者,并得为开坊、市门。若有警急及收掩,……亦听非时而开。"唐朝初期,京师各条街道由专人负责晨暮传呼,作为居民行止的信号。即便是大臣到宫中朝拜皇帝,也须有头戴红色帻巾的卫士呼报时间。王维《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诗,引用这一掌故,说:"绛帻鸡人送(一作报)晓筹。"(《王右丞集笺注》卷10)贞观十年(636),侍御史马周奏请"诸街置鼓,每击以警众",唐太宗采纳,于是"令罢传呼"。(《旧唐书》卷74《马周传》。年代依《唐会要》卷71《十二卫》)街鼓设置在连接外郭城城门的六条主干街道上,因而称为六街鼓,俗称"冬冬鼓"。(《新唐书》卷98《马周传》)天快亮时,宫城承天门上晓鼓声起,六街鼓紧跟着擂动三千声,传递到京城四面八方。于是,宫城、皇城、外郭城和坊里各门,按照先外后里的原则,依次开启。天快黑时,承天门上暮鼓声起,六街鼓紧跟着擂动八百声,各门先内后外,依次关闭。王履贞《六街鼓赋》以"动心骇耳防非之道"八字为韵,已经表明设置六街鼓的治安用意。赋文进一步说:"惟道路兮此有其纪纲,在昏晓兮用警于行藏。设彼鼓节,以为人防,俾守度而知禁,咸顺时而向方。……日入于酉,俾于行者止;斗回于天,警夫居者起。……守常有则,守矩不违。……岂独警其当路,亦用革其非心。"(《全唐文》卷546)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3368008.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03
下一篇 2023-04-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