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伦山在哪嘎达梅林

五经指什么2023-04-02  19

索伦山在缝合带紧邻中蒙边境。根据查询相关信息显示:索伦山缝合带紧邻中蒙边境,位于著名的中亚增生造山带中段,向西为天山-北山造山带,向东属兴蒙造山带,南临华北克拉通,所处的大地构造位置对研究古亚洲洋演化十分关键。目前,学界普遍认为索伦山缝合带是古亚洲洋最终闭合的位置,但是其形成时代一直争论很大,主要根据相邻地区一些基性岩同位素年龄,有形成于泥盆纪和二叠纪等不同认识,但因缺少古生物化石等直接证据而没有定论。

前言

索伦部是清朝时期对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达斡尔三个民族进行的统称,在整个清朝历史中,索伦部和清王朝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他们骁勇善战,为清王朝的建立和统一立下了悍马功劳,乾隆皇帝曾说:善骑射者,索伦也!笔者的前一篇关于清朝和哈萨克的文章中也提到了清朝在战争中善于“以夷制夷”,乾隆在平定准格尔的战争中也考虑过派遣索伦兵前去平叛,后来因为其他因素作罢;纵观整个清史,索伦部和满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我国的大部分民族格局形成于清朝中期,而由于古代历史的局限性,在清朝时期对于索伦部的认知是相当的有限和模糊的,如清代学者何秋涛所著《朔方备乘》中记载:“世于黑龙江人,不问部族,概称索伦。”我国也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才将索伦三个民族彻底的划开,其中涉及到了大量繁杂的辨别和考论工作。本文将浅要分析三族在清朝时期相互之间的关系。

鄂温克族

鄂温克族来源于哪里,学术界众说纷纭,其中一种说法是,鄂温克族源于辽国契丹。在乾隆年间撰修的《钦定辽金元三史国语解》中用索伦语正辽史的说法,但并没有学者认为所论语和鄂温克语有相似之处,所以又推测出鄂温克族来源于契丹这一说法,其中很多地方志也有这方面的记载。

《呼伦贝尔志略》

----“辽裔,汉称通古斯,俄语喀穆尼,皆索伦也,一名索莪罗,为内兴安岭东北蒙古之巨族”。

《黑龙江述略》

----“索伦一部,传为辽太祖裔,为黑龙江土著最久”。

《黑水先民传》

----“索伦本辽裔”。

还有一种说法是说鄂温克来自于“北室韦”。室韦人活跃在我国的东北地区,又称作“失韦”或“失围”。他们以狩猎和游牧为生,互相之间不统属,向北周、北齐朝贡;后又分为南室韦、北室韦、钵室韦、深未恒室韦、大室韦五部,成为突厥的属国。其中北室韦与鄂温克族在风俗习惯、物质文化方面有着许多的相似之处,来源于北室韦的说法也被主流学派所认同。

明清时期,索伦部并非是一个民族,而是一个统称。

在满语里,它原来的意思是“居住在河上游的”,河是指的黑龙江,索伦部就是女真三大部之一:野人女真里分布在黑龙江上游众多部落的一个统称。

这是女真按地域命名的一种习惯,如建州女真以苏克苏护河流域为中心,海西女真以松花江流域为中心,野人女真就以黑龙江流域为中心。

野人女真不仅包括索伦部,它分为两大部分:东海女真和黑龙江女真。

东海女真分布在松花江、乌苏里江沿岸,黑龙江女真分布在贝加尔湖以东、额尔古纳河、石勒喀河、黑龙江上游地区。

索伦部就是指的黑龙江女真里实力最雄厚的一些部落,各部自称索伦,因为“索伦骁勇闻天下”,故“籍其名以自壮”。

自从努尔哈赤起兵以来,女真兵的强悍让明军胆寒,野战几乎难以取胜,只能凭借城池和火器固守。

起于白山黑水的八旗兵似乎生来就是为了打仗,但要说到骁勇善战,他们还是稍逊一筹,因为还有索伦兵的存在。

索伦兵有多强悍?

乾隆说骑射是满洲之本,而要论骑射之精,莫有过于索伦。

乾隆朝名将海兰察就是鄂温克族索伦人,年轻时他从征准部,策马追击时一箭射中敌将巴雅尔手肘,将其生擒。

乾隆四十六年在木兰围场围猎时,两箭射死两支猛虎,“众诧为神勇”,对索伦人来说,这是在原始森林中生存所必备的技能。

清朝立国的八旗兵也曾经战无不胜,但入关后就战斗力就进入了下降通道。对一支军队来说,难就难在如何在数百年的时间里始终保持战斗力,索伦兵做到了,这就是他们的强悍之处。

努尔哈赤征服海西女真后,曾在天命元年(1616年)发兵征讨野人女真,但兵锋没有到达索伦各部落。

此后皇太极时期三次向野人女真用兵,最后在崇德八年彻底征服了索伦部。

很快清军入关,要以十几万兵力平定天下,用兵捉襟见肘,骁勇善战的索伦兵自然被编入八旗,进入关内作战。

索伦兵在战场上的表现也让人刮目相看,入关十几年后,八旗兵的战斗力就出现了不小的下滑,而征发自关外原始森林的索伦兵却保持着一贯的悍勇,打出了自己的名气,赢得“虎兵”的称号。

“清世祖鼎定后,四征不庭,威棱绝域,索伦之名乃大”。

俄罗斯如今被称为“战斗民族”,但在17世纪,这个称号恐怕轮不到他们。沙俄自崇祯年间就开始向黑龙江渗透,清朝忙于关内战事,索伦兵又被抽调了不少,使得东西伯利亚被沙俄实控了几十年之久。

康熙亲政后,沙俄继续得寸进尺,进犯雅克萨。

玄烨大怒,决定击退沙俄,但他并没有大举征调军队,只是下令当地黑龙江驻防八旗出兵,因为雅克萨地区是索伦人世居之地,有索伦兵在,可以省去兴师动众调兵。

两次雅克萨之战,都以清军完胜告终。索伦兵是当仁不让的主力,战后索伦各部有佐领伊哈图、图延图、逊特依等十一人获头等功牌。

清朝完成统一后,关内八旗战斗力进一步下降,曾经倚重的绿营也逐渐不堪大用。

但战争并不少,尤其是边境长期不太平,索伦兵就被清朝当成了救火队员,哪里战事紧张,就把索伦兵往哪里调。

雅克萨之战后紧接着就是横跨康雍乾三朝的清准之战。

索伦兵怎可缺席?

康熙三十五年,康熙发大军十万御驾亲征噶尔丹,征发2000索伦兵,编入黑龙江将军萨布素率领的东路军,担当东路军箭头。

康熙一朝,多次征调索伦兵与准部交战,虎兵表现也有口皆碑,也付出重大牺牲。

“索伦之蓝翎扎伦察,汉仗好,交战时,颇勇猛,射死数贼,身受重伤自尽。”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34791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