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资料: http://hi.baidu.com/tt_michelle/blog/item/d4194c0167684f0c7aec2c2f.htm
古代的阙与台
【概说】
在古代,君王的宫廷建筑与民宅相比,无论在形式还是布局上都处处高人一等,显示出示君王的身份。这些建筑主要体现在阙和台。
古代的阙一般建在宫廷大门之外,形态高大,一左一右夹住宫廷的两旁,看上去宫廷就像缺(阙)了一块,故称阙。阙有一种凛然不可侵犯的气势,又方便士兵站在上面了望守卫,很多帝王都建造阙。
因为阙只有帝王才可以建造,所以,阙在古代典籍中常用来指代朝廷或皇帝。例如《汉书·朱买臣传》:“买臣随上计吏为卒,将重车至长安,诣阙上书。”这里的“阙”指朝廷。岳飞在《满江红》中的“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一句中的“阙”是指帝王。
历代帝王喜欢筑高台。高台是用土石堆积成的。有的台很高,设有台阶。最初建造高台注重实用性,可以站在上面看云气,辨吉凶;有时也训练士兵和检阅军队。后来,高台的实用性减弱,娱乐性则愈来愈强,渐渐地变成了游乐嬉戏、为非作歹的场所。《左传》记载晋灵公经常站在高台上用弹弓弹人,观看行人躲闪的样子。
高台建成后,台顶上规划一些建筑物,建筑物通常只有柱、顶而没有墙壁,像后代的亭子,这叫做榭。台榭经常连在一起使用,泛指楼台等建筑物。
建造阙和台工程量很大,耗费很多。秦始皇不惜民力,营造阿房宫,绵延数十里;汉文帝“尝欲作露台,召匠计之,直百金”,他觉得花费太大,打消了筑台的念头。
【故事锦囊】
春秋时期,吴王夫差(fū chāi)打败越王勾践后,开始营建姑苏台(旧址在今江苏苏州城西南)的准备工作。勾践探知夫差所需,便用大夫文种的“伐吴计谋”,给吴国送去了大批巧匠和良材,让吴国大兴土木,疲乏它的民力。
一次,勾践命令木工伐得了大批上等木材。其中有一对巨木粗二十围,高四十丈,木质硬朗挺拔,他命令匠人雕成盘龙花纹,抹上丹青,镶嵌白玉,看上去错彩镂金,金光闪闪。勾践将它献给了吴王。夫差一看满心欢喜,不听伍子胥的劝阻,立刻收下了。这些木材把山下的河道、沟渠都塞满了。
为了建造姑苏台,材料准备了三年才凑齐。建造时,夫差倾尽全国人力和财力,不知耗费了多少百姓的血汗。据史书记载:“它使道路常有死者,街巷哭声不绝,百姓困乏,军士痛苦。”建了五年才完工。
夫差在台上建了规模宏大的宫殿、花池、琴台等,终日不理朝政,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越国经过十年生聚,趁机进攻吴国。夫差带领一班亲信狼狈逃到姑苏台上,在走投无路且与勾践求和未成的情况下拔剑自刎。他耗费八年心血建成的姑苏台,也被越兵付之一炬,成了一片废墟。
【知识库】
“门当”与“户对”
“门当”原指大宅门前的一对石鼓,因为鼓声宏阔威严,如雷霆,百姓信其能避邪,故民间常用石鼓代“门当”。“户对”即置于门楣或门楣两侧的砖雕或木雕,有圆与方之分,圆形表示文官,方形表示武官。凡有“户对”的宅院,必有“门当”相应,在建筑学上体现着和谐的原理。门当与户对常常并称,渐渐地演变成了男女婚嫁衡量条件的常用语。
阙,在中国古建筑中也是一种特殊的类型,它的发展变化很大。现存的地面古建筑中,要以阙为最早,汉代的地面古建筑除一两处石祠而外,就是阙了。阙一般有台基、阙身、屋顶三部分。
皇宫门口的阙,也叫象魏,远古时用于颁布法令之地,是古代宫廷等大型建筑入口入竖立 的双柱的名称。东阙叫苍龙阙;北阙叫玄武阙。
阙,又称作两观、象魏,实际上就是外大门的一种形式,与牌楼牌坊的起源可能有相同之处,但后来的发展则分道扬镳,各尽其能了。根据《说文解字系传》的解释,阙这种建筑物是古代帝王在宫廷大门之外建两个对称的台子,在台子上建楼观,上圆下方,因其两台子之间阙然为道,所以称为阙。
扩展资料:
宫阙位于帝王之居宫门前面,那种在宫门前建独立的二台(两观)的形式,自汉魏以后已有变化,逐渐与皇宫大门相结合,成为一个整体了。早期的遗物也已不存,保存唯一的一处宫阙遗物就是北京明清故宫的午门。
它的位置在皇宫正殿大门太和门之外,但它与早期两观形式不同了,已与午门相结合,构成为凹形的平面,把两观形式与门组合在一起。我们如果把两旁的东、西雁翅楼分开,还可以重现两观的形式。
但是在正门两旁的侧门上,还特意加上了阙左门和阙右门的名字,以保存原来宫阙的遗意。这种将双阙两观与宫殿宫门相结合的形式,我们从唐宋以来的绘画和遗址中常常可以看到,可见其演变发展由来已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