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山在哪里?

鼓山在哪里?,第1张

鼓山位于福州市东郊、闽江北岸,离市中心区约8公里,是福州市最著名的风景区。鼓山并不算高,最高峰海拔925米,但是山上胜迹众多,林壑幽美,引人入胜。2002年5月,福建省鼓山风景名胜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

鼓山位于福建省福州市东郊、闽江北岸,是福州市最著名的风景区。鼓山山上胜迹众多,林壑幽美,引人入胜。鼓山景区以古刹涌泉寺为中心,东有回龙阁、灵源洞等景;西有洞壑数十景,其中以十八景尤著;南有罗汉台、香炉峰等;北有大顶峰、白云洞等。这些景点主要由花岗岩经长期剥蚀、风化、崩塌、堆积而成,千姿百态,构成蟠桃林、刘海钓蟾、玉笋峰、八仙岩和喝水岩等自然景观。

登山古径是古时登鼓山之道。从山麓下院登上2000多级台阶,经过“七亭七里路”就可到达涌泉寺山门。第一亭是“东际亭”,过廨院即是东际桥,桥上过亭就开始登山。上99级石阶至“仰止亭”。此后途中岩石上有诸多字刻可观。第二亭是“石门亭”,由于此处溪水淙淙不绝于耳,故古名为“听涛观瀑亭”。第三亭“乘云亭”,沿道有石刻“乘云”、“仰涛”、“小鼓”、“天风吹梦”、“风怒涛飞”等。第四亭叫“半山亭”,由第三亭至此,共有494级台阶,因亭在半岭,因此得名。过此亭百余阶,有石刻“路通仙苑”,转小径可达“十八洞景”。“半山亭”后有石刻“桃岩洞口”,往东可到桃岩洞,桃花精舍。

第五亭是“茶亭”,因亭附近有茶园而得名。道边有石刻“欲罢不能”、“宜勉力”等。据说清乾隆时福州知府李拨登山至此,气喘吁吁。往上走,力有不逮;往回走,心不甘愿。遂题字“欲罢不能”于亭旁大石上。

第六亭是“松关亭”,附近有石刻一笔“寿”、一笔“龙”、一笔“虎”,还有文天祥所书的“忠、孝、廉、节”等。

第七亭是“更衣亭”。过“松关亭”几十步即是。传说闽王当年上山入寺在此更衣。登山至此,汗流浃背,而高处生寒,正需更衣、添衣。

摩崖题刻是鼓山的一大特点,比比皆是,其中不少是历代名人的题刻。据统计,鼓山的摩崖题刻不下300余处,宋代的题刻就达100得处,这说明早在宋代,鼓山就是文人达官赏览胜景的所在。

现存题刻最早的是灵源洞东壁1046年蔡襄等人的题名,其文道:“邵去华、苏才翁、郭世济、蔡君谟庆历丙孟秋八日游灵源洞。”

蔡君谟即蔡襄,时任福州知州。蔡襄是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在一处壁上刻有“忘归石”3个大字,笔力遒劲,也是蔡襄所书。蔡襄的这些题刻,被认为是书法艺术的珍品。

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也在鼓山留下了字迹,大顶峰磐石上的“天风海涛”4个大字即为朱熹所书。朱熹还写了一巨大“寿”字刻在喝水岩石壁上,是福建摩崖石刻中少见的大字。

清朝道光年间诗人魏杰,根据这里的自然景物和民间传说,整理编写成《十八景》,刻于达摩洞外的一面岩壁上,它们分别是达摩面壁、南极升天、仙猿守峡、古鹤巢云、仙人巨迹、福寿全图、蟠桃满坞、玉笋成林、蚁蜓渡潮、渔灯普照、狮子戏球、金蟾出洞、伏虎驮经、神龙听法、铠甲卸岩、慈航架壑、八仙岩洞、千佛梵宫。

倚靠木质栏杆极目远眺,榕城夜景尽收眼底,阵阵凉风吹来,令人仿佛置身仙境,这是鼓山十八景新建的观景台。观景台建在鼓山上,与姐妹楼毗邻,采用进口铁杉经防腐处理搭建而成,古色古香,结实美观。

涌泉寺山门东边,有一石砌拱门,上书“灵源深处”。傍崖而下石阶,中裂一涧,有似石洞,故名“灵源洞”。因为“喝水岩”石刻,这一带又统称“喝水岩”。

白云洞位于鼓山西北风池山西侧,因洞在海拔700多米处,常常是“白云混入、咫尺莫辨”,故称“白云洞”。

磨溪景区位于福州市鼓山东侧快安村。原名龙溪,发源于鼓山,因水源丰富,清道光年间全盛时沿溪处处磨坊,故名“磨溪”。

溪水时而曲折迂回,时而直泻而下。“人在石上走,水在石下流”。溪中大大小小岩石,被溪水冲刷得干干净净,不停的流水随着不同落差,发出各种响声,有琴声、锣声、鼓声等。尤其龙潭深邃,水色透明,泉水从高处落下,响声更加清脆。

顺溪进山,两山对峙,东边山上高山寨和茶园像是世外人家。对岸溪中一岩石宛如一顶纱帽,其上一棵榕树,枝叶茂盛,叫“纱帽潭”。东边另一条小溪,泉水不断地从高山寨流下,经过重重叠叠岩层,构成优美的画面。磨溪西侧,路旁有一组岩石构成的山洞,上刻“龙溪古迹”。洞口上方刻有“无为而成”。

横穿过磨溪,一条小路可上山坡,路旁一块岩石像青衣学士拱手溪边,岩石上刻着“南宫拜石”。溪旁还保留一块磨盘石,这是从前放水轮车的地方。后来这里修起了拦水坝,成为一个小水库。

如今,磨溪已成为福建省最成熟的户外自然岩壁攀岩场,可以说,福州磨溪景区是全国为数不多的成熟天然攀岩场所。

涌泉寺位于鼓山之上,仍保持着明清的建筑风格。寺依山偎谷,槛廊连缀,25座大小殿堂簇拥着大雄宝殿。大雄宝殿巨柱耸立,飞檐凌空,雄伟辉煌。殿内释迦牟尼三世佛不着梵服,只披汉装,端坐其中;两旁十八罗汉神态各异,“法相庄严”。

在大殿后侧,有尊“三圣像”。像前有一张桑丝木制成的长桌,据说历经多次火劫,至今仍完好如初,被称为镇寺之宝。

涌泉寺曾为我国寺院的一所重要经书出版机构,现在仍保留有明末清初及近代的各种雕版20000多块。寺内的藏经殿,存有古版印刷的各类佛经,手抄经书及用血书写的《大乘般若波罗蜜多》经。

藏经殿正中有一座释迦如来灵牙舍利宝塔,塔中仅存3颗舍利子与佛牙。在塔的背后安放着一尊缅甸送来的汉白玉卧佛像,佛身匀称,体态安详,作睡卧状,据说这就是释迦牟尼圆寂时的形态。现放生池内放养着上百只乌龟和红鲤鱼,最大的龟有上千年龟龄了。放生池内还塑有一尊高大的滴水观音菩萨像,观音手中圣水瓶可流出圣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3330460.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31
下一篇 2023-03-3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