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在三国争雄的赤壁大战前,关羽奉军师诸葛亮之命率兵马途经此地,正值盛夏,士兵们酷暑难熬,关羽派人四出寻找水源,均无所获。一位银须飘拂的老翁告诉关羽:"这里原是水丰林茂之地,后来出了个老虎精,把湖湾水源全结糟塌掉了。老百姓为求水用,还得送上童男童女供这老虎精受用呢!"此话刚出口,一阵狂风起处,一只金睛白额老虎张牙舞爪地扑了过来。关羽见状,凤眉横竖,怒不可遏,随手祭起那把青龙堰月刀,大刀瞬息化为一条青龙,呼啸着迎虎而上,猛虎也纵身窜向青龙,龙虎相搏,飞沙走石,斗得天昏地暗。青龙越斗越勇,猛虎一阵惨叫,趴在地上再也不能动弹,化成了一座石头山,而青龙降伏了猛虎后又还原成偃月大刀,回到关羽手中。关羽以刀卓地,仰天大笑,就在他的大刀卓地之处,居然冒出涓涓清泉。将士们用此泉水痛饮解渴,军威士气大为振奋。临行前,关羽用刀蘸上泉水浇洒石头山,山上立即绿树丛生,青翠一片。后人便把这处清泉取名为卓刀泉,并在泉畔建起了卓刀泉庙,把白虎精化成的山叫做伏虎山。有诗曰:"青龙降虎关云长,甘醇还数卓刀泉。"
且不说关羽在赤壁大战前是否途经这里,上述故事仅是民间的传说。但该处的小山和井泉确实存在,这就提出了卓刀泉究竟是怎样形成的问题。根据地质工作者的考察,武汉位于长江中游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有丰富的大气降水,垂直渗入伏虎山的土壤和岩缝中。卓刀泉水的一部分就是来自这种渗入水,另一部分是在含水层和隔水层相互影响制约下,一部分地下重力水运移到地形低凹的地方,被迫出露地表,这就成了卓刀泉。因为卓刀泉的水是经过岩层多层过滤的地下水,所以清澈澄净,炎夏时水温明显低于气温,喝起来确实清冽爽口,有消暑解乏的功能,尤宜冲沏香茗。
霍去病墓,于西汉元鼎元年(前116年)建,《汉书·卫青霍去病传》载:“冢象祁连山”,即墓为山形,当地人俗称“石岭子”。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霍去病墓前石雕因地震有的倒置,有的被淹埋。 [1]
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地方官员为霍去病墓前竖石碑一座。
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修《兴平县志》记载,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陕西巡抚毕沅为霍去病墓题字立碑。
20世纪早期,西方和日本汉学家开启了对“霍去病墓”现代意义上的调查研究。
民国三年(1914年),法国汉学家组队对中国川陕古迹进行了实地考察,并发表的调查报告。
20世纪30年代,马子云、滕固对“霍去病墓”及其石雕进行过考察著录。
民国二十年(1931年),西京筹备委员会负责人张继,在霍去病墓北设立茂陵小学,于校内设立“茂陵办事处”,负责管理霍去病墓和茂陵的文物,并在墓南面两侧,修建两座瓦房,将9件石刻移至室内。
1962年,考古工作者对茂陵进行了大规模调查勘探,并发表了正式考古简报。 [4]
1980年3月,法国考古学家密特朗参观茂陵博物馆,并将其父于民国三年(1914年)拍摄的霍去病墓及墓前石刻照片2幅转交茂陵博物馆收藏。
龙虎门王伏虎死了。王伏虎是漫画漫画《龙虎门》的人物,在漫画《龙虎门》中王伏虎是王小龙及王小虎的父亲,后被东方无敌打中后脑,失去记忆,变为白莲教月圣使,后被人打死了。所以龙虎门王伏虎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