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对中国高铁的评价

世界对中国高铁的评价,第1张

(1)业内对中国高铁更多的感叹在于“网络规模”、“建设速度”而不是“装备技术水平”

这一点无可厚非,高铁是个系统,难点本身不在于特别的技术突破,高铁网络建设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成绩(大家讨论高铁往往喜欢讨论装备技术水平,其实工程水平我们更有竞争力),中国高铁在的网络规模,运量规模,是他们很难想象的,特别是对于欧洲铁路同行来说,数量单位他们都不习惯,

比如:说中国高铁年发送量,我们都用“十亿人次为单位”,英语就用多少billion(10亿),常常被他们打断,反复确认“billion ??”,确认是billion后,他们往往惊讶不已,我遇到过几次对方示意我等一下,他叫同事过来,让我再重复一遍“billion……”,然后他们一起感叹一会儿!

(2)技术方面其实欧洲相关人士更多还是认为我们还是跟他们“学习”来的。

尽管当着我们的面,或者公开场合,对中国高铁技术还是表扬居多,但基本上可以认为有很多客套的成分,这个也好理解,且不说本来也谈不上我们领先人家,就算真的领先,“文人相轻”的心态也是有的,还是竞争对手啊!也有很多我们抄袭、借鉴等等的段子,当然对我们的面,大家不说。

(3)我感觉德、法等铁路客运水平高的国家的人,对旅行感受并没有特别不同的评价,总体上甚至觉得我们客运服务水平不太人性。

老实说,速度快慢这个事,有高铁国家的外国人(哪怕运营速度比我们慢)对中国高铁没太多特别感觉,他们对中国城市也没什么距离感,乘坐体验总体上不觉得比他们的好,吐槽比较多的是外国人购票比较困难,高铁站安检、然后就购票网站不够便利,不能选择座位等等吧,这方面我们确实还有些差距。

总结一下,业内人士的评价:

当着中国人的面,总体上各种表杨,甚至比较夸张的表扬,不要太当真;

对我们的路网建设和运营规模是羡慕嫉妒恨(从业者的视角,真心羡慕中国从业者的机遇);

技术上内心里是骄傲的,觉得我们最多算是后起之秀,他们是本源;

第一,我国高铁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国高铁发展走的是一条引进、消化、吸收以及自主创新之路,即在生产制造过程中,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并在新生产的列车中越来越多的加入了自主的元素。这需要反复试验、论证、评估的基础上,遵循科学规律,经过一个合理的周期,建立规范化、制度化、法律化的体制和机制,以科学发展的态度和力度,保持高铁的健康发展。

第二,“高铁降速”不是“开倒车”,而是追求安全管理第一要义的积极体现,是决策管理上的理性回归和慎重、务实操作的价值回归。在决策管理中,主动遏制各种浮躁、激进的思维和做法,做到一切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标准去检验我们所做的决策是否产生成效才是安全管理所要追求的真谛。同时,任何行业都需要把安全管理放在首位,只有在夯实安全管理的基础上,才谈得上追求“速度”。否则,冒险提速、突击提速,就有“失速”的危险。

第三,“高铁降速”是对民负责,民本至上的举措。铁路交通是我国人民出行主要方式之一,铁路事业是属于人民大众的事业,“高铁降速”彰显了铁道部门对人民群众的责任心和对中国铁路发展的信心,更为下一步铁路事业的发展开了一个好头,真正做到了科学发展。

最后,我们应该从“高铁降速”中举一反三,得到启发。结合本地区、本行业的实际,反思在经济发展、社会管理等方面的决策,是否存在不科学、不理性、不合拍的单纯追求“速度”的问题。像是近年来新建的不少桥梁,是在“突击”的情况下完成的,但是建成后没多久就出现裂缝,甚至出现垮塌,还有的地方盲目发展房地产业,不顾城市的承载能力,大肆买地、圈地、扩张,人为制造虚假繁荣等。对于这些脱离实际甚至是为追求政绩而盲目追求“速度”、“进度”的做法,要认真分析、评估和判断,通过及时修正决策错误,进一步明确发展方向,把握发展速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3305586.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29
下一篇 2023-03-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