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一知识点?

地理必修一知识点?,第1张

一. 经纬网和地球运动

(一).经线和纬线

地球形状和大小:

地球形状是一个两极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

定义 特 点 重要意义

线 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

1.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2. 所有经线的长度都相等;

3. 一条经线成一个半圆,两条相对的经线成一个圆(圈);

1. 重要的经线:本初子午线、1800经线、200W、1600E;

2. 世界三大洋的分界线:

200E、1460E、680W;

3. 中国境内重要的经线:

730E、900E、1000E、1100E、1200E、1350E

纬 线 在地球仪上,和赤道平行的线(圈)。(与地轴相垂直的平面与地球表面的交线)

1.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2. 在半球上所有纬线的长度都不相等,最长的纬线是赤道,向两极递减

3. 一条纬线成一个圆(圈); 1.重要的纬线:

赤道、南北回归线(23.50N\23.50S)、南北极圈(66.50N/66.50S)

2.低、中、高纬的界线:

00—300低纬;

300-600中纬;

600-900高纬。

3.中国境内重要纬线:

300N、400N、、540N

(二).经度和纬度

经度:零度经线叫做本初子午线。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为180度,以东的180°属于东经,用“E”作代号;以西的180°属于西经,用“W”作代号。东西180°经线合为一条经线。用20°W和160°E的经线圈,将地球分为东、西两个半球。

纬度:赤道是零度纬线。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作代号;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作代号。北纬、南纬各有90°。

低纬、中纬和高纬

南北半球划分——00纬线

纬度一度:所对应的经线长度为110(千米)

经度一度:所对应的纬线长度为110 x 当地地理纬度的余弦(千米)。

(三).经纬网——用来确定某点的地理位置,也是建立地理事物之间空间位置的一个重要途径。

经度的数学定义是面面角

纬度的数学定义是线面角

1、全球的区域位置判读选取的10条经纬线

经纬线 穿过的主要地形区 记忆方法

纬线 北回归线 红海、阿拉伯海、印度半岛、中南半岛、台湾岛、墨西哥湾 一湾两海三半岛,

还要经过台湾岛。

赤道 刚果盆地、苏门答腊岛、

加里曼丹岛、亚马孙平原 刚果苏门前,

亚马加里面。

南回归线 南非高原、澳大利亚、

拉普拉塔河和巴拉那河 南非、澳洲、南美洲,

拉普、巴拉向南流。

经线 20°W 格陵兰岛、冰岛西侧、

大西洋东部 冰岛以西、格陵兰,

大西洋东中部穿。

本初

子午线 大不列颠岛、伊比利亚半岛、几内亚湾 零度经线、大不列颠,

伊比利亚、几内亚湾。

20°E 斯堪的纳维亚山脉、波罗的海、波德平原、巴尔干半岛、地中海、刚果盆地、好望角 斯堪的纳维亚山,

波罗的海、巴尔干,

波德平原、地中海,

刚果盆地、好望穿。

40°E 东欧平原、黑海、红海、

东非高原东部边缘 东经四十度,

东欧平原穿,

黑海和红海,

东非高原边。

60°E 乌拉尔山、咸海、

伊朗高原、阿拉伯海 北沿乌拉尔,

南过阿拉伯海,

中穿伊朗和咸海。

120°E 大兴安岭、渤海、

台湾海峡、澳大利亚西部 兴安、渤海、台湾海(峡)

澳大利亚西部穿。

180° 白令海、新西兰南北二岛以东 白令海西,

新西兰东。

2、中国的区域位置判读选取的8条经纬线

经纬线 穿过的主要地形区 记忆方法

纬线 北回归线 云南、广西、广东、台湾 北回归线东西穿,

云南、两广和台湾。

30°N 冈底斯山脉、横断山脉、

四川盆地、杭州湾 冈底斯山横断山,

四川盆地杭州湾。

40°N 塔里木盆地、祁连山北侧、

河套平原南侧、渤海湾 塔里木、祁连山,

河套南侧渤海湾。

经线 80°E 天山山脉、塔里木盆地、

青藏高原西部 天山山脉塔里木,

青藏高原穿西部。

90°E 阿尔泰山、吐鲁番盆地、

可可西里、孟加拉湾 阿尔泰山、吐鲁番,

可可西里孟加拉湾。

100°E 河西走廊、祁连山、

横断山脉、泰国湾 河西走廊祁连山,

横断山脉泰国湾。

110°E 阴山、陕北、关中、陕南、巫山、雷州半岛和海南 北起阴山贯三秦,

南越巫山过海南。

120°E 大兴安岭、渤海、

长江三角洲、台湾海峡 兴安虎声吼,

渤海水色秀,

长江三角洲,

台湾海峡游。

(四)经纬网知识的应用

(高中生地理2004年第1期第17页)

1、比较比例尺的大小:比例尺的大小是比值的大小。

图幅大小相同的地图,表示的范围越大,其内容越简略,比例尺

也就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小,其内容越详细,比例尺就越大。

而范围的大小是可以根据经纬线组成的网格进行大致的判断的。

一般来说,经纬度间隔相同的网格,其纬度越高,表示的范围就越小;纬度越低,表示的范围就越大。在图幅大小相同、纬度大致相同时,经纬度间隔相等的,网格面积越大,比例尺越大;网格面积越小,比例尺越小。

2.经纬网和地理方位的判断。

在用经纬网确定两点的相互方位时,应注意的问题是:

①位于同一经线上的两点为正南、正北的关系,位于同一纬线上的两点为正东、正西的关系。

②若两点既不在同一条经线上,又不在同一条纬线上,在判定两点间的方位时,既要判定两点间东西方向,又要判定两点间的南北方向。

③按经线确定南北方向是绝对的。北极是地球上最北的地点,它的四面八方都是南方,南极则相反;按纬线确定东西方向则是相对的,理论上讲地球上没有最东的地点,也没有最西的地点,判定东西方向,首先要选择劣弧段(两点间的差值小于180°的弧段),再按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方向确定方位。如图一为南半球,问 C在B 的什么方向?我们先画出A、B两点间的地球自转方向箭头, B 为已知、C为未知,以B为坐标园点,建立坐标系,从纬度看:B在北方、C南方,从经度看:B在西方、C在东方,所以C在B 的东南方向。

图一 图二

要点:(1)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取小舍大(取小于1800的劣弧、舍大于1800的优弧)

(2)球面最短距离(经过两点的大圆劣弧长度):航海和航空的线

路设计中经常应用。

① 同一经度上的两点,其劣弧线就是经线

② 北半球上的两点,劣弧线“向北凸”;

南半球上的两点,劣弧线“向南凸”。

(3)常见的经纬网图:方格状经纬网图、

特殊视角的经纬网图、以极地为中心的半球投影图。

3.判断温度带及气候类型

4.换算时间和确定昼夜长短、日出(日落)时刻

5.确定地理位置(区域),判断地理事物。

6.判断与季节有关的地理现象

7.估算实地距离

(高中生地理2004年第5期第30页)

(1)如果两点经度相同,则只要算出两点之间的纬度差β,再用纬度差β乘以110千米,

(2)如果两点纬度相同,经度相差β度的球面距离

Rφ=ROβCOSφ=110βCOSφ千米

地球自转的线速度随纬度的变化关系式:

Vφ=VOCOSφ

φ为当地的地理纬度,VO为赤道线速度, Vφ表示该纬度地球自转的线速度。

(3)如果两点经度不相同,纬度也不相同,计算两点间距离时需要进行估算,先假设两点的经度相同或者纬度相同,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扩大或缩小。

二. 时区和日界线

(高中生地理2003年第5期、第1期,2004年第1期第15页)

思考: 当太阳直射在东经90度上某点时,全球分为两个日期的经线是多少?

已知北京时间为10月2日4点,求10月2日所跨的经度范围。

1、地球运动与时间的关系

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东早西晚(定性)

地球自转周期:一个太阳日,每小时转动15度(定量)

日地空间关系:确定时刻,矫正时刻(0时、12时等定标)

东西时差计算:东加西减,东早西晚(定法)

2、地方时:因经度而不同的时间,我们称之为地方时。

某地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分钟/10×两地经度差

(1)东经的度数越大,时刻越早;西经的度数越大,时刻越晚;

同一地点,时刻数大的为早;不同地点,时刻数小的为早。

特殊的地理位置通常有:晨(昏)线与赤道相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时和18时;晨(昏)线与纬线相切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0时或12时。

如右图中①点所在经线的时间为12时,而

②点所在经线的时间为18时。

(2)昼夜长短的变化与昼夜时数的计算。

看其昼弧和夜弧所跨的经度数。

6.判断与季节有关的地理现象

7.估算实地距离

(高中生地理2004年第5期第30页)

(1)如果两点经度相同,则只要算出两点之间的纬度差β,再用纬度差β乘以110千米,

(2)如果两点纬度相同,经度相差β度的球面距离

Rφ=ROβCOSφ=110βCOSφ千米

地球自转的线速度随纬度的变化关系式:

Vφ=VOCOSφ

φ为当地的地理纬度,VO为赤道线速度, Vφ表示该纬度地球自转的线速度。

(3)如果两点经度不相同,纬度也不相同,计算两点间距离时需要进行估算,先假设两点的经度相同或者纬度相同,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扩大或缩小。

二. 时区和日界线

(高中生地理2003年第5期、第1期,2004年第1期第15页)

思考: 当太阳直射在东经90度上某点时,全球分为两个日期的经线是多少?

已知北京时间为10月2日4点,求10月2日所跨的经度范围。

1、地球运动与时间的关系

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东早西晚(定性)

地球自转周期:一个太阳日,每小时转动15度(定量)

日地空间关系:确定时刻,矫正时刻(0时、12时等定标)

东西时差计算:东加西减,东早西晚(定法)

2、地方时:因经度而不同的时间,我们称之为地方时。

某地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分钟/10×两地经度差

(1)东经的度数越大,时刻越早;西经的度数越大,时刻越晚;

同一地点,时刻数大的为早;不同地点,时刻数小的为早。

特殊的地理位置通常有:晨(昏)线与赤道相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时和18时;晨(昏)线与纬线相切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0时或12时。

如右图中①点所在经线的时间为12时,而

②点所在经线的时间为18时。

(2)昼夜长短的变化与昼夜时数的计算。

看其昼弧和夜弧所跨的经度数。

3、时区和区时

地球自转一周3600,约需要时间24小时,也就是每小时转150,每4分钟转10

3600/24小时=150/小时

150/60分 = 10 /4分钟

(1)时区——为了统一时间标准,在地方时的基础上,国际上规定了区时制度。

由于全球跨经度3600,自转周期约为24小时,因此把全球划分为成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150。

具体划分方法:

☆ 以本初子午线为基准,从7.50E至7.50W划为一个时区,为中时区或零时区。

☆ 在中时区以东,依次分为东一区至东十二区;在中时区以西,依次分为西一区至西十二区。

☆ 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是半时区、各跨经度7.50,合成一个时区,称为东西12区。

☆ 时区数=经度数÷15

(2)区时——各时区都以本时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区共同使用的时刻,称为区时。各时区的中央经线的度数都是15 的倍数,

东面的区时始终要比西面的区时早达到某一时刻。

4、日界线:

国际上规定,把东、西十二区中央的180°经线作为日界线,也叫国际日期变更线。日界线两侧的日期相差一天,当海船或飞机在太平洋上由西向东航行越过日界线时(从东十二区进入西十二区),日期要减去一天,由东向西航行越过日界线时(从西十二区进入东十二区),日期要加上一天。为了照顾同一行政区域内日期的统一,日界线有三处偏离了180°经线,曲折地绕过大陆和岛屿,使它通过海峡和大洋,避免穿过陆地。日界线两侧的东、西十二区,日期不同而钟点相同。)

地球上的日期的分界线有两条:

一条是国际上规定的1800经线(实际的日界线有偏离);

另一条是24时(或次日0时)所在的经线(按地方时划分)或

23—24时(或次日0—1时)所在时区的边界(按区时划分)

涉及日界线的计算问题要注意:

(1)先确定日界线的位置即180°经线。

(2)按地球自转方向越过日界线采用“东减西加”的原则。

(3)注意越过日界线计算日期时,要注意星期的变化,月份的变化(大小月差异,平年与闰年的月份变化),年份的变化。

(4)确定某一日期所占比例时除确定180°经线外,还要找到“零”时所对应的经线。

(5)已知两个日期分界,求任一经线上的地方时

已知某地地方时,求地球上两个日期的分界

5、涉及飞行时间的两地地方时

目的地区时=出发地区时±两地时区差(东加西减)+飞行时间

6、标准时:各国统一使用的时间。绝大部分国家只有一个标准时,多采用这个国家东部时区的区时,也有采用半区时的国家,如印度等;少数大国有两个标准时,如中国、美国、俄罗斯等。注意一个国家的任何地区,所使用的时间都为标准时,除非有特别说明是所在时区的区时或所在经线的地方时时例外。

北京时间:我国全国统一使用的时间,即东八区的区时,东经120度的地方时。注意北京时间不等于北京地方时,在有关日出日落时间的题目中多采用的是地方时。

三.地图的阅读(地图的三要素)

【专题导读】

地图是根据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球表面的自然、经济和人文现象,以各种不同的符号和注记在平面纸上缩小成概括的图形,它能反映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的地理分布以及相互关系。

1.地图阅读基础知识

(1)比例尺

比例尺也叫缩尺,表示图上距离与实地水平距离缩小的程度。

比例尺的方式:线段式、文字式、数字式。

比例尺的大小是比值的大小: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

比例尺与图幅的关系:比例尺相同,图幅较大则表示的实地范围大;图幅相同,比例尺较大则实地范围小;同一实地范围,比例尺较大则实地范围较大;比例尺扩大(缩小)到原图的A倍(1/A),则图幅面积扩大(缩小)到原图的A2 倍(1/A2)。

(2)地图上的方向

在小区域的平面图上,应遵循“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则定方向。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要根据指向标确定方向。在实地使用地图时,必须使图上的方向与地面实际方向一致。

在经纬网地图上,要以经纬线来判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东西方向是相对方向,互为东西的A和B两点,A既可被定为是在B的东面,也可被认为是在B的西面,一般在地图上按“就近原则”来确定方向关系。

在经纬网地图上定方向,首先是要判断该图所示区域位于北半球还是南半球。一般方法是分析图中给出的纬度的变化方向,若纬度是向北方向增大,则位于北半球,反之则位于南半球。

以极地为中心的地图上,可以按地球自转方向或经度大小的变化趋势来判断方向。

在地图上,各种地理事物如山脉、河流、城市、境界线等,都可以用一定的符号来表示。不同的形状、大小、颜色、结构的图形及不同字体的文字和数字注记,能反映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数量和质量等基本特征。

要学会阅读地图,除具备地图知识外,还须有相关的地理知识。

例如,阅读世界海洋渔业资源图,分析世界四大渔场分布特点时,须了解世界洋流的分布;地球上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则是阅读世界洋流分布图的必不可少的基础知识。

2.阅读地图的要领

(1)先读图名

图名是一幅地图的“眼睛”,它常常概要地表明地图所示的区域和主题内容。例如,“中国工业布局的变化图”不仅表明了地图所示区域是中国,还表明了地图所示内容是中国工业布局的时空变化。

(2)细辨图例

当地图上出现多项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时,首先可从图例中找出各项地理事物的名称,然后分门别类辨识它们的分布特点。

(3)重视主要地理分界线

地理分界线是判断地理事物分布的重要依据。如我国地势阶梯分界线、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我国外流区域与内流区域分界线、我国东部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等。另外,还有一些重要的洲界线、国界线等也不可忽视。

(4)抓住位置或形象特征

可通过地理事物的位置或形象特征来认识其分布。如,大连位于辽东半岛的南端;深圳位于珠江口东岸,珠海位于珠江口西岸。再如,法国的轮廓近似“六边形”,意大利的轮廓貌似“靴子”,智利的轮廓形似“长剑”。

(5)跟踪空间轨迹

寻找一个比较熟悉的,或有一定意义的地理事物,如城市、铁路、公路、河道、边界线等,再沿某一方向顺序去阅读。

例如,阅读“沪宁抗地区主要城市分布图”,可以上海为起点,先向西北方向依铁路线由近及远串起一组城市,依次为江南的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京、马鞍山、芜湖等,并注意长江以北的主要城市有南通、扬州等,张家港在长江与京沪线之间;再沿沪杭线向西南方向由近及远串起—组城市,依次为嘉兴、杭州,然后向东沿铁路线读出绍兴、宁波。

(6)分析判断

在地图上了解某一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特点时,可以从整体到局部作层层剖析,找出规律,最后进一步分析成因。

例如,阅读“中国稻谷主要产区图”时,可读出稻谷产区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部季风区,而西部广大的地区,除了新疆西部有一些零星的分散产区外,其余地区几乎无稻谷产区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稻谷产区又主要集中分布在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地区。这说明我国稻谷主要产区的分布是不平衡的,最后可以从成因上作进一步分析。

(7)注意辅图

有些地图配有辅图,如地图册和课本中的日本图都有主图和辅图两部分,阅读时就要注意主图与辅图的关系及相对位置。

四、季节的判断和地球运动关系

1、根据各类型光照图判断季节

2、根据地球公转判断季节

以北半球为例,当地球公转至远日点时,速度最快,太阳直射南半球,,为一月初,即冬季。当地球公转至远日点时,速度最慢,太阳直射北半球,为七月初,即夏季。

3、根据日出日落方向判断季节

北半球某地某天如果太阳从东北升起,西北落下,则北半球白昼长于黑夜为夏半年,南半球白昼短于黑夜为冬半年;如果太阳从东南升起,西南落下,则北半球白昼短于黑夜为冬半年,南半球白昼长于黑夜为夏半年。

4、根据日出日落时间判断季节

北半球日出时间早于6点, 日落时间晚于18点,则白昼长于12小时,为夏半年;相反如果日出晚于6点,日落早于18点,白昼短于12小时,则为冬半年。

5、根据北斗七星斗柄指向判断季节

随着地球公转到不同位置,在夜间某一固定时间看,会出现春、夏、秋、冬不同,斗柄分别指东、南、西、北四个不同的方位。故有“斗柄朝南,全天皆夏;斗柄指北,全天皆冬”的说法。

6、根据等温线的弯曲判断季节

下垫面性质不同,在不同的季节分布的等温线弯曲方向不一样,尤其明显的是海陆的差异。规律:因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无论南北半球,一月大陆等温线向南凸,七月大陆等温线向北凸。

7、根据气压中心分布判断季节

下垫面的比热不同,在不同的季节气温高低不一样,造成不同的高低气压活动中心。规律:北半球当亚洲高压强盛时为冬季,西北太平洋上高压强盛时为夏季。

8、根据洋流流向判断季节

大洋中的洋流一般不随季节改变流向,惟有北印度洋海区的洋流为季风洋流。冬季受东北季风的影响,洋流向西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夏季时受西南季风的影响,洋流向东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例如:从科伦坡驶向亚丁湾的轮船顺水顺风时,说明是冬季。

9、根据河流流量大小判断季节

世界上大多数河流的主要补给形式是雨水补给,使降水量多有季节差异,所以河流的流量随季节而变化。例如:当我国长江口流量大增时,恰逢长江中下游的梅雨期。尼罗河水量大增时是北半球的夏季,因为尼罗河水量的变化,取决于发源于热带草原的青尼罗河6-9月的定期泛滥。

10.根据海水盐度变化判断季节

海水盐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蒸发量和降水量之差。此外还受洋流、河流淡水稀释的影响。大范围看:北纬60度比南纬60度海水盐度低,主要原因是北纬60度处陆地面积广阔,极锋锋面降水丰沛,对海水起到了稀释作用,且夏季盐度低于冬季。小范围看:长江口及杭州湾地区,当2.8%等温线曲线接近陆地,说明淡水的稀释作用不强,河水水量小。

五、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和应用

太阳高度角(太阳高度)—是指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

(高中生地理2005年第1期第40页)

思考:乌鲁木齐的正午太阳高度比北京小4度,地方时比北京迟1小时56分,问乌鲁木齐的地理坐标是多少。

1. 太阳高度的日变化规律

正对太阳光的经线上(即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太阳高度角大,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00,正午时太阳高度最大。

(1) 应用太阳高度角日变化规律解答地方时问题。

(2) 太阳高度角对气温日变化的影响

某地所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的多少与太阳高度角成正比

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程短,被大气削弱的部分就少,等量的太阳辐射散布的面积就小,单位面积上获得的太阳辐射能就多。

(3) 与方位的关系:

如图所示,二分日,早晨从正东方升起,黄昏从正西方落下;

北半球大部分地区,夏半年早晨从东偏北方向升起,黄昏从西偏北方向落下;冬半年早晨从东偏南方向升起,西偏南方向落下;

正午时太阳居正南方天空。

(4)与时刻的关系:

二分日晨线上为6点,昏线上为18点。冬半年,纬度越高日出时间越晚,日落时间越早,白昼时间越短。

(5)与物体影子长短的关系:太阳高度越高,影子越短,太阳高度越小,影子越长,直射时没有影子。

(6)与物体影子朝向的关系:

取决于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一般太阳方位与物影朝向相反,但极点一致。

(7)正午日影影长的计算:

正午太阳高度的正切关系。

2.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季节变化规律

H = 900 - │ρ- δ│

(ρ为当地地理纬度,δ为直射点纬度,冬半年取负值,夏半年取正值。)

H1 – H2 =ρ1 –ρ2 (两地的太阳高度差=两地的纬度差)

(1)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规律

时间变化:北回归线以北或南回归线以南地区:夏至日最大,冬至日最小

回归线之间地区:有两次极大值(直射),两次极小值。

纬度变化:二分日: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夏至日:北回归线以北地区达极大值,南半球达极小值

冬至日:南回归线以南地区达极大值,北半球达极小值

一年中极大值与极小值的差值:热带范围内,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值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逐渐增加,从23026′增大到46052′;温带范围内,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值均为46052′,寒带范围内,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值由极圈向极点逐渐减小,从46052′减小到23026′,

由此可见,正午太阳高度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度向南北两侧逐渐减小(极夜区除外);从南北半球来看,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各地都是昼长夜短,纬度越高,白昼越长,极点周围有极昼现象,另一个半球的情况正好相反。

由以上几种情况分析可知,太阳直射点移近时,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远离时,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减小(极点周围的极昼极夜区除外)。从冬至到夏至,北半球各地白昼逐渐增长;从夏至到冬至,北半球各地白昼逐渐减小(北极点周围的极昼极夜区除外)。南半球的情况正好和北半球的相反。

(2)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的应用

①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的关系

离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越远或时间越长,正午太阳高度越小

②与物影变化规律的关系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影响物影朝向和长短的变化。

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物影朝北,夏至日最短,冬至日最长

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物影朝南,夏至日最短,冬至日最长

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物影朝北,也可以朝南,且直射时无影子

③与房间采光的关系:

一般情况下,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照射到房间面积越小,即夏季照射面积小,冬季照射面积大

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太阳光从南窗射入;

南回归线以南地区,太阳光从北窗射入;

回归线之间的地区南窗和北窗均可射入

④与楼房间距的关系

楼房间距主要考虑冬季的采光条件

楼房底层采光条件取决于楼高与当地θ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用公式表示为L = 两楼楼高相同的条件下,纬度越高,南北间距应该越大

⑤与黄赤交角大小的关系:

黄赤交角的变化会导致一个地方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若黄赤交角变大,对于温带和寒带地区来言,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变小,夏至日变大;对于热带地区来讲,冬至日和夏至日均变小;若黄赤交角变小,则相反。若黄赤交角变大,极昼极夜范围变大。

⑥与太阳能热水器的关系:

热水器支架倾角与正午太阳高度互余的条件下,太阳能热水器的热能利用率最高。

为了更有效地利用太阳能,从理论上讲热水器的倾角随季节的变化进行调节。

⑦判断山地自然带在南坡和北坡的分布高度

一般情况下,由于向阳坡正午太阳高度大,得到的光热多,背阴坡得到的太阳光热少,因此在相同高度上,阳坡温度较高,阴坡温度较低,从而影响到自然带在阳坡和阴坡的分布高度。

⑧测定某地的大致经纬度。

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与出现极昼的最低纬度是互余的,而且在同一半球。

太阳直射点的纬度==900—出现极昼的最低纬度

极点的太阳高度==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度

高中文理综合合集百度网盘下载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znmI8mJTas01m1m03zCRfQ

?pwd=1234

提取码:1234

简介:高中文理综合优质资料下载,包括:试题试卷、课件、教材、视频、各大名师网校合集。

《 红海的一幕》的作者是孙福熙,作者用优美浪漫的语言,奇特的想象,描写了红海的“一幕”——日落的壮丽与月出的缥缈景象。作者顺着“舞台”和“布景”尽情讴歌,虽出人意料,却又合乎情理,从而给人以惊喜之美。表达了作者由衷的喜悦之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3302578.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29
下一篇 2023-03-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