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桥的二定好酒店旁沙锅姜汤面
邮电路兄弟拉面,美食街的阿婆蛋炒饭
卖芝桥建设银行对面的姜汤面,旁边的面结粉丝
农工商超市的茶叶蛋,解放路的麦虾
镇中路班尼路旁的炸排骨
富士路菜场对面弄堂的梅干菜烧饼
里王路(原老街路口)的包子
路桥小学旁的泡虾
路桥电影院旁边的特奇炸烤~~那里的炸龙虾~~炸肉片~~螺丝~~姜汤面
路桥老市场门口的凤凰蛋
路桥大酒店弄堂里的霉干菜饼(烘烤的)
路桥卖芝桥路的糖炒粟
路桥老市场门口的凤凰蛋
卖芝桥老公公,老婆婆的泡虾
讲到路桥的吃,有几种东西不可不提,g-i-an糕(我很难找出一个字来描述路桥方言,姑且用洋文代一下,假洋鬼子一下)这种东东我认为是最能代表路桥的特色,除黄岩外,其他地方好象很难见到,即便是椒江,做的人也是路桥人。一块糯米粉烧成的糕捏成饼状,把一大堆的肉碎、绿豆面等包在中间,可边走边吃,方便,快捷。吃了半个,还可将糕捏拢,下次再吃。炊圆也是路桥很有特色的一个小吃,原先老马路拐进去一点有一家小店,里面的炊圆、青团、松花糕等有很多,基本上囊括了路桥的小吃,可惜现在因拆迁,不知搬到哪里。
野菱是路桥很有特点的一个东东。菱在浙江以嘉兴南湖的无角菱最为有名,野菱个头很少,烧熟趁热咬下,水平高的话可以将菱肉整个挤出来,味道与其他的菱有明显不同,带有一股清香,但似乎也没有很吸引人的地方。冷了以后就很难将肉挤出。野菱的壳很韧,如果没有男朋友心甘情愿为你剥开的话,是很难搞定的。
桐屿的枇杷名气很大,皮色淡、汁多,有些特色,但自从桐屿的重点工程建成后,总有一些怪怪的感觉。桐屿的杨梅虽然也较有名,但与仙居的比起来,差距还是很明显的。
路桥历史悠久,八方人流云集,有几处地方的食品颇有特色。
银座街星座美食的三黄鸡,可能是原银座的人较熟悉的东东,外皮色黄,肉嫩,味鲜,细品起来也没有白斩鸡所常有的一股膻味,在路桥所有饭店的这一品种中,还很少能与其相比的。这个店里的姜汁老鸭两吃(姜汁老鸭吃完后,嘱咐店里加些粉丝再烧一下)、炝腰花等也颇有特色。不过,近来它的三黄鸡味道不如以前,不知是否换了大师傅。
老蔡的砂锅老鸭在路桥名气也不小,现在在邮电路上邮电局对面的弄堂里,路口有一个招牌,很好找。不过,店办大了以后,总觉得不如以前有味。这个店里有几个宁溪菜尚可一尝。
原先在美食街有一家专卖菜扁(霉干菜)泡饭的店,现在已移到星座附近。这个店的肉骨头、菜泡饭有些名气。
卖芝桥头的猪肉骨头名气也不小。我一直很奇怪,一大方猪肉骨头何以成为路桥的名小吃,一直搞不懂。不懂归不懂,吃还是要吃的,哪怕腰围大上一圈。有10厘米见方的一大砣猪肉,就在一口大锅里放些粉丝、豆腐泡、面结,煮呀煮,煮透了,要的话来上一块,加些汤,如要其他的,需另加钱。味道鲜美异常,即使是平时不大喜欢吃肉的,到此也会食指大动,连汤带水一干二净的。因老街拆迁,现不知搬到哪里了。
在这家店旁边有一家卖姜汤面的,名气很大,但也仅仅如此而已,分不出有何特色。姜汤面应该说是临海的特色,在路桥创出万儿也是个异数。
在路桥派出所对面有一家临海麦虾店,是路桥名气最大的,现在有两间门面,里面的牛肉麦虾与临海的有一些不同。吃的时候看见服务员搬过来与你点的一样的麦虾,拿过来就行,不能太老实,不然的话会等上很长时间。里面的鸡爪、小猪肚、牛筋等小吃味道还可以。
当然还有其他一些东东,如菜市场的汤面等。打了很多字,手有些酸了,不玩了,一人之吃总不如众人之吃,如有其他哪位有此同好,特别是其他县市区的同好,介绍一下,独乐乐总不如与众乐乐。
豪客来路桥店地址: 台州 富仕路中心菜市场旁
标签: 餐饮休闲 餐饮美食 餐厅 西餐
人均: 48元
推荐菜: 法国红酒牛排 T骨牛排 自选水果色拉 饿~~~~就记忆中的 猪蹄套餐 带骨牛排 丁骨牛排 牛排
吃西餐要熟记的六个“M”
品味西餐文化,建议大家有时间到崇文门马克西姆餐厅看一看,那里按照19世纪末特有的法国浪漫派风格布置的西餐厅,装璜华丽典雅,乐池内小乐队演奏着古典的名曲,服务员是身着燕尾服的小伙子。这是马可西姆餐厅的传统,它让顾客先饱眼福(餐厅布置),再饱耳福(柔和音乐),后饱口福(美味的法国大菜)。研究西餐的学者们,经过长期的探讨和归纳认为吃西餐最讲究6个“M”。
第一个是“Menu”(菜单)
当您走进西餐馆,服务员先领您入座,待您坐稳,首先送上来的便是菜单。菜单被视为餐馆的门面,老板也一向重视,用最好的面料做菜单的封面,有的甚至用软羊皮打上各种美丽的花纹。在这里用菜单称之似有不妥,应称之为“菜谱”。
如何点好菜,我可有个绝招,我无论在国内外西餐馆吃饭,往往点的菜又好吃,又便宜,常常受到同事们称道,我的办法是,打开菜谱,看哪道菜是以饭店名称命名的,我往往取之,我深知,那位厨师也不会拿自己店名开玩笑的,所以他们下功夫做出的菜,肯定会好吃的,请大家一定要点。
涉及到点菜,看菜谱不由得使我想起近20年前发生在马克西姆餐厅的一件事,四位年轻的“万元户”农民走进这家豪华的餐厅。他们有了钱,想品一品法国名菜。餐厅经理和服务员欣喜异常,热情招待他们入座,并礼貌地呈上菜谱,恭敬地请他们点菜。谁料,其中一位把菜谱推到一边,不屑一顾地说:“点什么菜?你们看着来,什么贵上什么,我们有的是钱!”四位农民花了近2000元,美美吃了顿法国名菜,但也不时出了“洋相”,刀叉不知如何使,餐巾最后当了手绢用.
后来法方总经理同我谈起此事,很有感触:“从这四位年轻人身上,看到中国农民确实富了,令人振奋。但是中国朋友吃西餐不看菜单,使我们很难理解。在法国,就是戴高乐、德斯坦总统吃西餐也得看菜单点菜的。这里不涉及有钱没钱的问题,因为看菜单、点菜已成了吃西餐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程序,是种生活方式。”
第二个是“Music”(音乐)
豪华高级的西餐厅,要有乐队,演奏一些柔和的乐曲,一般的小西餐厅也播放一些美妙的乐曲。但,这里最讲究的是乐声的“可闻度”,即声音要达到“似听到又听不到的程度”,就是说,要集中精力和友人谈话就听不到,要想休息放松一下就听得到,这个火候要掌握好。
第三个是“Mood”(气氛)
西餐讲究环境雅致,气氛和谐。一定要有音乐相伴,有洁白的桌布,有鲜花摆放,所有餐具一定洁净。如遇晚餐,要灯光暗淡,桌上要有红色蜡烛,营造一种浪漫、迷人、淡雅的气氛。
第四个是“Meeting”(会面)
也就是说和谁一起吃西餐,这要有选择的,一定要是亲朋好友,趣味相投的人。吃西餐主要为联络感情,很少在西餐桌上谈生意。所以西餐厅内,少有面红耳赤的场面出现。
第五个是“Manner”(礼俗)
也称之为“吃相”和“吃态”,总之要遵循西方习俗,勿有唐突之举,特别在手拿刀叉时,若手舞足蹈,就会“失态”。使用刀叉,应是右手持刀,左手拿叉,将食物切成小块,然后用刀叉送入口内。一般来讲,欧洲人使用刀叉时不换手,一直用左手持叉将食物送入口内。美国人则是切好后,把刀放下,右手持叉将食物送入口中。但无论何时,刀是绝不能送物入口的。西餐宴会,主人都会安排男女相邻而坐,讲究“女士优先”的西方绅士,都会表现出对女士的殷勤。
第六个是“Meal”(食品)
我的一位美国美食家朋友曾这样说:“日本人用眼睛吃饭,料理的形式很美,吃我们的西餐,是用鼻子的,所以我们鼻子很大;只有你们伟大的中国人才懂得用舌头吃饭。”我们中餐以“味”为核心,西餐是以营养为核心,至于味道那是无法同中餐相提并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