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望江的诗句

关于望江的诗句,第1张

1. 关于望江诗句

关于望江诗句 1.关于孤峰,望江流的诗句

关于“孤峰,江流”的诗词,找到一套当代诗坛名家诗人写的系列丛书《诗裔山河录》,其中刚好有与之相关的一首唯美山水风光古诗词名言名句,如下供参考:

靖江市

孤山不孤

文/李者也

孤山之山势何孤,千里难寻它峰突。

金军铁蹄侵宋土,武穆挥师伐而诛。

江山北望浮云遮,利剑直指我故都。

邦国危难皆有责,救亡图存无闲夫。

将士热血奋金戈,妇妪野老振鼓呼。

人有硬骨天地耸,孤山之山不复孤。

【注】孤山,位于江苏省靖江市。孤山是靖江最早的陆地,原为海上孤岛,成陆于距今约7000-250万年,靖江境内唯一的山。山顶有岳飞祠,天下最早的岳庙,因为其他的岳飞庙祠都是在岳飞死后所建,而此处的岳飞祠建于岳飞在世之时。岳飞曾经在此抗金,当地军民齐心协力战敌,为感念岳飞,在他生前就在孤山之上建立了这座岳庙。

2.望江抒情的诗句有哪些有名的

1、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刘禹锡·唐《浪淘沙》

2、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3、扬子江头杨柳春,扬花愁杀渡头人。

4、欲知别后思今夕,汉水东流是寸心。

5、山随平野尽,江入大江流。—— 李白《渡荆门送别》

6、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7、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至广陵》

8、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9、功名富贵若常在,汉水应亦西北流。

10、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抒怀》

3.关于望江公园的诗句有哪些

公园正门匾额“望江楼”三字不知何人所题,两边对联曰: “少陵茅屋,诸葛祠堂,并此鼎足而三,饰崇丽,荡漪澜,系客垂杨歌小雅; 元相诗篇,韦公奏牍,总是关心则一,思贤才,哀窈窕,美人香草续离骚.” 又: “一水绕当门,滚滚浪分岷岺雪; 双扉开对郭,熙熙人乐锦楼春.”在薛涛亭.亭内有一石碑,1998年10月建,上刻《薛涛亭记》,有“薛涛,中唐才女,一代名姝.本长安世家,大历中随父郧宦游入蜀.自幼聪颖能文,尤工诗.……白居易、刘禹锡、杜牧、王建诸名家相唱和,著有《洪度集》传世.而以扫眉才子见称……”等样文字,又有薛涛墓原在四川大学境内,“遭逢……遂致废圮.公元1994年重建新冢与园之南隅,题为‘唐女洪度墓’.瘗画像花笺诗稿之属以殉.玉埋香掩,清韵长留.小桃青冢,启吊古之遐思;碧露……之劲节.……建亭勒石以记其事……中维律师事务所、川达律师事务所:唐雨、王晓英捐资建亭,公元一九九八年十月望江楼公园立”等内容.薛涛园小厅,匾额“管领春风”四字为舒同1982年夏题写,两侧联曰: “据蜀国上游,峻极于天,云影纵横当窗出; 增锦江丽气,下临无地,波光浩渺抱城来.”厅前一古老银杏,可三人合抱,枝叶繁茂;下临一汪池水,曰“流杯池”.右行是一二层楼阁,为“吟诗楼”,是薛涛与诗友喝茶交谈吟诗作画之所,自然应该是后世重建.有对联曰: “锦江春色来天地; 玉垒浮云变古今.” 前边已是望江楼.先在楼下阅读对联及有关文字,盘桓良久.有诗云: “镂玉栏前画壁阴,枇杷花下白头吟.高楼诗酒开生面,古井波澜未死心.邑重薛涛笺纸贵,地连工部草堂深.美人名士俱千古,江水长流直到今.”何人所写看不清楚.又有一长联曰: “几层楼独撑东面峰,统近水遥山,供张画谱:聚葱岭雪,散白河烟,烘丹景霞,染青衣雾.时而诗人吊古,时而猛士筹边.只可怜花蕊飘零,早埋了春闺宝镜;枇杷寂寞,空留着绿墅香坟.对此茫茫,百感交集,笑憨蝴蝶,总贪迷醉梦乡中.试从绝顶高呼,问问问,这半江月谁家之物? 千年事屡换西川局,尽鸿篇巨制,装演英雄:跃岗上龙,殒坡前凤,卧关下虎,鸣井底蛙.忽然铁马金戈,忽然银笙玉笛.倒不若长歌短赋,抛撒些闲恨闲愁;曲槛回廊,消受得好风好雨,嗟余蹙蹙,四海无归,跳死猢狲,终落在乾坤套里.且向危梯頫首,看看看,那一块云是我的天!”大概为“清季江津钟耘舫(名祖芬)先生”所撰,近人魏传统补书.此联比大观楼孙髯翁联尚多32字,前人评曰:“振衣千仞岗,濯足万里流,高视阔步,有独往独来于天地之概,此大题目须大眼孔,放大光明,如椽大笔以状之,乃无余恨耳.”又有一联: “压江流以扶地脉,远瞩高瞻,则见玉垒云开,峨眉月朗,夔门日射,剑阁烟消,郁郁葱葱,助全蜀山川,钟灵毓秀; 凌井络而焕人文,闳中肆外,当如长卿赋丽,太白诗豪,坡老辞雄,南轩学正,麟麟炳炳,为西州豪杰,播美扬修.” 井后是一长长的石刻诗画墙,不及细看.其中有长白端秀仿元人本“薛涛小像”,唐校书薛涛题《西岩》:“凭栏却怀乘(?)云上,把酒临风手自招.细雨声中停走马,斜阳影里听鸣蜩.”“琼楼清韵”石刻,张大千薛涛小像及《玉楼春》词,其中有“十离诗就泪痕干”的句子,看来张大千是认为《十离诗》为薛涛所作了. 左侧是“浣笺亭”,有清人欧阳梦兰撰联: “古井平涵修竹影; 新诗快写浣花笺.” 梦兰别号九畹女史,是清朝嘉庆二十四年四川提督学政聂蓉峰的夫人,聂蓉峰喜爱对联,曾重校《声律启蒙撮要》,有心“继文翁之兴学,复子云之遗迹”,任内募捐创办墨池书院.此联为近人著名书画家赵蕴玉补书.。

4.有关望江公园的知识和诗词

望江公园诗文联略记望江公园诗文联略记——游成都日记一则李宝忠 中午12点多出青羊宫,乘车去“望江公园”。

江即锦江。公园不收门票,但园内的薛涛园需交20元门票。

公园正门匾额“望江楼”三字不知何人所题,两边对联曰: “少陵茅屋,诸葛祠堂,并此鼎足而三,饰崇丽,荡漪澜,系客垂杨歌小雅; 元相诗篇,韦公奏牍,总是关心则一,思贤才,哀窈窕,美人香草续离骚。” 又: “一水绕当门,滚滚浪分岷岺雪; 双扉开对郭,熙熙人乐锦楼春。”

未进园门,先有如水的绿意从园中透出;进得园中,满目是高低粗细不一的翠竹,竹丛边有说明文字,介绍竹子的名称、特性、产地等。路不宽,两侧绿竹掩映,清幽得让人不敢大声说话。

拐弯处有一木牌,介绍了该公园主要是为了纪念中唐女诗人薛涛,因薛涛一生酷爱竹,故此园以竹多为特色,是目前全国最大的竹类公园,共从各地移来竹子150多个品种。在薛涛亭拍照。

亭内有一石碑,1998年10月建,上刻《薛涛亭记》,有“薛涛,中唐才女,一代名姝。本长安世家,大历中随父郧宦游入蜀。

自幼聪颖能文,尤工诗。……白居易、刘禹锡、杜牧、王建诸名家相唱和,著有《洪度集》传世。

而以扫眉才子见称……”等样文字,又有薛涛墓原在四川大学境内,“遭逢……遂致废圮。公元1994年重建新冢与园之南隅,题为‘唐女洪度墓’。

瘗画像花笺诗稿之属以殉。玉埋香掩,清韵长留。

小桃青冢,启吊古之遐思;碧露……之劲节。……建亭勒石以记其事……中维律师事务所、川达律师事务所:唐雨、王晓英捐资建亭,公元一九九八年十月望江楼公园立”等内容。

和pf买票进薛涛园,先见一小厅,匾额“管领春风”四字为舒同1982年夏题写,两侧联曰: “据蜀国上游,峻极于天,云影纵横当窗出; 增锦江丽气,下临无地,波光浩渺抱城来。”厅前一古老银杏,可三人合抱,枝叶繁茂;下临一汪池水,曰“流杯池”。

右行是一二层楼阁,为“吟诗楼”,是薛涛与诗友喝茶交谈吟诗作画之所,自然应该是后世重建。有对联曰: “锦江春色来天地; 玉垒浮云变古今。”

前边已是望江楼。先在楼下阅读对联及有关文字,盘桓良久。

有诗云: “镂玉栏前画壁阴,枇杷花下白头吟。高楼诗酒开生面,古井波澜未死心。

邑重薛涛笺纸贵,地连工部草堂深。美人名士俱千古,江水长流直到今。”

何人所写看不清楚。又有一长联曰: “几层楼独撑东面峰,统近水遥山,供张画谱:聚葱岭雪,散白河烟,烘丹景霞,染青衣雾。

时而诗人吊古,时而猛士筹边。只可怜花蕊飘零,早埋了春闺宝镜;枇杷寂寞,空留着绿墅香坟。

对此茫茫,百感交集,笑憨蝴蝶,总贪迷醉梦乡中。试从绝顶高呼,问问问,这半江月谁家之物? 千年事屡换西川局,尽鸿篇巨制,装演英雄:跃岗上龙,殒坡前凤,卧关下虎,鸣井底蛙。

忽然铁马金戈,忽然银笙玉笛。倒不若长歌短赋,抛撒些闲恨闲愁;曲槛回廊,消受得好风好雨,嗟余蹙蹙,四海无归,跳死猢狲,终落在乾坤套里。

且向危梯頫首,看看看,那一块云是我的天!” 大概为“清季江津钟耘舫(名祖芬)先生”所撰,近人魏传统补书。此联比大观楼孙髯翁联尚多32字,前人评曰:“振衣千仞岗,濯足万里流,高视阔步,有独往独来于天地之概,此大题目须大眼孔,放大光明,如椽大笔以状之,乃无余恨耳。”

又有一联: “压江流以扶地脉,远瞩高瞻,则见玉垒云开,峨眉月朗,夔门日射,剑阁烟消,郁郁葱葱,助全蜀山川,钟灵毓秀; 凌井络而焕人文,闳中肆外,当如长卿赋丽,太白诗豪,坡老辞雄,南轩学正,麟麟炳炳,为西州豪杰,播美扬修。” 登崇丽阁,阁为木结构,楼梯窄而陡,上已不易,很担心下的时候脚踏不稳。

每层楼上都有悬挂的木刻诗词对联等,可惜光线不好,拍照看不清楚;三楼的“望江楼,望江流,望江楼上望江流,江流千古,江楼千古;”的半边对联孤零零地挂在那里,上面匾额书“崇丽阁”三字,不知何人所题,中供一塑像,亦不知何人。登上四楼,真的在望江楼上望江流了。

锦江清且涟猗,涣涣地在左首弯过去;鹭鸟或掠飞于清清的江面,或翔集于公园内高大翠绿的银杏树间,此情此景,真的荡涤心胸,令人忧烦全无。同时上楼的还有一帮老人,是一个旅游团的,上到四楼,确实不易。

下楼时,手把栏杆,慢慢放脚,心中惴惴,惟恐摔倒。看到一对外国的年轻夫妇,女的背一大约两岁男孩“登登登”跑下楼去,真羡慕他们年轻和身体好。

望江楼的另一侧是“濯锦楼”,蜀地以织锦名重天下,据说,在锦江里浣洗后的锦鲜艳亮丽。因是旅游淡季,楼内无人,黑洞洞什么也看不见。

匾题是“月色江声共一楼”七字。 回身不远,终于看到了“薛涛井”,和望江楼一样,这应该是代表性景点了。

井周边用栏杆护起,背面一类似照壁的墙上题“薛涛井”三个大字,旁边是“康熙甲辰三月立”的说明。思越千载,当年的女诗人就是从这里汲水浣笺,制作出深红花笺,写出工整流利的诗句,与诸多名士相唱和;此时,这里阒无一人,只有我这来自黄海之滨的远方游客在默默凭吊了。

井后是一长长的石刻诗画墙,不及细看。其中有长白端秀仿元人本“薛涛小像”,唐。

5.与望江三孝典故有关诗词,谁有,提供一下,谢谢

西江月·二十四孝之望江三孝

久慕雷池三孝,行行小雪骄阳。

卧冰池上石碑藏,乡俗纯纯疏爽。

泣墓风雷堪避,孟宗何处奔忙?

如今笋出满山香,只是人心变样。

县令师范所撰的对联:

“泣于竹,卧于冰,绕于墓,三孝岂寻常孝行。

山有台,堤有池,里有墩,千秋共仰止芳名。”

和县令胡远芬所作的诗句:

“极目江天望,何如陟屺时。一行常作吏,三孝愧瞻祠。

北诣惊雷地,东临跃鲤池。箨龙今昔异,台筑系人思。”

6.有关望江公园的知识和诗词

望江公园诗文联略记望江公园诗文联略记——游成都日记一则李宝忠 中午12点多出青羊宫,乘车去“望江公园”。

江即锦江。公园不收门票,但园内的薛涛园需交20元门票。

公园正门匾额“望江楼”三字不知何人所题,两边对联曰: “少陵茅屋,诸葛祠堂,并此鼎足而三,饰崇丽,荡漪澜,系客垂杨歌小雅; 元相诗篇,韦公奏牍,总是关心则一,思贤才,哀窈窕,美人香草续离骚。” 又: “一水绕当门,滚滚浪分岷岺雪; 双扉开对郭,熙熙人乐锦楼春。”

未进园门,先有如水的绿意从园中透出;进得园中,满目是高低粗细不一的翠竹,竹丛边有说明文字,介绍竹子的名称、特性、产地等。路不宽,两侧绿竹掩映,清幽得让人不敢大声说话。

拐弯处有一木牌,介绍了该公园主要是为了纪念中唐女诗人薛涛,因薛涛一生酷爱竹,故此园以竹多为特色,是目前全国最大的竹类公园,共从各地移来竹子150多个品种。在薛涛亭拍照。

亭内有一石碑,1998年10月建,上刻《薛涛亭记》,有“薛涛,中唐才女,一代名姝。本长安世家,大历中随父郧宦游入蜀。

自幼聪颖能文,尤工诗。……白居易、刘禹锡、杜牧、王建诸名家相唱和,著有《洪度集》传世。

而以扫眉才子见称……”等样文字,又有薛涛墓原在四川大学境内,“遭逢……遂致废圮。公元1994年重建新冢与园之南隅,题为‘唐女洪度墓’。

瘗画像花笺诗稿之属以殉。玉埋香掩,清韵长留。

小桃青冢,启吊古之遐思;碧露……之劲节。……建亭勒石以记其事……中维律师事务所、川达律师事务所:唐雨、王晓英捐资建亭,公元一九九八年十月望江楼公园立”等内容。

和pf买票进薛涛园,先见一小厅,匾额“管领春风”四字为舒同1982年夏题写,两侧联曰: “据蜀国上游,峻极于天,云影纵横当窗出; 增锦江丽气,下临无地,波光浩渺抱城来。”厅前一古老银杏,可三人合抱,枝叶繁茂;下临一汪池水,曰“流杯池”。

右行是一二层楼阁,为“吟诗楼”,是薛涛与诗友喝茶交谈吟诗作画之所,自然应该是后世重建。有对联曰: “锦江春色来天地; 玉垒浮云变古今。”

前边已是望江楼。先在楼下阅读对联及有关文字,盘桓良久。

有诗云: “镂玉栏前画壁阴,枇杷花下白头吟。高楼诗酒开生面,古井波澜未死心。

邑重薛涛笺纸贵,地连工部草堂深。美人名士俱千古,江水长流直到今。”

何人所写看不清楚。又有一长联曰: “几层楼独撑东面峰,统近水遥山,供张画谱:聚葱岭雪,散白河烟,烘丹景霞,染青衣雾。

时而诗人吊古,时而猛士筹边。只可怜花蕊飘零,早埋了春闺宝镜;枇杷寂寞,空留着绿墅香坟。

对此茫茫,百感交集,笑憨蝴蝶,总贪迷醉梦乡中。试从绝顶高呼,问问问,这半江月谁家之物? 千年事屡换西川局,尽鸿篇巨制,装演英雄:跃岗上龙,殒坡前凤,卧关下虎,鸣井底蛙。

忽然铁马金戈,忽然银笙玉笛。倒不若长歌短赋,抛撒些闲恨闲愁;曲槛回廊,消受得好风好雨,嗟余蹙蹙,四海无归,跳死猢狲,终落在乾坤套里。

且向危梯頫首,看看看,那一块云是我的天!” 大概为“清季江津钟耘舫(名祖芬)先生”所撰,近人魏传统补书。此联比大观楼孙髯翁联尚多32字,前人评曰:“振衣千仞岗,濯足万里流,高视阔步,有独往独来于天地之概,此大题目须大眼孔,放大光明,如椽大笔以状之,乃无余恨耳。”

又有一联: “压江流以扶地脉,远瞩高瞻,则见玉垒云开,峨眉月朗,夔门日射,剑阁烟消,郁郁葱葱,助全蜀山川,钟灵毓秀; 凌井络而焕人文,闳中肆外,当如长卿赋丽,太白诗豪,坡老辞雄,南轩学正,麟麟炳炳,为西州豪杰,播美扬修。” 登崇丽阁,阁为木结构,楼梯窄而陡,上已不易,很担心下的时候脚踏不稳。

每层楼上都有悬挂的木刻诗词对联等,可惜光线不好,拍照看不清楚;三楼的“望江楼,望江流,望江楼上望江流,江流千古,江楼千古;”的半边对联孤零零地挂在那里,上面匾额书“崇丽阁”三字,不知何人所题,中供一塑像,亦不知何人。登上四楼,真的在望江楼上望江流了。

锦江清且涟猗,涣涣地在左首弯过去;鹭鸟或掠飞于清清的江面,或翔集于公园内高大翠绿的银杏树间,此情此景,真的荡涤心胸,令人忧烦全无。同时上楼的还有一帮老人,是一个旅游团的,上到四楼,确实不易。

下楼时,手把栏杆,慢慢放脚,心中惴惴,惟恐摔倒。看到一对外国的年轻夫妇,女的背一大约两岁男孩“登登登”跑下楼去,真羡慕他们年轻和身体好。

望江楼的另一侧是“濯锦楼”,蜀地以织锦名重天下,据说,在锦江里浣洗后的锦鲜艳亮丽。因是旅游淡季,楼内无人,黑洞洞什么也看不见。

匾题是“月色江声共一楼”七字。 回身不远,终于看到了“薛涛井”,和望江楼一样,这应该是代表性景点了。

井周边用栏杆护起,背面一类似照壁的墙上题“薛涛井”三个大字,旁边是“康熙甲辰三月立”的说明。思越千载,当年的女诗人就是从这里汲水浣笺,制作出深红花笺,写出工整流利的诗句,与诸多名士相唱和;此时,这里阒无一人,只有我这来自黄海之滨的远方游客在默默凭吊了。

井后是一长长的石刻诗画墙,不及细看。其中有长白端秀仿元人本“薛涛小像”,唐。

7.写一段望江的文字、主要是景色

今天早上,天公不作美,下着蒙蒙细雨,妨碍了我去晨练,但我心里却是乐滋滋的,因为可以欣赏雨中的景色,这也是一大乐趣。

早晨起来,我迅速穿好衣服,跑到阳台上,打开窗户,一股清凉的气味向我扑来,好舒服哦。瞧,那边的房屋上,都镶满了晶莹的露珠,就像一颗颗珍珠。

一个个调皮的小雨点,淘气地落在马路上、树叶上,像一个个小孩儿在捉迷藏,多可爱呀!看,在马路上的汽车、自行车,都为了安全而放慢了速度,很有秩序地行驶着。 我被这景色吸引了,就打着伞来到附近的广场。

来到那儿,简直跟仙境一般。翠绿色的草坪,正贪婪的吮吸着春天的乳汁;各色鲜艳的花,正清洗着自己美丽的秀发;带黄色的嫩叶的枝条,正挥舞着绿色的丝条。

我微微地舔了舔这水,没想到这水很甜,就像仙女用枝条撒下来的圣水。现在,快要进入梅雨时节,雨量较大,一个个凹进去的小洞,都被云娃娃的“眼泪”填满了,泥土也非常喜欢这水,好让她的“孩子”喝个饱。

啊!好一派美景,好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雨中的景色多么美妙!我尽量地吸着早晨的新鲜空气,大自然,你是多么奇妙!三、诗人挥毫竞绘雨:交流关于写雨的诗歌 雨是一种自然现象,也是一种自然景观。每当天下雨时,许多人特别是文人往往将雨当成一种自然景象来观赏。

朦朦细雨、倾盆大雨、暴风聚雨……各种各样的雨态以及下雨时风声雨声、电闪雷鸣的气势和声色等,很容易使文人墨客触生情,涌动文思,所谓“片云头上黑,应是雨催诗”(唐•杜甫《携妓纳凉晚际遇雨》)是也,故古人常常将对雨的观察和感悟赋于诗文。纵观华夏民族的文学画廓,写雨的诗文很多,而且不乏名篇佳句。

写雨的诗 杜甫《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春天是万物萌芽生长的时节,也是十分需要雨水滋润的时节。但春雨贵如油,春天下雨,岂不是“好雨”?!一个“好”字,把作者的见春飘然而下的喜悦心情表现得颇为充分。

三、四句言春雨伴随着微风夜来,悄无声息地滋润万物,写春雨的作用,笔墨细腻。末两句写清晨看锦城成都的花在春雨的滋润下,红润一片,花因饱含雨水而重、而浓,写的情深意切。

全诗通篇无一“喜”字,但喜悦之情却溢于言表。 韩愈《初春小雨》:“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诗人以饱满的激情盛赞小雨,于小中见大,于景中寓理寓情。

的“小雨“比喻为酥酒之初熟,味甘滑、润泽,连小草也沾上了雨露,细雨中草色微绿,近看不觉而远视泛青。最后归结为”一年春好处“,连帝王宫苑的景色也比不过了。

初春的景色被描绘的细腻真切。 曾几《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而有作》:“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

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

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久旱遇雨,欣喜若狂,连衣服、床铺湿了也顾不得,表达了诗人的喜雨之情和对民生的关注。

苏轼《有美堂暴雨》:“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顽云拨不开。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

十分潋滟金尊凸,千杖敲羯鼓催。唤起谪仙泉洒面,倒倾鲛室泻琼瑰。”

全诗生动地写出了暴风骤雨来临前后的景象:雷声轰鸣,乌云密布,黑风从天外刮来,大海为之竖立,足见其凶猛;大雨随风飞腾,由浙东横过大江,足见其急骤。湖海水涨,雷声铿锵,诗人的才思也在暴风雨的催促下迸发出来。

秦观《春日》:“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写轻雷响过,春雨淅沥而下。雨后初晴,阳光好象在刚刚被雨洗过的碧瓦间浮动。

春雨过后,芍药含泪,情意脉脉;蔷薇横卧,娇态可掬。虽主要写雨后的景致,却透露出对春雨滋润之功的称颂。

除了专门写雨的诗文以外,古人的其它诗作中多有描写雨及雨中景物的句子: “腾云似涌烟,密雨如散丝。”(晋•张协《杂诗十首》)形容雨如散落的丝线一般密集。

“残虹收度雨,缺岸上新流。”(《南朝陈•张正见《后湖泛舟》》写夏日骤雨初停,断虹出现在天边,上涨的湖水从缺口流出,形成一股新的水流。

“沾衣欲湿桃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唐•僧志南《绝句》)杏花绽开时节的细雨,亲切地将要打湿衣服;扬着柳枝的微风拂面,令人感到暖和香甜,诗人即景寓情,给人以禅的意境。

“微雨池塘见,好风襟袖知”(唐•杜枚《秋思》)微雨飘洒,笼罩在雨中的池塘意境横生;好风吹来,襟袖都生温馨之意。 “雨急山溪涨,云迷岭树低。”

(唐•戴叔伦《宿灵岩寺》)描写了诗人在灵岩寺(坐落于济南市郊长清县方山之阳泰山西北麓)山道上所见的雨中山间景色。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唐•刘长卿《别严士元》)细雨湿衣,不显其形;闲花落地,不闻其声,可谓描写入微。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唐•杜甫《水槛遣心二首》之一)唯“细雨”,鱼方上浮,若大雨则伏而不出;唯“微风”,燕子方斜,若大风亦伏而不翔。对微风细雨中的景物体察入微,描绘。

我的故乡安庆市管辖的望江县在七县(市)中是比较富裕的县,堪称鱼米之乡。望江县地处皖西南边陲,皖鄂赣三省交界处,面积1357平方公里,人口62万。 望江县是国家优质棉生产出口基地县,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县,国家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基地县,国家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县,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试点县、安徽畜牧富民先进县,安徽水产品基地县。 望江县为古雷池所在地,山川毓秀人杰地灵,汪洋遗址,黄家堰遗址(新石器时代)标志六千多年光辉文明,东晋时庾亮在报温峤书中言:“吾忧西陲,过于历阳,足下无过雷池一步也”,“不敢越雷池一步”成语遂源于此。 望江县境内长江过境流程达65多公里,沿长江分布冲积平原土地肥沃,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每年在武昌湖栖息白天鹅等候鸟有十几万只,生态环境优美,被安徽省政府批准为长江中下游湿地保护区.。

望江县是安庆市唯一一个没有通火车的县、但是望东长江大桥建成后,济广高速将与江南沿江高速,安景高速实现互融互通,与江南沿江铁路交汇,纵向京九铁路、济广高速、横向长江黄金水道,江南沿江高速,沿江铁路,与安九公路,206国道,105国道,沪渝高速构成望江连接全国立体交通网络。

望江县位于安徽西南边缘,、皖鄂赣三省交界处岸,东经115 34′-116 55′、北纬30 03′-30 26′。东南与东至县、江西省彭泽县隔江相望,西南与宿松共泊湖为邻,西北枕大、香茗山与太湖接壤,北依皖水与石牌交界。东西最大长度54千米,南北最大宽度43千米。总面积1357.37平方千米。总人口62万人(2007年末)。县政府驻华阳镇。望江是国家优质棉生产出口基地县、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县、国家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基地县、国家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县、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试点县、安徽畜牧富民先进县、安徽水产品基地县。2007年,荣获安徽县域经济“动态十佳县”称号。

望江在全国处于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重要位置,是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经济对接的交汇地、安徽沿江开发的核心区。以望江为中心,市场辐射半径300公里范围内,有武汉、南京、杭州、合肥、南昌五大省会城市;市场辐射半径500公里范围内,还包括上海、宁波、温州、长沙等大城市,市场潜力巨大。境内长江过境流程达65.3公里,沿线建有华阳、莲洲、漳湖等港口、码头10余处,其中华阳港常年可停靠5000吨级江海轮。县城经安庆至九江公路到安庆市区仅61公里,经沪渝高速接线工程上沪渝高速仅需40分钟车程。望东长江大桥建成后,济广高速将与江南的沿江高速、安景高速实现互融互通,与江南沿江铁路交汇,纵向的京九铁路、济广高速,横向的长江黄金水道、江南沿江高速、沿江铁路,与安九公路、206国道、105国道、沪渝高速构成望江连接全国的立体交通网络。

望江县2015年人均GDP18480元,在安徽排第52

望江县地处长江黄金水道要冲,倚山傍湖,是古雷池之地,三孝故里,鱼米之乡。

望江县人口逾63万,人均土地面积少,是劳务输出大县,常年在外经商和务工人数超过15万,务工和经商收入年逾百亿,老百姓较富裕而财政窘困,因而是一个贫困县。

望江县没有完整的工业体系,明星企业很少,农业发展滞后,道路交通现在稍有改观,但依然跟不上现代经济发展形势!

望江县经济落后的原因最主要是没有一个具有长远战略布局的领导班子,县领导只是喜欢套用别人的发展模式来搞经济建设!

望江县老百姓勤劳肯干,精英人士基本在经济发达地区置业,望江县的未来如何现在难以判断!

安庆望江县是个好地方!因为她是我的家乡!

看了大家的评论,似乎都有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之意。

是的,望江县本来地理位置优越,物产丰富,人文底蕴深厚,民风淳朴,人民勤劳勇敢,按理是个不错的鱼米之乡!

但是,由于望江县以前错过了发展机遇,加上望江县没有什么工业产业,所以望江县的经济始终上不去。

但为何望江县的房价又特别高,消费又特别高呢?

究其原因,我想主要是望江人的思想观念影响的。

不可否认,望江人有一些不可取的弱点。一是喜欢攀比。总喜欢穷要鼻子死要脸。喜欢听好话。吃差一点别人看不到,但穷衣服不能差,抽烟喝酒不能差。正是因为这样,所以每年辛辛苦苦打工挣的一点钱,过年回去就花光。

二是望江人眼光看问题短浅。以为上县城买房就是岀息。殊不知,农村的房子比城市里的房子好百倍。

总之,望江经济不发展,老百姓又喜欢比,所以物价飞涨!这叫自作自受!

以本人在这教书一年来看,望江县这里没实体经济,招商引资难,2020脱贫又没钱拿了,这下好了,就我了解教师工这块工资低的不是一点两点,年轻教师都辞职考走,一个连教育都抓不上来就别指望能有大发展

望江县是安徽省安庆市代管县,位于安徽省西南边缘,长江下游北岸,东南与东至县、江西省彭泽县隔江相望,西南与宿松共泊湖为邻,西北枕大、小茗山与太湖接壤,北依皖水与怀宁交界皖鄂赣三省交界处岸,东南与池州市、江西省隔江相望,西南与宿松共泊湖为邻,西北枕大、香茗山与太湖接壤,北依皖水与石牌交界。东西最大长度54千米,南北最大宽度43千米。总面积1357.37平方千米。总人口62万人(2007年末)。县政府驻华阳镇。

望江是古雷池所在地,成语"不敢越雷池一步"的典出之地,公元405年(东晋义熙元年)置县,至今已有1600余年 历史 。境内有6000余年前的汪洋文化遗址和黄家堰文化遗址,民间传颂的"二十四孝"中王祥卧冰、孟宗哭竹、仲源泣墓故事均发生在望江存有太白读书堂、雷阳书院、文庙、褒隐寺塔、青林寺等古迹,传统特色工艺"望江挑花"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望江县,古雷池所在地。地处长江下游北岸,安徽省西南边缘,属长江平原的岗地平源湖泊区,三面环水,一面负山。东南与东至、江西省彭泽两县隔江相望,西南与宿松县共泊湖为邻,西北枕大、小茗山与太湖县接壤,北依皖水与怀宁县及皖河农场交界。县域总面积1357.37平方公里,2004年底总人口60.2万人,辖8个镇和2个乡,计13个居委会,122个行政村。望江县为安庆市下辖县,县城位于县域南部,上距九江66公里,下距安庆64公里,2004年底建成区面积7.5平方公里,建成区人口7.5万人。

近年来望江县在不断的飞速发展,定会越来越好。

望江人,吃江水讲海话。听说安庆人最喜欢跟望江人交朋友,因为每次相集,望江人都会抢着付帐。

看了多位楼主的文章,对望江县的评价大多是贬多赞少,尤其在经济发展上很难走出困境这点上值得深思。其中有位教师直呼工资低,许多青年老师争取考出去发展,这对本地的教育发展会形成阻碍,优质师源代表着能教育出好的学生!在我们这里“穷不丢书,富不丢猪”,“再穷不能穷教育”。

笔者在望江也待过,印象中的望江人勤劳、朴实、好客、憨厚。

望江经济在全省一直排后,我们不能怪当地领导,更不能怪全县人民,全县经济发展缓慢主要取决于这几点上:

1、在全省地理位置过偏,不注定是望江,凡是地理位置偏僻的地方,经济大都落后,古话讲“小船要靠大船边”,不管哪里?省会周边的县城都较富裕。

2、工业基础薄弱,这犹如银行存款,基数越大,利息就越多,有钱再钱生钱。

3、没有矿产资源,工业就必须走轻工,原材料长途跋涉拉进来,加工后成品再拉出去走的都是公路,这中间的利润就被压缩了。

4,在以农业为主的年代,望江县也曾辉煌过,优质棉一度在全国信誉度很高;望江有几十公里的长江岸线,一直未被企业“大家”相中。想那枞阳原来也是贫困县,被铜陵相中后,长江岸边以“海螺”水泥兴起而带动的各种企业越来越红火,从这点上,望江人应步人后尘还为时不晚。

望江要想大发展,必须首先破除交通方面的瓶颈制约!构建大交通丶立体交通的体系!如高起点高标准建设改造现在的安九公路!接通济广高速立交!扩建接通太湖丶怀宁的省道!然后再发展工业,大力招商引资,打造工业园区,和港口园区!发展望江特色农业,如优质棉花,米,油等!大手笔打造提升县城基础设施,提高教育医疗设施水平和宜游宜居的环境,引导农民及外来人口到县城居家置业,提高城镇化率!

好地方,收入低,消费高,房价贵,交通差,洗脚房多,买孬网红也不少[吃瓜群众][吃瓜群众][吃瓜群众]

三孝祠还得从徐仲源说起,相传在唐代德宗年间,徐仲源曾任合肥令,其父徐升翁由宣城调任望江县令,便定居望江,故居就在县治(当时没有建县城)以北十里(就是如今的太慈镇柯家畈村),他是现在太慈镇六九甲徐氏鼻祖,也是从他开始旧县志才有了各届县令、县官姓名等项的记载。徐仲源以孝行著称,他对母亲至孝的事迹在民间广为流传。在德宗贞元年间,他母亲李氏左眼红肿,整日流泪不止,并且疼痛难忍,躺在床上日夜辗转不能入眠,广请名医用药物治疗都没有收效,慢慢的左眼就失明了,接着右眼又开始出现左眼的症状,红肿流泪疼痛,请来的医生也是束手无策,母亲的呻吟声使他心急如焚,在一次请医生回来的路上,听见两位老人在一起谈心,说如果母亲生病,在药物不能医治的情况下,用儿子身上的肉炖汤喝也许能医治。说者无意,听者有心,仲源抱着这一线希望,回到家中准备割肉炖给母亲吃,毕竟是要割自己身上的肉,他本来就是一介书生,自己摸摸身上很瘦,只有大腿上有些肉,想着如何才能割下来,当天晚上,他在家里找了一把刀子,在磨刀石上磨好,第二天清早,摆设好香案,便叫自己的夫人烧了一锅艾蒿水,用艾蒿水清洗了自己

的身子,然后叫夫人出去,自己关上大门,在香案前拜了三拜,脱去外衣,用手拿起刀子,便毅然在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一块肌肉,他本不想告诉夫人,但他割下自己的腿上的肌肉后,已是血流满地,浑身大汗淋漓颤抖不已,找了一块白布,将伤口包扎好后,已经连自己的手也抬不起来了,他强忍疼痛打开大门叫来夫人,她夫人看此情形,差点晕了过去,接着哭了起来,仲源劝了好久才安慰好夫人,叫夫人不要在母亲面前表露出来,夫人找来瓦罐,将血淋淋的肉放了进去,边哭边在厨房熬汤,熬到中午总算炖烂,然后强忍泪水,把母亲从床上扶起,用汤匙将汤慢慢给母亲喂下,说来也巧,母亲喝下汤后,第二天疼痛开始减轻,红肿也有所好转,眼泪也不流了,不久眼病就慢慢的好了,为此总算保住了母亲的右眼。

他母亲平昔最畏打雷,每逢雷雨天,仲源便紧贴着母亲,左右护持,不让母亲吓着,母亲去世以后,便安葬在住宅南边,每逢打雷下雨时,他便奔往墓地,伏在母亲坟墓上,连呼:“仲源在此、仲源在此”。他的这种孝行也感动了上天,以后每逢雷雨天,闪电和雷声总是会绕过墓地上空,就再也没听见雷声了。当时的县令麴信陵得知此事,便上奏朝廷,德宗皇帝听了深为感动,便敕封他住宅所在地为昭贤里,所在乡为孝感乡,对徐仲源的孝德加以表彰。仲源死后,后人便将他安葬在他母亲墓傍,说来也怪,人们经常看到有野兽叼土为仲源坟墓培土,鸟儿衔了鲜花插在仲源坟墓上,县令和安庆府尹得知此事后,又向朝廷上奏,德宗皇帝为弘扬他的孝道,便下旨在仲源故居地筑起孝义墩,建起白华轩,并且在墓前立碑记,以兹纪念。

仲源死后,他的子孙到了第五代,因避战乱,迁往江西省鄱阳凰冈,时空变换,数百年后,到了宋末元初,徐天龙、徐腾龙兄弟二人因怀念先人,又从江西迁回望江定居。天龙的儿子翰林学士徐石宕,为追念祖先孝行美德,便在县治北隅建祠宇一所,恭奉先人徐仲源,同时又将古时望江流传的王祥和孟宗两位著名孝子一同立牌恭奉于祠内,并命名该祠为三孝祠。

望江县原无城池,到明代万历年间才建县城,当时县城建有五门,北门正对徐仲源故居和墓地孝感山,所以命此门为孝感门,大南门对王祥卧冰池,故称跃鲤门。

三孝祠建成以后,瞻仰的人们络绎不绝,不少名人学士纷纷吟诗填词加以缅怀赞叹,明代学官龙澜、学者贡生龙味泉,清代康熙、乾隆、嘉庆年间进士龙光、沈镐,以及县令胡远芬等十几位名家,先后作有凭吊诗词数十首,清康熙年间安庆府尹张楷和望江县令章节、清光绪年间县令何恩煌等分别立碑撰写孝墓碑记,因年代久远,所有碑碣都已荡然无存。

但老辈人中还传颂着县令师范所撰的对联:

“泣于竹,卧于冰,绕于墓,三孝岂寻常孝行。

山有台,堤有池,里有墩,千秋共仰止芳名。”

和县令胡远芬所作的诗句:

“极目江天望,何如陟屺时。一行常作吏,三孝愧瞻祠。

北诣惊雷地,东临跃鲤池。箨龙今昔异,台筑系人思。”

相传三孝祠正堂修建时有前后两进,两侧各有厢房,正堂的后墙和外墙之间为套间,东北角有一厨房,后门外有一座小高丘,高丘之上有一小丛水竹,象征孟宗泣竹,当时并建有泣竹亭台。千百年来,因岁月的流失,亭台湮没。祠堂在明、清时期曾多次整修,并局部有所改造,抗日战争期间,县城沦陷,日军曾在三孝祠设过警察局,解放后,县供销社在此设门市部,后因城区建设被拆毁。虽然三孝祠往日的景色都已湮灭,但仲源割股、王祥卧冰、孟宗哭竹作为我国古代二十四孝中的三孝,已在望江广为传颂,同时也成为久传不衰的千古佳话。

编者注:陟,音至;屺,音起。陟屺,是指出门在外地的人,登高瞻望思念父母。《诗经》陟岵篇:“陟彼岵兮,瞻望父兮,陟彼屺兮,瞻望母兮》。箨,音拓,是指竹笋的外壳。龙,即龙孙。指竹笋的别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3293241.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28
下一篇 2023-03-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