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济在那里?

永济在那里?,第1张

分类: 地区 >>山西 >>运城市

解析:

永济市地处山西省西南端,晋、秦、豫“黄河金三角”区域中心,总面积1221.06平方公里,全市辖7镇3个城区街道办事处,人口43万。

永济,古称蒲坂,传为舜都。历代曾有邑、郡、州、府、道、县多种建制。1994年元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这里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境内古蒲州城濒临黄河,古为畿辅重镇,曾建中都,是古代全国六大雄城之一。永济历代明贤辈出,唐多诗人,宋多画家,明多将相,清多艺匠,舜帝、柳宗元、王维、聂夷中、杨贵妃、司空图、马远、杨博等堪称历代英杰,声名远扬。

永济特殊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和悠久的历史文化,造就了丰富奇特的风景名胜和文物古迹。中国古代四大名楼之首鹳雀楼、《西厢记》故事发生地普救寺、北方道教文化名山五老峰、国宝唐开元大铁牛、中条名刹万固寺、王官峪、杨贵妃故里等文物名胜,形成独具特色的“黄河文化”旅游区。

永济交通通讯便利。南同蒲铁路贯穿东西,过黄河与欧亚大陆桥陇海铁路接轨。“运风”高速公路境内长达60公里,向南过黄河与西安、洛阳相通,向北连接太原、北京。全市农村基本实现了村村通油路、村村通程控电话、村村通自来水、村村通闭路电视。

永济城市建设初具规模,主要街道七路八街,建筑布局合理,设施功能齐全,实现了统一供水、统一供热、统一污水处理。城市绿化覆盖率达35%,园林绿化单位达到80%。目前,永济正在朝着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市、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目标而不懈努力。

永济市依托资源优势,确立了把永济建成为山西南部绿色食品基地和轻工旅游城市的宏伟奋斗目标,制定了“你发财、我发展”的“低门槛”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成立了永济市外商投资服务中心,通过加强市政、交通、通讯、服务等基础设施建设,使永济的投资环境进一步改善,对外开放取得了新的成就。

永济是个好地方,欢迎您到永济来!

永济

山西省永济市

市情介绍

永济古称蒲坂,史为舜都,地处山西省西南端,晋、秦、豫“黄河金三角”区域中心,总面积1221.06平方公里,全市辖7镇3个街道,人口43万。1994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

永济,古称蒲坂,传为舜都,位于山西省西南部,地处晋、秦、豫“黄河金三角”区域中心。这里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境内古蒲州城濒临黄河,古为畿辅重镇,曾建中都,是古代全国六大雄城之一。永济历代明贤辈出,舜帝、柳宗元、王维、聂夷、杨贵妃、司空图、马远、杨博等堪称历代英杰,声名远扬。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首著名诗人王之涣写的《登鹳雀楼》中的鹳雀楼就位于永济市内黄河岸边,它同武汉的黄鹤楼、湖南 的岳阳楼、江西南昌的滕王阁一起,并称中国的四大历史文化名楼,同时也是四大名楼中唯一位于中国北方和黄河岸边的文化历史名楼。

永济市内的普救寺,是元代著名剧作家王实甫《西厢记》中崔盈盈和张生缘定三生的地方,也成了千千万万青年人追求爱情的圣经。“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也成了人们对追 求爱情的祝愿和向往。

永济市黄河岸边的蒲津渡遗址和铁牛馆,在1991年,黄河岸边古蒲津渡遗址出土的四尊唐朝开元年间铸造的每个重达60吨左右的大铁牛,模型在人民大会堂展出,震动了世界考古界、冶金界、工艺美术界。

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五老峰,山川秀丽,风景独特。早在史前时代,文字出现以前,五老峰就是中国研究、解读、传授结绳记事《河图》的地方。这里可以说是中国最早的研究院和大学。

历史

古称蒲坂,相传为舜帝之都。战国时属于魏国,称蒲邑。秦置蒲坂县,王莽时改蒲城。东汉复名蒲坂县。隋开皇十六年(596年)析蒲坂县置河东县,大业二年(606年)省蒲坂入河东县。至明洪武二年(1369年)省河东县入蒲州。清雍正六年(1728年)升为蒲州府,并设附郭永济县,以境内永济渠命名。1912年废府存县,1958年与安邑、解虞、临猗三县合并为运城县(现运城市)。1961年析运城县复置永济县。1994年1月撤县设市,目前隶属于地级运城市。

经济

永济的工业以轻工业为主,有国家大型企业铁道部北车集团电机厂,为全国铁路电机城,还有俩座大型发电厂。农业主产小麦、棉花、淡水鱼等。

物产

矿产有磷、石英砂、石灰岩、白云石、铁、铅锌、金、铜、红玛瑙等。

野生动物有野猪、野兔、野羊等。

土特产主要有桑落酒、蒲柿、黄河大鲤鱼。

文化和旅游

五老峰:道教名山,史称东华山。它和附近的古蒲州共同构成了一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永济盛产芦笋,种植面积20万亩,居世界之首。附近聚集了数十家芦笋加工企业,芦笋罐头的产量和出口量居全国之首。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3284187.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28
下一篇 2023-03-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