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槿的产地生境

木槿的产地生境,第1张

木槿原产于热带气候的非洲地区,那里盛产品种繁多的木槿花,在全球也是十分闻名的,而在美洲、澳洲以及东南亚地区,也是有大量的木槿花种植,我国也是很多木槿花品种的原产地之一。

木槿花在全球的知名度较高,人们普遍热爱这种奋力向上、花开无数、惊艳四方的花种,而在有的国家,木槿花甚至成为他们最爱的花种,荣登国花的最强宝座,这些国家便是我们所熟悉的韩国以及马来西亚。据说在韩国木槿花的品种格外多,大约全球一半的品种都是出自韩国,可见这个国家对于木槿花的重视程度,更可以看得出这个国家的人们对于木槿花深沉的热爱之情。

木槿是落叶灌木,小枝干分布密集,有黄色绒毛覆盖。叶菱呈三角状,长5厘米左右,宽3厘米左右。木槿是夏天、秋天主要的观赏植物之一,在我国的园林景观时常能看到木槿花的身影,它也常用于城市道路两旁,在中国南部常常用于绿色隔离带;而北方作院落布景及室内装饰。木槿花属于观赏性特别强的花种,同时也是一种落叶小乔木,一般能长到两米左右高度,在开花的时节,满眼都是颜色鲜艳的花朵,分外迷人,绝对是值得观赏的花卉之一。

原产地:中国、日本、小亚细亚花色:桃紫、粉红、桃白、白花期:五月至十月用途:药用、切花、盆栽、绿篱和花坛露地栽培木槿和朱槿同属于锦葵科,是外形相似的两种花木。其区别只有木槿为落叶性灌木,秋冬天落叶,春天萌发新叶,叶片呈纸质,菱状卵形,浅三裂,主脉明显三出,两面疏生星状毛等特性;朱槿则常绿,广卵或狭卵形,两面平滑,叶子有光泽,两者之间还真不容易分辨。也称为水锦花的木槿,由于常被植为绿篱,因此别称“篱障花”。

木槿花产江苏、湖北、四川、河南、河北、陕西等地。 (《日华子本草》) 【异名】里梅花(《岭外代答》),朝开暮落花(《纲目》),疟子花(《群芳谱》),篱障花、喇叭花(《中国树木分类学》),白玉花(《福建民间草药》),藩篱花、猪油花(《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打碗花(《江西中药》),灯盏花(《湖南药物志》),白饭花、白面花(《福建中草药》)。 【来源】锦葵科植物木槿的花蕾,植物形态详"木槿皮"条。 【采集】大暑至处暑间,选晴天早晨,花半开时采摘,晒干。 【药材】干燥花卷缩呈卵形或圆柱形团状,长约3厘米,直径约1.5厘米。底部有灰绿色的花萼,表面密生细小绒毛,边缘5裂。花萼外面有数条灰绿色的线形苞片。常有短花柄。花瓣白色,有5片或多数层叠,皱缩卷折。中间有黄色花蕊,系多数雄蕊联合成圆筒状,包围雌蕊。质轻,微香,味甘。以朵大、色白者为佳。 【化学成分】含皂草黄甙(saponarin) 、肌醇( inositol)、粘液质。 【性味】甘苦,凉。 ①《日华子本草》:"凉。" ②《滇南本草》:"性微寒,味微苦,平。" ③《纲目》:"甘,平,滑,无毒。" 【归经】①《本草再新》:"入脾、肺二经。" ②《本草撮要》:"入手足太阴、厥阴经。" 【功用主治】清热,利湿,凉血。治肠风泻血,痢疾,白带。 ①《日华子本草》:"治肠风泻血,赤白痢,并焙入药;作汤代茶,治风。" ②《纲目》:"消疮肿,利小便,除湿热。" ③《本草汇言》:"能除诸热,滑利能导积滞,善治赤白积痢,干涩不通,下坠欲解而不解,捣汁和生白酒温饮。" ④《本经逢原》:"红者治肠风血痢,白者治白带白痢。" ⑤《安徽药材》:"治皮肤病。" ⑥《江西中药》:"白花与山雅雀同煮食,能止鼻血。"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3钱(鲜者1~2两);研束,0.5~1钱。 【选方】①治下痢噤口:红木槿花去蒂,阴干为末,先煎面饼二个,蘸末食之。(《济急仙方》) ②治赤白痢:木槿花一两(小儿减半),水煎,兑白蜜三分服。赤痢用红花,白痢用白花,忌酸冷。(《云南中医验方》) ③治吐血、下血、赤白痢疾:木槿花九至十三朵。酌加开水和冰糖欺半小时,饭前服,日服二次。(《福建民间草药》) ④治风痰壅逆:木槿花晒干,焙研,每服一、二匙,空心沸汤下,白花尤良。(《简便单方》) ⑤治反胃:千叶白槿花,阴干为末,陈米汤调送三五口;不转,再将米饮调服。(《袖珍方》槿花散) ⑥治妇人白带:木槿花二钱,为末,人乳拌,饭上蒸熟食之。(《滇南本草》) ⑦治疗疮疖肿:木槿花(鲜)适量,甜酒少许,捣烂外敷。(《江西草药》) 【临床应用】治疗细菌性痢疾 木槿花洗净晒干,研末备用。每次2克,小儿酌减,每隔2小时服1次,3~5天为一疗程。试治300例,症状控制者96.3%,一般服药后体温迅速下降,大便于2~3天内好转。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3282012.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28
下一篇 2023-03-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