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百度百科资料,大渝海棠九宫格火锅性价比超高,味道好吃,菜品健康,份量很足,是一家好评率极高的火锅店。
大渝海棠九宫格火锅店成立于2019年,位于陕西省汉中市,是一家以从事餐饮业为主的企业。
重庆 ,简称巴、渝,别称山城、雾都、桥都。早在1891年,重庆成为四川省内乃至中国西部地区最早对外开埠的通商口岸。1929年,重庆正式建市,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定位于四川省的重庆为战时首都和永久陪都,重庆同华盛顿、伦敦、莫斯科一道被列为世界反法西斯“四大指挥中心”。
古时流经重庆的嘉陵江水段称为渝水,故重庆古名“渝州”,宋徽宗年间,改名“恭州”。宋光宗初年8月擢升恭州为重庆府。对于命名为“重庆”现有三种解释:其一:宋光宗藩封在恭州,是为一庆,后又由恭州承嗣天子大位,这是二庆,故名“重庆”。其二:宋光宗即位时,其父亲孝宗及祖母均尚在,且亲身驾临光宗的登基庆典,故曰“重庆”。其三:明代《蜀中广记·郡县古今通释·重庆府》所载:“重庆者,以其介绍、顺二庆之间也”,即因重庆之南为绍庆府(今彭水市),之北为顺庆府(今南充市),重庆介乎其间,故称“重庆”。
重庆饮食以麻辣的川菜为主,是下河帮川菜的代表。川菜特点是大量使用辣椒,原材料新颖,菜品富于创新。重庆最有名的是渝派火锅,即“渝派火锅”。“渝派火锅”讲究的是麻、辣、鲜、香;牛油浓香,辣椒鲜亮,成串的藤椒忠实的贡献着灵魂的“颤栗”。 “渝派火锅”,看的就是油浪滚滚,吃的就是赤膊汗流,耍的就是个痛快坦荡。温和如玉的小清新,哪有撸起袖管来的酣畅淋漓。一箸在手,满桌皆是我有啊!够辣,够麻,够巴适;唯有爽利,才能放得下情仇,才能化干戈为玉帛,没有一顿火锅解决不了的事情,如果有那就两顿。
“渝派火锅”少有单锅独灶的,但凡出场就会自带一股子豪横的江湖气,锅中必有红油浪腾,浪花滚滚中花椒和红椒,接二连三的拆招换式,不间断的翻腾跌宕,既让你胆战心惊,又让你馋涎欲滴。厚度适当的腌渍牛肉,九尺脆爽的鲜切鹅肠,红嫩弹牙的QQ鸭血,葫芦状的肥肠,应了季的山中菌类,再到白菜、莲藕,粉丝、山药;似世间之物皆可入一锅红亮,涮它个丰俭由己,素华随性……
记得第一次和朋友吃九宫格时的情景,未吃之前,是听过此种火锅的,也在“视讯”中见过九宫的样式,但也就止步于此。至少在那次之前,会有种既然是“一锅九格”,保不齐会有“九味不同”的想法。可随着九宫格一上桌,就立刻让自己迷之自信迅速崩塌了。入眼的是一锅同种的汤锅料底;“两横两竖”四块隔板交叉成了个“井”字,搭连着锅壁周遭八处,构建了九个格断,可见“九宫格”并非一锅九味,仅是一锅九格而已。
直到后来,在网络上看到一篇溯源川渝火锅的文章,才对此有了些浅陋的了解。
文中引据重庆1949年2月24日出版《南京晚报》所载的《毛肚火锅流源》一文中的考证:所谓“水八块”,即是用洋铁制一个有八格的锅,下面生小炉灶,成了九宫格火锅的雏形,吃的每一个人占一格,加作料,烫牛肉、牛杂等。当时讲究吃的是牛肉、牛心、牛肝、牛油渣;价格大约为一个铜板八片牛肉,所以称“水八块”。
对于相关“水八块”的信息,文中则引据了七十年前,民俗、文化大师李劼人先生部分语录做了旁注,“水八块”用的是一种“又辣又麻又咸的卤汁”,吃法是“将水牛内脏买得,洗净煮一煮,而后将肝子肚子等切成小块”,形式是“于担头置泥炉一具,炉上置分格的大洋铁盆一只”,其后,只是“从担头移到桌上。泥炉依然,只将分格洋铁盆换成了赤铜小锅,卤汁蘸料,也改为由食客自行配合,以求干净而适合各人的口味”,“最初的原料,只是牛骨汤,固体牛油,豆瓣酱,造酱油的豆母(应该就是豆豉了),辣椒末,花椒末,生盐等等,待到卤汁合味,盛旺炉火将卤汁煮得滚开时,先煮大量蒜苗,然后将凉水漂着的黑色的牛毛肚片,用竹筷夹着,入卤汁烫之”,技巧是“不能太暂,也不能稍久”。
由此以上两点推断,此处的“水八块”与当今渝派火锅相较,渝派火锅活脱儿就是“从担头移到桌上”的“水八块”,很有可能此处的“水八块”就是最早渝派火锅的雏形,也由它开创了渝派麻辣火锅,甲子有余的轰轰烈烈,红红火火。
文中还有段似是当地的童谣,念诵时颇为朗朗上口,若是仿着川音念白,甚至还独具湿润口舌的效用:
“水八块,块块香,
吃到嘴头喷喷香;
吃不到,心头慌,
口水流到嘉陵江!”
火锅亦有江湖,北派的老北京铜锅涮肉,讲究清汤麻酱,以涮为主,擅食羊肉;南派有潮汕火锅,也俱清汤,以煮为主要技巧,菜品是各类牛肉和牛丸;西北派的“暖锅”以乱炖为技法,不同的地域会选择不同的菜式搭配,满满当当,泾渭分明,自成一锅;大门派里再就是川渝派,川渝派讲究麻、辣两味,相当重口,食材以毛肚、黄喉、鸭肠为必吃先选。川渝派虽师出同域,也有些许不同;川派火锅多用清油为底,渝派火锅多用牛油为底;前者用香料调和辛辣,口味的“终调”是香辣,渝派火锅多用花椒,注重藤椒的运用,故而渝派火锅,有麻且辣;川派火锅味碟简单,香油蒜泥居多,渝派火锅味碟相对复杂;最直观的区别——川派的锅比较常见,而渝派的火锅,代表作就是九宫格。
成就“九宫格”最初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呢?推究起来,想必也不复杂,九宫格的出现,该是实现了单人就餐时可以“拼桌”的诉求,也开创了“拼桌”的陌生人可以相互“混锅”先河。将锅划归九格,彼此之间可各守一域,楚河汉界,壁垒分明。自己的菜就在一格里面煮,就算是生人,即使坐在了一桌,也可坦然的同吃一锅,两两不扰。
终究“拼桌”的方式,在满足人们口腹之欲的同时也降低了寻求美味成本;故而“九宫格”也逐渐成为了重庆地区一种喜闻乐见的火锅形式。可随着时代的发展,拼桌吃火锅,已属少见,“九宫格”的形式却被保留了下来;同时,无所不能的食客们也在“九宫格”中解锁了新的妙用。
被区化开出来的九个格断,由于底部受热不均匀,各自沸腾的状态亦会有所不同,最为沸腾的是中心一格,自是用来涮烫鸭肠、毛肚、鱼片、肥牛等易熟、怕老的食材。上下左右4格,沸腾状态次之,比较适合短时间烹煮,此处该是牛肉、老肉片、虾滑、小酥肉的乐园,饱沾汤汁,成就麻香重味;最为边缘的4个角落,基本上不会沸腾,最适合长时间的炖煮,像鸭血、脑花、老豆腐,就适合放到这里,慢慢的滋养,静静的守候,一遇风云便幻化成龙。
因势利导的物尽其用,该是智慧的归结,美妙的搭配在碰撞中不断精进、厚发,终而抖擞一身烟火俗气,开创了近十来年,渝派火锅的大行其道,红红火火。
正是:“井栏九分锅一域,辛麻鲜烫味三秋”。
一锅渝派红汤,麻香辛辣才是王道,这锅里的牛肉就得是大块的,要的就是大口吃肉的满足感;鸭肠和毛肚也不容错过,在锅里七上八下,捞起来,搭碗过河,放到嘴里,咀嚼之下,尽显香脆弹牙;还有那毛肚、黄喉、冬粉、年糕……
在这寒风凛冽之时,不麻辣,怎过冬?咱捋袖抹汗,口中颤颤,你我 江湖相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