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龙发现的亚成体大熊猫,科研人员认为这只大熊猫的母亲应该就在附近。
5月28日、29日两天,四川接连确定两处野生大熊猫栖息地。两处新发现的栖息地分别位于甘孜州康定市麦崩乡和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专家认为,大熊猫活动区域扩大,表明多年的封山育林及地表生态修复初见成效。
28日,省林科院科考组在野外调查野生动植物资源过程中,依据新鲜粪便、毛发等痕迹,在甘孜州康定市麦崩乡新发现一处野生大熊猫分布区。在全国第三次、第四次大熊猫调查中,麦崩乡均未记载有大熊猫分布。省林科院研究员刘洋介绍,根据山系分布走向来看,该大熊猫分布区属于大熊猫邛崃山系种群,与邛崃山系大熊猫白沙河局域种群距离最近。
29日,3名野保队员在对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正河铡刀口区域进行野生大熊猫DNA采样建档工作时,巧遇一只亚成体大熊猫。这只“滚滚”爬上枝头睡懒觉,面对相距十几米的科考队员毫不在乎。“亚成体在这儿,说明它的母亲也应该在附近。一般来说,大熊猫母子同时出现的地方就是栖息地。”省林业厅野保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正河铡刀口区域为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最核心区域,系典型的高山峡谷地带。而此前的调查中,并未有相关区域发现野生大熊猫痕迹记录。
“这两个新发现的野生大熊猫栖息地说明,之前的保护措施有力有效。”省林业厅野保处相关负责人表示,以麦崩乡为例,不仅发现了大量的主食竹,还发现了金丝猴、小熊猫、野猪、猕猴、红腹角雉等大熊猫“小伙伴”的身影,证明当地生态系统良好且稳定。
目前,康定市和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均对新发现的分布区采取保护措施,以确保大熊猫“安居”。
大熊猫主要栖息地是中国四川、陕西和甘肃的山区。大熊猫具体分布区域包括秦岭、岷山、邛崃山、大相岭、小相岭和大小凉山等山系。秦岭山系分布于南麓,主要分布的县是佛坪,一般分布的县是洋县,仅有少量分布的县有太白、宁陕周至、留坝、宁强等。岷山系除甘肃文县为一般分布外,其余都分布于四川。大熊猫:
大熊猫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迄今所发现的最古老大熊猫成员——始熊猫的化石出土于中国云南禄丰和元谋两地,地质年代约为800万年前中新世晚期。在长期严酷的生存竞争和自然选择中,和它们同时代的很多动物都已灭绝,但大熊猫却是强者,处于优势,生存至今成为“活化石”。大熊猫的祖先是始熊猫,大熊猫的标准中文名称其实叫“猫熊”,意即“像猫一样的熊”。这是一种由拟熊类演变而成的以食肉为主的最早的熊猫。始熊猫的主支则在中国的中部和南部继续演化,其中一种在距今约300万年的更新世初期出现,体形比熊猫小,从牙齿推断它已进化成为兼食竹类的杂食兽,卵生熊类,此后这一主支向亚热带扩展,分布广泛在华北、西北、华东、西南、华南以至越南和缅甸北部都发现了化石。在这一过程中,大熊猫适应了亚热带竹林生活,体型逐渐增大依赖竹子为生。在距今50-70万年的更新世中、晚期是大熊猫的鼎盛时期。生活中的大熊猫的臼齿发达,爪子除了五趾外还有一个“拇指”。这个“拇指”其实是一节腕骨特化形成,学名叫做“桡侧籽骨”,主要起握住竹子的作用。
大熊猫主要栖息地是中国四川、陕西和甘肃的山区。大熊猫具体分布区域包括秦岭、岷山、邛崃山、大相岭、小相岭和大小凉山等山系。秦岭山系分布于南麓,主要分布的县是佛坪。
然而,说起中国大熊猫最多的地方,很多人恐怕都会条件反射般地想到四川省,但实际上,我们国家熊猫分布密度最大的地方却不在四川省,而是在陕西省一个叫做“佛坪”的小县城。
大熊猫的特点
佛坪县位于汉中市东北部,地处秦岭南麓,总面积约为1279平方公里。佛坪是国家“南水北调”工程的重要水源涵养区,也是陕西省“引汉济渭”工程的主要调水点,坝高145米的三河口水利枢纽建成后将形成“高峡出平湖”的盛景。
佛坪县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得它成为了“大熊猫的家园”和“中国山茱萸之乡”,还被世界旅游组织认定为最具生态旅游开发价值的地区,具备5A级旅游资源,森林覆盖率高达90.3%,是秦岭物种最丰富、生态最复杂、保存最完整的核心区域。
佛坪县境内群山雄峙,唐代著名诗人岑参就曾经写道:“峰攒望天小,亭午见日初。夜宿月近人,朝行云满车”。这座美丽的小县城气候宜人,风景绝美,还在2017年被评为中国百佳深呼吸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