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渊冲许明为什么是两个译

kn2023-03-26  15

许渊冲(1921年4月18日-2021年6月17日),男,汉族,江西南昌人。早年毕业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外语系,1944年考入清华大学研究院外国文学研究所,1983年成为北京大学教授[1]。从事文学翻译80余年[25],译作涵盖中、英、法等多种语言。他的翻译侧重于中国古代诗歌的英译,形成了诗歌翻译的方法和理论。他被誉为“唯一把诗歌翻译成英语和法语的人”。北大教授是翻译。他在国内外出版了60部中、英、法三种文字的书籍,包括《诗经》、《楚辞》、《李白诗选》、《西厢记》、《红与黑》、《包法利夫人》、《追忆似水年华》等。《西南联大学习日记》记录了他在西南联大的生活。[11]

2010年获“中国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2]。2014年8月2日,许渊冲获得国际翻译界最高奖项之一的“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是首位获此殊荣的亚洲翻译家。[3]

据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讣告:2021年6月17日7时40分许,许渊冲在北京家中逝世,享年100岁[15]。

2021年6月22日7时,许渊冲先生遗体告别仪式在八宝山殡仪馆正式举行。[20]https://bkimg.cdn.bcebos.com/pic/4bed2e738bd4b31c87013bddd898307f9e2f0708520c?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536,limit_1/format,f_jpg

截至2019年6月,重庆市丰都县辖21个镇分别是虎威镇、社坛镇、三元镇、许明寺镇、董家镇、保合镇、仁沙镇、兴龙镇、树人镇、十直镇、兴义镇、双路镇、高家镇、龙孔镇、暨龙镇、龙河镇、武平镇、江池镇、湛普镇、包鸾镇、南天湖镇。具体介绍以下几个镇:

1、虎威镇

虎威镇地处重庆市丰都县西部,距县城13公里,与社坛镇、树人镇、名山街道接壤。总面积72.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3094亩,水田面积13780亩。

2、许明寺镇

许明寺镇位于长江北岸,与垫江、忠县接壤,距县城64公里,有丰都“北大门”之称,是丰都目前踞重庆最近的乡镇。东北连董家镇,东南接三元镇,西毗垫江县大石乡、裴兴乡,北与忠县新立镇为邻。

3、树人镇

树人镇地处长江北岸,距重庆市丰都县县城30公里,幅员面积89.2平方公里,可耕面积1800公顷,森林覆盖面积1500公顷。

4、兴义镇

兴义镇,重庆市丰都县辖镇。1934年设兴义乡,建国后仍置,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乡,1992年与佛建、大池两乡并入建兴义镇。位于县境中部,距县府13公里。面积113.2平方公里。

5、湛普镇

湛普镇位于丰都县西部,距县城10千米。交通以长江航运为主,涪丰公路过境,重庆沿江高速过境。 1949年置湛普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乡,1994年建镇。面积31.8平方千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丰都县

参考资料来源:丰都县人民政府-走进丰都

大匡山是李白少年读书的地方,贞观年间就修建了经堂、庙宇。公元883年唐僖宗赐大明寺“中和大明寺”额,公元1888年清光绪年间修建匡山书院,包括李白祠、太白楼、双桂堂和中和殿等建筑。如今,原来那些精美的建筑早已不见踪影,“匡山书院”石碑也被摆放在清莲镇去了。不过当年李白最终还是耐不得寂寞,在25岁的时候“辞亲远游”,“仗剑去国”了,并留下一首诗《别匡山》,其中“莫怪无心恋清境,已将书剑许明时”来表达他的抱负。

《别 匡 山》 ---- 李白

晓峰如画参差碧,藤影摇风拂槛垂。

野径来多将犬伴,人间归晚带樵随。

看云客倚啼猿树,洗钵僧临失鹤池。

莫怪无心恋清境,已将书剑许明时。

【赏析】

这首《别匡山》,是李白早期的重要作品。此诗历代李白诗文集均未收录,仅见于四川彰明、江油二县县志。县志录自匡山宋碑《敕赐中和大明寺住持记》。碑石原在匡山大明寺遗址,今已移至江油县李白纪念馆。大明寺,兴建于唐初,葺修于北宋。匡山在旧彰明县北,今江油县西,李白故里青莲乡在匡山之南五十余里。这是青年时期的李白读书的地方。

李白青少年时代正是“开元之治”前期。当时唐玄宗励精图治,使国家欣欣向荣,给人们带来无限希望。因此,李白从小就胸怀大志,一心要把他的才能献给大唐王朝,甚至梦想辅佐皇帝济苍生,安社稷,建立不朽的功勋。也就是说,他希望当一个伟大的政治家。李白为这一理想奋斗了一生,虽然历尽坎坷,屡遭失败,但他的雄心总不销歇。正是在对伟大理想的热烈追求过程中,李白写下了许多充满豪情逸兴的和悲歌慷慨的诗篇,而成为伟大的诗人。

李白在《上安州裴长史书》中自我介绍早年事迹时,写道:“故知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乃仗剑去国,辞亲远游。”这首《别匡山》就是李白二十四岁时,“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之作,也就是他为了实现伟大的理想,决心离开他亲爱的故乡时的抒情言志之作。

“晓峰如画参差碧”,这是写匡山的远景。在晨光中的匡山,高高低低的峰峦,呈现出碧绿的颜色,好象画图一般。

“藤影摇风拂槛垂”,这是写匡山的近景。藤萝的影子在微风中摇曳,时时拂着大明寺的栏杆垂下来。

“野径来多将犬伴”,这是写李白自己在匡山上的行踪。他常常带着家犬作伴,沿着小路爬上山来。

“人间归晚带樵随”,这是写山头所见。他常常看见打柴的人背着柴草在暮色中下山回家。

“看云客倚啼猿树”,这是写李白自己在大明寺中的佳趣。他常常靠着寺前的大树,观看天上的云霞。那树上不时有猿猴叫唤,声音好象小孩啼哭。

“洗钵僧临失鹤池”,这是写寺中所见。和尚们常常在寺后的池中洗他们吃饭用的钵盂。那池上曾有白鹤飞来,后来却不知飞到哪里去了。

以上都是写匡山的景色,这景色是多么的清幽!同时从景色描写中透露出作者对匡山的感情,他对匡山是多么喜爱!

诗的最后写道:“莫怪无心恋清境,已将书剑许明时。”意思是说,匡山虽美,我却无心留恋它,因为我已经决心把自己的文才武艺奉献给大好时代了。

全诗八句,虽然前六句都是写匡山景色,但全诗的重点却在最后两句。前六句实际上是后两句的铺衬。正是由于前六句的铺衬,使得后两句特别有力,表现了李白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强烈的献身热忱,从而使整个诗不同凡响。

李白一生都酷爱大自然,同时一生又都充满了政治热情。《别匡山》一诗很好地表现了李白这科性格。因此这首诗不仅有景有情,情景交融,可供欣赏,而且对帮助我们认识李白的生平和创作,也大有裨益。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25960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