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是洪水最重要的来源。下雨时,雨水流入河道,使河水增加。因此,如果降雨量很多,而又持续较长一段时间的话,就可能出现洪灾。另外,雪是洪水的第二大来源。某些地方山上的冰雪溶化,流入河道,大大提高了河流流量。在沿海一些地区,海上的风暴大浪也是洪水的来源之一。
我们所说的洪灾通常会发生在海岸平地和河盆。由于这些地方的地势较低,河水上涨就会淹没河岸两旁的土地,造成洪灾。中国主要的河流,如长江、黄河和珠江等沿海地区,是洪灾多发地带。一些欠发达的国家,如菲律宾、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和泰国等地,也是水灾多发生的地方。
面对洪灾,可采取的措施是增加湖泊的储水容量,另外,修大坝,建人工湖都是避免洪灾的好办法。除此之外,增加河水流动的速度也可以避免洪灾的发生。如果河水流动的速度增加,河水外溢的可能就会减少。要根治洪灾,最重要的还必须保存河流上游的自然植被,立法管制伐林,并种植更多树木,可以抓紧土壤,防止淤积物被冲往下游,避免河流下游有过多沉积物。
1998年特大洪水是一场发生在长江、嫩江、松花江等江河流域地区的大洪水。98年大洪水是继1931年和1954年两次洪水后,20世纪发生的又一次全流域型的特大洪水之一;嫩江、松花江洪水同样是150年来最严重的全流域特大洪水。据初步统计,包括受灾最重的江西、湖南、湖北、黑龙江四省,全国共有29个省(区、市)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受灾面积3.18亿亩,成灾面积1.96亿亩,受灾人口2.23亿人,死亡4150人,倒塌房屋685万间,直接经济损失达1660亿元。
长江洪水泛滥是长江流域森林乱砍滥伐造成的水土流失,中下游围湖造田、乱占河道带来的直接后果。长江两岸有4亿人口居住,50年代中期,长江上游森林覆盖率为22%,由于不断进行的农地开垦、建厂和城市化,使两岸80%的森林被砍伐殆尽。四川省193个县中,森林覆盖面积超过30%以上的仅有12个县,一些县的森林覆盖面积还不到3%。为此,长江流域180万平方公里土地中,有20%发生水土流失,每年丧失表土24亿吨,每年从上游携带下来5亿吨以上的土砂顺着长江流入了东海。由于年复一年的土砂淤积,长江的河床从多年前开始就已高出了地面,成为继黄河之后的又一条“悬河”。长江的“碧水”早已荡然无存,其“浑黄”程度可以和黄河“媲美”。另一方面,长江中下游有蓄洪功能的湖泊则在迅速地萎缩着,洞庭湖水域面积从1949年的4350平方公里缩减到2145平方公里,鄱阳湖在40年间缩小了1/5,还有数百个中小湖泊已经永远地从地图上消失了。这一切都是长江洪水泛滥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