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眠的巨人苏醒之厅在哪

休眠的巨人苏醒之厅在哪,第1张

在亚勒伯龙地下。魔兽世界嚎风峡湾休眠的巨人任务分为部落与联盟两个,部落是在冬蹄营地跟安霍塔白霜接取,联盟是在西部卫戍要塞跟法师中尉玛利斯特接取,然后到灰熊丘陵去杀死5名休眠的维库人就行了。

以下为丹麦著名建筑:

美人鱼铜像

美人鱼(Den Lille havfrue, 英文名叫: The Little Mermaid)位于哥本哈根市中心东北部的长堤海滨。它是一座世界闻名的美人鱼铜像。远望这个人身鱼尾的美人鱼,她恬静娴雅地坐在一块巨大的花岗石上,近观她神情忧郁,若有所思。铜像高约1.5米,基石直径约1.8米。是丹麦雕刻家爱德华.埃利克森根据安徒生童话《海的女儿》铸塑的。这座铜像是由嘉士伯啤酒公司的创始人卡尔.雅可布森出资建造的。美人鱼铜像从1913年在长堤海滨落成至今,已有80多年历史。她吸引了无数的游客。人们流传着这种说法:不看美人鱼,不算到过哥本哈根。美人鱼铜像已成为哥本哈根的标志。但美人鱼也曾先后在1964年和1984年遭受过被“砍头”或“断臂”的破坏。1998年2月再次被“砍头”,不久又被找回。丹麦人称,美人鱼遭到砍头或断臂,多为恶作剧者所为,其主要动机是寻求刺激,引起媒体注意。丹麦人以美人鱼为自豪,制作了水晶美人鱼和美人鱼铜像等纪念品。它如今已经成了哥本哈根的标志性建筑。

 

 

安徒生铜像

安徒生于1805年出生在丹麦奥斯丹,一生写过《美人鱼》、《卖火柴的女孩》、《丑小鸭》等150篇不朽童话故事,为世界上千万儿童编织了美丽的童年。这尊以铜打造、约3米高的安徒生塑像,座落在人潮熙攘的大街旁,每天都有不少游客经过他身边,认识他的会抬起头瞻仰大师的面容,或者把手按在他的膝盖头拍照留念。这位把童话作为献给全世界儿童最好礼物的大师,自己始终不曾有过孩子,他几度情场失意,甚至被人传说同性恋。他在15岁那年来到哥本哈根,曾经因失恋在运河边的小房子住过,晚年时相当消沉,70岁时因肝癌在朋友乡间的屋子去世。如今他的塑像,左手拿拐杖,右手握着一本书,还以食指隔开书页,头部朝左微微抬高,仰望着“梦的工厂”蒂沃里游园,脸上有一种“时不我予”的错愕神情。

 

 

阿美琳堡宫(Amalienborg Castle)

位于哥本哈根市区东部的厄勒海峡之滨,是王室的主要宫殿。丹麦女王伉俪每年多半时光在这里度过。宫殿由最著名的建筑师尼古拉·伊格维德设计,并要为国王塑制一座骑马铜像。经过紧张施工,四座宫殿在1754年至1760年间相继建成。根据设计,这四座宫殿的前面形成了一个八边形广场。1768年,请法国雕塑家萨利制作的菲特烈五世骑马铜像被安放在广场中央。当时,宝隆洋行还用对华贸易赚取的钱款,为铜像修建了围栏。后来,这四座宫殿曾几易其主,但一直由贵族居住着。1794年,克里斯钦堡宫被大火焚毁,王室决定移驾阿美琳堡四宫殿。自那以后,此处一直是王室所在地。现在,每当女王玛格丽特二世身在王宫时,其所在的建筑物上便会升起丹麦国旗。在

阿美琳堡王宫广场东西轴线的西端是“大理石教堂”。建造这座大教堂的初衷是为了纪念奥尔登堡皇族统治丹麦300周年(1479-1749),然而,这项工程1749年奠基后,因资金不足,拖至一百多年后的1894年才得以竣工。每天,丹麦国家的皇家卫队都会在这里中午时分进行换岗仪式,形成了这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议会大厦又称克里斯钦堡宫(Christiansborg Slot)

最早建于1773-1775年间。当时的克里斯钦六世国王为了享乐,将旧王宫(哥本哈根宫)夷为平地,在此基础上建造了一座显赫、华丽、舒适的新宫。由于此宫是克里斯钦六世国王的寝宫,故名克里斯钦堡宫。克里斯钦堡宫具有欧洲十八世纪洛可可式的建筑风格,其特点是纤巧繁琐,白灰色调。宫内内部的天花板装饰非常豪华,房间采用大理石或者木制地板。墙上挂着厚厚的挂毯或者油画。所有的房间都装饰着水晶吊灯、镜子、法国家具和各种艺术品。宫堡的后院修建了一所王家驯马场,马场两边盖有两排具有中世纪建筑特色的边房。马场出口处的左右两边还建起两座洛可可式的穹形石亭。石亭两侧建有楼房,与驯马场的边房相连。两座石亭之间为车马道,道端和一座大理石桥相接。自1849年起,克里斯钦堡宫开始用作国会场所。现在的克里斯钦堡宫是丹麦议会所在地,因此也称为议会大厦。此处,首相办公室、女王接受晋见用的大厅、丹麦最高法院都设在宫内,丹麦政府各部大臣在此也设有一间办公室。现在克里斯钦堡中一部分是丹麦皇家迎宾室。顾名思义,丹麦皇家迎宾室是丹麦的皇族成员用来进行接待活动用的。在这些房间中,女王接见各国驻丹麦大使、在新年时接受皇家新年致词并在此会见来访的重要外国领导人。皇家迎宾室的装修非常豪华讲究,里面收藏了许多珍贵的艺术品,其中包括许多20世纪初世界上著名的艺术家的作品。皇家迎宾室分为许多小房间,包括巨人厅、国王阶梯、皇冠室、弗雷德里克室、悬挂着巨型挂毯的大厅、皇家宴会厅及女王私人藏书馆等。

 

 

水晶宫

菲特烈堡宫(Frederiksborg Slot)(水晶宫)位于西兰岛北部小城西勒洛德(Hillerod),哥本哈根市西北约45公里处。其建筑群坐落在湖水中的三个小岛上,四面湖光涟漪,景色美不胜收。此宫始建于菲特烈二世国王(

1559-1588)时期的1560年。其子克里斯钦四世(1588-1648)继位后拆除原有的部分建筑,于1600年在最东部的小岛增建了新的建筑物。这座宫殿有60个厅堂,采用了荷兰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风格,是北欧现存的最显赫的文艺复兴风格的建筑,有“丹麦的凡尔赛宫”之称。有人把它简称为“水晶宫”。菲宫为三边型建筑。正面和右翼是宫殿,左翼是教堂。宫殿以铜板铺顶,四个尖塔装饰其间,给这座建筑平添了俏丽。在东北角有一长廊,它跨越湖水,把人们引入国王的接见大厅。自1671年至1840年间,历代国王都在菲宫教堂举行加冕典礼。1859年,一场大火烧毁了宫内的大部分家俱,宫顶和尖塔全部被毁,仅教堂幸免于难。1876年,热心于文化事业的嘉士伯啤酒厂创始人雅可布森为修复菲宫捐赠了全部修缮费,并提出把菲宫辟为丹麦国家历史博物馆。他的建议得到采纳。在修复过程中,骑士大厅等重要厅堂恢复了原貌,其它的房间则根据博物馆的需要进行了修建。1878年,丹麦国家历史博物馆在菲宫建立,雅可布森聘请的一些著名油画家为博物馆绘制了以丹麦历史为题材的油画。目前,该博物馆收藏了丹麦16世纪以来历代著名画家的作品,其中还包括大量著名人物的肖像画。

 

 

克隆堡宫(Kronborg Slot)(又称哈姆雷特堡)

坐落在西兰岛北部赫耳辛格(Helsingor)市的海边,与瑞典的赫尔辛堡市隔海相望,地处波罗的海出海口之一的厄勒海峡最窄的出口处,在哥本哈根市东北45公里。克隆堡宫意为“皇冠之宫”,始建于1574年,1585年竣工。此堡由荷兰建筑师设计建造。宫殿用岩石砌成,褐色的铜屋顶,气势雄伟,巍峨壮观,是北欧最精美的文艺复兴时期建筑风格的宫殿。

克隆堡宫历史上曾两度被毁。在1629年和1658年—1660年两次被毁或洗劫,后经过多年修复才逐步形成现在的样子。到菲特烈四世国王(1699-1730)时,加强了克隆堡宫周围的防御工事,宫殿也不断得到修复。从1785年到 1922年,克隆堡曾被用作兵营。宫堡外围的火炮已有二、三百年的历史。宫内现收藏了大量古代挂毯和油画。在克隆堡宫外院的墙上,有一块莎士比亚的纪念浮雕像。游人参观克隆堡宫时,必在莎翁像前留影。相传,当年莎士比亚就是以这个城堡为背景写下了著名的悲剧《哈姆雷特》。目前,宫内正在修建。游客踏访丹麦时,除参观克隆堡宫外,也可参观外面的厄勒海峡。厄勒海峡是连接波罗的海和北海的主要通道(船只从波罗的海驶往北海,也可通过丹麦南部洛兰岛以南的费马海峡经大贝尔特海峡或小贝尔特海峡,然后经厄勒海峡以北的卡特加特海峡、丹麦与挪威之间的斯卡格拉克海峡)。因此,厄勒海峡的战略地位非常重要。游客站在克隆堡宫前的海堤上,举目东望,便是瑞典的赫尔辛堡市。是厄勒海峡的最狭窄处。据一位丹麦海军上校介绍,这里宽约4公里,最深处水深20米。丹麦规定,任何外国潜艇经过厄勒海峡时,都必须浮出水面。此外,在西兰岛上还有一座弗雷德里克堡(又称夏宫),与克隆堡宫、菲特烈堡宫并称为西兰岛三堡。该堡也是风格独特,与其余两堡交相辉映。也是非常值得您好好看看。

以下为其他饮食风俗:

美食特产

丹麦特色美食有嘉士伯及特波嘉啤酒、甜酒布甸、丹麦烧腿及特式三文治等。最有名的“丹麦酥”,在丹麦又叫Wienerbroed,每个面包店都陈列各种口味的丹麦酥。典型的丹麦菜包括猪肉丸(Frikadeller)、水煮鳕鱼配芥末酱、脆皮烤猪肉(Flaeskesteg)、马铃薯炖牛肉(Hvid Labskovs),以及牛肉汉堡配炸洋葱(Hakkeboef)。还有一种冷食自助餐(Koldt Bord),菜色有鲱鱼、沙拉、各式冷肉片、熏鱼和乳酪等。

丹麦三明治(Smoerrebroed)是具有代表性的丹麦食物,这是一种开口三明治,从最简单的到复杂得像雕塑品的都有。丹麦是世界上食用猪肉最多的国家。举世闻名的“丹麦酥”(Danish),在丹麦叫做Wienerbroed,几乎每隔一个街角就有面包店陈列着许多令人流口水的不同种类。典型的丹麦菜包括猪肉丸(Frikadeller)、水煮鳕鱼配芥末酱(Kogt Torsk)、脆皮烤猪肉(Flaeskesteg)、马铃薯炖牛肉(Hvid Labskovs),以及牛肉汉堡配洋葱(Hakkeboef),还有一种冷食自助餐(Koldt Bord),菜色有鲱鱼、沙拉、各式冷肉片和乳酪。丹麦的嘉士伯和杜伯两厂都生产极佳的啤酒,购买酒精类饮料的法定最低年龄是16岁。丹麦人对面包感情极深,他们可以制出各式单层、双层和多层的面包夹700多种.若您将各层分别夹上熏肉片、西红柿片、肝泥酱、水萝卜片等,那真堪称得上一顿美餐;他们喜欢吃桔汁拌鸭块,据说这道菜通常是作为他们宴会席上“压轴儿”的佳肴;习惯吃西餐,对中餐也颇感兴趣。

饮食

丹麦人在饮食嗜好上有如下特点:①讲究菜肴香、脆,注意菜肴多样质精;②口味一般不喜太咸,爱微酸带甜味;③主食以面食为主,爱吃面包等食品;④副食爱吃鱼类、鸡、鸭、蛋类、猪肉、牛肉、羊肉、冻肉、干肉、奶酪等;蔬菜喜欢土豆、西红柿、葱头、洋白菜等;调料爱用丁香、莞荽子、番茄酱、醋、糖等;⑤制法:对凉拌、炒、烤、炸、烧等烹调方法制作的菜肴偏爱;⑥中餐:喜爱中国的粤菜;⑦菜谱:很欣赏冷拼盘、茄汁煎鸭腿、脆炸肉丸、滑蛋牛肉、杏仁水鱼、果汁鱼块、脆皮鸡、干烧大虾、玉兰炒肉丝、草菇鱼片汤等风味菜肴;⑧水酒:喜欢喝啤酒;爱喝桔子汁、矿泉水、酸牛奶、咖啡、可可;也乐于品尝香片花茶;⑨果品:爱吃柑、桔、苹果、葡萄等;干果爱吃杏仁、葡萄干等。

丹麦与瑞典、瑞士、芬兰、挪威、被称为世界上最幸福的国家。丹麦也被称为欧洲的乳酪市场。

娱乐

早年北欧素以“开放”闻名于世,哥本哈根尤为一著名的观光都市,电影及剧院林立,每周皆有不同的观光节目任人选择参加,夜生活的场所,如酒吧Pub、Bodega之类,为正当消遣聊天之处所,收费尚合理,但夜总会(Night Club)宜结伴前往,问清费额或由熟识此道的当地人士陪同前往较宜。

每年5月1日,哥本哈根游乐场Tivoli Garden开幕,丹麦正式进入观光季节。9月第二星期日为该游乐场关闭之日,至此时,观光季也告结束。

地方特色

童话王国

因为《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皇帝的新衣》等这些脍炙人口的童话故事,安徒生使丹麦冠上了“童话王国”的美誉。

1913,丹麦雕刻家爱德华·艾瑞克森(Edvard Eriksen)根据安徒生童话《海的女儿》铸塑了一座美人鱼铜像。铜像坐落在哥本哈根的长堤公园(Langelinie)内,已成为丹麦的象征。此外,在哥本哈根的市政厅广场,伫立着一座安徒生的全身铜像。路过的每个游客,都要上去与“童话之父”握握手,捧着安徒生的书籍与其留影。在安徒生的故乡欧登塞,建有安徒生故居博物馆,无数对安徒生童话着迷的人前往那里瞻仰、参观。

古老皇族

丹麦王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君主国。从有史可考的哈拉尔国王(公元940~986年在位)到现任君主玛格丽特二世女王,王室的血脉已继承了千年之久。

丹麦的历史相当于一部丹麦王族史。千年以来,丹麦王族中出现不少叱咤风云、建树颇多的君主,流传下众多具有传奇色彩的故事。其中最为杰出的君主是玛格丽特一世女王(1387~1397年在位)和克里斯钦四世国王(1588~1648年在位)。

自1849年立宪建立了君主立宪制,丹麦王室虽然放弃了国家统治权,但作为国家的代表,王族一直得到丹麦人民的支持与敬仰。王族已经成为丹麦王国根深蒂固一条历史纽带,一种不可放弃的重要传统。

皇宫林立

作为皇族的象征,丹麦这斯堪的维亚地区(丹麦、瑞典、挪威)最小的国家,却拥有着众多的皇宫城堡。千年的皇族历史,使皇宫的建造一直未曾停怠过。

由于城堡众多,名字繁琐,丹麦的皇宫又有一个个别称。例如,菲登斯堡宫(Fredensborg)被称为“和平宫”、菲德烈堡宫(Frederiksborg Slot)又称“水晶宫”、克隆堡宫(Kronborg Slot)因被莎士比亚作为《哈姆莱特》的创作背景,又叫做“哈姆莱特堡”。

这些宫殿建筑都由当时著名的建筑师来建筑设计,从古典式样,到融合了新世纪的建筑风格,姿态各异。每一座宫殿都是一件传世的艺术品。

格陵兰岛

作为丹麦的一个自治领,世界第一大岛屿——格陵兰岛(面积2175600平方公里)上,居住着5万多居民,其中90%为爱斯基摩人。长久以来,他们用冰雪来堆砌房子,称为“冰屋”;穿着经过妇女的咀嚼后的驯鹿皮特制而成的衣服——“阿奴拉古”;吃着打猎来的生肉以便获取足够的热量。如今,与其他地区的过着土著生活、受到歧视和屠杀的爱斯基摩人不同,格陵兰岛爱斯基摩人受丹麦政府的帮助,搬出世代居住的“冰屋”,建立自己的议会、电视台,与丹麦人通婚。

由于地处北极圈内,每到冬季,格陵兰岛就会出现持续数个月的极夜,格陵兰上空隅尔还会出现色彩绚丽的北极光。而在夏季,太阳终日悬挂头顶,格陵兰便成为极昼下的日不落岛。

德累斯顿的国际机场位于西北郊外的Klotzsche区,德国干线主要机场之一,可以方便的通往欧洲法国、西班牙、意大利、希腊、英国等,已经德国境内各主要大城市,有高速公路和城郊特快S-Bahn可以方便地到达。

德累斯顿的地质条件不适于建造地下铁路,电车系统Strassenbahn在该市的公共交通中非常重要。德累斯顿拥有规模庞大的电车轨道网,室内包括12条线路(1/2/3/4/6/7/8/9/10/11/12/13号线),总长236千米,是德国线路最多、最复杂的地面交通系统,已有140年的历史。许多新型车辆长达45米。许多轨道使用分开的路基,中间植草以消除噪音,一些轨道还位于街道中间,特别是在内城。城内还有一种专门服务于大众汽车透明工厂的货运电车CarGoTram,横穿城市到达其后勤中心。透明厂房位于市中心不远处,毗邻该市最大的公园。城市与市郊之间还有3条轨道交通线路(S1/S2/S3)方便换乘,如到机场、迈森、格拉苏蒂、萨克森小瑞士国家公园等。

18世纪和19世纪的德累斯顿易北河谷景观沿着河谷纵深有18公里长,它主要由古老的牧场、宫殿、纪念碑、公园,以及19世纪和20世纪郊区的具有自然风光的别墅和花园组成。至今,河谷边一些沿着河倾斜的梯田仍然被用于葡萄种植,一些古老的村庄仍然保留着工业革命时期的建筑和自然风光。特别是长147米的钢桥(1891—1893)、空中铁路(1898—1901)、古老的渡船(起源于1879年)和成立于1900的造船厂至今仍在使用中。空中铁路。世界文化遗产:德累斯顿易北河谷景观

1880年以后,Elberfeld 和Barmen这两个城镇之间急需一条新的交通线路,由于地面上已经没有空地,所以科隆的工程师Eugen Langen 的在易北河上架设悬挂铁路的设计方案被采纳。这条铁路于1898年开始建设,1900年10月24日由当时的德国皇帝威廉二世亲自乘车测试这条空中铁路,1901年3月1日,这条铁路对公众开放。这条铁路是全钢结构,在建构、工程技术方面都是当时最先进的,100年之后的今天,这条空中铁路依然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悬挂铁路,德国正在对这条铁路进行翻修,希望它再运行100年。

奥古斯特三世信奉天主教之后,下令修建一座天主教教堂。于是,德累斯顿天主教堂由意大利建筑大师Gaetano Chiaveri 在1939——1755年间建成了, 这是德累斯顿——萨克森地区规模最大的巴洛克风格的天主教堂, 该教堂内部装饰华美,布道台上有雕塑大师Balthasar Permoser 的洛可可式的雕塑,祭坛上有Raphael Meng的壁画,管风琴是Gottfried Silbermann的最后杰作。虽然这座大教堂逃过了18、19世纪的战火,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在劫难逃,被夷为平地,1945年开始重建,1971年完工。1980年,这座大教堂成为德累斯顿——麦森教区的主教教堂,这座易北河边的天主教堂也成为德累斯顿的一道美丽的风景。横跨易北河两岸的德累斯顿,曾有过一段辉煌的岁月。在18世纪,身为萨克森选帝侯和波兰国王的奥古斯都大力王致力把这座他钟情的城市,发展成当时欧洲的文化和艺术中心。二战末期猛烈轰炸下,盟军几乎把这个德国城市夷为平地。从战争遗留下的废墟中施工重建和修复,断断续续历时60年,至今城市还未完全恢复原貌。

不远处的天主教宫廷教堂是萨克森最大的教堂。这座近300年的建筑物,外部竖立了无数英姿栩栩的雕像。里头的布道坛、圣坛和管风琴更是不同大师的设计。虽然奥古斯都的遗体葬在波兰,他的心脏却存放于教堂的地窟里,可见他对德累斯顿不懈的留恋。森帕歌剧院是19世纪同名建筑师Gottfried Semper的杰作之一。自1841年落成后,这歌剧院遭逢两次被摧毁的厄运,1985年第三度重新开幕。华格纳(Wagner)、施特劳斯(Strauss)、韦伯(Weber)等音乐巨匠,都曾是这演奏厅的常客。

德累斯顿有一幅101米长的瓷器壁画——王侯队列图,追述韦廷王朝的历代君主。国王以骑马列队的形态,生动地展现于画中。

圣母大教堂(Frauenkirche)可说是德累斯顿的市徽,其巨型圆顶的轮廓,早已成了这城市风景线不可或缺的一部分。1945年战火中抵抗不了炮弹的破坏,福临大教堂在完工后的两百多年轰然倒塌。留下的残垣断壁,在战后的共产时代,提醒着人们战争的残酷。教堂的重建计划终于在1992年展开,并在2005年10月31日重新开幕,重执其圣职。教堂的重建过程,尽可能地利用被炸毁后残留下来的砖块。所以,新教堂的墙壁中,依然清晰可见无数灰黑色石砖。新旧砖的衔接处,看似一道道的伤疤,唤起福临大教堂的旧创。尽管如此,教堂优美的线条依然壮丽非凡。

德累斯顿因其文化和艺术气息,而有“易北河畔的佛罗伦萨”之称。谁没见过德累斯顿,谁就没见过美。美,完全地被德累斯顿所定义。 “文化可以有很多种表达方式和定义标准。 有一种非常简单,那就是“德累斯顿”(Dresden)。 这座城市拥有大量壮美而华丽的文化遗产,让来访者无不屏气凝神、叹为观止。 德累斯顿人将这一切尽数融入美丽诱人的河畔风光中,游客的惊异之情将很快转化为对这座城市疯狂的热爱。

举世闻名”这个字眼在很多地方遭到滥用,但是德累斯顿绝对配得上这个形容词。 因为这里不仅有名胜“三巨头” -茨温格宫 (Zwinger)、森珀歌剧院 (Semperoper)和圣母教堂 (Frauenkirche),还有布吕尔平台 (Brühlsche Terrasse)、国都王宫 (Residenzschloss)、洛什维茨山坡 (Loschwitzer Hang) 上的易北三城堡 (Elbschlösser)、布拉泽维策区 (Blasewitzer Villenviertel)、赫勒劳花园城市 (Hellerauer Gartenstadt) 等,当然也别忘了展览国家艺术藏品的十二座博物馆。 这座城市的中心地处易北河 (Elbe) 左岸,正好位于一个优美河弯的顶点。

城市中最有资格被冠以“举世闻名”形容词的建筑,当属茨温格宫 (Zwinger),它乃是巴洛克建筑的尖峰巨作。 从废墟中走出来的圣母教堂 (Frauenkirche) 光芒耀眼魅力无穷,它是最重要的新教教堂之一;萨克森州立歌剧院,也就是森珀歌剧院,是一座意大利文艺复兴风格的伟大建筑,毫无疑问也是世界上最漂亮的歌剧院之一。 布吕尔平台被称为“欧洲阳台”,从那里的公园远眺,易北河美景尽收眼底,还可以看到对岸的新城;设有现代大师画廊 (Galerie Neue Meister) 和雕刻馆 (Skulpturensammlung) 的阿尔贝提努博物馆 (Albertinum),是德累斯顿的又一处文化亮点。 城中还分布有诸多大型博物馆,例如设在国都王宫中的绿色穹隆 (Grünes Gewölbe),它是世界上最大的珍宝馆之一;还有土耳其艺术收藏馆 (Türckische Cammer)、历代大师画廊 (Gemäldegalerie Alte Meister) 等,后者收藏有大量艺术珍品,其中最耀眼夺目的当属拉斐尔的《西斯廷圣母》(Sixtinische Madonna),游客必将享受到一次无与伦比的文化体验。

近 700 年来,“音乐”也是促成德累斯顿城走向“举世闻名”的一大元素。 这里并非单指歌剧,而是包括德累斯顿国立交响乐团(Staatskapelle)、德累斯顿交响乐团 (Philharmonie)、德累斯顿圣十字合唱团 (Dresdner Kreuzchor) 在内,他们带来的大合唱和管弦乐演奏令观众们兴奋不已。 极具吸引力的国际性庆典活动、激动人心的戏剧表演和舞蹈表演,还有森珀歌剧院等打造的顶级演出……德累斯顿的精彩节目全年不间断。 在德累斯顿,爵士乐同样是文化的代表,国际狄克西兰爵士音乐节 (Internationale Dixieland Festival)是欧洲规模最大的传统爵士乐盛会。 “Riverboat Shuffle”一向是音乐节的高潮,届时狄克西兰爵士乐游行队伍将沿着布拉格大街 (Prager Straße) 穿过老城。 除此之外,德累斯顿的节日日程表上还包括很多露天活动,例如易北河岸电影之夜(Filmnächte am Elbufer)、易北河山坡节 (Elbhangfest) 以及在易北三城堡 (Elbschlösser) 的浪漫公园中举办的音乐会等。

与伟大的传统文化遗产相比,这座城市的现代化建筑也毫不逊色。 新犹太教堂 (Neue Synagoge) 和解构主义的UFA 水晶宫电影院 (UFA-Kristallpalast)是其中的佼佼者,后者由奥地利建筑事务所“蓝天组”(Coop Himmelb(l)au) 设计。 主火车站也是重要看点之一。火车站的改建工程由设计师诺曼·福斯特 (Norman Foster) 主持,他使用透明的特氟隆薄膜将古老的钢结构包裹在其中,使建筑呈现出强烈的现代感。军事历史博物馆 (Militärhistorisches Museum) 亦不容错过。 这座博物馆是人们按照丹尼尔·里伯斯金 (Daniel Libeskind) 的大胆设计扩建和改造而成。 “蓝色奇迹大桥”(Blaues Wunder) 是欧洲第一座无桥墩大桥,它的设计在当时堪称惊世骇俗,同时也是杰出的工程技术作品,观景效果令人震撼。

如果在十二月份到访德累斯顿,迎接游客的将是另外一项文化盛事 - “Striezelmarkt”圣诞市场。 它是德国最古老的圣诞市场,第一次出现在史书记载中是 1434 年,直到今天仍然是一片灯光、色彩和香味交融的欢乐海洋。 在这里可以尽情享用甜红葡萄酒、圣诞饼干和热栗子,感受触手可及的隆重氛围,当然也要品尝德累斯顿特产 - 圣诞蛋糕“Christstollen”,这里叫做“Striezel”。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它,那肯定是 - 举世闻名!” 新教的彼得教堂:圣母教堂 重建的圣母教堂 (Frauenkirche) 被视为新教教堂建筑中的纪念丰碑和欧洲巴洛克式风格建筑杰作之一。 250 多年时间里,这座由建筑大师乔治 贝尔(George Bähr) 设计的杰作一直是德累斯顿 (Dresden) 市民富有和信仰的标志。 圣母教堂建于 1726 至 1743 年,1945 年遭轰炸被毁后,满目疮痍的废墟成为人们反对战争的警世纪念碑,如今它是和解与和平的象征。 2005 年,教堂在举世瞩目下完成重建。优美的音乐会、沉思的祈祷邀游客前来体验伟大的圣母大教堂。教堂免费开放。 华丽建筑与音效奇迹:申培尔歌剧院 由戈特弗里德·森佩尔 (Gottfried Semper) 设计并于 1838 至 1841 年修建的申培尔歌剧院 (Semperoper) 是德累斯顿国家歌剧院的所在地,这座萨克森州的皇家歌剧院和国家歌剧院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 歌剧院的管弦乐队是有着悠久历史的德累斯顿萨克森国家管弦乐团。 精巧的建筑风格和出色的音响效果使这座剧院成为了 19 世纪歌剧院建筑中的顶峰杰作 和世界上最美的歌剧院之一。 这座具有意大利文艺复兴鼎盛时期建筑风格的歌剧院宏伟壮观,室内设计令人过目不忘;墙壁、大厅和走廊上悬挂着大量画作和艺术价值极高的饰品。 德累斯顿茨温格宫的古典巨匠画廊 整个艺术作品堪称欧洲最重要的后巴洛克风格建筑之一。 镀金圆顶的王冠门 (Kronentor) 是德累斯顿的城市标志之一。作为宫廷节庆的举办地,茨温格宫 (Zwinger) 早在当时就拥有选帝侯艺术品收藏馆 (kurfürstlicheKunstsammlung)、图书馆、古典巨匠画廊(Gemäldegalerie Alter Meister)、军械库 (Rüstkammer)、陶瓷收藏馆 (Porzellansammlung)、动物学博物馆 (Tierkundemuseum) 和数学-物理沙龙 (Mathematisch-Physikalischen Salon)。 这是世界上关于欧洲约1350到1800年间绘画最重要的收藏馆之一,馆内藏有760多件作品,包括欧洲文艺复兴三杰之一拉斐尔的《西斯廷圣母》。游客可以在庭院内小憩,欣赏优美的喷泉和梦境般的美景;在夏季,这里是露天活动的盛大舞台。 皇家壁画长廊 这是一幅101米长的世界最大的瓷器壁画——王侯队列图(Procession of the Princes)。在墙面上镶有迈森(Meissen)出产的陶瓷片,手工精细,共用了27000片瓷砖。

壁画追述了萨克森王国韦廷王朝(Wettin Dynasty)的历代君主,描绘了从1123年到1904年间萨克森王侯的骑马雕像以及当时的艺术家们,总共93人。 绿色穹隆中的黄金时代 绿色穹隆 (Grünes Gewölbe) 曾是韦廷-萨克森统治者的宝库,展区面积约 2,000 平方米,馆藏各种珠宝和黄金制作艺术的杰作,每年吸引数千人前来参观。但是,每小时只有 100 名游客能够享受这场紧张刺激的时间之旅——参观绿色穹隆需要一些规划。 绿色穹隆入场券上标有详细时间,游客只能在入场券规定的时间点进入参观。 此举可以避免熙攘人群,使所有参观者都能静静欣赏博物馆的珍宝。 茨温格宫的数学物理沙龙 作为最古老的科学史展览之一,位于德累斯顿(Dresdner) 茨温格宫 (Zwinger) 的数学物理沙龙 (Mathematisch-Physikalische Salon) 共设立了五个展览主题:诸侯的宇宙 (Der Kosmos des Fürstendes):展出了约 1600 件奇妙的机械物件和数学工具。 启迪的工具 (Instrumente der Aufklärung):介绍了博物馆的历史。 地球的世界 (Das Universum der Globen):收集了各种各样的地球仪和天球仪,在全世界享有盛誉。 永不停歇的钟表 (Der Lauf der Uhren):讲述了自文艺复兴以来自动装置和钟表的历史。 沙龙中的沙龙 (Der Salon im Salon):这里预留做数学与物理沙龙的学习空间。 新巨人厅 德累斯顿(Dresden) 的新巨人厅 (Der neue Riesensaal) 宛如一个大型军械库,展示精挑细选自全世界的珍贵武器、盔甲和战袍。这里的展品共计 350 件,参观者可以欣赏到众多竞技和仪式武器,了解各种古老竞技类的运动比赛,还能一睹萨克森宫廷选帝侯生活的富丽堂皇。 整个大厅长 57 米,宽 13 米,宽敞明亮。开放时间:除周二外,每天 10:00 - 18:00 “好事成三”:易北三城堡 阿尔布莱希茨贝格宫 (Schloss Albrechtsberg)、林纳尔宫 (Lingnerschloss) 和艾克宫(Schloss Eckberg),并称“易北三城堡”(dreiElbschlösser),坐落在拉德贝格 (Radeberger) 郊区的易北河坡旁,位于市中心以东约 3 公里处。 从易北河对面远眺,呈现出一幅令人印象深刻的风景画。 三座建筑均在 1850 至 1861 年间修建于曾经的山坡葡萄园内,镶嵌在英式风格的宽阔花园中。 白天的时候,沿着鲍岑乡间公路 (Bautzener Landstraße) 经过几座大门,穿过易北河自行车道旁的城门可以自由进出易北三城堡。 花园城市中的艺术:赫勒劳节庆剧院 坐落在德国首座花园城市的赫勒劳节庆剧院 (Festspielhaus Hellerau) 建于 1911 年,由建筑师海因里希·特森诺 (Heinrich Tessenow) 鼎力设计。 传奇神话赫勒劳 (Hellerau) 在这包豪斯 (Bauhaus) 风格的发源地苏醒,与之前一样,这里成为德累斯顿 (Dresden) 郊外的迷人艺术场所,艺术梦想与艺术尝试在这里付诸实践。 2004 年起,这里成为赫勒劳艺术欧洲中心的表演场地。该中心引领欧洲的艺术跨界风潮。 剧院的节目单涵盖戏剧、舞蹈、媒体艺术、造型艺术、演奏和音乐等多个领域。 都市区内的工程艺术:蓝色奇迹大桥 由于景色优美,可以远眺易北河谷,洛什维茨的易北河山坡 (Loschwitzer Elbhänge) 一直以来都是城市住宅的首选地区之一。 修建于 1891 至 1893 年的“蓝色奇迹大桥”(Blaues Wunder) 连接洛什维茨 (Loschwitz) 与布拉泽维茨 (Blasewitz),是欧洲第一座无桥墩大桥,其钢桁架结构在当时被视为技术奇迹,因铁桥上刷涂的天蓝色而得名,官方称为洛什维茨大桥 (Loschwitzer Brücke)。 数年间,专家们一直在讨论这座建筑的未来,目前认为至少可以使用到 2030 年。 从克尔讷广场 (Körnerplatz) 出发,有一高一低两条登山索道通往易北河山坡 (Elbhänge)。 蓝色烟雾和东方色彩:叶尼德兹 叶尼德兹 (Yenidze) 曾是德累斯顿的烟厂。 它的名字源于当时奥斯曼帝国的一座烟草城,如今这座城市叫做克桑西 (Genissea)。 1909 年,马丁 汉弥恪 (Martin Hammitzsch) 设计了这座清真寺风格的建筑,它有着玻璃制成的圆顶和作为宣礼塔的烟囱。 1966 年叶尼德兹被用作德累斯顿烟草综合性办公楼的仓库大楼和行政大楼时,彩色玻璃圆顶重新上釉,采用朴素的色调。 同年,完成忠于原貌的修复之后,这座建筑作为办公楼重新开放,圆顶餐厅也正式开业。 德国军事历史博物馆 德国军队历史博物馆 (Militärhistorisches Museum der Bundeswehr) 位于德累斯顿(Dresden),是整个欧洲最重要的历史博物馆。人类以及战争与暴力的原因和后果,是这里的展览主题。 超过 10,000 件展品通过不同的立场、视角以及命运,为游客带来关于文化与社会史的全新见解。 这里的展览屡获殊荣,而且博物馆建筑由明星设计师丹尼尔·里伯斯金 (Daniel Libeskind) 设计,可谓交相辉映。开放时间:周二至周四:10:00 - 18:00,周一:10:00 - 21:00,周三闭馆 德国卫生博物馆 位于德累斯顿(Dresden) 的德国卫生博物馆 (Deutsches Hygiene-Museum) 是德国最重要、也是最具创意的文化场所,这里有“人体历险记”(Abenteuer Mensch) 和为孩子们准备的“我们的五官”(Unsere fünf Sinne) 等有趣的展出。这座修建于 1912 年的传统建筑如今已成为一个跨区域的科技、文化和交流中心。 除了许多值得观看的特殊展览以外,这里还会举办许多活动,比如讲座、名人云集的小组讨论、朗诵、会议和音乐会等等。开放时间:周二到周日:10:00 - 18:00 今日之汽车制造:玻璃工厂 由慕尼黑建筑师事务所贡特·海茵 (Gunther Henn) 设计的玻璃工厂 (Gläserne Manufaktur) 代表了汽车制造业的新时代,是极具光明前景的典范之作——光滑、洁净、玻璃、透明。这座颇具代表性的豪华建筑是自由联邦萨克森和大众集团的地位象征,未来氛围与著名的巴洛克城神话完美融合在这美妙的园林花园中。 环保——CarGoTram 货运电车穿行在位于德累斯顿-腓特烈城 (Dresden-Friedrichstadt ) 火车站附近的大众物流中心与工厂之间,运送除车身之外的所有其他部件。 德国最“怪异”的电影院:“水晶” UFA 综合电影院 别具一格的“水晶” UFA 综合电影院 („Kristall“ UFA-Palast) 由维也纳建筑事务所“蓝天组”(Himmelb(l)au) 设计于 1997/98 年。 电影院斜指蓝天的玻璃体建筑堪称解构主义建筑典范,与周围前东德时期预制混凝土板所造的建筑形成鲜明对比。 正面的外观设计本身就是混凝土、钢铁和玻璃建构的矛盾结合体。 这座建筑以玻璃作外饰,以清晰可见的钢铁骨架为支撑,完美呈现晶体结构,电影院也因此而得名。 德累斯顿工业大学图书馆 始建于1556年,并于1788年正式向公众开放, 2002年迁往位于Zellesche大街的图书馆新馆,将所有藏书汇聚一处,现藏书近894万册,位列德国384所高校第一位,德国和欧盟重要的知识交流、书籍存档中心。

图书馆设有图书博物馆,最著名的藏品是2012玛雅预言古籍,世界现存三个版本之一,另外两册分别在法国巴黎和西班牙马德里。 变换多端的新城——巴洛克与时尚之区 弥漫着多元文化风情的新城区 (Neustadt) 是德累斯顿最富生气的街区。 很多德累斯顿艺术家、音乐家、阳台绿化设计师、国际改革家和大学生都来自这里。 在时尚区的浪漫“迷宫”中,在热闹的小巷和小后院里,聚集着 300 多家各式酒馆、小歌舞厅、画廊、工作室、音乐俱乐部和时尚潮流小店。 “多彩新城节”(Bunte Republik Neustadt)” 是一个传统的艺术和文化节,也是德国最著名的城区节日之一。 建筑和购物体验:新城集市大厅 沐浴在阳光中,铁制的栏杆,装饰精美的铁艺楼梯,饶有情趣的经济繁荣时期风格的挂灯——新城集市大厅 (Neustädter Markthalle) 令游客仿佛置身于 1900 年左右的集市之中。 1999 年重建后,集市大厅恢复了昔日的光彩,传统建筑与现代购物商场完美融合在四个楼层中,魅力无限其乐无穷。 它的穹顶别具风情,被视为德国最美的集市大厅和建筑艺术的稀世珍宝;它出色保持了自身的功能性和吸引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3258984.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26
下一篇 2023-03-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