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孝文帝拓跋宏从平城迁都到洛阳,平城是今天的哪里?

rpm是什么单位2023-03-26  15

北魏孝文帝时期的平城,指的是如今的山西大同市。现在的平城还有遗址,在大同城的北边,以及火车站西边,陈庄那一带。北边靠山,而外邻长城,所以在北魏中期的时候这个都城的位置还是相对比较不错的,而且城池也比较宏大,起码在防御方面占有一定的优势。不过,之后孝文帝依然在秘密策划之下将都城迁到了洛阳,原因也是比较复杂。

北魏时期的平城就是如今的山西大同

北魏时期的平城,也就是今天的山西大同,在当时来说也算作是一个较为宏大的城池了。它是由当时的平城县扩建而成,基础还是相当不错的。虽然平城作为都城的时间不长,但是对于北魏孝文帝巩固自己的政权还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之后孝文帝以南伐为名,迁都洛阳。当然,同时也有为了学习和接受汉族文化的原因,所以亲自率兵南下。当时的他所率领的兵马足足有三十几万人,到了洛阳之后因为遇到行军困难的问题,所以也就顺势迁都在了洛阳。但其实迁都这件事并不是那简单的,这是有他与几位大臣密谋策划的结果,据说与当时已去世的冯太后也有关系。

北魏孝文帝从平城迁都洛阳的原因

当时的孝文帝准备迁都洛阳是许多大臣所不知道的,包括许多亲近的身边人都被隐瞒了,因为他是秘密计划的。虽然当时的冯太后已经去世,但是她的亲信以及势力却仍然在暗中掌握着朝政,这对于已经继位的孝文帝来说,无时无刻不感觉自己如同是个傀儡,仍然没有实权在握。所以为了尽快摆脱太后的阴影,他决定做一件自己能够决定的事,就是迁都。他一直在秘密策划着迁都这件事,直到他实施计划开始,反对之声也是不绝于耳,他也消灭了一些反对之人,因此改变了自己的处境,也巩固了政权。

结语

北魏孝文帝从平城迁都到洛阳,完成了自己真正掌权的过程。不过,同时也引起了一些起义事件,当中就有六镇起义以及平城兵变等等。

平城是今天的山西省大同市。

北魏平城是在汉朝的平城县之基础扩建而成,从北魏道武帝拓跋圭于天兴元年七月迁都至此,至太和十八年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共建都于此97年之久。前后经历道武帝、明元帝、太武帝、文成帝、献文帝、孝文帝共六位皇帝,一直是我国北方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大同有三代京华、两朝重镇的美誉。特别是以云冈石窟、北魏悬空寺为代表的北魏文化;以华严寺、善化寺、观音堂、觉山寺塔、圆觉寺塔为代表的辽金文化,构成了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

大同市简介

大同,是山西省省域副中心城市,古称平城,隶属山西省,位于山西北部。北以外长城为界,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的兴和县、丰镇市、凉城县毗邻。西、南与本省朔州市的右玉县、怀仁市、应县及忻州市的繁峙县相连,总面积14176平方公里。

大同地处华北地区、晋北大同盆地中心、晋冀蒙三省区交界、黄土高原东北。是全晋之屏障、北方之门户,且扼晋、冀、蒙之咽喉要道,北隔长城与内蒙古乌兰察布接壤。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有北方锁钥之称。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大同市

山西大同市

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北魏中期都城。北魏平城是在汉朝的平城县之基础扩建而成。从北魏道武帝拓跋圭于天兴元年(公元398年)七月迁都至此,至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共建都于此97年之久,前后经历道武帝、明元帝、太武帝、文成帝、献文帝、孝文帝共六位皇帝,成为当时北方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另有山西同名古镇和朝鲜同名城市及日本历史名城平城京(今奈良)。平城取自汉语”平成“,因其古代处于汉族与北方游牧民族的交界地带,而以“平”命之。

扩展资料:

北魏定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市)后,“营宫室,建宗庙,立社稷”,进行一系列的首都建设,宫殿苑囿、楼台观堂等重大工程上百处。为了改善城市环境,从城北引如浑水,从城西引武州川水入城。

使首都大街西岸有潺潺流水,东西鱼池有游鱼嬉戏,水旁弱柳、丝杨、杂树交荫,利用水和树把城市打扮得清新雅致,配上巍峨的宫殿楼阁,真是花团锦簇一般。确实是“灵台山立,壁水池园,双阙万仞,九衢四达,羽旌林森,堂殿胶葛”。当时平城由皇城、京城、郭城组成。北面为皇城,皇城南是周回20里的京城,其外是周回32里的郭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平城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25536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