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有佛寺吗

焦作有佛寺吗,第1张

焦作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佛教寺院众多。

现就焦作地区现存佛教寺院名录如下:

序号 寺名 又名 地址 始建年代 备注

01 永安寺 永安禅寺\南大寺 温县赵堡镇赵堡村 (东汉·147—167)

02 法明寺 山阳区新城街道墙南村 (东汉·不详) ①

03 灵泉寺 高新区李万街道灵泉陂村 (西晋·不详) ① ②

04 圆融寺 圆融无碍禅寺 修武县西村乡当阳峪村吕涧山(十六国·后赵·不详)①

05 青莲寺 青莲石佛寺 博爱县清华镇九街社区 (北朝·北魏·前)

06 观音寺 博爱县金城乡白马沟村 (北朝·北魏·不详)

07 保安寺 马村区九里山乡九里山 (北朝·北魏·不详)

08 太平寺 悬谷寺\贞谷寺 沁阳市紫陵镇悬谷山 (北朝·北魏·不详)

09 洪济寺 武陟县龙源镇祝徐店村 (北朝·北魏·不详)

10 净影寺 静影寺 修武县西村乡影寺村 (北朝·北齐·551)

11 百家岩寺 百岩寺\崇明寺 修武县方庄镇韩庄村桑湾村 (北朝·北齐·556)

12 崇明寺 修武县五里源乡五里源村 (北朝·北齐·556—559)

13 云阳寺 沁阳市紫陵镇赵寨村云阳河谷 (北朝·北齐·不详)

14 沐涧寺 胜果禅院 沁阳市紫陵镇沐涧山 (北朝·北齐·不详)

15 临川寺 沁阳市紫陵镇临川山 (北朝·北齐·不详)

16 观音堂 高新区李万街道南张村 (北朝·不详) ①

17 天宁寺 沁阳市市区覃怀东路? (隋·601) ①

18 普恩寺 山阳区新城街道恩村三街村 (唐·627—649) ①

19 慈胜寺 三宝寺\三绝妙 温县番田镇大吴村 (唐·627—649)

20 普明寺 鸳鸯寺 马村区待王镇西待王村 (唐·663前) ①

21 金山寺 孟州市西虢镇紫金山 (唐·687)

22 槐荫寺 武陟县三阳乡大樊村 (唐·715)

23 胜果寺 修武县县城宋塔街 (唐·742—756)

24 白衣寺 马村区安阳城乡山底村 (唐·770)

25 圣佛寺 洞儿寺 解放区上白作街道影视城 (唐·780—804重修)

26 月山寺 博爱县月山镇明月山 (唐·不详)

27 莲池寺 马村区安阳城乡土门掌村北山 (唐·末年)

28 妙乐寺 武陟县大虹桥乡东张村 (唐·不详)

29 吉祥寺 武陟县北郭乡东草亭村 (唐。

不详)

30 石佛寺 马村区待王镇白庄村 (五代·后汉·948) ① ② ③

此为截取网友博客资料,名录 *** 有70座寺院,由于文字过多,不便全部截取,详情请看参考资料,其中有很多寺院极其详细的资料。

焦作灵泉,「现代太极学」的发祥地

            灵泉隐者//文

        位于焦作市新区向西十余里的「灵泉湖」大型湿地,是正在建设中的焦作市最大的环保公园。这里有古寺院「灵泉寺」、古庙宇「龙王庙」、古书院「集贤书院」等遗迹;更是古商王朝的重镇,现有府城遗址。这里以水的清秀著称、以泉的灵妙闻名,历来不乏文人学士在此汲取灵感著书治学。而值得荣耀的是,「现代太极学」的发祥地也在这里,它给灵泉圣地更增加了光辉。

          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这里是修武县农业大学的所在地,农大与灵泉知青农场隔河相望,还有修武县水利局在这里建站管理地表水。徐怀清先生就是当时农场的知青。由于这里有著名的灵泉喷涌和清澈的湖水荡漾,方圆附近的不少文人雅士时常聚集于此谈天说地,在向东不远的「五七干校」里有几位老人也常来常往,其间闲谈中,太极文化是一个私下经常讨论的话题。于是,徐怀清先生在此传抄了许多的前辈的太极文化手稿,悉心探究、慎思钻研。并依据前辈古传的《太极经》、《太极道真诀》、《太极神数》、《太极八十一图谱》等珍贵资料,历时四十余年的酝酿、整理、诠释、发挥,终于完成了「现代太极学概要」。这是灵泉水的感悟、是灵泉故土的启迪、是灵泉书院的神助,也是灵泉人的心血的结晶。

          中华太极文化的创始,追溯到伏羲画卦应该有八千多年的历史,其中有太极卦学(三分为八)的奠定基础、太极易学(《连山》易,《乾坤》易,《归藏》易和《周易》集大成)的广大和展开、太极道学(三生万物)的发扬,直到太极理学(无极而太极、三极立太一)、太极本体学(独一不二体)和太极科学(能量守恒)的今天融合,这应该是有史可证的。而太极学的最重大的意义,始终还是要归结到「千古一太极」、「万宇一太极」、「物物一太极」、「人人一太极」的实有、实际、实用之生命的本义。

    太极之学是一门大学问,它是涵盖、总揽、统领、贯穿各历史时期、各领域文化的核心和纲领。太极之学是圣贤之学,是王者之学,是君子之学,是华夏文化的本源、本根、本基之学。中华传统文化、文化之魂,及其国学、国学之精髓,从根本上讲、从源流上说、归根结底也就是太极之学。但在当下的许多学人中,对传承了几千年的太极文化是不甚理解的,又对现代太极学知之更少,太极学的基本概念都还是含混的,并以讹传讹,借传统的阴阳文化、阴阳学说用以冒充和取代太极学,这是太极文化的失落和失传。而「现代太极学」的完成,填补了中华太极文化传承八千年的一项空白,为太极文化的健康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备注:「现代太极学」的著作地:焦作-宁郭-大驾村一街98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3253462.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25
下一篇 2023-03-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