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从化2」——吕田桂峰胜林芝,醉在李花盛放时

「行走从化2」——吕田桂峰胜林芝,醉在李花盛放时,第1张

【导语】 从化吕田桂峰村的李花别样娇,真的值得去欣赏一番?桂峰村地处流溪河源头,是一个天然的森林大氧吧。桂峰村前屋后遍布李花,如同白雪覆盖,点缀于青山绿野之间,美不胜收。

位置

桂峰村委会距离从化市区61公里,离吕田镇6至7公里,只有一条桂三公路贯穿其中,属丘陵地带,生态环境良好,青山绿水。

交通:

自驾线路: 广州出发—京珠高速—大广高速(岗/从化市区/忆城·泉说温泉/地派温泉出口)—环市东路—温泉大道—御泉大道—G105—吕田镇—吕田派出所右转行驶5公里到达桂峰村。

公交线路: 从化汽车客运站有公共汽车达吕田镇,到吕田镇然后叫上摩的到桂峰村。

在从化吕田的政府网站,有一段关于桂峰村的介绍: 桂峰村处于丘陵地带,山清水秀,生态环境良好,山清水秀,适宜三华李种植和沙糖桔等水果,桂峰村是从化三华李的主要产区,另外桂峰山上,此地红土质特别,微量元素含量丰富,四季气温适和,雨量充沛,生长出来的茶叶清香、味醇,香气浓烈,甘甜回味持久,桂峰山茶是从化的第一名茶。农民收入主要来源于三华李、青梅、沙糖桔、大红柿等商品林主要种植作物,还有少量桂峰山茶。

从化吕田的 桂峰村, 是东南亚最大的三华李基地,延绵5公里的李花香径,素白李花花海,朵朵李花尤胜春雪!

早上从广州出发时天气尚好,到达桂峰村感觉气温要比城区低很多,而且还下起了雨。村道已硬化路两旁装了太阳能路灯。

有 桂峰山 在泉水滋养下,山脚近千亩梅林和李花林。进入 桂峰山 就能看见漫山遍野白花如雪,仿佛置身花海。

桂峰山 山腰处坡度

平缓,视野开阔,是赏花的好去处,放眼望去,香雪包围着 桂峰村 ,显得宁静安逸。

徒友老黄把从化吕田莲麻村的攻略放上群里,建议徒友们可以要计划去这村走走。打开群一开,介绍里莲麻村有山,有水,还有一片竹林和花海,多好的地方啊!还要计划吗?星期六就行动吧。

美中不足的是,这莲麻村位于广州市从化区吕田镇的北部,离广州市约有120公里。

星期六的早上,我们约好八点从广州出发,车子飞驰在高速路上,直开到莲麻村,交通很方便。

下了高速,就有一块明显的的指示牌,让我们轻车熟路找到莲麻村口。从高速下来,开往莲麻村的路上,是一条单行道,路上没有车辆,只有我们这辆车在马路上行驶,路的两边是郁郁葱葱的树林,茂密的树枝向路中间压下,形成一个拱形,我们仿佛进入到一个世外桃源的世界里。

莲麻村坐落在广州市的最北,北接韶关市的新丰县,东临惠州市的龙门县,是广州的北大门。这村在清朝时是由客家人迁居而成,因村内的莲麻树得名,历来以农耕为主。现在是广州从化的五大美丽乡村群之一。

村里四周环绕的是连绵的青山,山高林密,一栋栋的白墙青瓦的房子依山而建,房屋整齐划一,有的在墙上画着来点缀,别有一番客家人的韵味。有的还保留着以前土砖灰瓦的老式建筑,让游人寻找回以前怀旧的时光。

我们的车子停在酒鬼街的停车场里,酒鬼街前有个莲麻大舞台,舞台边有一条农产品街,村民已把当地的特产摆上,热情地吆喝着游人帮衬他们。

我们沿着酒鬼街边的栈道开始莲麻村的一天游。栈道边有一条小溪,涓涓细流,缓缓由上而下地流着,水非常清澈,象透明一样,溪里的沙石可以清楚地看到。小溪边种满笔直的竹子。跨过桥去,是一片的花海,金黄色的小菊,多彩的格桑花,还有一条绿树成荫的幽静的瓜果长廊,这里没有污染,没有噪音和灰霾,是一个天然的大氧吧。让我们用力地呼吸这里的清新的空气吧。

穿过幽静的瓜果长廊,有一条千年古官道出现在我们眼前。蜿蜒的石子路,路的两边铺着鹅卵石的石阶,中间用青砖铺成,日晒雨淋,青砖上长有青苔,走上去有点滑滑的,还是走两边的石子路安全点。千年古官道两边有人物介绍,为游人增添了对从化历史的认识。

小溪水伴随着千年古道而行,小溪流到哪,哪都能就能看见笔直的竹子。潺潺的流水声,给我们的路途中添上了许多乐趣,比如小溪上的风雨桥,溪边的雕像和旧式的土砖房屋。

走过莲麻桥,前方是个叉路口,一边是庙湾古寨,一边莲麻花海和黄沙坑革命旧址纪念馆。我们选择计划先游走庙湾古寨,午后再游莲麻花海。

沿着公路走,山路的一个大转弯,把我们带入到庙湾古寨,好象又进入另一个世外桃源一样。

一排整齐白墙的房屋中央,房屋前是一片的菜地。穿过菜地,有一座三进式的旧式大平房,黄土砖做墙,灰色的瓦,原来是一家客栈——华夏莲舍。客栈三面环山,小溪潺潺,浓浓的乡土气息,屋前有个花园,各式的花灿烂地开着迎接四方游客。平房内修葺得古香古色的,保持着农家特色,鼓风机、挂墙上的斗笠、屋顶上的纸伞、屋边的巴蕉树,温馨的套间,让人想留下来,住一宿,放空自己,发发呆也好。有时,生活就象上紧的链条,把人绷的紧紧的,来到这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呼吸着新鲜的空气,这不是我们所向往的神仙生活吗?

避开人群,我们向绿道走去。一路上,鸡鸣鸟叫的,路边的稻田穗谷苞满,还没有变黄成熟;梨树耐不了寂寞,偷偷地开出了几朵小白花;茂密的狗尾草拼命地往上长;清澈的鱼塘里看不见有几条大鱼;田间有村民在劳作;村里孩童骑着自行车在追逐,他们的笑声在这安静的原野里荡然……

绿道路的尽头是一个大转变,把我们带回到古寨里。村边的垒石边坐着一位七十多岁头发发白的阿婆,她见到我们,很健谈,我们走远了,她还在赞现在村子的环境变好得越来好,游人也多了。

走过一座石桥,看见有座仿古楼的的建筑,上面写有四个字“上湾古寨”。

古寨里的村民已做起了客栈和农家乐,庭院前种满了花和青菜,他们都不忙着拉生意,走上去询问店里有饭吃吗?得到的结果是已订满了。心里有疑问,这个钟点来的游客不算多,怎么家家饭馆都说订满了呢?店家一边忙一边说,“今天是当地扫墓时节,很多饭馆都被订满了,你们还是多问几家吧。”原来,这里的风俗是重阳时节扫墓祭拜祖先的风俗。

终于找到一家可以容得我们吃饭的地方,是一家农家院,大门边挂着迎客的对联,一楼是厨房和餐厅,楼上是客栈。我们找张红褐色的四方桌坐下,泡上当地的绿茶,一股茶的香气扑鼻而来,“这茶真香”,我们一边喝着茶一边叹不绝口。老板来下单,一只土鸡,一大碗当地的红烧肉,一份客家烊豆腐,一份当地有名的介菜。这些菜的味道,跟我们在城里吃的味道不同,与好山好水相伴的食物,在我们的嘴里,吃起来都觉得很香甜。

我们走回到风雨桥,回头一看,酒庄就在风雨桥边。一个大大的旧式算盘,一个大大的洒缸,一座用石头垒起的上山头上,有一座有岁月痕迹的四角楼。沿着石阶而上,这里家家都酿酒,卖酒的。酒庄仍是保留着黄土砖的墙,灰色的瓦,摆满酒瓶的架子。在酒庄门口,就闻到一股香香的米酒味,往里屋走,可看到大大木制酿酒桶,米酒从管里细细地流出来。再往里走,一股热气腾腾的米饭香,一缸缸的酒用白色的毛巾盖着,静静排着队,有种岁月静好。

莲麻村的莲麻白酒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以蜜香清雅,入口绵柔,落口爽净,口味怡畅,是用大米为原料,小曲固态堆积先行培菌糖化后,加水进行半固态发酵,蒸馏而成的。

店家大方地给我们体验一下给酿酒灶里添加柴火,还热情地倒杯米酒让我们品品,这是有名的莲麻白酒。细细地品了一小口,真香。

“老板,你的酒怎么卖?”

“你要几度的酒?有18度的,40度的,50几度的,还有更高的60度的。”

“哦,这么多啊,来一瓶适合女人喝的。”

“就这种吧,刚好18度。”

就来首对酒歌吧。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古往今来,多少青碑下铭刻下不朽的风华,绚烂了沉沦的寂寞年。那三杯两盏淡酒,上演着戏,醇香古今醉,天地尽逍遥的洒脱……”

告别酒庄,我们找到早上来时的叉路,我们继续寻找莲麻村的花海。幽静的山路上一条是油柏路的车道,在小溪的对面有一条绿道伴随着车道,弯弯曲曲的,延伸进大山里。

越往里走,游人越少,空气更新鲜,环境更幽静。路边的有农家院里种着一棵树,树上开满着金黄色的花,一股花的香味把我们吸引住了,走进一看,小小的黄色花辨努力开放,一簇一簇的,美极了,原来是黄色桂花,它是桂花中的极品。在旁边正在洗车的花主告诉我们,这黄金桂可以泡茶,真想品尝一下黄金桂泡的茶是什么味道,可惜,我们急匆匆的脚步没让我们停留下来。

越往里走,群山绵延,满山绿树成荫。山下种有水果树,一棵棵柿子树上,挂着一个个变红的柿子,藏在树丛中,柿子树太高,却让我们钩不着,只好一路上伴它而行,看着它们。果树下,一箱箱的蜜蜂箱,时而有蜜蜂从中飞出来,飞进去的。有个养蜂人坐在路边,一手拿着蜂巢,一手拿着吸管,一滴一滴的弄着。

好奇地问:“师傅,你这样做是干嘛的呀?”

“做蜂巢啊,为明年做准备。”

告别养蜂人,我们继续往前走。农家养的走地鸡,一群群的,红色大鸡冠的公鸡跑得特别快,一会儿带黄色的母鸡们避开我们,怕我们要去抓它们似的。“鸡啊,我们已吃过午饭,不会抓你们的,再说,你们的主人同意我们抓你们吗?”跟鸡对话着,这些好像听懂我们的话一样的公鸡母鸡们,不跑了,还悠闲地昂首挺胸地看着我们走过。

跨过公路,转入绿道。绿道边有一片种满百香果园,没有见到成熟的百香果,可能是园主已把熟的拾了,剩下的是一个个饱满的绿色的百香果,满藤都是果子,好多,象一个个绿色的小灯笼。看着这些百香果,嘴里涌出一股百香果的酸甜味。

弯弯曲曲的绿道路把我们带到一个路标前,“莲麻花海”,远望去没有见到一朵花的影子。巧好有一对年轻的男女迎面走来,我们担心走错地方,问一问他们。

“前面是花海吗?”

“不知道,没见着花,也不知道那里是不是所指的花海。”

“哦?”

“我们不进去了吧”

老马还是不死心,建议还是走进去看看,怕错过让自己遗憾。往里走,眼前一遍荒芜,田里长满了杂草,田际间的一边堆着大块石板,只见到一个破亭子孤零零呆在那里。有两位大哥正在搬弄着石板

“大哥,莲麻花海在哪?”

“这里就是。”

“怎么变成这样啦?”

“花地早就没人种了,现在改种其他果树。”

曾经宣传里看到过的花海,现在已变成了这样,心里不免有点失落,失望地向前走。往前走,山就越高。道路在两山之间延伸,把我们带到黄沙坑村。

黄沙村实际是一个名为“光第裕”的客家遗址,两边房子一字排开,门口高堂印着客家的图腾。也是东江纵队从化大队的活动遗址,抗日战争以及解放战争时期,东江纵队在此活动频繁,留下了不少英雄事迹,现在这里已是东江纵队从化活动基地。

告别黄沙村,夕阳西下,踏着来时的绿道,脚步变得轻盈了许多。柿子仍挂在树上,养蜂人早已不见踪影,果园的鸡们还在追逐着……。不同的是,绿道多了许多人,他们有的一家大小,有的是几位知已,是来休闲度假的。我们从往回赶,他们才开始往山里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3247327.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25
下一篇 2023-03-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