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路古称“府学前街”,明清时期,这里是专门制作和销 售竹雨伞的地方,因此也被称为雨伞街;而最终定名为台湾路,确切时间已不可考。1999年,漳州市重新修葺台湾路,使老街恢复了明清至民国时期的历史风貌。
作为一条具有丰富民俗的漳州老街区,台湾路是研究闽南建筑史、漳台文化亲缘史和中外商业交流史的重要实物资料:东段是仿照英国“麦加顿”式建筑的骑楼店面,上楼下廊,富有“西欧风情”;中段是典型的中西合壁式建筑,具有“南洋风格”;西段则是闽南特色民居,呈现一派隋唐遗风。一些来漳州投资的台商说,漳州的台湾路和台南的一些旧街道很相像。
台湾路的中段是古时最繁华的地方,这里的漳州府衙门府埕,已有1000多年历史。历代以来,府埕以汇聚蚵煎、手抓面、豆干面粉、锅边糊、春卷、五香、卤面、豆花、土笋冻等漳州名点小吃而闻名遐迩。据传,这里在古代有讲古场、戏台,许多艺人来这里表演布袋木偶戏,讲述杨文广平闽十八洞等故事。抗日战争之前,许多台湾人、澎湖人来到这里弹唱台湾歌仔戏,悠扬婉转的歌声飘荡过台湾路,声声充满依恋之情。
台湾路上最显眼的当属两座明朝的牌坊,一座“尚书探花”坊,记载的是漳浦林士章于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赴京考中探花,后来官成南京礼部尚书的事迹。另一座“三世贰宰、两京扬历”坊,则是为龙海人蒋孟育及其父蒋玉山、祖父蒋相而立,祖孙三代才华出众,官位显赫。
徜徉在青石板路上,一个个老字号招牌不时映入眼帘:“至人药房各色洋货”、“有大道华洋杂货”、“洛阳楼”、“黄合德中外靴鞋”、“万圆钱庄”、“商务印书馆代理处”……而老字号“天益寿药店”是最引人注目的,它创建于清末年间,至今已一百多年。
如今的台湾路,既能看到沿街叫卖龟苓膏的小贩,也能发现穿着入时的青年男女,更有豪华的摩托车不时穿街而过。短短1公里台湾路,横卧在九龙江畔,默默连接着历史与未来。
福建漳州台商投资区在厦门中心区,南临九龙江入海口,是漳州距离福建自贸区厦门片区最近的区。其历史悠久,名人辈出,素有海滨邹鲁、闽南小金三角之称,是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节点,属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温泉之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漳州中心城区(市辖区),为漳州对接台湾、特区、自贸区、港澳粤的重要窗口。行政划分:漳州台商投资区历史上由角美,石美,东美组成,角美由现如今角美镇区的同安街、眠床街及社头村、桥头村、锦宅村、鸿渐村、金山村、白礁村组成,历史上长期属于泉州府同安县,石美由现角美镇区除同安街、眠床街外的所有街道及石美街区、石美村、南门村、埭头村、东山村、沙坂村、西边村、下士村、石厝村、田里村、龙田村、龙江村、铺透村、洪岱村,上房村、杨厝村、埔尾村、蔡店村、福井村、苍坂农场、内丁农场组成,历史上属于漳州府龙溪县,除现角美镇区的共和街属于漳州府海澄县,东美由现东美街区、东美村、玉江村、流传村、恒仓村、吴宅村、坂美村、课堂村、沙洲村、江东农场组成,历史上属于漳州府龙溪县。
1.新华西(中闽百汇旁边)主要是服装(品牌专卖为主)和小吃(主街后面的次街)2.漳州师院附近的学生街,不过这条街不是很长,东西基本价格实惠。
3.南昌路中段,阿迪啊耐克啊之类的名牌主要在这边,当然还有很多化妆品之类的,作为男生我就不是很清楚品牌了。
4.瑞京路,传说中的女人街,几乎都是卖女人用的东西,以服装和化妆品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