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江入海的地方叫什么名字

大写一怎么写2023-03-25  39

钱塘江入海的地方叫杭州湾

杭州湾。钱塘江自源头起,流经今安徽省南部和浙江省,流域面积55058平方公里,经杭州湾注入东海。实际上,“钱江潮”主要由杭州湾入海口的特殊地形形成,杭州湾外宽内窄,外深内浅,是一个典型的喇叭状海湾。

出海口江面宽达100公里,往西到澉浦,江面骤缩至20公里。到海宁盐官镇一带时,江面只有3公里宽。起潮时,宽深的湾口,一下子吞进大量海水,由于江面迅速收缩变窄变浅,夺路上涌的潮水来不及均匀上升,便都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高。

钱塘江的主要支流

钱塘江的主要支流有:休宁河、洽阳河、桂溪、练江、昌溪、寿昌溪、兰江、衢江、常山港、马金溪、金华江-东阳江、清渚港、分水江、大源溪、渌渚江、壶源溪、浦阳江、曹娥江。

其中较大的有兰江、婺江、分水江、浦阳江、曹娥江、渌渚江。

钱塘江大潮三个观潮佳点

1.海宁县盐官镇东南的一段海塘为第一佳点。

2.在第二个观潮佳点――盐官镇东8公里的八堡。

3.在第三个观潮佳点――盐官镇西12公里的老盐仓。

钱塘江位于浙江省杭州市。

钱塘江是浙江省最大河流,是宋代两浙路的命名来源,也是明初浙江省成立时的省名来源。以北源新安江起算,河长588.73千米;以南源衢江上游马金溪起算,河长522.22千米。自源头起,流经今安徽省南部和浙江省,流域面积55058平方公里,经杭州湾注入东海。

钱塘江潮被誉为“天下第一潮”,是世界一大自然奇观,它是天体引力和地球自转的离心作用,加上杭州湾喇叭口的特殊地形所造成的特大涌潮。

河流源头:

20世纪80年代,浙江省组织了一支科考队,对新安江进行了深入的实地考察,确定钱塘江正源是新安江,源头位于安徽省休宁县海拔1600多米的怀玉山主峰六股尖。入海口位置是浙江省海盐县的澉浦至对岸余姚市的西三闸一线,全长605公里。

2010年9月,浙江省测绘与地理信息局发布了《浙江省测绘与地理信息局关于启用浙江省主要河流长度、流域面积、主要湖泊面积数据的公告》。

在该公告中,钱塘江以北源新安江起算,河长588.73公里;以南源衢江上游马金溪起算,河长522.22公里。在行政管理、新闻传播、对外交流、教学等对社会公众有影响的活动中应当使用该数据。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钱塘江

钱塘江入海的地方叫杭州湾。杭州湾外宽内窄,呈喇叭形,涨潮时,海潮从湾口入,向西奔涌而来。

杭州湾位于中国浙江省东北部,既是海湾也是钱塘江的入海口。杭州湾的湾口宽约95公里,自口外向口内渐狭,到澉浦为20公里,海宁一带仅宽3公里。

从乍浦起,以0.1~2‰的坡度向西抬升,在钱塘江河口段形成巨大的沙坎。

扩展资料

在历史上,钱塘江在注入杭州湾时,江道流路曾有多次变化。从春秋时代到南北朝时期,江水一直靠着南岸出海。因此为抵御潮水冲击,修筑海塘向来是宁绍平原沿岸地区的重点水利工程。

自宋代起,江道开始发生变化。1219年,江流突然偏北,海宁盐官一带的平原沃野受到潮水侵袭,纵深达30余里。此后,虽然江道主流主要偏在南岸,但已经不再稳定,经常出现忽南忽北的变化。

到明末清初,江道主流开始稳定地偏向北岸。这样,修整海塘便成了杭嘉湖平原沿岸地区的当务之急了。

据历史记载,在明朝的276年中,仅海盐、平湖就修筑了21次海塘。钱塘江出口稳定在北岸后,南岸故道就逐渐淤积,岸线也随之外涨,其中变化最大的是旧余姚县以北一段。

北宋以前,这段海岸大致在临山、周巷、浒山、观海卫、澥浦一线,北宋庆历七年(1047年)修筑的古大塘,其位置就在这一线。

从明朝开始,大古塘以外岸线不断向北涨。为了开垦利用新增加的海涂沙地,人们一再向北增筑海塘,至清末已筑到七塘,此后有进一步修筑,慈溪、余姚一带的三北平原(余北、慈北、镇北)由此形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杭州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钱塘江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24423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