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不理包子始创于1858年清朝咸丰年间,河北武清县一农家,四十得子,为求平安取名狗子期望像小狗一样好养活。狗子14岁到津学义在一家蒸食铺做小伙计,狗子心灵手巧又勤奋好学练就一手好活不干记者宁夏自己排起包子摊。他以首次发明用水线按发面蒸出的包子口感柔软,鲜香不腻形式菊花色香味形都独具特色引得实力百里的人都来吃,生意十分兴隆。狗子忙得顾不上跟街坊邻居说话,这样一来吃包子了,街坊邻居都说狗子卖包子不理人,日久天长大家都叫他狗不理。
狗不理包子是天津的,特色小吃知名度非常高,只要是去天津的人基本上都要尝尝狗不理包子就像去西安一定要吃肉夹馍一样,除此之外狗不理包子在全国已是遍地开花,不敢正宗,不正宗,反正全国各地几乎每个城市都有狗不理。
狗不理包子是天津美食,为天津名优食品“三绝”之首,它在制馅、和面、揉肥、擀皮、捏包、上灶等各方面均有自己独特的操作方法。在用料上,狗不理包子的肉馅别具特色,选用七成瘦三成肥的新鲜猪肉,上等酱油找口,放上香油、味精、葱姜末等佐料,边加水边搅拌,打成肉丁水馅。包子皮使用半发酵“一拱肥”富强面。
做工上,狗不理包子从揉面、揪剂、擀皮、装馅、掐包、上屉、上大灶,都有明确的规格标准,掐出来的包子褶花匀称,每个包子的褶不少于十五六个。刚出屉的包子,看上去如薄雾之中的含苞秋菊,爽眼舒心,咬一口,油水汪汪,香而不腻。
发展历史
传说在清同治八年(1869年),靠运河码头侯家后的刘记蒸食铺招了一个徒弟,姓高名贵友,他就是后来狗不理包子的创始人。那时饮食业有个规矩,新来的徒弟一不喊姓,二不叫名,一律叫乳名。高贵友的乳名叫“狗子”,该店同仁及熟顾客均喊他“狗子”。
高贵友学徒期满后辞职出号,自己在侯家后摆包子摊,积累了一点资金后,于清光绪八年(1882年)自己投资经营包子铺,取名“德聚号”。他对包子进行了改革,使包子不但好吃,而且外观漂亮。其形状要求为菊花顶,抓髻扣,他把包子与漂亮的花连在一起,把物质享受与精神满足同时赋予了顾客。
在经营中,高贵友为了在竞争中取胜,他的包子比别处大一成,价格比别处低一成,而且为了保证质量,剩下的包子决不回屉再卖,因此赢得了顾客。因为热乎乎的包子既可以坐着吃,也可以站着吃,简便而又实惠。因此,每天吃包子的人很多,需要等候。
有的顾客就问这问那,高贵友语言不佳,有时就回答不出,熟一些的顾客知道他的乳名,就笑着说“狗子不理人”,这话被当时天后宫的一位道士听见了,就向高贵友建议说:“人家说你狗子不理人———狗不理,你不如把德聚号改成‘狗不理’,又新又奇,准能招揽顾客。”高贵友接受了老道长的建议,就挂起了“狗不理”的牌子。
距侯家后不远恰有一座兵营,那带兵的将领竟也前来品尝,果然甚是可口。于是他灵机一动,给当时的直隶总督袁世凯送了两大提盒。袁世凯品尝后,亦觉味道不同寻常,故又派人提了两盒进了北京紫禁城,请慈禧太后品尝民间野味。据说慈禧吃着很是可口,就经常派人买狗不理包子。从此,狗不理包子也就身价倍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