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别的客家小镇不同的是鹤湖新居没有那种旅游景点的喧嚣和热闹。因为疫情的要求,扫码登记之后才可以浏览,好像大半天的时间也只有我一个游客,有点寂寞,但并不孤独,因为这里的每一个物什好像都是一位历经沧桑的老者,用它们独有的记忆向你讲述着那些陈年往事。
门口那块古朴典雅的看板上简单地介绍了客家作为汉民族中最具显著特性的民系在龙岗一带几百年来的繁衍生息,让人觉得一目了然却又有点儿意犹未尽。
鹤湖新居,位于深圳龙岗区龙岗街道南联社区罗瑞合北街1号,是中国目前规模最大的客家民居建筑群之一。
整个建筑群由内外两围相套而成,布局错落有致,号称“九厅十八井,十阁走马廊”,是深圳现存300多座客家围中保存最完整、最具代表性的一座。
走进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写有“大夫第”牌匾的中堂,据说这是道光皇帝赐予罗瑞凤第三代子孙罗兆熊的。
回头看,门楼上“聚族于斯”四个大字是那么地清晰,简单直白的语意象征着客家人大道至简的人文风情和发乎宗亲的凝聚力。
长方形的围屋里是布局统一的“斗廊式”单元房(含一天井、两廊、一厅、两房),外墙上是近现代的客家历史文化等名人的照片和简介,熟悉的有叶剑英,黄遵宪,廖仲恺等,还有驰名中外的张裕葡萄酒的创始人张弼士。
每一个排屋里的陈设,都是在用无声的语言向游人解说着鹤湖新居的前世今生。虽然只听到自己的脚步踏在石板路上的嗒嗒声,但眼前却分明是一部穿越了时光的黑白大片所呈现出的活生生的世界。
不知道为什么,一走进罗氏豆腐坊的展厅,就好像是走进了久远的儿时记忆里,那些熟悉的陈设好像在对我说:“不用惊讶,龙岗的罗氏本来就是大汉民族的一个缩影”,那些栩栩如生的雕塑和实物是如此地逼真,好像隔着时空都能闻到一阵阵原汁原味儿的豆腐香。
这里的每一个单元房都是当年的一个生活场景的再现,造纸、印刷术、制糖、酿酒、大医馆,私塾里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客家墟市上小商小贩的吆喝声,阿嫂服饰店里传出的织布声,还有客家儿女互诉衷肠的山歌对唱声,如同电影里的蒙太奇,这哪里是一个旧时代大家族的院落,分明是一个盛世繁华下不可一世的独立王国。
手工匠用蠡壳制作了精美绝伦的海镜窗(因形如圆月,又称海月窗),装点了鹤湖罗氏家族的美好生活,也装饰了鹤湖罗氏的梦。一片片海月,散发出来自天国的一片片光辉,仿佛在向世人诉说着与这个大家族有关的动人故事。
特别喜欢客家服饰的落落大方,以蓝白黑为主调的色泽,如同蓝天和大地之爱的有机融合,那种天人合一的轻柔更能衬托出客家儿女的内敛和谦卑。看到那台静默的织布机,耳边却好像听到了小时候母亲在深夜里摇着纺车的吱吱声。
如果说这些生活中的场景让你感受到的是客家人大道至简的圆融,那么龙舟制作间的展示带给你的便是大汉民族传承千年的风骨和气魄。
那只经历了风雨和岁月历练的龙舟,古朴、典雅,沉稳并充满了一种无法言说的的贵气,气宇轩昂的龙头,流线型的船身,还有那穿越了时空的划桨声,岸边观众的喝彩声,好像都在这小小的排屋里久久地回荡着……
一阵阵浓郁的桂花香随风飘来,这时我才注意到每一个排屋里的天井下都有一盆生机盎然的桂花树,来自天空的光倾泻进小小的排屋,柔和而明亮,每一个排屋都有一厅两房,加天井和两廊,在那个久远的年代是不是这就是一个家庭的居所我不知道,但那种家的温馨却没有因时光的流逝而悄然散去。
外围龙厅也就是后望楼,也叫龙天顶,现已经残败不堪,目前还在修缮中。
院内有一排古树依旧是绿荫蔽日,凉亭内是那些充满历史印记的老物什。
碓,是由臼和杵组成的舂米器具。
风柜是用来分开虚实稻谷和米,糠麸的生产用具,这个和我小时候在麦场见过的扬场机大同小异。
石磨是一种将米、豆加工成粉、浆的一种机械,分大中小不同的型号。以前在老家的时候都做过与这些器具有关的家事儿,所以,眼神一碰触,就会有一份儿亲切感。
榨糖机,我是第一次见到,因为我的家乡在北方,那里没有甘蔗,所以,从来没有见过具有现代化韵味儿的机械装置。
无论是见过的,还是没见过的,都是祖先们生活智慧的一个浓缩,面对着这些会说话的器物,一种发自内心的情感无时无刻不冲击着我的心灵。
就这样在时空的变换中徜徉着,虽然我对客家的建筑还是一无所知,但灵魂深处的那份儿来自大汉民族血脉的连接还是如此地强烈。
是的,头脑的记忆是短暂的,但那又如何呢?你还是无法抹去那种来自灵魂深处的记忆。
虽然之前仅有罗氏族人才知道,这座宏伟建筑有着最柔软的心——坐西南朝东北,是因为一份乡愁系在东北方向的兴宁,那是鹤湖罗氏的来处。但每一个走进鹤湖新居的游客,哪一个又不是在寻找自己灵魂深处的家园?
我在那个长方形的天街上来来回回地走了好多遍,脑子里总是回想起前段时间拜访客家文化的传播者叶万华先生时他说的:客家土楼为什么大多是圆形的?因为老祖宗们知晓天方地圆是亘古不变的宇宙大道。
可为什么以鹤湖新居为代表的龙岗客家围屋大多是长方形的排围呢?
带着这个疑问我又一次走进了供奉着鹤湖新居开基祖罗瑞凤的罗氏祠堂,屋内的陈设和四周悬挂着罗氏家训二十条,“俭”“廉”“孝”“礼”“信”,无一不是大汉民族的智慧结晶。那一刻好像看到一位智慧的老人从久远的时光里走出来,让我去看门楼上的那八个大字,正面是“亲仁犹在”,背面是“聚族于斯”。
那一刻我突然读懂了那位老人的内心愿景,“以血脉亲情为纽带,罗氏族人聚居于此”,望着那个模糊的身影渐渐远去,我的心一下子敞亮了,上天街,下天街,天方地圆,原来,鹤湖新居曾是罗氏家族几代人聚居的人间天堂……
驾鹤归去的鹤指的就是鸟类的一种例如丹顶鹤,中国古代常把鹤作为长寿的象征,还把离开尘世比做“驾鹤西归”,鹤作为一种吉祥的灵鸟,更是与神仙相伴。
基本字义:
鸟类的一属,全身白色或灰色,生活在水边,吃鱼、昆虫或植物:~立。~发(fà)。~寿。~驾。~长凫短。
组词如下:
灰鹤、仙鹤、鹤湖、鹤顶、鹤髓、鹤阙、鹤帐、鹤骨、鹤使、鹤袖、鹤经、鹤板、寡鹤、鹤兆、鹤粮、鹤焰、鹤静、鹤峤、跨鹤、鹤羽、松鹤、鹤轩、鹤裘、瑞鹤、鹤拓、鹤鸾、鹤颈、水鹤、鹤帔、鹤袍、
扩展资料
字形演变
字源解说
文言版《说文解字》:鹤,鸣九臯,声闻于天。从鸟,隺声。
白话版《说文解字》:鹤,鸣叫时声扬九泽,闻于穹天。字形采用“鸟”作边旁,采用“隺”作声旁。
组词解释:
1、灰鹤:鸟名。又称玄鹤。喙、颈和跗蹠都长。体羽呈灰色,颈下黑色。尾羽可作饰品。
2、仙鹤:神话传说中仙人骑乘和饲养的鹤。
巴金 《探索集·访问广岛》:“我取下一只蓝色硬纸折成的小仙鹤放在袋里带回 中国 ,可是今天我却找不到它了。”
3、鹤湖:湖名。在 浙江 嘉善 境内。
4、鹤顶:鹤的头顶。色红。
5、鹤阙:犹鹤禁。
龙门县的好玩的:香溪堡、功武村古建筑群、石河奇观、南昆山温泉大观园、龙门鹤湖围等。
1、香溪堡
是国家3A级旅游风景区,位于惠州市龙门县,占地5平方公里。与南昆山、南昆山温泉大观园、龙门温泉相邻。
2、功武村古建筑群
位于广东省惠州市龙门县龙华镇功武村,为清代建筑。建筑群包括五宅、古码头、正街、廖氏宗祠等。
3、石河奇观
距南昆山旅游中心约半公里处,有一段小河。河里到处是怪石,一连有七个小水潭,小水潭上游又有一个大水潭。大水潭清莹见底,成群小鱼游来游去。潭边有两块呈红青色大石,边缘有图案,形似罗裙,叫罗裙石。
4、南昆山温泉大观园
位于广东省惠州市龙门县永汉镇,是一家按国家4A级景区标准建设的综合性旅游度假区。龙门南昆山温泉旅游大观园地处龙门南昆山山脚,增龙公路旁,交通十分便利。
5、龙门鹤湖围
位于广东省龙门县永汉镇鹤湖村,始建于清代同治二年(1863年),为清代晚期建筑,其结构为三堂、四横、四碉楼、一望楼(中心楼)的城堡式客家围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