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十三陵位于北京昌平。“明十三陵”为明朝皇陵,由于这一王朝曾经迁都过的缘故,该王朝的皇帝并未全部葬于明十三陵。明朝始于明太祖朱元璋,结束于崇祯帝朱由检,期间一共诞生过十六位皇帝。其中明太祖朱元璋因其在位期间明朝尚定都于南京,故而他的皇陵位于南京境内,即明孝陵。而继朱元璋之后即位的建文帝朱允炆因“靖难之役”的爆发而下落不明,故而未设有陵墓。除此之外,身为明朝第七帝的明代宗朱祁钰则是因“夺门之变”的发生而失去皇帝身份,死后亦只能以亲王身份入葬,是为景泰陵。
且说,明十三陵中最早修建的一座帝陵为明成祖朱棣的长陵。朱棣凭借“靖难之役”顺利登基之后,后又于1420年下诏迁都至北京,原先的京师南京则沦为陪都。北京作为朱棣的就藩之地,加之又十分临近北方,因此朱棣刚一即位便有意迁都至此。待朱棣皇后徐氏于永乐五年去世之后,朱棣也是直接下令在北京选址建陵。
这座皇陵最终选在一处名为“黄土山”的地方,因为此处“天门山拱震垣,地户水流囚谢”。等朱棣正式决定在此建陵,黄土山也随之更名为“天寿山”。长陵开始修建的时间为永乐七年,最终建成的时间则是永乐十一年。而这座耗时四年完成的皇陵是明十三陵中最具规模,同时也是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
而继长陵之后,献陵、景陵、裕陵、茂陵等十余座皇陵相继在此地落成。这其中最晚建成的一座皇陵为崇祯帝的思陵,此外这座皇陵也是这其中规模最小的。身为明朝末帝的朱由检,他在起义军攻陷北京城时于煤山自缢殉国。在他逝世之后,由于正值国破之时其尸首最初被收葬至其逝去妃嫔田贵妃的墓中。而这位田贵妃的陵墓建造于1642年,因明朝灭亡的缘故而只修建了地下部分,地面建筑尚未建造完成。而待清军入关之后,清廷为招揽民心而将田贵妃的妃园寝更名为思陵。
由于思陵并不是以帝王陵墓的规格建造的,所以它的规模相对较小。然而即便思陵规模不大,但是也还是屡屡遭到盗墓贼的光顾,为此残损得非常严重。而除了十三座帝陵之外,明十三陵还包含七座妃子墓、一座太监墓。其中仅有的一座太监墓为崇祯帝的心腹太监王承恩所有。
西汉的皇陵在咸阳(西汉11帝中有9在埋在咸阳),分别是汉武帝茂陵、汉昭帝平陵、汉成帝延陵、汉平帝康陵、汉元帝渭陵、汉哀帝义陵、汉惠帝安陵、汉高祖长陵、汉景帝阳陵。没在咸阳的是汉文帝霸陵和汉宣帝杜陵(这两个在今西安)。
东汉十二个帝陵,除献帝禅陵远在河内郡山阳以外,其他十一个帝陵都在洛阳故城附近。分别是:汉光武帝汉原陵、汉明帝显节陵、汉章帝敬陵、汉和帝慎陵、汉殇帝康陵、汉安帝恭陵、汉顺帝宪陵、汉冲帝怀陵、汉质帝静陵、汉桓帝宣陵、汉灵帝文陵。
另外,东汉少帝的少帝陵也在洛阳附近,在东西汉之间,王莽伪朝时,为了汉帝国的延续,刘玄曾称帝,史称更始帝,更始帝的陵墓在西安附近。
自光武帝刘秀定都洛阳,东汉前后历经12帝近200年。12帝中除汉献帝死后葬在焦作以外,其他11帝死后都葬在了洛阳,但具体位置一直是个谜。2006年下半年,为配合郑州至西安铁路客运专线建设,洛阳第二文物工作队对铁路沿线展开了考古调查,调查中在偃师白草坡村发现一处建筑遗址。经鉴定,这就是东汉早期帝陵陵园遗址。
光武帝原陵光武帝原陵地上宫殿
原陵是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的陵墓,在河南省孟津县白河乡附近。南依山势平缓的邙山,北顾山峦起伏的太行,波涛滚滚的黄河沿陵北侧咆哮东去。这里风景秀丽,是引人注目的形胜之地。
光武帝的陵冢位于陵园北部,坐北朝南,封土为陵,当地百姓称之为"刘秀坟"。陵冢上下松柏掩映。陵前有一通穹碑,碑身镌刻“东汉中兴世祖光武皇帝之陵”。其中"中兴世祖"四字尤为明亮。传说过去老百姓多到这里抚碑择吉问凶:人离碑十步,双手平伸,闭目走去,能摸到这四个字就是吉兆。从陵冢到门阙修有神道,神道两侧原排列有石象、石马等石雕和整齐葱茏的柏树。现在柏树犹存,其中有二十八棵高耸入云的柏树,当地百姓称之为"二十八宿",传说是象征跟随刘秀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的"云台二十八将"。
汉明帝显节陵
汉明帝显节陵,位于河南省洛阳市邙山以南,俗称“大汉冢”。
东汉明帝刘庄,是光武帝刘秀的第四子,初封东海公,后立为太子,即皇帝位。在位期间尊奉建武制度,不封后宫之家。为维护边境安宁,多次遣兵出击匈奴,后设置西域都护。他崇好儒佛,在洛阳建了白马寺。
后世皇帝曾为明帝显节陵建制寝殿等。关于白马寺,是明帝所建。传说有一天明帝梦见金光闪烁的一个人,有六丈高,头顶上都是日月的光环,胡神称他为佛。于是明帝派人向西域寻访,得到了经像。当时是由白马驮经而来,因此得名白马寺。明帝死后,起祗园在陵上。陵上可能置有佛教建筑。由此可想而知。当年的陵园建筑是相当宏伟壮观的。
根据历史资料,显节陵的地宫也极为奢丽。史书记载,地宫用虚文画着日、月、鸟、龟、龙、虎、连壁、偃月等。
显节陵曾经被盗。现在陵前留有清人龚松林所立的"汉明帝显节陵"石碑一通。登上冢顶,周围陵墓星罗棋布,非常壮观。
汉章帝敬陵汉章帝
汉章帝敬陵,在河南省洛阳市西北的邙山上,俗称“二汉冢”。章帝在位期间注重民事,平徭减赋。并且诏郡国举行明经,使儒学日盛。
敬陵是章帝和章德皇后的合葬墓。陵冢高大宏伟。今天陵冢历经两千多年的风雨剥蚀,仍然不减当年风采。陵前有清人龚松林所立的"汉章帝敬陵"石碑一通。陵冢周围没有发现砖瓦遗物。说明当时可能没有寝庙建筑,与史料记载相符。
汉和帝慎陵
汉和帝慎陵,在河南省洛阳市西北的邙山上,和敬陵相邻,俗称“三汉冢”。
慎陵是和帝和皇后邓熹的合葬墓。慎陵建筑规模比敬陵更为高大壮观。现在慎陵前有清人龚松林所立的“汉和帝慎陵”石碑一通。登上冢顶,可以远眺滔滔黄河,山上汉氏陵墓尽收眼底。
河南洛阳偃师东汉帝陵与洛阳邙山墓葬群的发现,首次找到了东汉帝陵陵园遗址和大型陪葬墓园遗址。至此,自秦始皇至今的历代帝王陵寝位置都已确认。目前,帝陵东西南北墙位置已经探明,陵园建筑区位于东北部,墓葬区位于西南部。
秦始皇陵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以东30公里的骊山北麓(另两资料分别为:秦始皇陵位于临潼以东5千米处的下河村。秦始皇陵位于西安市以东35公里的临潼区境内,)千万不要去盗陵园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