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河夜色描写

秦淮河夜色描写,第1张

1. 关于秦淮夜色的诗句

关于秦淮河夜色的诗句 1.秦淮河夜景的诗句

烟笼寒水月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唐朝杜-牧的《泊秦淮》

登 凤 凰 台

杨万里

千年百尺凤凰台,送尽潮回凤不回.

白鹭北头江草合,乌衣西面杏花开.

龙蟠虎踞山川在,古往今来鼓角哀.

只有谪仙留句处,春风掌管拂蛛煤.

游 赏 心 亭

王 圭

六朝遗迹此空存,城压沧波到海门.

万里江山来醉眼,九秋天地入吟魂.

于今玉树悲歌起,当日黄旗王气昏.

人事不同风物在,怅然犹得对芳樽.

金 陵 晚 眺

傅若金

金陵古形胜,晚望思迢遥.

白日余孤塔,青山见六朝.

燕迷花底巷,鸦散柳阴桥.

城下秦淮水,平平自落潮.

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 高启

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

钟山如龙独西上,欲破巨浪乘长风.

江山相雄不相让,形胜争夸天下壮.

秦皇空此瘗黄金,佳气葱葱至今王.

我怀郁塞何由开,酒酣走上城南台;

坐觉苍茫万古意,远自荒烟落日之中来!

石头城下涛声怒,武骑千群谁敢渡?

黄旗入洛竟何祥,铁锁横江未为固.

前三国,后六朝,草生官阙何萧萧.

英雄乘时务割据,几度战血流寒潮.

我生幸逢圣人起南国,祸乱初平事休息.

从今四海永为家,不用长江限南北.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2.关于秦淮河的诗词

秦 淮 河 烟笼寒水月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唐朝杜牧的《泊秦淮》 秦淮河,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金陵烟雨中的秦淮河。秦淮八艳、乌衣巷、王谢故居,秦淮河畔,六朝烟雨中。

秦淮河,是多年来梦中一道纤柔的身形。不同于“软泥上的青荇,油油地在水底招摇”的风姿,秦淮河是内敛的,连岸边的水草,也是怯怯地摇曳。

是受了秦淮河畔那些娇柔的女子的影响吧。古时的气息,在秦淮河的心底,不曾褪色。

烟笼寒水月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 据说,秦淮河,夜景是最迷人的部分。

见识过那灯火辉映的河面,迷人则已,却觉得它失了本来颜色。秦淮河合该是纤柔的。

留下过秦淮八艳的影迹,又怎么会不沾染上她们的气息。

3.关于“夜景”的诗句有哪些

1,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出自唐代:张继《枫桥夜泊》

白话文释义: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 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 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2,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出自宋代:叶绍翁《夜书所见》

白话文释义: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吹来秋风,使出门在外的我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家中几个小孩还在兴致勃勃地斗蟋蟀呢!夜深人静了还亮着灯不肯睡眠。

3,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出自唐代:杜甫《旅夜书怀》

白话文释义:微风吹拂着江岸的细草,那立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夜里孤零地停泊着。星星垂在天边,平野显得宽阔;月光随波涌动,大江滚滚东流。

4,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出自唐代:白居易《夜雪》

白话文释义:夜卧枕被如冰,不由让我很惊讶,又看见窗户被白雪泛出的光照亮。夜深的时候就知道雪下得很大,是因为不时地能听到雪把竹枝压折的声音。

5,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出自唐代: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白话文释义:中秋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霜雪那样白,树上的鸦雀停止了聒噪,进入了梦乡。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庭中的桂花。今夜,明月当空,人们都在赏月,不知那茫茫的秋思落在谁家?

4.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古诗

一九二三年八月的一晚,我和平伯同游秦淮河;平伯是初泛,我是重来了。

我们雇了一只“七板子”,在夕阳已去,皎月方来的时候,便下了船。于是桨声汩——汩,我们开始领略那晃荡着蔷薇色的历史的秦淮河的滋味了。

秦淮河里的船,比北京万甡园,颐和园的船好,比西湖的船好,比扬州瘦西湖的船也好。这几处的船不是觉着笨,就是觉着简陋、局促;都不能引起乘客们的情韵,如秦淮河的船一样。

秦淮河的船约略可分为两种:一是大船;一是小船,就是所谓“七板子”。大船舱口阔大,可容二三十人。

里面陈设着字画和光洁的红木家具,桌上一律嵌着冰凉的大理石面。窗格雕镂颇细,使人起柔腻之感。

窗格里映着红色蓝色的玻璃;玻璃上有精致的花纹,也颇悦人目。“七板子”规模虽不及大船,但那淡蓝色的栏杆,空敞的舱,也足系人情思。

而最出色处却在它的舱前。舱前是甲板上的一部。

上面有弧形的顶,两边用疏疏的栏杆支着。里面通常放着两张藤的躺椅。

躺下,可以谈天,可以望远,可以顾盼两岸的河房。大船上也有这个,便在小船上更觉清隽罢了。

舱前的顶下,一律悬着灯彩;灯的多少,明暗,彩苏的精粗,艳晦,是不一的。但好歹总还你一个灯彩。

这灯彩实在是最能钩人的东西。夜幕垂垂地下来时,大小船上都点起灯火。

从两重玻璃里映出那辐射着的黄黄的散光,反晕出一片朦胧的烟霭;透过这烟霭,在黯黯的水波里,又逗起缕缕的明漪。在这薄霭和微漪里,听着那悠然的间歇的桨声,谁能不被引入他的美梦去呢?只愁梦太多了,这些大小船儿如何载得起呀?我们这时模模糊糊的谈着明末的秦淮河的艳迹,如《桃花扇》及《板桥杂记》里所载的。

我们真神往了。我们仿佛亲见那时华灯映水,画舫凌波的光景了。

于是我们的船便成了历史的重载了。我们终于恍然秦淮河的船所以雅丽过于他处,而又有奇异的吸引力的,实在是许多历史的影象使然了。

秦淮河的水是碧阴阴的;看起来厚而不腻,或者是六朝金粉所凝么?我们初上船的时候,天色还未断黑,那漾漾的柔波是这样的恬静,委婉,使我们一面有水阔天空之想,一面又憧憬着纸醉金迷之境了。等到灯火明时,阴阴的变为沉沉了:黯淡的水光,像梦一般;那偶然闪烁着的光芒,就是梦的眼睛了。

我们坐在舱前,因了那隆起的顶棚,仿佛总是昂着首向前走着似的;于是飘飘然如御风而行的我们,看着那些自在的湾泊着的船,船里走马灯般的人物,便像是下界一般,迢迢的远了,又像在雾里看花,尽朦朦胧胧的。这时我们已过了利涉桥,望见东关头了。

沿路听见断续的歌声:有从沿河的妓楼飘来的,有从河上船里度来的。我们明知那些歌声,只是些因袭的言词,从生涩的歌喉里机械的发出来的;但它们经了夏夜的微风的吹漾和水波的摇拂,袅娜着到我们耳边的时候,已经不单是她们的歌声,而混着微风和河水的密语了。

于是我们不得不被牵惹着,震撼着,相与浮沉于这歌声里了。从东关头转湾,不久就到大中桥。

大中桥共有三个桥拱,都很阔大,俨然是三座门儿;使我们觉得我们的船和船里的我们,在桥下过去时,真是太无颜色了。桥砖是深褐色,表明它的历史的长久;但都完好无缺,令人太息于古昔工程的坚美。

桥上两旁都是木壁的房子,中间应该有街路?这些房子都破旧了,多年烟熏的迹,遮没了当年的美丽。我想象秦淮河的极盛时,在这样宏阔的桥上,特地盖了房子,必然是髹漆得富富丽丽的;晚间必然是灯火通明的。

现在却只剩下一片黑沉沉!但是桥上造着房子,毕竟使我们多少可以想见往日的繁华;这也慰情聊胜无了。过了大中桥,便到了灯月交辉,笙歌彻夜的秦淮河;这才是秦淮河的真面目哩。

大中桥外,顿然空阔,和桥内两岸排着密密的人家的大异了。一眼望去,疏疏的林,淡淡的月,衬着蓝蔚的天,颇像荒江野渡光景;那边呢,郁丛丛的,阴森森的,又似乎藏着无边的黑暗:令人几乎不信那是繁华的秦淮河了。

但是河中眩晕着的灯光,纵横着的画舫,悠扬着的笛韵,夹着那吱吱的胡琴声,终于使我们认识绿如茵陈如酒的秦淮水了。此地天裸露着的多些,故觉夜来的独迟些;从清清的水影里,我们感到的只是薄薄的夜——这正是秦淮河的夜。

大中桥外,本来还有一座复成桥,是船夫口中的我们的游踪尽处,或也是秦淮河繁华的尽处了。我的脚曾踏过复成桥的脊,在十三四岁的时候。

但是两次游秦淮河,却都不曾见着复成桥的面;明知总在前途的,却常觉得有些虚无缥缈似的。我想,不见倒也好。

这时正是盛夏。我们下船后,借着新生的晚凉和河上的微风,暑气已渐渐消散;到了此地,豁然开朗,身子顿然轻了——习习的清风荏苒在面上,手上,衣上,这便又感到了一缕新凉了。

南京的日光,大概没有杭州猛烈;西湖的夏夜老是热蓬蓬的,水像沸着一般,秦淮河的水却尽是这样冷冷地绿着。任你人影的憧憧,歌声的扰扰,总像隔着一层薄薄的绿纱面幂似的;它尽是这样静静的,冷冷的绿着。

我们出了大中桥,走不上半里路,船夫便将船划到一旁,停了桨由它宕着。他以为那里正是繁华的极点,再过去就是荒凉了;所以让我们多多赏鉴一会儿。

他自己却静静地蹲着。他是看惯。

5.秦淮河月色摘抄加赏析

秦淮河月色摘抄赏析

“醉不以涩味的酒,以微漾着,轻晕着的夜的风华。不是什么欣悦,不是什么慰藉,只感到一种怪陌生,怪异样的朦胧。朦胧之中似乎胎孕着一个如花的笑—这么淡,那么淡的倩笑。淡到已不可说,已不可拟,且已不可想;但我们终久是眩晕在它离合的神光之下的……”印象中,秦淮河美极了,灯影,浆声,笑语,小调,胭脂味,扑扑心跳,微漾的醉……浓得化不开的色调,洒在脑海的画布上,凝固、突显,成了心灵的引导和牵挂——如此美境,什么时候亲历?

1923年夏,黄昏灯影里胭脂河上,长衣着装的俞平伯与佩弦(朱自清),各据船头,遥望着边际的夕阳西下的薄媚,听着浆声,偷眼避着来来往往的小艇,脸微红着,心胸激荡着。秦淮河姑娘们的靓妆,脂粉、纱衣裳的香……微波泛滥出甜的暗香,随着那些船儿荡;笑语,衬着胡琴亮着嗓子唱;杨枝绿影,华灯璀璨,叮当的小锣,伊轧的胡琴,沉填的大鼓,弦吹声腾沸了三里的秦淮河……“我的老调是一味的默,或干脆说个‘不’,或者摇摇头,摆摆手表示‘决不’。佩弦便进了一步,‘你不知道?这事我们是不能做的。’”

“这事不能做”,但人来了,却也醉了。“既自认有欲的微炎,为什么艇子来时又羞涩地躲了呢?佩弦说是一种暗味的道德意味,我说是一种似较深沉的眷爱。”俞平伯与佩弦各作了一篇散文或是游记。描景抒怀剖析个中原因,那一年,俞平伯与“环”结婚五年。“就论这一次秦淮夜泛罢,从来处来,从去处去,分析其间的成因自然亦是可能;不过求得圆满足尽的解析,使片段的因子们合拢来代替刹那间所体验的实有,这个我觉得有点不可能……”

月色如水,背对着秦淮河,两个拖长的身影渐行渐远……

一、本文情景交融的写景抒情特点

朱自清在这篇散文里,着意描绘了秦淮河的夜景,并且融情于

景,情景交融,把自己的感情和思绪,融注进他所创造的形象里。

此文写于1923年,当时正处于五四落潮期,朱自清深感苦闷、寂

寞,同时很想填补空虚,排解烦恼,或躲进书斋,或寄情山水,追求一

时的宁静和一切均皆适度的生活情趣。但另一方面,朱自清又渴望

光明,富有正义感,怅惘而不妥协,始终严肃地对待生活、对待自己。

这种思想情感被灌注于(桨声灯

6.秦淮河散文、诗词

雨夜游秦淮河 斜风细雨入青楼,金陵王伴君侯。

秦淮八桥无月,十里长河醉人愁。钗头凤 迷失秦淮河 钗头凤 秦淮灯影 人如旧,灯如昼,九龙壁铺锦绣。

新亭榭,旧池阁,星光点缀,如钩残月。寞!寞!寞!红芍,偎伊笑,风十里扬州道。

花月貌,箫音邈,漫卷珠帘,十年一觉。妙!妙!妙!七绝·秦淮河上 作者:万壑松 娉婷画舫摇秋, 璀璨良宵醉暮云。

一曲歌桥下起, 可怜不是李香君。【散文诗词】《南京游记---秦淮河》秦淮河,一个曾经让我魂牵梦绕的地方。

还在孩提时代,就读过“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的诗句。长大后,又看了《桃花扇》,知道了李香君,知道了秦淮八艳。

这片风流繁华地,温柔富贵乡就深深地印入了我的脑海。二零一三年的九月,趁着中秋小长假的机会,我们一家三口坐动车来到了南京。

第一站,就是去探望我思念已久的秦淮河。我们将旅社定在秦淮河边的静江府路,就是为了随时领略这里的人文风光。

站在秦淮河畔,我激动的心情慢慢冷却。眼前的一幕有点让我不敢相信。

河面很窄,大概只能容两,三条小船并排通过。河面上横贯着灰色的小桥,水泥质的桥面上烙着斑驳的印记。

旁边就是夫子庙休闲街,也是全国闻名的景点,此时却是行人寥寥。路面正在维修,露出坑坑洼洼,仿佛乡间的土路。

周围的楼房也不高大,有些旧,带几缕灰暗的色调,给人一种凄冷的感觉。站在桥上,妻不禁有些埋怨,早知道这样,还不如就待在家里看长江,汉水。

起码比这个雄伟,壮观。我心知这是没让她去厦门所带来的怨气。

可望着眼前的景色,亦无语安慰她,只好悻悻的陪着她回到旅社。吃罢饭,旅途的劳累阵阵袭来,蒙头大睡。

一觉醒来,妻说饿了,我说好吧,夫子庙的小吃还不错,我们一起去逛逛罢。于是,我们又来到了秦淮河。

夜幕下的秦淮河,华灯初上,人流如织。挂在小楼上的红灯笼在风中飘舞;亮着彩灯的画舫在河中穿梭;河两岸是形形色色的游人。

男的,女的,老的,少的,高的,矮的,胖的,瘦的;还有几个老外拿着单反不停在那拍着的;小孩子手拿糖葫芦美美嚼着的;青年情侣相依相偎共倚河边石桥的;牵着老伴静坐在石凳上观赏夜景的。我的心情开始好了起来。

原来秦淮需夜游,正如灯下看美人一样,更有风情!妻的脸上也挂起了笑颜。我知她最喜美食,前面不远处就是一家老店,专卖老鸭粉丝汤。

都说南京人与鸭子有仇,喜欢吃鸭子。什么咸水鸭,桂花鸭,鸭血粉丝汤~ 老店里的鸭血粉丝汤估计很有名,门口排起长长的队伍。

好不容易排到了,看到别人喝汤都配着锅巴,出于好奇,也点了一份。南京人所说的锅巴,与家乡的炒米饼差不多。

带几许焦黄,香喷喷的。泡在鲜美的老鸭汤里更显美味。

祭罢了肚腩君,我们继续往前逛。前面就是香君纪念馆。

门口一副对联:“花容并玉质,侠骨共冰心”。引得无数世人感叹“桃花命薄,扇底飘零”的香君原来就曾住在这里。

孔尚任写《桃花扇》时曾感慨,须眉若得香君志,明月何惧清风狂。香君虽是一弱女子,但在民族大义上无亏气节,却令当世须眉男子汗颜~ 提及须眉男子,不由得又让我想起洪承畴算命的故事来。

洪承畴本是晚明重臣,于松山之败后降清。替新主子出谋划策,立了不少功劳。

话说承畴晚年,闲暇之余,请先生算命,问福寿运程。先生答道:“君少年得志,位极人臣。

只可惜英年早逝,不胜惋惜。” 承畴大笑曰:“先生谬矣!老夫已年过六十,何来英年早逝之说?” 先生答曰:“君本应当时死,君不肯死,吾又奈何?” 一番话刺中承畴心病,此后郁郁而终。

后乾隆帝将其列入《清史·贰臣传》。可见自古做汉奸者,没有好下场。

活着时受世人唾弃,死后还要背负千古骂名!正沉思间,妻推了我一把。原来她看中了香君纪念馆前所卖的扇子。

这便是桃花扇吗?既然来到秦淮河,又怎能不带一把回去呢?伴妻携子,我们一路逛下去。只见街边的工艺品店鳞次栉比,其次就是酒楼。

文化气息都很浓。木质的仿古建筑,漆黑的柱子上还刻着对联。

上面横挂着一块木匾。有书《晚晴楼》的,有写《咸亨酒店》的。

咸亨酒店旁还立着一尊青铜塑像,布褂长衫,脑后垂着一条辫子,面容沧桑,我一下子认出来了---“多乎哉?不多矣!“;这不是孔乙己吗?可惜无法向他请教茴字的九种写法了!咸亨酒店旁就是乌衣巷,唐代大诗人刘禹锡曾写过《乌衣巷》诗:”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如今,朱雀桥早已尘封在历史的记忆里;乌衣巷中也只残留得一口古井,诉说着昔日的繁华。走在王谢纪念馆前,想起王羲之兰亭雅聚,曲水流觞;想起谢安与友人对弈中闻捷报,云淡风轻的那句:“小儿辈已破贼!” 思古之幽情,萦绕心间。

偶得灵感,赋了一首《念奴娇》--游秦淮河。物华天宝,道不尽,千古风流繁盛。

朱雀桥边,王谢馆,新燕飞来难认。莫道香君,桃花命短,且把须眉问。

浮生如梦,古今多少爱恨~~~~。

有一种夜景叫做秦淮河夜景,秦淮河夜景在南京。夏天,南京迎来了夜生活根本停不下来的季节。你还在喝着啤酒吃着大排档吗?这就落后了,文艺青年都是喝着小酒欣赏着夜色,然后一起聊着人生。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南京的步行桥。这里灯光璀璨,一座桥,一个运动盛会让南京走向了世界,让世界了解了南京。

直接坐在草地上,看着桥面上人来人往,喝着酒,品味着人生。人生总会有许多困难,解决这些困难就像跨过桥一样,总有一次会到达彼岸。秦淮河的夜景,璀璨无比,灯光下动人的美景令人陶醉。人山人海的夜色,美食相伴。

学着古代文人一样,喝着酒去找一个小酒馆,然后看着桥下的游船划过。激荡出心中的那份文学豪迈。这里还有紫峰大厦,被称为最霸气的大厦。

这里还有紫金山,别有一番风味。带着晚上的美好心情,体会着一番舒服。秦淮河是每一个游客都期望来到的地方,这条河的每一个景点,都是每一个游客想要观看游览的地方。所以,去的时候一定是得选择晚上,然后去观看它的夜景,买上一张船票是最合适不过了。

最为著名的,就是这里的夫子庙,夫子庙是南京最重要的一个景点项目。夫子庙也可以称得上是南京的门面,只要谈到南京,就少不了夫子庙这个形象。每年元宵,春节的时候,整个夫子庙人山人海,最多的时候竟然达到了60万人。所以选择在春节期间观看的话,一定要尽早的去买票,不然的话太拥挤了。

写作思路:通过水、船、树、景物的描写,衬托秦淮河夜景的美。

1、秦淮河的夜色美得有些迷离,波光灯影中,一切都有些影影绰绰的感觉。水是带有颜色的,或蓝或红或绿,水的色泽随着岸上的灯光而变化;船也是透明的,通体显着红色的柔光;树也是带有颜色的,绿得青翠。灯是动的,船是动的,配着静静的闪烁着光芒的河流,充满了迷醉的美。

2、秦淮河的水极绿,如一块半凝固的,温润的翡翠。在一处静寂细看,被磨得光滑的铜板路边,河水倒映着红灯笼飘忽不定的光。暗绿和火红,平生出了几分妖艳和扑朔迷离的意境来。每当古铜色的船桨悠悠击入水面时,河水缓缓漾开,泛着浅绿的水珠挂在船舷上,泛出一片柔美的光晕。

3、红灯笼把秦淮河照得很明亮,犹如一面硕大的明镜。秦淮河两岸的房子,都是仿明清时造的。一路上,河两岸还有表演节目的,有唱戏的,有跳舞的,有抬花轿的,还有吹萨克斯的,热闹极了!

4、船顶的灯光在河中移动,金黄色的灯光,照亮将黑暗的秦淮河照得如一条银河。长龙一样的小船,在繁华中缓缓移动,多么壮观的秦淮河啊。

5、秦淮河的两岸是一排排仿古建筑,上面挂着的红灯笼使古色古香的十里秦淮变得喜气洋洋。前方一道又一道亮闪闪的红桥,让船中的游客发出一阵又一阵的惊呼。美丽的秦淮河仿佛在述说着一个又一个的动人故事,让人留连忘返。

6、天渐渐暗下来了,秦淮河边的人群多了起来。灯笼荧红的光影在河面上浮动,游船画舫留下几道淡淡的水痕,融入暗青的粼粼波纹中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3230012.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24
下一篇 2023-03-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