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以引人入胜的手法,将人们引进武陵山区一个以桃花为标志、与世隔绝的小山村,那里风景优美,民风淳朴,没有人世喧嚣,居民怡然自乐,是一个令人经历又不可复得的好地方。
“晋朝太元年间,一个以捕鱼为业的武陵人,架着渔船在山间小溪前行。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夹岸而生,林下长着鲜嫩的芳草,上面铺着从树上掉下来的桃花。渔人很惊奇,继续前行,穿过桃林后,林的尽头便是溪的源头,那里有座小山,山上有个小洞,洞内好像有光。
渔人停船上岸进入山洞,起初洞很窄,只能通过一人,走了几十步后,豁然开朗。只见那里有平整的土地,整齐的村舍,美丽的水池和桑竹林,田间小路纵横交错,鸡鸣狗叫之声相闻,人们来来往往忙于耕种,老人小孩安适快乐,男女服装好像外世人一样。
村人见了渔人十分惊讶,纷纷问他从那里来,渔人一一作了回答。经过交流,渔人得知村人为了躲避秦代战乱,带妻儿乡亲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从此不再外出,断绝了外面的联系,他们不知外面有汉朝,更不知有魏朝和晋朝。村人邀请渔人到家里作客,杀鸡置酒款待,渔人在那里住了几天后,告辞回家,村人再三嘱咐不要把这里情况告诉外面的人。
渔人出了洞,找到了自己的船,沿着原路回去,所经过的地方都作了标记。回到武陵郡所后,渔人向太守说了自己的这次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他一起前去,寻找以前留下的标记,然而却迷失了方向,没有找到原来那条路。
南阳有个人叫刘子骥,是个超俗的读书人。他听了这件事后,高兴地准备前去,还没成行就逝世了。以后就再也没有别的人去寻找桃花源了”。
湖南常德古称武陵,晋代在当今桃源县桃花山修建了桃花观,是中国古代四大道教圣地之一。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使得桃花源名扬天下,每到春天,桃花盛开,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游人如织。
秦村 秦溪
秦谷
桃花源在哪里?这个困扰了世人一千多年的谜团,在 科技 发达的今天已经不是问题,而且你可以去亲身体会,如果喜欢旅行的话,那么请你打开“去哪儿旅行”,很快就可以得到答案。
第二,湖南常德桃源县桃花源,(国家4A级景区)古代桃源县属于武陵,《桃花源记》开篇写道,“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正好对应了这个地名,而且常德市现在还有一个武陵区,这在地名认定上占尽了优势。
第三,重庆酉阳桃花源,(国家级5A级景区)酉阳桃花源宣传打的最响亮:“ 世界上只有两个桃花源,一个在您心中,一个在重庆酉阳。” 古代的武陵辖区很大,其实酉阳也包括在内,这里风景宜人,的确是个令人心驰神往的地方。影视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就是在这里取景的。
个人感觉,就风景而言,酉阳最美。
桃花源记已讲得非常清楚,晋太元中,武陵人沿溪捕鱼。时在晋孝武帝司马曜年号(太元)从公元376一397年,在武陵这地方的渔民见到这一胜景,最后带人复往,迷不得路。就是说,陶潜述说的事情本来就是子虚乌有,作者把他梦中的虚幻异境,用高超的修辞手法展现给世人。就像魔术师的手法已经揭秘,不可穷究,所以迷不得路,找不到方向了,还有什么正宗归宿可言呢?只要世人共同努力,把自己的家乡建设得像作者描述的一般,那世人所在之地,处处都是现世的桃花源!
陶渊明笔下桃花源在安徽黄山黟县 沿溪行就是黟县以前进县城或者出城的道路 路下有一河 可划船而行 两岸除有条路以外 都是山山相连 顺着河道往上几公里以后 忽然就会出现一片平坦土地 这就是黟县人生活的地方。解放前的黟县是比较闭塞的 几乎没有一条可以机动通行的道路和外界接触 靠的都是畜车 而且在黟县进口有个地方一直叫桃源洞 解放前就是一个山洞 后来才修成公路 但是遗址好一直保留更有力的证明就是 黟县已经发现陶氏宗谱。采菊东山下 悠然见南山 也有地理位置可查 个人这样认为 谢谢
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本是作者心中的一个图腾,他向往那样的生活,并非现实中的某个具体地方!如果某地出于当地 旅游 需要进行争地宣传,另当别论。
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有八个可能的地点:
一、湖南常德桃花源
这处桃花源是离传说最近的一个。
陶渊明在他的《桃花源记》开篇就说:“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这句话很清楚地说明桃花源就在武陵,但中国历史上曾有过武陵郡和武陵县。
据《汉书.地理志》记载,武陵郡从西汉时期设置到唐朝止,存续了了960年,其所辖地区,后改为常德路、常德府,而陶渊明所处的东晋就在这段时间 内,因此今天的湖南常德被很多人认为是《桃花源记》的原型地。
桃花源位于常德的桃源县,这里南临沅江,北倚武陵群峰,武陵山中还有一个桃源观,始建于西晋,到北宋时香火极盛,历代文人墨客都纷纷到处泼墨,成为我国的道教圣地。
春天的桃花源桃花遍野,绿茵红飞,走进桃花源,就像走进了一首瑰丽的画卷,能真正感受到《桃花源记》中所描绘的“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意境。这里还是《辞海》《词源》添加注释的《桃花源记》原型地。
坐标:湖南常德市桃源县桃花源镇。
二、重庆酉阳桃花源
酉阳是重庆下辖的一个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与湖南相邻,地处武陵山区腹地,素有“渝东南门户、湘黔咽喉”之称。大家熟知的一句话:“世界上有两个桃花源,一个在您心中,一个在重庆酉阳”就是这个县脍炙人口的广告宣传语。
酉阳桃花源被专家评价为最像陶渊明散文意境的一个。这里有山、有水、有溶洞、有良田、尤其是每年三、四月份的时候,这里的桃花灿然绽放,仿佛真是远离了尘世喧嚣,步入秦晋田园的感觉。
太古洞,又被称为“桃源秘径”,长度约有3公里,这里有曲折的廊道,险峻的峡谷,幽深的地下河,洞内还有宽敞的大厅和五彩缤纷的钟乳石。相传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时候,有一群咸阳儒生,逃到了酉阳,从此与世隔绝,在这里生息繁衍,过起了隐居生活。
酉州古城,始建于明洪武年间,是酉阳过去的土司衙门,现在见到的古城是在原来基础上复建,古城内客栈、酒肆林立,风格各异的土家吊脚楼,伫立在青石板街两旁,酉阳800年州府的恢宏气势依稀可见。
坐标: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桃花源路232号。
三、江西庐山桃花源
庐山桃花源是庐山最长的峡谷,因为战国时期楚国的康王避秦乱而藏身于此,又被称为康王谷,地处庐山大汉阳峰下,全长15华里,素有“世外桃源”的 美称, 这里青山叠翠,风景如画,有着极美的田园风光,当地的专家认为,这里就是陶渊明《桃花源记》所描绘的桃花源的创作原型。
这里不仅风景优美,还有众多人文景观,有陶渊明、欧阳修、苏轼、黄庭坚等历代名家咏康王谷的大量诗文和摩岩石刻,峡谷的东边还有陶渊明的故居,峡谷西边还有陶渊明古墓,全国称桃花源的地方不少,但有陶渊明墓的唯有这里。
坐标:江西九江市庐山市国道105东侧。
四、湖北竹山武陵峡桃花源
竹山县的历史渊源也注定了这里也是陶渊明桃花源散文原型的热门地点之一,因为这里历史上就是武陵县。
据《汉书·地理志》记载,秦朝置武陵县,也就是今天的竹山县,属汉中郡,竹山境内的堵河旧称武陵河。陶渊明所处的东晋年间,中国版图上叫“武陵县”的只有竹山,因为说竹山桃花源就在竹山还是有一定依据的。
竹山武陵峡桃花源位于官渡镇,巴山东麓与秦岭交界处,号称华中原生态第一峡,大自然赋予了其迷人的风韵,峡内峰峦叠嶂,雄峻险秀,原始森林遮天蔽日,森林覆盖率达95%以上,这里还有大型溶洞群,飞泉流瀑,九曲回肠,蔚为壮观,自然景观引人入胜。
武陵峡桃花源现在已经是国家规划的5A级生态旅游区,景区里有狮子山、藏龙洞、鲁班峡、仙人洞、登天门、女王寨堡、密谷地缝等景观,峡内还有两处古老的田园村落。
这里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人们过着与世隔绝,淳朴自然的农耕生活,有专家学者实地考察认为,这里就是陶渊明散文桃花源记》的原型地。
坐标: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官渡镇桃源村。
五、安徽黟县赤岭村桃花源
赤岭村位于黟县碧阳镇,这里距离著名的西递、宏村只有十几公里,过去的赤岭村又叫陶村,是因为有了陶姓的入住。
有史料证明,居住在这里的陶氏族系是陶渊明的次子陶俟的后人,他们迁居此地繁衍生息,已经在这里悠闲自在地生活了千年之久,现村中仍保留着《陶氏宗谱》、故居、陶氏祖坟、陶岭古驿道、陶氏宗祠等大量历史古迹和文化遗址。
这里山清水秀,环境优美,五条清澈的溪流穿村而过,粉墙黛瓦的徽州古村落掩映在古树群中,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鸡犬相闻,构成了一幅美轮美奂的山水长卷,与陶渊明笔下《桃花源记》里的世外桃源极其吻合,活脱脱一个陶公笔下的今日版的桃花源。
坐标:安徽省黄山市黟县碧阳镇赤岭村。
六、河南南阳内乡县桃花源
南阳桃花源坐落于宝天曼南麓玉屏山的群山环抱之中,四周山势险峻,植被茂密,封闭性好,与世隔绝,桃花源内山顶高处有一片面积近百亩的盆地。
这里居住着十小户人家,三十多口人,世代在这里繁衍生息,因为特殊的地理位置,历朝历代没有受到官匪盗侵扰,居民纯朴和谐,夜不闭户,是一个真正的世外桃源。
桃花源景区由桃花谷、桃花溪、桃花源几个景区组成,沿桃花溪进入桃花谷,谷深3.5公里,可观赏景点十八处。每年三月,这里的桃花争妍斗奇,蔚为壮观,是难得一见的佳景。
景区内的天门瀑布落差108米,是南阳唯一的悬崖飞瀑。
坐标:河南南阳市内乡县夏馆镇青杠树村。
七、江苏连云港桃花源
连云港桃花源位于连云区宿城乡,宿城三面环山,一面向海,景色宜人。当年陶渊明曾在其诗《饮酒》中云:“在昔曾远游,直至东海隅”。
据地方史记载,这里的“东海隅”就是指宿城的高公岛,陶渊明在这里目睹了高公岛附近桃林夹岸、 芳草鲜美的情景,挥笔写下了千古美文《桃花源记》。还有传说,吴承恩当年醉游这里的船山水帘洞,而构思了《西游记》。
宿城三面环山,一面临海,这里和外界几乎隔绝,只在虎口岭有一条路可以出入,这是一条千年古道,是当时进入宿城的唯一的道路,上了岭后极目远眺,宿城便在脚下,重峦叠嶂,山海相映,春季时节更桃花烂漫,美轮美奂。
在宿城的船山飞瀑附近还有一个叫陶庵的小村庄,相传这里就是陶渊明当年住的地方。
因为宿城的美景与《桃花源记》的描述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所以国内文史界和连云港地区的学者,以及很多历代名人都支持这里就是陶渊明描绘的桃花源。
坐标:江苏省连云港市连云区宿城乡。
八、云南坝美桃花源
陶渊明描述的桃花源令人神往,而在云南就有一个现实版的“桃花源”,这就是坝美村,一个被称为世外桃源的小村子。
“坝美”壮语的意思是“森林中的洞口”,这里的情景和陶渊明描述的何其相似,进入村子也需要乘船沿着小河,穿过一个几公里长的天然洞穴,河的两边虽然没有桃花,但却是青山绿水,景色宜人,除了洞口,眼前呈现的景象正如陶渊明所描绘的那般,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坝美村是一个只有100多户人家的壮族村寨,四面环山,不通公路,因为交通阻隔,坝美村自古以来就与世隔绝,很少和外界交流,直到上个世纪末,村子里的人们还沿用着古老的耕作方式和生活习俗,种田用木犁木耙,灌溉用古老的木制水车,自种棉花自纺布,碾米磨面用水磨。
今天的小村庄仍然还保持着从前的模样,环境仍然优美原生态,还保留着祭龙、祭祖、围鱼、对歌、龙垭歪、花糯米饭节、斗鸡等沿袭千百年的传统民俗。
坐标:云南文山州广南县坝美镇坝美村。
问题一:请问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说的是哪里 有几说:1、陶渊明家乡庐山的某一座山谷中地处庐山大汉阳峰下,总面积约一万多亩,桃花源又称康王谷,是庐山第一长峡谷,全长约15华里,素有世外桃源的美称,景观特色以幽谷风光取胜,历来被认为是陶渊明名篇《桃花源记》创作原型所在地,
2、安徽古徽州的黟县。位于安徽省黄山市世界文化遗产地―黟县,是指黟县漳河流域石山至渔亭10公里段。
3、台湾桃花源。位于基隆河支流新寮溪溪谷中,由从前的“野人谷风景游乐区”、“天云洞风景区”、“大华壶穴区”组合而成。 景区园内有翠谷瀑布、观音瀑布、迷魂洞瀑布、新寮瀑布、茵梦瀑布等,虽然这些瀑布不如十分瀑布壮观,但四周环境幽雅秀丽。
考证台湾桃花源与陶渊明所叙的差异较大,而且从文化历史上,也无其到过那里的资料,可能性不大。
4、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但是一般都认为,桃花源的原型在湖南省桃源县。这里和桃花源记所描写的境况最符合。
桃花源面对滔滔的沅江,背倚巍巍的山峰,行人走过桃花源牌坊,就是桃花溪水。沿着溪水前行,有一大片桃林,“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与陶渊明文章中描写的一模一样。桃林深处有一座桥,过桥不远,就能看见秦人的古洞,进洞行走数十步,眼前就“豁然开朗”,看到“土地平旷”的千丘田,“屋舍俨然”的豁然轩。千丘池旁有“延至馆”,说这是桃花源中人宴请渔人的地方。人们还说,最早来到这里的三个人是一个男的,两个女的。男的叫李立,是为了逃避秦始皇抓民夫修长城;一位郭嫂是为了逃避秦始皇选民女进宫;还有一位老妈妈是失去儿子媳妇的孤老。他们三人进入桃花源后组成家庭,生儿育女,以后渐渐组成村落。因是三姓组成,所以这村子叫做“三合村”。
根据历史的记载,这里早在汉代就以自然风景区著称,晋朝以后又建立了桃川宫等人文景观。大约在北周时代,人们发现这里与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十分相似,就改名为“桃花源”。到了唐朝,正式开辟了从县城到水心岸的四十多公里的桃花源游览区。到了宋朝,从沅江畔到桃花山,形成巨大的建筑群,可惜在元末时被火灾所毁坏。明初得到复兴,明末又被火烧掉。清朝光绪年间,桃源县的县令余良栋重新修建了陶渊明的祠堂,沿山配置了亭台楼阁:问津亭、延至馆、穷林桥、水源亭、豁然轩、高举阁、寻契亭、既出亭、问路桥等,都是以《桃花源记》来命名。它的面貌一直保存到今日。
今日我们游览桃花源,景点就更多了,有所谓“内八景”,即烂船洲、桃花溪、遇仙桥、秦人洞、空心杉、摩顶松、炼丹台、瀹鼎池等。还有所谓“外八景”,即桃源仙隐、潼舫晚渡、漳江夜月、浔阳古寺、(艹录)萝晴画、楚山春晓、梅溪烟雨和白马雪涛。每中每一景都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就以“烂船洲”来说,说是那位发现桃花源的武陵渔夫,名叫黄道真,他在桃花山洞口把自己的小船用缆绳结在那里,然后进入桃花源,在里面住了几天,再来到渡口,一看小船已经烂掉了。原来是“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于是,这块地方就被称为“烂船洲”了。
==============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曾描绘过一个令世人无比向往的桃花源,据考证,它就位于湖南北部的常德市桃源县。
桃花源始建于晋代,到唐宋时发展到鼎盛阶段,在元代时毁于战乱,明清以后又开始复兴。历代以来,孟浩然、李白、韩愈、苏轼等大文豪都曾到过这里并留下墨宝。现在的桃花源景区内开发了桃仙岭、桃源山、桃花山、秦人村等景点,景区面积达到了150多平方公里,同时还有沅江风景线、战国彩菱城遗址、热市温泉等可供游览。如果你对那些新建的亭台楼阁不感兴趣,也至少可以享受到宁静的田园风光,......>>
问题二:桃花源记作者是?出自哪里? 《桃花源记》是东晋文人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是《桃花源诗》的序。
问题三: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写的是什么地方、 是在安徽省黄山市黟县,以前要到黟县除了顺着河水流就只能从桃源洞进来,后来1955年因为修把桃源洞炸开了,现在路边还剩个桃源洞遗址。
黟县又被称为桃花源里人家,现在是安徽省旅游强县,很多文人游客慕名而来。
李白也曾多次来此游玩,并写了很多首诗来称赞黟县之美,其中有一首《山中问答》: 问余何意栖碧山, 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然去, 别有天地非人间。
问题四:出自《桃花源记》的成语有那些? 落英缤纷 :落花繁多的样子。
阡陌交通 :田间小路交错相同。
怡然自乐 :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
世外桃源 :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
豁然开朗
黄发垂髫
罚人问津
鸡犬相闻
问题五:桃花源记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桃花源是虚构的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文中最后两句话,大意都是在讲,后来又派人去寻找桃花源,但是都没找到。其中“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这两句说得尤其明确,找了很久,也没找到,以至后来再也没有人提到桃花源了。此即暗示其根本不存在,只出于想象中。
――转摘
问题六: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桃花源”究竟在哪里?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武陵”人是现在的哪里人? 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桃花源”在现在的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境内。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武陵”人是指现在的沅水流域上、中游地区的人,也就是说历史上的“武陵郡”人。
《桃花源记》是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约作于永初二年(421),描绘了一个世外桃源。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描绘了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剥削,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恬静,人人自得其乐的社会。据湖南常德本地历史学家、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周新国先生的《武陵藏珍》中的一篇“武陵地域考”考证:“武陵是常德历史上的第二个行政区划。魏晋以后,武陵郡辖沅水流域诸县。”
《武陵地域考》
--该文节选自《武陵藏珍-沅澧流域历史文化图说》
武陵郡,是常德历史上的第二个行政区划,这里最早的行政区划名称叫“黔中郡”。《水经注・沅水》云:“汉高祖二年(前205),割黔中故治为武陵郡。”西汉时,武陵又别称“义陵”。刘禹锡《武陵书怀五十韵》序称:“常林《义陵记》云:初,项籍杀义帝于郴,武陵人曰:‘天下怜楚而兴,今吾王何罪乃见杀?’郡民缟素哭于招屈亭。高祖闻而义之,故亦曰义陵。”
武陵郡治城,西汉时设于“索县”,《汉书・地理志》有明确记载。西汉武陵郡所辖区域,据《汉书・地理志》记载共辖13县:索、孱陵、临沅、零阳、沅陵、镡成、无阳、迁陵、辰阳、酉阳、义陵、艮山、充。其中在今常德地区的有4县:索县,其地包括今汉寿县和鼎城区东北一部。索县是文献记载中汉寿最早建县的开始。临沅县,其地包括今武陵区、鼎城区大部和桃源县,治城在今常德市城区东部。《水经注・沅水》说,临沅因为“县南临沅水,因以为名。”孱陵县,其地包括今澧县一部和津市、安乡、南县、华容、岳阳及湖北公安,治城在公安。零阳县,其地包括今慈利、石门、临澧和澧县一部,治城在慈利零阳乡,以在零水之北得名。
新莽统治时期,更天下郡县名。武陵郡改为建平郡,临沅县改为监沅县,孱陵县改为孱陆县。东汉时,刘秀将王莽更易的郡县名称一一改回原名。据《后汉书・郡国志》载,东汉武陵郡辖境与西汉基本相同,辖12县:临沅、汉寿、孱陵、零阳、充、沅陵、辰阳、酉阳、迁陵、镡成、沅南、作唐。其中有5县在今常德地区之内:临沅县,辖今武陵区、鼎城区大部及桃源一部,同时也是武陵郡治所在地;汉寿县,原西汉的索县,东汉大部分时期称索县,到东汉后期的阳嘉三年(134),始更名为汉寿,辖今鼎城区东北部和汉寿;沅南县,建武二十六年(50)分西汉临沅县地新置,辖今桃源南部等地,因在沅水之南故名,是今桃源县前身;作唐县,建武二十六年(50)分西汉孱陵县地新置,辖今安乡、津市和澧县一部,作唐是今安乡在历史上独立建县的开始;零阳县,与西汉零阳县同,辖今慈利、石门、临澧和澧县一部。东汉武陵郡治,据《后汉书・郡国志》载,是在临沅(即今常德市城区)。此后,历朝的武陵郡治,以及唐朗州、宋鼎州、元常德路、明清常德府,一千数百年来其治所一直未再变更。
魏晋以后,武陵郡沿设,但辖区缩小,只辖沅水流域诸县。南朝萧梁时,将武陵郡置为武州。《隋书・地理志下》:“武陵郡,梁置武州。”陈朝后期,又改武州为“沅州”。《陈书・宣帝纪》载:“太建七年(575),改武州为沅州。”据《隋书・地理志》开皇九年(589),隋灭陈后,废陈在武陵郡所置的沅州,改武陵郡为“朗州”。但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又将朗州更名为武陵郡。原陈朝武陵郡下辖的4县(临沅、沅南、汉寿、龙阳),隋将其并为两县。即将临沅、沅南、汉寿合并为 “武陵县”。这是武陵县在历史上的最初设置。龙阳县则依旧。所以,隋代武陵郡仅辖两县:武陵县和龙......>>
问题七:出自《桃花源记》的成语有哪些 落英缤纷 阡陌交通 怡然自乐 世外桃源 豁然开朗 黄发垂髫 无人问津 鸡犬相闻
解释
落英缤纷 :落花繁多的样子。
阡陌交通 :田间小路交错相同。
怡然自乐 :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
世外桃源 :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
豁然开朗 :眼前一下子出现了开阔明亮的境界。
黄发垂髫 :老人和小孩。
无人问津 :形容事物已被人冷淡,无人过问。
鸡犬相闻 :鸡叫声和狗叫声可以相互听到。
问题八:世外桃源出自那里 陶渊明《桃花源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