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云观几点关门

面筋是什么2023-03-23  22

16:30。北京本地宝信息显示白云观每天8:30-16:30营业,16:30清场关门。白云观位于北京西便门外。北京白云观为道教全真龙门派祖庭,享有“全真第一丛林”之誉。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道教协会、中国道教学院及中国道教文化研究所等道教界的全国性机构均曾设立在白云观。在广大道教徒的心目中,它有着崇高的地位。

8⽇(正⽉初⼋)08:00—12:00 限已登记拜太岁善信开放12:00—16:00 正常限流开放

2⽉9⽇(正⽉初九)06:00—16:00 正常限流开放

2⽉10⽇—2⽉14⽇(初⼗⾄⼗四)08:00—12:00 限已登记拜太岁善信开放12:00—16:00 正常限流开放

2⽉15⽇(正⽉⼗五)06:00—16:00 正常限流开放

2⽉16⽇—2⽉20⽇(⼗六⾄⼆⼗)08:00—12:00 限已登记拜太岁善信开放 12:00—16:00 正常限流开放

进观须知:

第 2 页

1、春节期间,本观实⾏限流开放,严格执⾏限流措施。

2、春节拜太岁期间,上午08:00—12:00只对已在⽩云观微信平台登记或在道观客堂登记拜太岁的善信开放,其余善信在此时间段不进观礼拜。12:00—1 6:00正常限流对外开放,善信可在本公众号“道观服务”——“预约⼊观”菜单预约⼊观。

3、已成功预约登记过拜太岁的信众,在预约法会的当天凭拜太岁个⼈中⼼⼆维码扫码⼊观。⼊观时,须出⽰本⼈有效证件原件,本⼈实时“健康码”,显⽰绿⾊⽅可⼊观。

4、其余⼊观的信众,须出⽰本⼈有效证件原件、本⼈当天预约⼊观⼆维码,本⼈实时“健康码” 显⽰绿⾊⽅可⼊观。

第 3 页

5、限流开放期间,道观门⼝设等候区,等候区标明1⽶线,提⽰信众、游客提前准备健康码、⾏程码以备核验;设体温测量处,对每⼀位⼊观的信众、游客进⾏体温测量;设信息核验检票处,根据线上系统收集的信息,对信众、游客进⾏信息核验,检查信众、游客健康码、⾏程码情况,⼆维码扫码检票⼊观;设留观区域,在⼤境路⼭门西侧设⽴5㎡⼤⼩的留观区域,供体温≥37.3℃的信众、游客暂时休息,等候复查。

6、⼊观信众、游客须全程佩戴⼝罩,⾃觉保持1⽶以上距离,避免聚集,听从⼯作⼈员指导。

7、倡导信众、游客⼊观参观、参拜时间控制在半⼩时内,简化参拜礼仪,加快⼈员流动,减少逗留时间,避免场所⼈员聚集。

第 4 页

温馨提醒:

1、如您健康码为黄⾊或者红⾊,或“⾏程码”显⽰过往14天有中⾼风险地区旅居史,请勿⼊观,并及时前往医院诊治。

2、如您有咳嗽、⽓促等异常现象,请勿⼊观。

3、请勿在观内摘下⼝罩,随地吐痰,⾃觉保持适当距离。

4、⽼年⼈、⼿机异常及其他特殊情况者,请携带有效⾝份证件⾄访客通道登记查验后⼊观。

5、建议绿⾊出⾏,开车的信众请将车辆停在道观附近停车场。

注:信众如需登记拜太岁,请直接点击下⽅

第 5 页

阅读原⽂,进⼊线上预约登记系统,按要求填写资料,并完成⽀付即视为成功报名参加拜太岁法会。

上海⽩云观提醒您:疫情防控,⼈⼈有责。请做好个⼈防护,科学佩戴⼝罩,勤洗⼿、常通风、保持社交距离,配合做好健康监测。感谢您的⼤

清明节是几点几分 2021清明节几点交节

2021年清明节是4月4日21点34分58秒(星期日)。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4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中华民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其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晋文公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在山西大部分地区是在清明节前一天过寒食节

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时年八节”之一,一般是在公历4月5号前后,节期很长,有10日前8日后及10日前10日后两种说法,这近20天内均属清明节。清明节原是指春分后十五天,1935年中华民国政府明定4月5日为国定假日清明节,也叫做民族扫墓节。

清明节活动:

秋千

这是中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之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打马球,也是端午之戏之一。北京白云观前也有群众骑马击球之典。清代天坛一带也还有马球运动,直至清中叶之后,马球才消失了。近年西安市又出现了仿古马球运动,使这一古老的体育运动在绝迹多年后重又出现在中华大地上。

踏青

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清明节食物:

1、青团子

清明时节,江南一带有吃青团子的风俗习惯。青团子是用一种名叫“浆麦草”的野生植物捣烂后挤压出汁,接着取用这种汁同晾干后的水磨纯糯米粉拌匀揉和,然后开始制作团子。团子的馅心是用细腻的糖豆沙制成,在包馅时,另放入一小块糖猪油。团坯制好后,将它们入笼蒸熟,出笼时用毛刷将熟菜油均匀地刷在团子的表面,这便大功告成了。

2、艾粄(bǎn)

客家人有句老话,叫“清明前后吃艾粄,一年四季不生病”。艾粄是清明节客家人必备的传统小食。首先是将采摘回来的鲜嫩艾草洗净,放锅中煮熟后捞起,沥干水份,煮艾草的水要保留备用。然后将煮熟的艾草剁成草泥,草泥剁得越细越烂越好。艾草泥剁好后,用煮艾草的水,加上糯米粉一齐和拌成团。然后把准备好的芝麻、眉豆、花生等馅料包进面团里,再封口捏成圆形、长形等形状,放入锅中隔水蒸15-20分钟后即可出炉。

3、暖菇包

暖菇包是泰宁的传统特色小吃。暖菇原料学名鼠曲草,又叫佛耳草,当地人称为暖菇草。每年清明前夕,田间地头长满鼠曲草,毛茸茸、鲜嫩嫩的,正是采摘的好时节,也是制作暖菇包的好季节。在泰宁,制作暖菇包南北片有些差异。南片制作,用的是新鲜采摘的暖菇草原料,形似圆月,类似包子;北片的用暖菇粉制作,形似弯月,更像水饺。南片的一般在清明前夕吃,图的是新鲜口味,不讲太多规矩。

4、馓子(sǎn)

我国南北各地清明节有吃馓子的食俗。“馓子”为一油炸食品,香脆精美,古时叫“寒具”。寒食节禁火寒食的风俗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已不流行,但与这个节日有关的馓子却深受世人的喜爱。现在流行于汉族地区的馓子有南北方的差异:北方馓子大方洒脱,以麦面为主料;南方馓子精巧细致,多以米面为主料。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21851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