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山县的浙江大学宜山旧址

宜山县的浙江大学宜山旧址,第1张

宜山县是抗战期间浙江大学西迁的重要逗留地(旧址为今宜州市文庙公园),该地办学(1938年8月至1939年底)是浙大西迁史上一个重要阶段。

从宜山县区出发,出东门,前行数百米,即到一破落的大院,门口立着一块“军事管理区”的牌子,这医院旧址就是民国时的标营。浙大西迁到宜山时,当地把标营让出来给浙大作为本部办学,其余师生在城里的文庙设立分部办学。

浙江大学本部旧址

历史回溯到1937年,“七七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面对日本侵略者的大规模军事进攻和对中国文化教育事业的肆意破坏,我国高等学校为了救亡图存,保存民族文化实力,开始了艰苦卓绝的西迁历程。几所著名学府搬迁到四川成立了西南联大,而浙江大学在竺可桢校长的带领和沿途人民的大力支持下,筚路蓝缕、弦歌不绝,在艰难困苦中屡创教学科研的佳绩,被国际著名科学史学者李约瑟誉为“东方剑桥”,在高校西迁运动中堪称典范。

竺可桢校长《国立浙江大学宜山学舍记》石碑

浙大在颠沛流离之中,保持了完整的办学体系和重要办学资源,坚持开展高水平的教学和科研活动,并在沿途服务于当地社会,传播知识、开发民智、推动西部发展。浙大的西迁,后来被彭真同志称赞为“一支文军”的长征,既是现代大学开展教育、科研、社会服务艰苦而壮丽的实践,更充分体现了我国知识分子不屈不挠、奋发图强、献身科学、服务民众的高尚品格和精神风貌,在高校西迁史中具有特殊的代表性和历史文化价值。

浙江大学西迁宜山办学一年四个月,并在此确立了“求是”校训和校歌,并一直将宜州作为浙大的“精神家园”。站在旧址,你想象不到这里曾经有数百名万里长征的浙大师生在此晨操、诵读、思索、研究;这里曾安卧着浙大的校舍、操场,有书声琅琅,有大师智慧的脚步;它也曾惊诧愤怒,当118枚日军飞机的炸弹炸毁了简陋的校舍、珍贵的教学实验仪器,还有走过千山万水的浙大惟一的那架钢琴!

1939年2月5日,18架敌机轰炸宜山,投弹118枚,浙大标营十数间房舍被毁,一百多学生的衣物用品遭劫。此间环境并不安定,兼之许多师生因水土不服而患痢疾和疟疾,竺可桢校长考滤另寻合适地点,准备必要时再次迁校。6月,决定迁往贵州。1940年春,浙大师生全部迁往贵州遵义和湄潭。

浙江大学玉泉校区面积1700多亩。

浙江大学玉泉校区位于西湖西北角,紧邻杭州植物园。校区占地总面积1700多亩,校舍建筑总面积70万平方米。玉泉校区是原浙江大学所在地。目前理学院、电气工程学院、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材料与化工学院。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经济学院、公共管理学院、计算机学院等10个学院党政机关设在该校区。校区综合办学条件优良,基本设施齐全。

学校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世界著名的风景游览胜地—浙江省杭州市。其北依苏沪,东接甬港,南联闽粤,是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重要城市。

学校设紫金港、玉泉、西溪、华家池、之江、宁波等6个校区,占地面积5.18平方公里,分布于杭州市区不同方位和宁波市国家高新区。校园依山傍水,环境幽雅,花木繁茂,碧草如茵,景色宜人,与西湖美景交相辉映,相得益彰,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

浙江大学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以严谨的求是学风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以执着的创新精神创造出了丰硕成果,蜚声海内外,曾被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誉为“东方剑桥”。

浙江大学在浙江省杭州市。

浙江大学Zhejiang University,简称浙大,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位列国家双一流、211工程、985工程。

浙江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声誉卓著的高等学府,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风景旅游胜地杭州。浙江大学的前身求是书院创立于1897年,为中国人自己最早创办的新式高等学校之一。

简介

1928年,定名国立浙江大学。抗战期间,浙大举校西迁,在贵州遵义、湄潭等地办学七年,1946年秋回迁杭州。

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时,浙江大学部分系科转入兄弟高校和中国科学院,留在杭州的主体部分被分为多所单科性院校,后分别发展为原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和浙江医科大学。

1998年,同根同源的四校实现合并,组建了新浙江大学,迈上了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新征程。在125年的办学历程中,浙江大学始终秉承以“求是创新”为校训的优良传统,以天下为己任、以真理为依归,逐步形成了“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浙大人共同价值观核心词和“海纳江河、启真厚德、开物前民、树我邦国”的浙大精神。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浙江大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3213636.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22
下一篇 2023-03-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