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有高铁。
台湾高速铁路,又称台湾高铁,是连接中国台湾省的台北市与高雄市两市之间的高速铁路系统,贯通台湾西海岸,以南港为起点,经台北、板桥、桃园、新竹、苗栗、台中、彰化、云林、嘉义、台南至左营,共12个车站,全长345公里,为台湾西部走廊的主要交通骨干 。高铁采用日本新干线技术,最高运营速度315公里/小时。台湾高铁于1998年启动台湾高速铁路兴建计划,全线于2007年3月2日正式通车。
价值意义
高铁的开通,将给台湾经济社会发展带来长久的影响。原先乘火车从台北到高雄最快需要四个半小时,如今乘坐高铁,只需90分钟。高铁的开通,有可能打造出台湾“一日生活圈”。从台北到高雄,高铁沿途经过十四个县市。除了台北和高雄之外,高铁其他各站都选在未开发的土地上,其目的是把这些地区变成新兴的城镇,给台湾的西部走廊戴上一串“城镇珍珠项链”。高铁开通,将使得台湾西部“乡下”慢慢消失。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台湾高铁
市市通高铁!谁是全国高铁第一省?在中国,每个省都是高铁第一省,因为中国的高铁太强了。
中国的第一条高铁是台湾高铁,全称“台湾高速铁路”,不是“城际”、也不是“客专”。即是货真价实的准轨高铁(300kph),也是中国范围内第一条被命名为“高铁”的铁路。台湾高铁全线开通于2007年3月1日,试运营更早。但都比2007年4月大陆6提来得早。大陆6提以后,才有第一批动车组开始运营。
更重要的是,台湾高铁的在2007年开通的时候,大陆还没有这样的运营模式。拜轨距不同所赐,台湾高铁能够独立于台铁路网独立运行,独立设站(除了几个大站,就是大站也分高速场普速场),运营方式公交化,密集化。而在中国当时秦沈还是普通铁路的运营方式,不同车速混跑,甚至偶尔还有货运上的。后来大陆经过六提试水动车组,并开始修建标准高铁(武广,京津,京沪)以后,才有类似的运营模式。广深和秦沈,其技术应该是迈过了高铁的门槛,但是运营上还是传统铁路,故不能算是第一条“高铁”。同样类似的还有美国Acela特快,虽然引进的TGV列车能够在运营中勉强突破200kph,达到“既有线提速200kph”的标准,但不能说“东北走廊线是美国第一条高铁”吧。
另外,网上不少吐槽的,一直为之正名的“坐高铁”还是“坐动车”恰恰来自于台湾。两岸铁路名词差别很大,如“城市轨道交通”vs“捷运”,“电动车组”vs“电联车”但是无论是“高铁”还是“坐高铁”,在两岸是一样的,因为台湾有不少走向一致,停站类似的“既有线动车组”(轨距不同,供电制式也不同),所以台湾没有诸如“坐动车”或者“坐电联车”这一说法,只有“坐自强号”,“坐复兴号”,“坐高铁”这样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