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白鹭洲书院的诗句 1.白鹭洲书院的名称由来
白鹭洲既以白鹭为名,所以宋代在洲上创建书院时,也就依洲名而称之为“白鹭洲书院”。
相传古时有一白鹭仙子,因羡慕人间男女情爱,飞到这里,变作一位美貌的村姑,与江边一位年青渔人结成情侣。后遭天神迫害,水淹洲渚,为救生灵,夫妻化作白鹭;白鹭仙子潜入水中洲底,奋力以身托陆洲,使洲永浮水面;渔夫则化作白鹭,日夕在洲上哀鸣,情缠意绵。
后来,人们就把这座美丽的绿洲称作白鹭洲。但是,据文献记载,白鹭洲的得名,渊源于唐代著名诗人李白诗中的“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之名句。
由于白鹭洲屹立于浩阔的赣江之中,双水夹流,情景正与李白之诗句相合,所以被用作洲名。在北宋宣和年间,吉州通判徐俯的诗中已有“空看白鹭洲”之句。
至南宋初年,尹直卿送周必大诗中又有“我公不向庐陵住,羞杀青原白鸳洲”。元代买思永为重修自鹭洲书院作记时也写道:“谓洲在二水间,取唐人诗句以白鹭名其洲,因以名书院。”
清代吉安知府林逄春写了如下诗句:“庐陵文物照江天,院寺钦崇自昔年。水占芳名分白鹭,诗题古壁效青莲。”
因此,白鹭洲名来源于青莲居士李白的诗句,而书院则依洲而定名,这就是白鹭洲书院得名的由来。
2.江西四大书院的白鹭洲书院
创建于南宋淳祐元年(公元1241年),在江西古郡吉安市区东部,于赣江中双水夹流之处,有一座如中流砥石的绿洲,这就是著名的鹭洲。东南洲头的绿树丛中,有两座重檐杰阁、岿然耸立的古楼,这便是闻名遐迩的白鹭洲书院主体建筑之一的风月楼和云章阁。
据文献记载,白鸳洲的得名,渊源于唐代著名诗人李白诗中的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之名句。由于白鹭洲屹立于浩阔的赣江之中,双水夹流,情景正与李白之诗句相合,所以被用作洲名书院建于南宋淳佑元年(1241),吉州太守江万里为来此讲学的程大中、邵雍、周敦颐、张载、程颐、朱熹等6位儒学大师立祠建书院。
宋理宗御赐“白鹭洲书院”五字,与庐山白鹿洞书院、铅山鹅湖书院、南昌豫章书院并称江西四大书院。宝礻右四年(1256年)临安开考,吉州生员中进士40名,占该年高考全国录取进士总数的九分之一,其中文天祥以他的文才、志向,或许还因他的大号“宋瑞”被钦点为状元,宋理宗御笔亲题“白鹭洲书院”的匾额以示褒奖。元代至元十九年(公元1282年),书院被洪水冲毁,吉安路总管李珏修复。至正十二年(公元1352年),红巾起义军与元兵战于吉安,书院大部被烧毁;时过二年,又遭大水,书院毁坏殆尽。至正十五年重建,恢复旧观。明代嘉靖五年(公元1526年),吉安知府黄宗明又重修。到嘉靖二一年,曾将书院从白鹭洲迁离,在城南仁寿寺址另建新院舍。
隆庆六年(公元1572年),城南仁寿寺新建的白鹭洲书院改为庐陵县学,又将书院迁建于城北郊。至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吉安知府王可受将书院重新迁回白鹭洲上,并增筑吉台,开鹭池,立桥池上,扩建斋舍百问,其余堂、阁、楼、亭均重修。至清代,书院又多次毁于水灾和战争,曾先后于顺治三年(公元1646年)、十二年(公元1655年),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乾隆三十九年(公元1774年),嘉庆十八年(公元1813年),道光三年(公元1823年)、八年(公元1828年)、二十三年(公元1843年)等九次重修或重建。
至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太平军与清兵激战于吉安,书院又被焚毁,至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经知府曾省三倡修恢复。洲头现存的风月楼、云章阁以及一排排的斋舍,就是同治二年最后一次修建时所遗留下来的建筑。而洲中心现存的鹭池,则是明代万历二十年重修书院所开辟.白鹭洲书院自宋代创建,迄于清代,数百年来,造就了大批人才,尤其是培养了象文天祥这样出类拔萃的世代楷模,的确是这所书院的骄傲。清代曾在白鹭洲书院主持讲席的著名学者施闰章有诗赞道:“鹅湖鹿洞寻常事,不信风流限古今。” 760多年来,这块对庐陵文化发挥过重要作用的教育圣地、培养人才的摇篮一直文风鼎盛,桃李满天下。
3.白鹭洲书院的书院现貌
白鹭洲书院自创建以来,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变迁,曾被洪水战祸圯毁数次,有过兴衰变化,所幸的是历代吉州有识之士,乡宦名贤倡学业,崇诗书,屡毁屡复,学术活动久盛不衰。今天的白鹭洲书院被定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各级政府多次拨款维修。至今,白鹭洲书院现存古建筑除风月楼、云章阁外,尚有中山院、文山院、红楼,均系民国三年重建。此外,还有泮月池、复古亭等。云章阁高8.7米,占地274平方米,是原书院藏书、山长讲学和就寝之处,现仍完好如初。风月楼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博得众人赞叹,它雄踞洲的北端,三层方形建筑,楼高14.7米,占地面积115平方米。底层称为“浴沂亭”,二层名“风月楼”,三层曰“魁星阁”。楼顶雕龙画凤,层楼飞檐,雄伟壮观。登上风月楼顶,极目四望,无限风光尽收眼底。北面远眺井冈山大桥横卧江上,西面与钟鼓楼遥遥相望,南面可见崭新的吉安大桥飞架赣江东西,真是水阔天高,令人心旷神怡。
4.白鹭洲书院的书院特点
据史料记载,白鹭洲书院的办学宗旨是敦教化,兴理学,明节义,育人才;办学特色突出,教学质量、学术水平都很高。
宋代白鹭洲书院有何特点呢?首先是传习理学的阵地。江万里是朱熹的再传弟子,所办的白鹭书院,自然以传习朱理学为主。
刘辰翁在江文忠公祠堂记中说:“自鹭洲兴,而后斯人宿于义理;白鹭洲兴,而后言义理者畅。”第二是崇祀先贤。
白鹭洲书院一建立,就上祀至至,次及君子,文庙额书“正谊明道”,又摹唐代画圣吴道子手绘圣像于堂中,塑望率诸生习仪祭,春、秋郡县有祭,后改为年祭。通过祭祀以树仪型,鼓励生徒见贤思齐,奋发图强。
这种教育形式,有一定的感染力,文天祥就是其中一例。第三择师选生。
白鹭洲书院创办后,作为一郡的高等文化教育学府,能否使之成为吉州的教育中心和学术研究重地,关键是对教师的选择。江万里对择师这点十分重视。
书院初建时没有选到合适的人任山长,就宁缺不派,亲自为诸生讲学。后离任时又延聘名儒欧阳守道为白鹭洲书院诸生师。
此后。接任书院山长的,也都是品德高尚的名硕醇儒,不只山长,邀请到书院讲学的也都是各界大儒名家。
由于有名儒讲学,白鹭洲书院在教育界产生了很大影响,吉州文风盛极一时。选生即“集郡中九邑俊秀,受业其中”。
第四是培育人才多。自白鹭洲书院兴,庐陵“制科飙举,名硕云蒸,几当宇内之半”。
(《白鹭洲书院志》)春秋闱,科甲捷报震四乡。宝祐四年(1256年),金榜601名进士,其中吉州占44名,且大多数为白鹭洲书院学生,几乎占全国录取人数的群体十分之一,为全国之最。
21岁的书院学生文天祥独占鳌头,理宗高兴地说:“此天之祥,及宋之瑞也”,亲笔题写了“白鹭洲书院”匾额,悬挂在书院大门上。从此,白鹭洲书院名扬全国,与庐山白鹿洞书院,铅山鹅湖书院并称江西三大书院。
5.谁有描写吉安白鹭洲公园的美文
简介
江西吉安白鹭洲位于江西吉安市区东面的赣江中,长1.5公里,宽0.5公里,为一梭形绿洲,由江水挟带泥沙沉积而成,形似白鹭,洲上茂林修竹绿荫如盖,成为百鸟栖息之所。江中碧水滔滔,鱼虾漫游,给鸟类提供了丰富的食料,因而洲上鸟类繁多,白鹭成群。前人取名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诗句而名之。由于白鹭洲离岸较远,所以尽管洲心地势比江岸高,但因视差关系,站在岸上望之,总觉得白鹭洲远比江岸低,然而每遇洪水,江岸水淹,而洲心不殁,故有“水涨白鹭浮”之说。
历史
洲上竹木葱笼,芳草如茵,环境幽静,风光秀美。宋淳祜元年(1241年),吉州太守江万里在此创办白鹭洲书院,集吉州八邑俊秀攻读其间,宝佑四年(1256年),书院39人同登进士金榜,文天祥高中状元,震动朝野,宋理宗亲赐御书“白鹭洲书院”匾额,悬挂书院大门。从此,书院名声大振,与白鹿洞、豫章、鹅湖同为江西四大书院。
洲上现存“云章阁”,为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重建;“风月楼”,是一座富有民族建筑风格的砖木结构的三层亭楼,系清同治七年(1868年)重建。其它还有泮月池、状元桥、古吉台等书院遗址。
自1241年以来,白鹭洲一直是学府所在地,历经七百余年,洲上一直书声琅琅。现为江西省重点中学--白鹭洲中学所在地。据不完全统计,在全国各地工作的白鹭洲中学的校友,有院士、教授、副教授、研究员和高级工程师等高级职称的达400多人。1987年,建成的白鹭洲大桥,将白鹭洲与市区连接起来,上洲极为方便
6.白鹭洲书院的半月指是不是古人洗毛笔的地方
半月池不是洗砚池,它就是学宫前的水池。即孔庙的泮池又称“泮宫”。是半月形水池,意即“泮宫之池”,它是官学的标志。古代“诸侯不得观四方,故缺东以南,半天子之学,故曰泮宫。”
依古礼,天子太学中央有一座学宫,称为“辟雍”,四周环水,而诸侯之学只能南面泮水,故称“泮宫”。又因孔子曾受封为文宣王,所以建“泮池”为其规制。《诗经·泮水》篇有:“思乐泮水,薄采其芹……”等句,意指古时士子在太学,可摘采泮池中的水芹,插在帽缘上,以示文才。有的孔庙在池畔砖壁中央嵌着“思乐泮水”的石刻,便是出自这个典故。
《礼记 王制》中记载,天子之学曰辟痈,诸侯之学曰泮宫。辟痈为环形,四面环水;泮宫为半圆形,三面环水。古时秀才入学,即称“游泮”,又称“采芹”。
又如《诗·鲁颂·泮水》:“思乐泮水,薄采其芹。” 毛 传:“泮水,泮宫之水也。” 郑玄 笺:“泮之言半也。半水者,盖东西门以南通水,北无也。”后多以指代学宫。
白鹭洲位于吉安东南赣江之中,方圆20万平方米,形似白鹭而得名。1241年宋理宗在洲上建白鹭洲书院,并钦赐御书御额,一时间讲学活动兴盛不已。宋代著名道学家程颢、程颐曾来此游览讲学,民族英雄文天祥青少年时代亦在这里求学,使这座书院与庐山白鹿洞书院、铅山鹅湖书院齐名,成为古代江西三大书院之一。院中本来有宋理宗御书“白鹭洲书院”五字赐额,相传已毁于水患兵祸。尚存的风月楼(又称清风阁)是一座方形三层的清代建筑,登楼凭窗可以远眺赣江。
白鹿书院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五老峰南麓,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
白鹿书院是金庸小说里虚构出来的。 现实只有白鹿洞书院,白鹿洞书院与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河南商丘的应天书院、河南登封的嵩阳书院,并称为“中国四大书院”。又与江西吉安的白鹭洲书院、江西铅山的鹅湖书院、江西金溪象山书院,并称为“江西四大书院”。
新中国成立后,白鹿洞书院得到很好的保护和利用,各级政府先后拨巨款进行三次大的维修,再度兴盛。1959年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白鹿洞书院院内有一名胜曰“钓矶石”,相传是朱熹曾垂钓之处,如今此处水浅流急,不复当年模样。但是这块石头仍然留在这里,讲述一段理学大家和白鹿洞书院“相知相遇”的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