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的故乡在眉山。
东坡故里,眉山,眉山市俗称眉州,是宋代著名文学家苏东坡(苏轼)的故里。苏东坡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在“唐宋八大家”中占据三席。眉山的“三苏”遗存丰富,三苏祠是三苏父子故居;远景楼号称“中国四大名楼”,苏东坡曾为其作《眉州远景楼记》;蟆颐观、连鳌山、三苏湖是苏东坡兄弟少年时游学遗址。
2010年,眉山积极打造三苏祠—老峨山、柳江古镇—瓦屋山一线等特色旅游产品,丹棱梅湾湖、东坡广济桃花山、仁寿文宫等地的乡村旅游产品,七里坪国际避暑度假区、水天花月水上乐园等休闲度假型产品。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眉州(今四川省眉山市)人。嘉祐元年(1056年),苏轼第一次走出四川到京城考试,第二年和弟弟苏辙考中同榜进士,深受当时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嘉祐六年(1061年),被授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苏轼幼年深受其父苏洵的熏陶,“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后来,父亲苏洵在汴京病故,他请假扶丧回归故里。熙宁二年(1069年),回到朝中任职,由于不认同王安石的变法主张,所以请求外调,自熙宁四年(1071年)至元丰初期,先后在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地方官。
苏轼的老家(出生地)在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一说1036年12月19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_二年(1057),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扩展资料:
人物早年经历
苏轼于宋仁宗景_三年十二月十九日(1037年1月8日)出生于眉州眉山,是初唐大臣苏味道之后。苏轼的父亲苏洵,即《三字经》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奋”的“苏老泉”。苏洵发奋虽晚,但是很用功。苏轼其名“轼”原意为车前的扶手,取其默默无闻却扶危救困,不可或缺之意。庆历八年(1048年),苏洵因父丧居家,闭户读书,把自己以学识品行教授给苏轼与幼子苏辙。
苏轼生性放达,为人率真,深得道家风范。好交友、好美食,创造许多饮食精品,好品茗, 亦雅好游山林。
艺术成就
书法
苏轼擅长写行书、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宋四家”。他曾经遍学晋、唐、五代的各位名家之长,再将王僧虔、徐浩、李邕、颜真卿、杨凝式等名家的创作风格融会贯通后自成一家。他曾自称:“我书造意本无法”、“自出新意,不践古人”。黄庭坚称他:“早年用笔精到,不及老大渐近自然。”这说明苏轼一生屡经坎坷,致使他的书法风格跌宕。存世作品有《赤壁赋》、《黄州寒食诗》和《祭黄几道文》等帖。
绘画
苏轼擅长画墨竹,且绘画重视神似,主张画外有情,画要有寄托,反对形似,反对程序的束缚,提倡“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而且明确地提出了“士人画”的概念,对以后“文人画”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其作品有《古木怪石图卷》、《潇湘竹石图卷》等。
个人作品
散文
《策断》四篇《留侯论》《天石砚铭(并序)》
《记游定惠院》
(一作《记游定慧院》
《进策》《随记集》《策别安万民》六篇
《晁错论》《荀卿论》《策别厚货财》二篇《重巽以申命论》
《范增论》《东坡志林》《策别课百官》六篇《记承天寺夜游》
《贾谊论》《石钟山记》《策别训兵旅》三篇《刑赏忠厚之至论》《黠鼠赋》
诗作
《春宵》《后赤壁赋》《和子由踏青》《雪后北台书壁》《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海棠》《上元侍宴》《望海楼晚景》《和子由渑池怀旧》《章钱二君见和复次韵答之》
《花影》《题西林壁》《有美堂暴雨》《饮湖上初晴后雨》《出颍口初见淮山是日至寿州》
《赤壁赋》《游金山寺》《惠崇春江晚景》《三月二十九日二首》《腊日游孤山访惠勤惠思二僧》
《东栏梨花》《赠刘景文》《石苍舒醉墨堂》《书李世南所画秋景》
词作
《水龙吟·雁》《阳关曲·中秋作》《水调歌头·昵昵儿女语》《浣溪沙·旋抹红妆看使君》
《念奴娇·中秋》《念奴娇·赤壁怀古》《减字木兰花·空床响琢》《浣溪沙·照日深红暖见鱼》
《醉翁操·琅然》《行香子·过七里滩》《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浣溪沙·醉梦昏昏晓未苏》
《哨遍·为米折腰》《永遇乐·明月如霜》《定风波·常羡人间琢玉郎》《江城子·湖上与张先同赋》
《点绛唇·不用悲秋》《永遇乐·长忆别时》《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蝶恋花·密州上元》《贺新郎·乳燕飞华屋》《浣溪沙·覆块青青麦未苏》《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洞仙歌·冰肌玉骨》《南歌子·雨暗初疑夜》《浣溪沙·麻叶层层苘叶光》《满江红·寄鄂州朱使君寿昌》
《洞仙歌·江南腊尽》《南乡子·霜降水痕收》《浣溪沙·门外东风雪洒裾》《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满庭芳·三十三年》《水龙吟·小舟横截春江》《浣溪沙·细雨斜风作小寒》《青玉案·三年枕上吴中路》
《南乡子·送述古》《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浣溪沙·软草平莎过雨新》《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少年游·去年相送》《水调歌头·落日绣帘卷》《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
《望江南·春未老》《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八声甘州·有情风万里卷潮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苏东坡
苏轼,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
眉山,四川省地级市,位于四川盆地成都平原西南部,岷江中游。眉山东邻内江、自贡、资阳,南连乐山,西接雅安,北接成都。
苏轼于宋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1037年1月8日)出生于眉州眉山,是初唐大臣苏味道之后。苏轼的父亲苏洵,即《三字经》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奋”的“苏老泉”。苏洵发奋虽晚,但是很用功。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扩展资料: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苏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