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方是指哪个国家?

结香2023-03-19  24

巴勒斯坦位于亚洲西部地中海沿岸,地处欧、亚、非三大洲交通要道,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巴勒斯坦古称迦南,包括现在的以色列、加沙、约旦河西岸和约旦。历史上,犹太人和阿拉伯人都曾在此居住过。公元前20世纪前后,闪米特族的迦南人定居在巴勒斯坦的沿海和平原地区,成为巴勒斯坦最早居民。公元前13世纪腓力斯丁人在沿海建立国家。“巴勒斯坦”一词的原意是指“腓力斯丁人的土地”。公元前13世纪未希伯莱各部落迁入巴勒斯坦,并曾先后建立希伯莱王国及以色列王国。在希伯莱语中,“巴勒斯坦”被称之为“埃莱兹·以色列”,意为“以色列之地”。此后巴勒斯坦又先后被亚述人、巴比伦人、波斯人及罗马人占领和统治。公元622年,阿拉伯人在战胜罗马帝国接管巴勒斯坦后不断迁入,并与当地土著居民同化,逐渐形成了现代巴勒斯坦阿拉伯人,成为这里的主要居民。16世纪奥斯曼帝国吞并巴勒斯坦,但并没有改变巴勒斯坦的阿拉伯属性。 19世纪末20世纪初,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兴起后,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大批移入巴勒斯坦。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巴勒斯坦沦为英国的“委任统治地”。英国占领巴勒斯坦后,将其分为两部分:即以约旦河为界把巴勒斯坦分为东西两部份,东部称外约旦(即今约旦王国),西部仍称巴勒斯坦(即今以色列、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为英国委任统治地。此后,世界各地犹太人开始陆续移居巴勒斯坦地区。在犹太人纷纷涌入巴勒斯坦的过程中,犹太人与当地的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发生过多次流血冲突。1947年联合国安理会第181号关于巴勒斯坦分治的决议规定:巴勒斯坦在1948年结束英国的委任统治后建立犹太国(约1.52万平方公里)和阿拉伯国(约1.15万平方公里),耶路撒冷(176平方公里)国际化。 中东战争 以色列宣布建国后,阿以之间爆发了一系列大规模的战争。以色列占领了包括耶路撒冷在内的全部巴勒斯坦领土,数百万巴勒斯坦阿拉伯人被逐出家园,沦为难民。其中最主要的战争有5次。 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国成立。翌日,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以色列占领了第181号决议规定的阿拉伯国大部分领土,并强行占领了西耶路撒冷。当时的约旦国王阿卜杜拉占领了划归巴勒斯坦的约旦河西岸领土,包括东耶路撒冷,共5268平方公里。有近100万巴勒斯坦人被逐出家园沦为难民。 1956年10月29日晚,以色列在英、法唆使下入侵埃及领土西奈半岛,第二次中东战争爆发。31日,英、法对埃及进行海空军轰击,随即侵入埃及领土。12月22日,英、法军队全部从埃及领土撤退,以色列军队于1957年3月全部撤出埃及领土,战争结束。 1967年6月5日,以色列向埃及、叙利亚和约旦发动大规模的突然袭击,第三次中东战争即“六·五”战争爆发。在这次战争中,以色列侵占了巴勒斯坦的约旦河西岸、加沙地带、耶路撒冷城的约旦管区、埃及的西奈半岛和叙利亚的戈兰高地,共达6.57万多平方公里的阿拉伯土地,使近50万阿拉伯人沦为无家可归的难民。 1973年10月6日,埃及、叙利亚在巴勒斯坦和其他阿拉伯国家的支援下,向以色列发起了反击侵略、收复失地的战争,即第四次中东战争,又称“十月战争”。埃及军队在战争中,横渡苏伊士运河,摧毁了“巴列夫防线”。叙军一度打到太比利亚湖。但是由于超级大国插手等原因,最后被迫在10月25日停战。 1982年6月6日,以色列悍然出兵入侵黎巴嫩,第五次中东战争爆发。战争中,以色列又占领了黎巴嫩南部一条10-15公里宽的狭长地带。 中东和平进程 为了恢复民族权利,重返家园,巴勒斯坦人开始了武装斗争。1964年5月,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简称“巴解组织”)宣告成立,开始反对以色列入侵的武装斗争。此后,巴解组织改变谋求建国的斗争方式,开始以和平谈判来实现建国的漫长历程。 1988年11月15日,巴解组织全国委员会第19次特别会议通过《独立宣言》,宣布建立以耶路撒冷为首都的巴勒斯坦国。此后有130多个国家先后承认巴勒斯坦国。由于没有自己的领土,巴勒斯坦国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家。 1991年10月马德里中东和会召开,阿以间开始艰难的和平谈判。这是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第一次坐到一起试图解决长达40多年的冲突。这次会议构筑了中东和谈的基本框架--和谈分成双边会谈和多边会谈两个层次,确立了以“土地换和平”的基本原则。1993年9月13日,巴以双方第一个和平协议--巴勒斯坦自治《原则宣言》在华盛顿签署。根据协议,巴勒斯坦人首先在加沙-杰里科地区实行自治,临时过度期为5年。 根据1994年5月,巴以双方签署的关于实施加沙-杰里科自治原则宣言的最后协议,5月4日巴勒斯坦开始自治。1995年9月巴以双方签署了塔巴协议,以色列军队先后撤出约旦河西岸的7座主要城市,由巴方自治。1996年5月4日,巴以开始就关于巴勒斯坦最后阶段谈判进行了首轮会谈。 但以色列在1996年6月内塔尼亚胡执政后,背弃以“土地换和平”的原则,强调以“安全换和平”的原则取而代之,使中东和平进程停滞不前。尽管巴以先后签署了《希伯伦协议》和《怀伊协议》,但终因以政府的拖延而未能彻底执行。1999年5月,巴拉克当选以色列总理。为落实怀伊协议,巴以签署了《沙姆沙伊赫备忘录》,双方同意1999年9月13日开始最终地位谈判,并于2000年2月15日前就耶路撒冷地位等问题达成框架协议,9月13日前达成最终协议。由于以方蓄意拖延,协议条款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2000年7月巴以美三方首脑会晤在美国马里兰州的戴维营举行。因涉及耶路撒冷地位、边界划分、犹太人定居点前途、巴难民回归以及水资源分配等棘手问题,会谈未能达成协议。同年9月28日,以色列强硬派领导人沙龙强行进入伊斯兰圣地阿克萨清真寺,引发了巴以间一场旷日持久的流血冲突。2001年3月沙龙政府上台以后,巴以关系更加恶化。 巴以冲突的关键 巴以和谈中的主要问题是耶路撒冷地位、边界划分、巴勒斯坦难民回归、犹太人定居点和水资源等关键问题。 长期以来,以色列在它所占领的阿拉伯领土上大量兴建犹太移民定居点。在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以色列已建立200个定居点,犹太移民达10.4万。以色列的犹太移民政策是谋求通过改变其占领的阿拉伯领土上的人口结构,建立一个从约旦河直至地中海的大以色列国。 据联合国高级难民署统计,目前全球大约有2600万难民,而巴勒斯坦难民是其中最大的难民群落,总数接近350万。从第一代难民的出现到目前已经有52年的历史,接近3代人。据巴勒斯坦中央统计局1996年的统计,其中难民约为470万人。 耶路撒冷问题是巴以和谈的最关键、最棘手问题。耶路撒冷问题是指耶路撒冷的主权和归属问题。耶路撒冷位于约旦河西岸巴勒斯坦中部,面积176平方公里,人口65万,是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三大宗教的共同圣地。全城由旧城和新城两部分组成。旧城即东耶路撒冷,多宗教古迹,是巴勒斯坦人主要居住区,包括大小33个阿拉伯村庄,居住着10多万阿拉伯人。新城即西耶路撒冷,是在19世纪后逐渐建设起来的,主要是犹太人的居住区。 组成整个耶路撒冷市的东耶路撒冷和西耶路撒冷不是个行政区划概念,而是个政治、地理甚至是民族概念。第一次中东战争结束后,原本被联合国指定为国际城市的耶路撒冷被阿以双方的停火线由北向南切割为东、西两个部分,东区被约旦(当时叫外约旦)占领,西区被以色列占领。分割东、西耶路撒冷的停火线由于在以色列地图上是绿色的,所以又称为“绿线”。以色列建国前,大量犹太移民居住在新开发的西耶路撒冷,故西耶路撒冷又称犹太区,东耶路撒冷过去一直是阿拉伯人占居民的绝对优势,被称为阿拉伯区。1950年以色列宣布其占领的西耶路撒冷为首都。1967年以色列夺取东耶路撒冷,并于1980年7月通过法案,宣布统一的耶路撒冷为以色列“永恒的和不可分割”的首都,但始终没有得到国际社会的承认。1995年12月4日,联合国通过决议,将以定都耶路撒冷视为非法。 根据1993年巴以双方签署的协议,耶路撒冷问题将在巴以最终地位谈判中解决,此前任何一方均不得采取单方面的行动改变现状。但是以色列方面仍我行我素,坚持耶路撒冷是其“统一的和永久的首都”,并继续推行在东耶路撒冷兴建犹太人定居点计划。1999年9月巴以最终地位谈判启动后,双方围绕耶路撒冷地位问题进行了几十轮公开和秘密谈判,但始终无法克服双方在该问题上的巨大分歧。特别是2000年7月巴以美戴维营首脑会谈,由于巴以双方在耶路撒冷最终地位等问题上分歧巨大,会谈最终未能达成协议。巴方坚持认为,根据联合国242号决议,以色列必须撤出在1967年战争中占领的东耶路撒冷。因此,与以色列共同拥有耶路撒冷或收回东耶路撒冷是巴方不容改变的谈判底线,没有东耶路撒冷,就绝不同以色列签署结束战争状态的永久和平协议。 来源:王龙琴(新华社特稿)

根据近年来学者们的研究,商王国时期的国家是一种古国与方国的联合体,有的学者把这种联合体称为"方国联盟",苏秉琦先生对"古国"和"方国"的定义是:"古国指高于部落以上的、稳定的、独立的政治实体","即早期城邦式的原始国家","红山文化在距今五千年以前,率先跨入邦国阶段"。"邦国时代以后是方国时代,古代中国发展到方国阶段大约在距今四千年前"。

巴方 商朝 殷之西(晋陕高原)

巴国,在先秦时期位处中原今西南地区、嘉陵江中上游地区的一个国家,国都为江州,即今重庆市渝中区。始于先夏时期,于夏初加入夏王朝,成为其中一个诸侯国,在周武王伐纣时有功,被封为子国。因首领为巴子,而叫巴子国,简称巴国。

鼎盛时期疆域"其地东至鱼复,西至僰道,北接汉中,南及黔涪。"其疆域之辽阔,概括了今重庆全境、川东北、川东南、湖南西北、湖北西南、陕西南、贵州北等地。

公元前316年,巴国为秦国所灭。秦惠文王南下伐蜀灭蜀国,同年,将巴国君臣掳往咸阳,巴地在无阵痛情况下实现政权的更迭。秦国在江州筑城,设置巴都,把巴地纳入了秦国的郡县体制。

巴国形成于公元前11世纪的西周初期,灭亡于公元前316年的战国中期,约有800年历史。

据考古发掘,巴国地区(包括今 重庆地区、四川东部、陕西南部、湖北西部、贵州北部地区)史前文化发端于20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早期,其代表性古人类是"巫山人"。结束于距今4000多年前,即新石器时代末叶,其代表性文化是"巫山大溪文化"。约4000多年前,巴人先民们就世世代代在重庆地区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生息繁衍。他们领受神旨来到此地,自强不息,创造了灿烂的巴文化。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17205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