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东区 卫国道九河国际村在哪里啊??

招行一卡通2023-03-19  16

大哥 我住那附近

30和32路都到

30路

泗阳道→工程学校→建昌道→温州城→民权门→增产道→正义道→常州道→卫国道→向阳楼→东风立交桥→东风地道→大直沽后台→大桥道→二宫→中山门→新村大楼→一号桥→变电所路→二号桥→津门中学→建新东里→水东里→詹安里→詹宾西里→栖霞道→崔家码头

32路

北站→花园里→金钟河大街→王串场→民权门→增产道→正义道→九十三中学→靖江路→常州里→益寿里→翠阜新村→昆仑路→万新村北

听说好像是日本人开的

宾王路历史发展即义乌的发展

20年间,城市面积从2.8平方公里扩张到6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从2.8万增长到100万;城市化率从8%提高到60%;成功地将一个马路市场、棚架市场培育成拥有经营面积260万平米,实现展览展示、洽谈接单与电子商务相结合的现代化商品集散中心

漫步在义乌城区,规模宏大、气势不凡的会展中心、体育中心;全省县级城市规模最大、设施最全的中心医院;宾王路、丹溪路、经发大道边直刺蓝天的一幢幢高层建筑;视野阔广,环境优雅的绣湖公园广场……这些大手笔规划、高标准建设的标志性建筑,充分展示着义乌这座国际性商贸城市的气魄。

亲历义乌市场一天天繁荣,城市建设突飞猛进,10年前就来义乌的巴基斯坦商人哈力德就像历史发展的见证人一样感慨地说:"义乌的发展实在是太快了,许多当年杂草丛生、荒凉僻静的地块,如今盖起了一幢幢高楼和现代化的场馆,连我刚来时租住过的房子,现在也无影无踪了。"

义乌为何能从一个浙中名不见经传、资源贫瘠、无地理位置优势的农业小县,迅速演变成名声远扬、活力四射的国际性商贸城市?这在于义乌市历届党委、政府坚持"兴商建市"发展战略不动摇,坚持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审时度势,观念超前。

坚持"兴商建市"发展战略不动摇

有人说,义乌因市场而繁荣,没有中国小商品城的崛起,就没有义乌的今天。

确实,义乌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都缘于市场的带动。繁荣的市场成为义乌经济社会发展的原动力。义乌以繁荣的市场为依托,从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实施"兴商建市(县)"战略,迅速出现城市围着市场建、工业围着市场办、三产围着市场兴的可喜局面、实现市场与产业、城市的联动发展,从而推进区域经济工业化、城市化、国际化的进程。

从集贸、批发到会展,义乌市场业态的每一轮跨越都伴随着城市的变革,而城市的扩张又给市场发展创造了新的空间。义乌城区面积随着市场在城市外围的扩张而相应增长。从马路市场、简易棚架市场到专业街、专业市场,再到国际商贸城,义乌市场五易其址、十次扩建,每一次扩建都带动了城市空间的相应拓展。1986年建设使用的第三代小商品市场,推进了义乌城区向东南方向扩展;营业面积170万平方米的国际商贸城建成运行,又使义乌城区向东北延伸了一大片,使城区面积扩大了10平方公里以上。服务市场创办的仓储、现代物流、商业、服务业也应运而生,这些都拓宽了义乌城市的发展空间。

市场的繁荣需要有坚实的生产基地和丰富的商品来支撑,义乌市委、市政府适时提出"以商促工"战略,引导商业资本向工业资本转移,加快小商品制造业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义乌市有10多万人在全国各地和国外经商,但他们不管生意做到哪里,始终把义乌当作是经营商品的后方基地,通过各自的渠道,源源不断地把义乌小商品输送到各地。许多人在外地经商,赚钱完成原始资本积累后,又回到家乡创办企业。

"金鹁鸪、银鹁鸪,飞来飞去飞义乌。"这句流传了几百年的民谣,眼下正成为新一代义乌商人的真实写照。谈起经商转入办厂,浙江百隆针织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虞其平感触颇深:"我是廿三里镇华溪村人,1982年开始就在湖南、江苏经营针织、日用小百货。多年商海磨炼,使我学到了不少宝贵的东西。1999年底,正逢工业园开发,于是我就把前几年经商积蓄的2000多万元钱投资建起了这个企业,现在已从日本、意大利引进当今最先进的全电脑织袜机200多台,生产销售形势很好。说实在,没有10多年的商海闯荡,我没有这个资金实力,更没有这么大的胆量创办这样的企业。"

据统计,目前义乌市2万多家工业企业中,其中有80%以上是从经商传入办厂的,商业资本转入工业开发的至少有400亿元。小商品制造业的发展,为义乌城市发展注入了勃勃生机。产业集聚,园区开发,为建成区面积拓展了24平方公里。

高起点规划城市

在市场扩展、商贸业和制造业扩张的格局下,如何使城市扩张与市场、产业扩张同步发展?义乌市委、市政府从1998年开始,三次修编城市规划,城市发展空间一次次拓展。随着市场的持续繁荣,义乌的城市发展定位也一次次提升,1998年提出建设浙江中部中等城市的目标,2000年提出了建设现代化商贸名城的目标,2002年又提出了建设国际性商贸城市的新目标。

围绕建设国际性商贸城市的定位,义乌市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突出商贸特色,根据"金乌腾飞在青山绿水之间"理念,编制中心城区、义东北和义西南产业带各100平方公里的规划,形成了"一体两翼"发展格局。同时,合理配置水、土地等资源要素,从改善生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提高综合国际竞争力入手,对市场改造、工业布局、产业结构、文化卫生事业建设、市场商品展示流通、居住环境、城郊融合、道路框架、服务行业配套等全面规划,以求达到市场繁荣带动城市建设,城市发展为市场提供依托。

更有闪光点的是,义乌人国际化的理念不断提升。这几年,他们针对大批外商的涌入和市场国际化的推进,在城市发展规划中,把市场电子商务、外贸出口报关、会展进行有机融合。同时本着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规划建成基督教堂、清真寺和适合外商需求的酒店、餐馆以及一些娱乐场所。并通过布局调整,政府在用地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专门腾出黄金地段,集中规划建造供外商居住的国际村,在市场、住宅区和江边以及繁华地段,规划建造了20多个公园,徜徉在义乌城区,让人感受到浓浓的国际都市气息。

高质量建设城市

宽阔洁静的城市主干道,拔地而起的高楼,鳞次栉比的商铺,流光溢彩的霓虹灯,绵延18公里的江滨绿廊……

开放型的经济需要高度开放的城市相匹配,日益发达的市场对城市承载力和城市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围绕建设国际性商贸城市目标,义乌每年投入近百亿元资金用于城市建设,先后建设成绣湖广场、国际商贸城、会展体育中心、国际物流中心、江滨绿廊、五洲大道、四海大道、新义乌中学、八都水库、污水处理中心等一大批重点工程,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城区建成区面积以年均5-7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目前城市建成区总面积已达60平方公里,城市化率达60%。

特别是1999年投资25.6亿元建设的绣湖广场,是义乌有史以来最大的旧城改造建设工程,成为市民最主要休闲、娱乐场所。广场上,音乐喷泉、盛开的鲜花、造型独特的雕塑,与周边现代化的建筑交相辉映。每到傍晚,市民和外来务工人员,纷纷来到这里散步、休闲、娱乐,成了商城一道亮丽的风景。

面对家乡日新月异的城市巨变,不但使许多外国人刮目相看,就连一些老义乌也感叹不已。家住丹溪花园的骆大伯说起义乌城市的变化,自豪地说:"真没想到,短短几年义乌会有这么繁荣,现在城区高楼年年起,道路改造不停歇,特别是经过几次大的旧城改造以后,很多地方面貌全变了,连我这个老义乌出去走走,有时也要迷路。"

高水平经营城市

义乌市按照社会化、市场化的运行机制,出台了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的政策,采取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吸引民间资金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了建设项目业主化、投资主体多元化、筹资方式社会化、机制运行市场化的投融资格局。目前民间资金投入城市建设已从单纯的房地产开发,扩大到道路、商场、医院、学校、公园等领域,每年投入的数额占全市总投资的50%以上,这大大加快了基础设施建设。

通过对水、电等资源的综合协调和科学调度,广泛开展资源节约活动,建设节约型社会。在成为浙江省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的基础上,开展生态市建设活动。今年落实绿化任务1100公顷,新启动污水处理厂6座。同时,严格限制和治理污染企业,对义乌江段的廿三里、江东、稠城等重点区域和味精、化工、印染、电镀、造纸、规模化畜禽养殖等重点行业实施重点监管,并对重点污染企业实施24小时连续在线全程监控,力争年内达到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标准。

为加快国际性商贸城市建设,义乌市还于2003年率先制订并实施全国第一个城乡一体化行动纲要,计划将全市现有的800个村,花7至15年的时间,全部整合改造为290个社区,以集中布局实现统筹集约发展,让城乡居民共享现代文明。

绍兴市柯桥区安昌街道国际村金柯桥大道东侧。根据查询百度地图可知,绍兴市公安局柯桥区分局交通警察大队车辆管理所,位于绍兴市柯桥区安昌街道国际村金柯桥大道东侧,主要负责承办机动车注册、变更、转移、抵押、注销登记,机动车驾驶证申请、补领、换领、审验及受理机动车和驾驶员相关的其他业务。安昌古镇是绍兴有名的四大古镇之一,是浙江省第一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镇。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17172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