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访著名的七公里市场,在6大种族混杂中找到当地老华人“傻哥”

暗访著名的七公里市场,在6大种族混杂中找到当地老华人“傻哥”,第1张

大家好,我是申典启,一个实地走访世界各地,关注全球华人的旅行者。

乌克兰第6站,我在敖德萨

暗访敖德萨七公里市场

说到“七公里”,几乎所有乌克兰的华人都知道这里,而敖德萨3000多华人,大部分都工作在这个地方。

小朱带我来到这个市场的时候,是早晨9点,因为这个市场主要是早上出摊,下午2点就陆陆续续关门了。

七公里是欧洲最大的商品集散批发市场,最高峰时期的华人人数达到1万人,除了华人,市场内还有各色面孔,世界各地的人都有。

小朱带我到的这个市场,拜访了一个华人商会老华人,大家都叫他“傻哥”,东北人,1993年就到了乌克兰,他的故事我之后会写一些。

鸟瞰“七公里”市场。

整个市场都是用一个个集装箱做成的,有的还有两层,第一层是铺位,第二层是仓库。

由于市场内部鱼龙混杂,市场街区内的广播重复在用俄语播放“警惕上当受骗,警惕传销”等警示用语。足以见得这个市场内部有多么复杂。

当我举起摄像机的时候,路上遇到大量的店家十分警惕,问我是干嘛的……后来我得知当地有势力范围,还有市场内部的人员很多可能有案底之类…总之,在这种复杂的环境中,人们保持对外界高度警惕,我是十分理解的。

于是,我选择了暗访的方式,我把摄像头设置为隐匿式的,接着,我到了阿富汗街区,里面有大量的阿富汗难民(他们拿难民卡直接进入乌克兰,非常方便),现在阿富汗难民在乌克兰也越来越多。

七公里市场里的越南河粉

七公里市场除了中国人,还有大量的越南人,所以这里也有正宗的越南河粉,中午我们吃了一家越南河粉餐厅,味道很不错,汤很鲜,牛肉给的量大,正确操作是在蘸碟里倒入辣椒酱后,把牛肉片蘸上辣椒酱吃。

牛肉很嫩肥瘦相间,很好吃。牛肉粉一碗80格里,折合人民币20元,回乌克兰上学时,小朱怀念亚洲 美食 ,就会坐车从市区大老远到七公里市场吃一碗粉。

餐厅老板娘非常热情,店的第一层是小超市,卖一些越南的食品调料之类。

七公里市场29年老华人“傻哥”

小朱到了几公里市场,帮我找到了一个当地的老华人“傻哥”,小朱说,傻哥人很好,当地留学生有什么需要办的手续,都会找他帮忙,人很热心。

傻哥从1993年来乌克兰已经28年,他起初是到第聂伯河沿岸的一个乌克兰小城市留学,后来就一直扎根在乌克兰。

他经历了苏联刚解体后的大萧条,他回忆他当时刚来乌克兰时的场景,商场,商店,超市的货架全空,什么都买不到。

但是当时钱很好赚,因为机会多。傻哥说当时他们从中国带来的自动铅笔,乌克兰人都特别新奇,从没有看到过,乌克兰当时可以说是轻工业品全无。

大概到了1995年,商品逐渐进来,这种情况才得到好转。

但是经过几十年发展,乌克兰国力却一直在“稳步下跌”,这是一种很无奈又不太刺痛的感觉,就像温水煮青蛙,一点点经济下滑。

暗访访七公里阿富汗区

由于这个市场鱼龙混杂,我选择了隐蔽式拍摄,以下都是我用隐蔽方式记录下来的珍贵人文社科资料。

当地老华人告诉我,这里的阿富汗人数量甚至超过印度人和阿拉伯人,而且在越来越多。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阿富汗人按照难民身份进来,远远比其他方式方便。

比如越南人是乌克兰海关卡的最难的,很多越南人是老苏联时代就在的,还有一些新来的越南人则是通过“买关”进来,大部分越南人很难进入乌克兰。

而阿富汗人恰恰相反,因为是战争国家,所以按照国际条例,直接颁发“难民卡”,就直接进来了。

这和澳洲的阿富汗难民模式很接近,就是华人移民澳洲要交钱学语言技术移民挤破头排队。但是阿富汗人到澳洲则是一下飞机就分房子发钱给他们,犯罪率还奇高……

好多msl国家通过高出生率 资源不够 混乱 人口外溢 迅速移民异教徒国家 在异教徒国家大量繁殖,这几步方式成功扩散,确实是成功模式。

七公里市场的6大种族

傻哥给我们介绍了这个市场的基本情况,这个市场世界各地的人都有,甚至包括柬埔寨人……

主要人群被分成六大类:1,中国人,2,越南人,3,印度人,4,阿富汗人,5,中东人(叙利亚,伊朗)6,乌克兰人

而这6大类人群又操控把持着不同的行业:

1,中国人主要是鞋箱包百货;

2,越南人主要倒卖中国转手货,还有转钱和换汇生意;

3,印度人把持小家电;

4,阿富汗人非常多,也是转中国货卖;

5,中东人把持纺织类,布料地毯;

6,乌克兰人什么都做,主要是零售类,或者是帮前五类人打工看店;

我们和乌克兰国旗

穿过一大片的葵花籽地,我突然想到,黄配蓝,乌克兰国旗基本就长这样

乌克兰国旗(乌克兰语:Державний Прапор України)旗面由上蓝、下黄两个平行相等的横长方形组成。 蓝色代表天空和海洋,象征自由和主权。黄色代表麦田,象征乌克兰以农立国。

160个民族的敖德萨

敖德萨是我在乌克兰见过最脏的城市(主要是主城区),对比其他乌克兰城市都非常干净,所以显得敖德萨市中心特别脏。

我下面放了两张图,是敖德萨市中心这里,我就住在这片最乱的地方,街上会有乞丐流浪汉,比乌克兰其他城市都多得多。

我估计有一个原因是,敖德萨是乌克兰最暖的地方,风餐露宿的流浪者在这里会更适应一些这里的气候。

后来,当地华人才告诉我,敖德萨有160多个民族,我说这真的不太像一个斯拉夫人的城市,因为我去过大部分斯拉夫城市都干净到极端。

后来我仔细回想,我这几天在敖德萨市内看到的东正教教堂没几座,反而是天主教教堂更多,还有各种基督新教,清真寺……还在街头经常看到犹太人。

敖德萨肉眼可见而且可以明显辨认出来的民族有:乌克兰人、犹太人、土耳其人、阿拉伯人、中国人、越南人、黑人、

留学生群体有规模的则有:阿塞拜疆人、南美的厄瓜多尔人、中亚的斯坦人……

7公里市场中则有:阿富汗人、伊朗人、叙利亚人,印度人……

前苏联时期留下的移民则有:亚美尼亚、格鲁吉亚人……

历史 和黑海海港通商原因形成的移民:希腊人、阿拉伯人……

回到前文,在如此复杂的人口结构的情况下,导致敖德萨这个城市更加多元,当然,也更脏乱一些。

明天我将从敖德萨到利沃夫,开启新的旅程

我们下期见

越南河粉数它最有名 “火车头”的雅号名不虚传 吃一次就被圈粉

你喜欢吃越南菜吗?记得我刚刚工作的时候,被拉磨一样每天重复的劳动逼得快疯了。正好赶上五一小长假,我毅然决然地登上了前往越南的飞机,开始了我人生中第一次出国游。

越南是个好地方,北部好山好水民风淳朴,物价便宜得让我每天都有暴富的错觉;南部地区曾经是法国的殖民地,多多少少留存了一些法国人浪漫的生活方式,比如街头的咖啡馆和面包房,还有空气中弥漫的花香和香水味道。对于我这个骨子里有些小资的人来说,确实是喜欢得不得了。

越南还有一个让我着迷的地方就是好吃的东西特别多。越南菜崇尚天然,对食物不会做太多的加工,或者下太多的调料,口味酸酸甜甜非常清爽。海鲜木瓜沙拉,越南春卷,咖喱蟹都是我的最爱。还有那一碗可以装下全世界的火车头越南河粉,喝一口汤,吸溜一口粉,就足以把我征服。

记得第一次吃火车头河粉是在越南的一家街头小店,可能是因为游客多,所以菜谱都是越南语,英语和中文三语菜单。小店主打越南河粉,一进店就能闻到浓浓的牛肉汤香味,后来我才知道,一碗河粉是否好吃,主要就在这牛肉汤上。菜单上河粉的品种挺多,其实粉是一样的,主要是配菜各有不同。我一眼就看见了“火车头”三个字,因为这样的字眼出现在菜单上实在不是很多见,所以很吸睛。再看旁边的图片,一个大海碗中铺满了牛肉片,牛丸和蔬菜,丰盛得不得了。服务员用蹩脚的英文向我介绍,“火车头”是本店招牌,诚意推荐。我当然果断下单。

我环顾四周,吃饭的基本都是本地人,每人面前都是一碗河粉,吃得酣畅淋漓。就凭这点就可以断定这家的河粉做得一定不错。刚琢磨着要不要点两个春卷尝尝,我的“火车头”就上桌了。热气腾腾的一大碗,棕黄色的汤清清亮亮的,半透明的河粉均匀在散布在汤里,汤里的料很足,一堆厚厚的牛肉片,四个牛肉丸,还漂着一小瓣柠檬,一些豆芽,洋葱和新鲜的辣椒圈,以及一束九层塔。

我先用勺子盛了一勺汤喝,这汤有一种无法形容的香,是底味非常醇厚的牛肉汤味道。熟悉越南河粉的人都知道,它的精妙之处就在于慢火细熬出来的高汤。很兰州牛肉面一样,高汤用牛骨和牛肉提前慢慢熬制好,客人点餐后,直接下一碗河粉就搞定。高汤的香味里面还藏着酸甜和香料混杂的清爽香气。当我把那一小束九层塔凑到鼻子边上的时候,才知道汤汁的异香主要来自于它。九层塔又叫罗勒叶,是西餐中比较常用到的香料,在意大利菜中用的比较多。不过像火车头这样豪放得把一整根直接放汤里,我还是第一次见到,当然效果是出奇的好。

碗里的河粉软糯中带着韧劲儿,牛肉丸鲜香扑鼻,牛肉也是烫得嫩嫩的,我吃完粉,端起碗把汤汁一饮而尽,强烈的满足感从味蕾直通大脑,至今都让我难以忘怀。最后,还要稍微解释一下“火车头”的由来。这种越南河粉得以有这个名字,据说是因为早前在火车站上售卖的比较多,很多人上下车的时候都会来一碗河粉,人们也就习惯性地把它叫作“火车头”了。在大碗汤粉的香气中,我仿佛看到一列火车飞驰而过,车上的人们一程欢笑一程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3166660.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19
下一篇 2023-03-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