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能吃到正宗的潮汕牛肉火锅?

哪里能吃到正宗的潮汕牛肉火锅?,第1张

在福州吃一顿最正宗的潮汕牛肉火锅,请到这里来

它来自潮汕,

靠着每天只解刨一头牛,卖完就不再提供,这样“任性”的决定俘获了不少福州吃货们的心。

正因为如此,才能保证涮牛肉应有的新鲜。

小编要说的这家店便是大喜牛鲜牛肉火锅。

在福州总共有五家店,今天要介绍的这家位于世纪金源购物中心二层。

招牌

与潮汕地区传统牛肉火锅店在街边破旧环境不同,进门就可以感受到现代的装修感,以轻奢风格为主打的装修,为食客提供了舒服的就餐环境。

挑高的楼层设计和良好的通风系统,让你不用担心吃完衣服上会有股浓烈的味道哦。

摆盘

吊龙

为了让食客们尝到牛肉的新鲜与口感,大喜牛坚持精选川贵一带3—4岁未交配的黄牛,并在当地特别设立了专门的养牛基地,保证牛肉从农场到上桌不超过三个小时,最大限度地保持了牛肉的新鲜。

而除了食材的新鲜,火锅的汤底也极其重要。与川蜀火锅重油重辣不同的是,大喜牛选用了以矿泉水煮筒骨作为汤底,不加任何调料,清爽可口,还原牛肉本真的鲜美。

大喜牛

肥胼

我们点的是全牛。

一般吃其他火锅的时候,吃牛肉就只知道肥牛。

这次看到菜单上的“匙柄”、“匙仁”、“吊龙”、“胸口油”“肥胼”。算是涨知识了。

这些都是潮汕牛肉火锅对牛身上不同部位的称呼。

吊龙,就是牛里脊,是一层肥厚均匀的嫩肉,迅速下锅翻滚几个来回就能出锅吃喽,(大喜牛很贴心,都有在盘子上标注每个部位在锅中煮的时间),吃起来丝毫没有腥膻味。

胸口油,位于牛前胸,是一种软组织,下锅煮三分钟左右,吃起来又有韧性又有油脂香。

匙仁,又称作匙皮,位于脖仁下方,连着肋骨,肉中间有条细细的筋,下锅8秒就可以出锅了,嚼劲十足。

其他的部位,小伙伴感兴趣可以自搜索了解下哦。

他家没有海鲜哦,对于想吃海鲜的小伙伴可能要失望了,主要是他家一直遵循正宗的潮汕火锅的原汁原味。

总体来说是一次不错的体验,大家都吃得很开心,想吃的小伙伴快来哦

著名的美食家蔡澜先生曾经说过“食在广州,味在潮汕”,祖籍潮州的蔡澜,尽管尝遍天下美食,却始终保留着对潮汕滋味的眷恋和执念。国人大多熟知重庆的麻辣火锅,而一向低调的潮汕牛肉火锅也是近些年才越来越被老百姓所了解。和火辣辣的川渝火锅比起来,潮汕的牛肉打边炉,一锅清汤甚至是清水、几盘新鲜的牛肉,外表看似简单,却鲜嫩得让人欲罢不能。

1、火锅的汤底

汤底是火锅的大背景,据说汕头地区最早的牛肉火锅,汤底的做法是将沙茶酱直接加入锅里,口感较浓郁,后来逐渐化繁为简,现在潮汕火锅的锅底汤头讲究一个“清”字,虽然也有厚重的药膳锅,但清汤锅始终最受推崇,这样的汤底就十分考验各种涮材的新鲜度和本来的滋味了。

主流的潮汕牛肉火锅锅底有清水和牛骨清汤,清水锅底有时会放几块白萝卜,而牛骨清汤会加几块牛肋排,有时候还会有牛肉丸,白萝卜和玉米,每锅牛骨清汤出来,都透着牛骨天然的鲜香清润。之所以放白萝卜和玉米,既有吸油解腻的作用,还能够提鲜,增加涮肉中的清香之气。

锅底上桌,锅开后,先舀一碗清汤,加点儿芹菜末在碗里,趁热喝着先。

2、牛肉

出了当地,就很难再吃到正宗的潮汕牛肉锅,原因就在于主角—潮汕牛肉十分讲究“鲜切”二字,潮汕人对牛肉要求很高,要吃当天现宰的黄牛肉,牛肉丸也要吃现打的,不能掺入猪肉末或粉。此外,切片成盘的牛肉放置时间,也会影响口感和味道。

潮汕火锅的牛大多来自四川贵州一带的山地牛,做火锅的需要大概2岁的牛,通常一头土黄牛,适合做火锅的肉只占35%左右,可谓口口珍贵,次一些的牛肉打成牛肉丸,再次做成牛筋丸、牛肉饼,最后剩下的还可以做牛腩,反正周身都不会浪费。

不少讲究的店家还会甄别牛的性别,公牛的肉坚韧,适合打肉丸,母牛和腌牛的肉柔软一些,更适合涮火锅。汕头很多火锅店都在屠宰场附近,甚至有自己的牛场,为的就是确保能给食客们提供新鲜宰杀的牛肉。

除了肉质新鲜,刀工也不可或缺。一定要师傅手切牛肉,千万不能用机器,这是门技术活儿,切不好,牛肉的口感就会显得粗糙,甚至咬不动。

3、分解牛肉各个部位

潮汕火锅店里有几十种不同部位的牛肉和内脏可选,当地人对牛肉各个部位的叫法也很有特色,经常让外地食客分不清楚:脖仁、吊龙、匙仁、匙柄、五花趾……部位不同,口感各异,堪称潮汕版的“庖丁解牛”。

脖仁

又叫“雪花”,是潮汕牛肉火锅中最顶级的部位,位于牛脖子微微突起的那块儿,因为经常活动且富含油脂,所以肉质肥嫩而有嚼头,特别受食客的欢迎,所以运气好的话,到店里还能吃得到,否则就只能看到“售罄”了。

潮汕牛肉锅的牛肉是不能冷冻的,不过脖仁在切之前却需要用干净的湿布裹起来,外面再套上保鲜袋,迅速冷冻一下,否则很难切得很薄。

匙仁

又叫匙皮,位于脖仁的下方,接近肋骨,肥瘦适中,脂肪含量比脖仁更高,所以很是鲜嫩。

匙柄

在潮汕吃火锅的时候,店家如果问起要几盘嫩的,多半指的就是“匙柄”了,这是匙仁靠下的部位,切面呈树叶状,肉筋文理清晰,很容易分辨,口感鲜甜,肉质柔软又弹牙。

吊龙

这是牛脊背上的一条长肉,前半部分属于肉眼(Rib Eye),后半部分属于西冷(Sirloin),是牛肉火锅的必点肉,涮熟的吊龙香气四溢,还可以吃到淡淡的油质甘香。

吊龙伴

又叫吊菱膀,是吊龙的两条带着肥肉的侧边,比吊龙更加香滑肥嫩,这两边最好的部位又叫“龙虾须”或是“伴仔”,样子很像龙虾的大触角,一条只有几两重,是精华中的精华。

三花趾

又叫三花腱,三花趾和接下来要讲的五花趾都是牛腱子肉,三花趾是牛前腿,牛肉带着筋,所以很有嚼劲,涮过后口感脆嫩。

五花趾

又叫五花腱,属于牛后腿的腱子肉,筋比三花腱多,有漂亮的大理石花纹,口感也更加脆弹。每头黄牛只有半斤五花趾,所以更受行家们的青睐。

胸口朥

又叫牛胸口油,顾名思义,就是牛胸口部位的肥肉,别看肥,涮出来却很爽脆,毫不油腻。通常牛肉片都是稍微涮涮就可以入口了,胸口朥却是越煮越香,千万别错过了这一口。

肥胼

牛腹部的夹层肉,一头牛的顶级肥胼只占到3%,带着厚厚的黄色脂肪,涮出来肥香肥香的,第一口吃的时候,千万别蘸料,最适合做下酒菜。

嫩肉

牛臀和后腿上部的肉,肥瘦适中,鲜嫩可口。

除了鲜切牛肉,剩余次一些的牛肉和碎肉经过千锤百炼,还可以打成牛肉丸、牛筋丸,口感爽脆,肉汁四溢,满口的弹弹弹!

此外,牛腩、牛舌、牛心、牛肚、牛百叶、牛蹄筋、牛尾、牛精神……妥妥的全牛宴!

牛舌

牛百叶

牛蹄筋

涮牛肉都要配一把漏勺,鲜肉倒入滚烫的锅中,稍微涮涮,色变即熟。

4、配菜

吃潮汕牛肉火锅,最好从肥到瘦先涮牛肉吃,再下配菜。和重庆火锅不同,潮汕本地人不会涮太多配菜,常见的不过两三样,以免喧宾夺主。

炸腐皮

潮汕人不常在牛肉火锅里吃,金黄酥脆的炸腐竹烫煮后,会充分吸收汤底的醇香,口感鲜香。

潮汕粿条

看起来像河粉,是当地常见的吃食。在锅里涮熟,倒点儿汤在碗里,加入芹菜末和煮熟的粿条汤吃;也可以放点儿肉,倒点儿沙茶酱拌着吃。

别忘了还有白萝卜和玉米呢,长时间熬煮后,相当入味。

5、蘸酱

一顿畅快淋漓的牛肉火锅,怎么少得了蘸酱?

沙茶酱

潮汕是沙茶酱的发源地,将鱼、海米、花生、白芝麻、椰丝、葱姜蒜、辣椒、芥末、丁香、胡椒粉、陈皮、香草等混合而成,口感咸鲜甜辣俱全,和牛肉的味道很是相得益彰,而且还让牛肉带着一丝海的味道。喜欢辣的人还会加入一点潮汕辣椒酱。

普宁豆酱

潮汕人吃海鲜有时候会选择蘸普宁豆酱,现在也用来蘸牛肉。当地很多人都会自己发酵新鲜黄豆制作这种咸鲜微甜的蘸酱。

此外,还有店家会提供炸蒜油做酱料。

牛肉性热,所以不少店还备了自制的凉茶,配方多为当地的传统秘方:黑豆、生地、熟地等熬制而成,所以牛肉火锅配凉茶,也是不错的选择哦。

“潮牛主义”鲜牛肉火锅

联系电话:400-118-7779

对潮汕牛肉火锅的评价,是一门凡学。

在餐饮点评类APP上,外地的潮汕牛肉火锅经常收获一堆诸如“汤寡淡”、“肉不新鲜”的差评;而旅行探店类的APP上,人们对潮汕本地牛肉火锅却从不吝赞美之词,诸如“名不虚传”、“鲜嫩可口”之类的形容词连篇累牍,惹人口水。

清汤煮牛肉蘸酱,这个过程简单的料理方式,究竟在潮汕发生了怎样的质变,成为挖不动、搬不走的地方特色。

潮汕牛肉锅的汤比较清澈丨图虫创意

01

牛肉的切分

/ 切分的“玄学” /

这张图是许多火锅店标榜的,说明潮汕吃牛肉讲究的“金字招牌”。但其实仅仅几年前,连潮汕本地人都分不清这些部位的命名。

本地人大多沿用菜市场的提法,以肥瘦比例区分胸口朥、肥牛、嫩肉、上盘牛脚趾;老饕们则会进一步把肥牛细分为雪花、吊龙、肥胼等。细分的目的不是为了故弄玄虚,而是为了捋顺涮锅的顺序:先瘦后肥。

如果肥肉太早下锅,脂肪就会析出,变成悬浊的颗粒,让汤色发浑,影响品相和口味。先下瘦肉、再下肥瘦相间的、最后再涮纯肥的,这就保证了一顿火锅大部分时间内汤色的清澈和滋味的纯粹,也给了人们仔细品味每一部分肉质细微差异的空间。

潮汕牛肉锅要保证汤底一直清澈丨图虫创意

02

“本地牛现杀”是真的吗?

/ 屠宰时间的“玄学” /

用什么牛?

火锅店标榜的“本地牛现杀”,其实不全是真的。潮汕地区人多地少,还有大量沿海的盐碱地,曾经在清中后叶和民国时期发生过严重的内卷,否则也不可能出现大量背井离乡下南洋的华侨。耕地不足,自然条件受限,当然不可能培育出优质的牛肉。

事实上,潮汕牛肉火锅里的牛,大多从云贵川运输而来,到了潮汕本地短暂养殖后再进行屠宰。少部分火锅店也会采用广西和江西的牛,价值较高,以此作为揽客的噱头。但事实上这些地方的牛种都是蒙古牛,味道上并无太大差异。

这些牛的特点都是肉质细嫩丨图虫创意

相反,广东本地的水牛,或者产自山东的杂交黄牛,肉质精瘦粗老,也许适合炖煮成牛腩煲,但绝不是好的涮火锅选择。这是许多外地火锅店常犯的错误——杂交黄牛个体大、出肉率高,在不讲究的情况下,更容易买到。

除了品种,潮汕火锅店在牛的性别上也有选择。母牛由于肌间脂肪多,味道比公牛更好,涮后口感更好。但这也并不绝对,潮汕很多火锅店还会用从小阉割的阉牛,味道相比母牛一点都不逊色。

图丨图虫创意

什么时候屠宰?

其实影响肉质优劣的决定性因素是屠宰时间。

牛肉屠宰完约10小时后,就会进入“尸僵期”,肉质发硬,风味变差。流行于西方的熟成牛肉,实质上是采取了适当的保存方式,防止牛肉腐败的同时,耐心等待肉质再次软化,并释放出更多氨基酸。

而潮汕牛肉好吃的奥妙,在于抓住了屠宰之后、尸僵之前的一小段时间。有了鲜味,肉质还嫩。一般屠宰场都是凌晨杀一次,中午杀一次。凌晨的肉是送去集市菜场的,流转周期比较长,所以牛的品质也较差。

火锅店的牛肉都是手工鲜切的丨拍摄 未未

老牌火锅店通常会直接向屠宰场购买中午屠宰的牛肉,所以吃潮汕牛肉火锅一般会安排在晚餐和夜宵,6-8小时的间隔期,恰好让肉处于最佳食用的状态。而午市牛肉火锅,则多是前一天晚上剩下的,不好吃。

肉的时间把握很重要丨图虫创意

03

剩下的牛肉去了哪里?

/ 汤底、配菜的“玄学” /

一千斤的牛,去掉骨架下水,大约三四百斤净肉。这些肉里,真正适合涮火锅的精致部分,按照店家的选料要求不同,能分拣出15%-40%。

所以潮汕那些苍蝇馆子里,一盘薄薄几片肉要价三四十元,真的不贵。但反过来说,那些装潢精美,宣称一头牛只能吃一顿火锅,一盘肉高达好几百元的馆子,也有故弄玄虚的嫌疑。

一盘牛肉贵,但也没那~么~贵丨图虫创意

分切剩下的部分,就是火锅汤的原料。牛骨牛筋是汤的底色,全程不能开大火,也是为了防止骨髓里的脂肪形成悬浮颗粒,只让水溶性氨基酸慢慢分解析出,所以清澈见底,但又滋味浓厚,鲜甜可口。

从汤头,到涮料,都只用牛肉,最多辅以少许蘸料和蔬菜,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原汤化原食。如果在牛肉火锅店里,问店主有没有虾滑、酥肉、面筋,应该会遭到一顿白眼。这在中国其他地区的火锅中,是不多见的。

潮汕火锅汤底很清丨图虫创意

汤里要加一点点南姜和盐调味祛膻。南姜外形和生姜类似,但滋味完全不同。它的香味近似肉桂,辣中带甜,比生姜浓烈而富有攻击性。古希腊时代,欧洲人拿它作为香辛料和熏香材料,而今天,坚持使用它来调味的只有潮汕和东南亚的部分地区。

一锅牛骨清汤上桌前,照例要加一些萝卜、玉米,这是食客们的开胃小菜,还能让汤水增加蔬菜清甜的味道。

牛肉丸、牛筋丸也是放在汤里一起上桌的。这些东西本是分切牛肉的边角料打成,价值不甚高,好处在于肉质久煮不变,越煮越香,所以根本不需要单独装盘,因为量大,很多有口碑的老店甚至是随汤附赠的,并不需要额外点。

有些店的汤底里自带牛肉丸丨图虫创意

肉丸本是客家人的做法,先民们翻山越岭来到南岭,沿途的食物供给、保存、烹饪条件很差,为了延长保质期,将肉类打成肉酱后煮熟,其实是一种取巧的办法。来到潮汕地区后,结合了本地的鱼丸创制了牛肉丸,是外来文化成为流行的典型案例。

有意思的是,本来只是“小路饮食“的牛肉丸,却在近年来被一部分商家包装成潮汕牛肉火锅的代表,不吃后悔的必点菜,标价甚至超过牛肉本身——买椟还珠,说的就是这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3161551.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18
下一篇 2023-03-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