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横泾公墓四工区地址

苏州横泾公墓四工区地址,第1张

苏州市横泾公墓四工区位于苏州市工业园区星塘街道横泾村东侧,交通便利。该公墓占地面积广阔,环境幽雅,园区内绿树成荫,风景优美。公墓采用现代化管理模式,注重墓区设计和墓碑材质的选择,力求打造高品质的墓区环境。公墓设有露天洽谈室,为前往祭扫的亲属们提供便利。此外,公墓还设有陵园、骨灰墓、土葬墓等多种选择,使祭扫者可以根据各自的宗教信仰和个人意愿进行选择。

吴中横泾花卉市场在横泾三星村赵家桥西,分为ABCDE5个区域,每个区域分为很多个大棚。A区主要是园林盆景植物,BCD主要是各种应季绿植,多肉类,花盆,鱼类,花园装饰品等。

横泾街道南濒东太湖,北依尧峰山,拥有1.7万亩耕地、3484亩山林、20公里太湖岸线和3万余亩养殖水面,盛产“四大家鱼”和太湖蟹等水产品以及茶叶、林果等作物,是典型的“江南鱼米之乡”

文/余光   

  横泾,江南水乡的一个小镇,泾,即小河,意思是横着的小河。据地方志记载:明清时期,这里隶属常熟县双凤乡第四十三都莫邪里,现在属于沙家浜镇境内的一个行政村,下辖湖浜、辛闸、潘滃、双浜等自然宅基。

    南宋嘉泰(1201年~ 1204年)初,里人苏氏舍宅为庵,奉佛供僧,名崇福庵。明正德七年(1512年),工部员外郎钱仁夫撰《崇福庵佛殿记》,吴门著名书法家祝允明书,立碑于寺中。明末清初,著名藏书家、出版家毛晋于境内尤介湖圩筑藏书楼汲古阁、目耕楼,以藏书和刻书为业,藏书8.4万余册,名扬海内外。

  横泾村具有光荣革命传统,1928 年4月,中国共产党横泾农村支部成立,书记苏北春,为常熟境内农村第一个党团混合支部。 是月,共产党员石楚材参加江阴地区的农民暴动后回到常熟,随即组织成立中国共产党常熟县临时委员会。1939年5月, 新四军第六团在团长叶飞率领下,以江南抗日义勇军(以下简称“江抗”)的名义,挺进苏南常熟等地区,从此,唐市、横泾成为苏常太抗日游击区的活动中心。同年9月,“江抗”部队西移。11月,以留在芦苇荡养伤的新四军36位伤病员为骨干,在唐市成立“新江抗”,夏光任司令,杨浩庐为副司令兼政治部主任。1941 年2月,这支部队改为新四军第六师十八旅,谭震林任师长,江渭清任旅长。至解放战争时期,该部队发展成为华东野战军的一支王牌劲旅,号称“百旅之杰”。在准海战役战场上,当年的36位伤病员之一、时任华东野战军第一纵队司令员的刘飞指着刚从战场上撤下来的一支部队,对前来采访的新华社华东支社记者 崔左夫说,这支队伍就是由当年留在常熟阳澄湖畔芦韦荡里战斗的“江抗”部队伤病员发展起来的,他们的传奇经历,值得新闻工作者关注。

  新中国成立后,横泾村更是人才辈出,涌现出胡伟民、胡雪桦、胡雪杨的导演世家。在南京庆祝越南民主共和国主席胡志明六十大寿晚会上,江苏省苏昆剧团演员、里人邹根兴的笛子独奏得到观众赞扬,并受到周恩来、陈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现代京剧《沙家浜》拍成电影在全国放映后,前来参观沙家浜的人络绎不绝。1970年11月16日和23日,苏州军分区司令员刘金山、南京军区政治部副主任杨广立先后到横泾公社视察,两位军区首长临别时嘱咐当地领导“把今日沙家浜建设好”。与此同时,曾经是新四军36个伤病员之一的费介成从上海警备处副处长岗位上离休回乡,时任上海警备区副司令员的刘飞听说费介成是常熟人,特地嘱咐费介成:“回到常熟后,帮助地方上办个纪念馆。”根据几位老将军的嘱托,当时的公社党委立即行动,于1970年11月25日召开了“建设今日沙家浜”誓师大会。同时,县里成立了“沙家浜抗日展览筹备小组”,下设“资料征集办公室”,由费介成任办公室主任。同年,公社党委确立了7个参观点,分别是修枪所、后方医院、弹壁洞、歼敌弄、擒敌处、庆功场。经过一年的紧张筹建,于1971年11月,一个以革命文物展出为主的“沙家浜革命传统教育陈列室”正式对外开放。所以说横泾,是沙家浜故事的原型地。早在土地革命时期,横泾已有中国共产党的组织。报告文学《血染着姓名》的作者崔左夫曾来这里采访,北京京剧院《沙家浜》剧组、上海沪剧院《芦荡火种》剧组等第一时间就来这里体验生活,电视连续剧摄制组也来这里拍摄。

  今日横泾村,旧貌换新颜。从1992年开始建成的新村有:阳澄新村、车坝新村、北厅新村、沙霞新村、南塘小区、昆承小区、辛滃小区、湖浜家园、万里公寓、金沙花苑、星辉公寓、宝辰湖庄、春来家苑等,特别是位于昆承湖畔的上海总工会沙家浜度假中心,建有100多幢异国风情的别墅,可同时接待2000余人的食宿,被授予"全国劳模休养基地“。这里的交通也十分发达,锡太一级公路,227省道,苏嘉杭高速公路,昆承湖环湖公路,常沙线快速道,均已通车,横泾镇已成为稠密公路交通网的重要站点。

  当你行走在欣欣向荣的横泾村里,处处充满了现代气息。阳澄路、湖滨路、春来路、东来路、东升路、沙南路、沙霞路,纵横交错,商店鳞次栉比,市场十分繁荣,人流如潮。在这里,随时可听到人们讲述沙家浜故事,身临其境,仿佛耳畔响起了新四军英勇杀敌的枪声,眼前浮现出春来茶馆老板娘阿庆嫂智斗日伪军的身影。

    啊!横泾小镇,沙家浜的原型地,祝您这片英雄的热土日新月异,青春永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3147898.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17
下一篇 2023-03-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