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山县位于重庆市东部,处三峡库区腹心,素有“渝东北门户”之称。地跨长江巫峡两岸,东邻湖北巴东,南连湖北建始,西抵奉节,北依巫溪。截至2021年,巫山县幅员面积2958平方公里,辖26个乡镇(街道)、340个村(居)。[17]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巫山县常住人口为462462人。[21]
2019年7月,荣获2019年“中国天然氧吧”创建地区称号。2019年9月,入选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2]
2020年,巫山县地区地区生产总值1887691万元,比上年增长3.6%,第一产业增加值344403万元,增长5.1%;第二产业增加值557363万元,增长5.1%;第三产业增加值985925万元,增长2.4%。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8.2:29.5:52.3。[1]2021年,巫山县地区生产总值2087955万元,比上年增长9.4%。[24][25]
2022年6月20日,郑渝高铁全线开通运营,巫山站开始启用。[26]
中文名
巫山县
外文名
WuShan County
行政区类别
县
所属地区
重庆市
地理位置
重庆市东北部
建制沿革
战国时期,巫山为楚国巫郡。
秦昭襄王三十年(前277),蜀郡太守张若取巫郡,改置巫县,隶属南郡。
汉献帝建安十五年(210),析巫县置北井县。建安年间,刘备改巫县属宜都郡。建安二十四年(219),孙权分宜都、巫、秭归为固陵郡。蜀汉昭烈帝章武元年(221),刘备派遣吴班、冯习等破孙权部将李异等于巫县,进兵秭归,大败而归。吴景帝永安三年(260),分宜都郡置建平郡,治信陵县(今湖北秭归)。魏灭蜀,置建平都尉,治巫县。
晋武帝泰始四年(268),改隶巴东郡。咸宁元年(275),改建平都尉为建平郡,仍治巫县。
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废郡,置巫山县,隶属信州。隋炀帝大业初年,隶属巴东郡。
唐朝,隶属夔州。自唐朝至明代,巫山县建制基本没有变化。
清朝,康熙九年(1670年),大昌县并入巫山县。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裁废道制,以府、州、厅直隶省政。民国2年(1913年),袁世凯为恢复帝制作准备,废省改道,以道统县,全川划为七道,巫山县隶属川东道(旋为东川道)。民国24年(1935年),蒋介石主持川政,设四川省政府,推行行政督察区制,巫山县隶属第九行政督察区万县专员公署。[27]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12月17日,成立四川省巫山县人民政府。
1950年,属四川省万县地区。[28]
1952年,湖北省建始县铜鼓乡划归巫山县。
高铁巫山至襄阳段435公里。根据地图软件查询了解到。高铁巫山至襄阳段耗时2小时,全程435公里。巫山县位于重庆市东部,处三峡库区腹心,素有渝东北门户之称。地跨长江巫峡两岸,东邻湖北巴东,南连湖北建始,西抵奉节,北依巫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