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贯邢台的七里河自古以来就是一条以行洪为主的排、灌两用河。因此,到了汛期,这条河的防汛任务十分艰巨。记忆中,要数1963年8月4日的那场洪水最大。几天的大到暴雨,山洪暴发,七里河上游的川口水库垮坝,洪水以每秒12000立方米的流量奔腾而下,沿河的村庄被吞没,耕地被冲走。受灾最严重的黄店村,被冲的几乎房无一间,地无一垅,全村有194人遇难,京广铁路这条运输大动脉也被洪水冲断,城东王快、东汪一带一片汪洋,受灾十分严重。1982年、1996年、2000年,七里河先后发过洪水,虽有不同程度的灾害,但都没有1963年那次严重。
百泉自1984年开始干涸,七里河除了汛期有时有水外,便常年无水,成了一条单纯的行洪河。一旦洪水暴发,稍有疏忽,它仍会给人民带来洪水灾害。
传说:
邢台七里河全长95公里,源于邢台县西部太行山的马跑泉。旧志载:七里河“源出城西北九十里黑龙关东口之马跑泉”,“马跑泉城西北九十里,七里河之源也。”据传,有位姓穆的将军,带兵与吴军作战,由于人困马乏,逃到黑龙关东口,穆将军的战马跑地出泉。将士们饮用了甘甜的泉水,精神大振,士气倍增,将吴军战败。自此,人们将该泉称之为马跑泉,也有人叫马蹄泉。
马跑泉自西向东,常年自流不息,水质甘甜,沿途又有沟岔支流汇入,水量越来越大,就形成了一条河。该河上游常年有水,但到黄店、姚平一带,便潜入地下,暗流45里到了城南8里百泉一带喷涌而出。这45里,除汛期外,常年干涸。原因自然是地质结构所致。然而在当地却有一段美丽的传说。说是有一次,八仙之一的张果老骑驴南下,走到姚平村北七里河处,一伙村妇在河边洗衣服。张果老的驴来到河边嗷嗷直叫,不肯喝水,也不肯过河。张果老觉得蹊跷。他转过身来,定神一看,发现原来是那伙村妇在河里刷洗脏物,把河水染污了。张果老一气之下,将河水打入地下。这时河神出来拜见张果老,恳求大仙指路。张果老略加思忖说:“水呀水呀莫发愁,45里以后再抬头。”河神听罢,钻入水中,一直暗流45里,到城南百泉一带又钻出地面,出现了无数的自流泉。其中,一处最大的泉,被人们称为百泉。人们在泉旁立户建庄,就有了“百泉村”。
百泉常年喷珠吐玉,自流不息,经葫芦套、鸳鸯水,又流入七里河。因此,自百泉往东也叫百泉河,后统称为七里河。百泉往东这段七里河,过去常年水流潺潺,下游的人们纷纷引用河水灌溉农田。由于水源丰富,百泉周围及下游苇田、稻田颇多,是当地人民群众的重要经济收入。百泉一带也成为名符其实的华北江南,鱼米之乡。
七里河往东至邢台县的河会村就一分为二。一支向东南流入南和县界的里河,另一支向东北流入任县的大陆泽。由于是两支河的汇合处,所以就有了“河汇村”。因这里农历三月十五日立了庙会,后才演变为“河会村”。该村人口四千,是邢台县的第二大村。
邢台市开元南路七里河大桥。
大桥机动车道和人行道中间有一道一米多高的石质隔挡。由于凉亭尚未建好护栏,出于安全考虑,人行道尚未开放。
但有不少游人越过隔挡,走到桥边冒着危险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实不可取。从快车道上可以看到河两岸已建满了鳞次栉比的河景房。
网红的原因介绍
邢台市开元南路七里河大桥,因为装饰别致,场地开阔,引得络绎不绝的游人前来参观,一睹为快。
走上桥头可以看到,路面上交通指示线已经标绘完毕,桥面两侧建有古色古香的凉亭。这些凉亭是为了让游人在大桥建成通车后用来休息和观赏河景用的。凉亭四柱双层八角,斗拱飞檐,红柱蓝瓦,是中华民族传统的喜庆色彩。
桥下河水充盈,清澈干净,岸边高楼林立,景观林种满了大河两岸。邢台七里河是国家级水利风景区、河北省十佳“秀美河湖”。凭栏远眺,河水东逝,水天一色。白色的汉玉白大桥栏杆和红色的凉亭立柱相映成趣,开元路七里河大桥本身就形成了一道靓丽风景,艳压四邻。
在金凯利商贸城内。邢台旁边的装饰城七里河店位于河北省邢台市桥东区新华路与七里河交汇处东南角金凯利商贸城内一期的3幢。此外邢台市还有红星美凯龙邢台中华商场、居然之家邢台店、邢台冀南装饰城、邢台兴安装饰材料市场等装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