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运营调度系统包括三部分:CTC中心系统、车站系统、网络通信系统
高速铁路,简称高铁,是指设计标准等级高、可供列车安全高速行驶的铁路系统。其概念并不局限于轨道,更不是指列车。
高铁在不同国家、不同时代以及不同的科研学术领域有不同规定。中国国家铁路局颁布的《高速铁路设计规范》文件中将高铁定义为新建设计时速为250公里(含)至350公里(含),运行动车组列车的标准轨距的客运专线铁路。
中国国家发改委将中国高铁定义为时速250公里及以上标准的新线或既有线铁路,并颁布了相应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文件,将部分时速200公里的轨道线路纳入中国高速铁路网范畴。
2017年12月1日,《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规范》正式实施,规定高速动车组标准英文名为G-Series High-Speed Train。2020年10月21日,“先进轨道交通”重点专项400km/h跨国互联互通高速动车组在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下线。
截止2020年末,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4.6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3.8万公里,中西部地区铁路营业里程9万公里。 [4] 2021年,新建高速铁路投产里程2168公里。
截至2019年底,中国铁路营运里程中,高铁达到了3.5万公里。
中国高速铁路(China Railway Highspeed),简称中国高铁,是指中国境内建成使用的高速铁路,为当代中国重要的一类交通基础设施。
至2019年底,中国高速铁路营业总里程达到3.5万千米,居世界第一。截至2020年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14.6万公里,高速铁路运营里程达3.79万公里,稳居世界第一。
截至2021年12月30日,中国高铁运营里程突破4万公里。截至2022年6月20日,中国已有近3200公里高铁常态化按时速350公里高标运营。
意义影响:
高铁建设是中国正在开展新工业革命的标志,中国特有的文化和中国人的勤劳创新使得中国高铁技术得以迅速应用,并引领世界。中国高速铁路建设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提升城市圈竞争力、创造生活新时空、加快制造业升级转型。
中国高铁正进入广泛应用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移动互联、人工智能、北斗导航等新技术,实现高铁移动设备、基础设施,以及内外部环境之间信息全面感知、广泛互联、融合处理、主动学习和科学决策的智能高铁发展新阶段。